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农业狂魔

作者:好多牛 | 分类:都市 | 字数:2.7万字

第9章 村长跑了

书名:农业狂魔 作者:好多牛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8:55

经常跑村口晒暖的老头老太,早就见识过三爷爷家的生铁炉子。

如今遇到壮汉夜敲门,不惊反喜,拿起提前准备好的贵重物品,拎包就走。

至于家……

都穷的揭不开锅了,还有啥好眷恋。

再说,院子放在这,它也不会跑。

不多时。

村里的七个老太,八个老头,五个远房老堂叔,先后进了热腾腾的塑料大棚,连床带人,被安置在东南角。

由于老人睡眠少,被这么一折腾,全都睡不着。

余阳又找六叔,把他家的堂屋开了后窗,摆上大彩电,再连接DVD,启动家庭影院,动气大气,放起了欧美大片。

而壮汉们则返回各个院子,飞快改造火炕,或建造火炕。

[你占领一处房屋……]x20

农夫:25/25,其中20人在赶来的路上。

余阳忙完,眼看就要天亮。

当即拿起菜贩子赠送的软盒华夏烟,来到省道边。

随便拦一个骑自行车的,递根烟,让对方给十里营捎个话。

“100个肉壮馍,送到余家村最北边的院落,到了喊余阳。”

“如果他不信,就说我前几天刚买了50个。”

……

另一边。

菜贩子连夜排队的动静,瞒不住村里人。

丢爹和丢娘的村民,连同看热闹的,纷纷挤在余阳家院门外围观。

瞅到那么大的棚子,还有上空滚滚青烟……

“豆苗肯定不是从高速上捡的,是三元自己种的。”

“我就说么,我在高速上蹲了三天三夜,没等到翻车,反而来来往往的汽车,以为我是劫道的,差点撞死我。”

“好家伙,那么多人跑来批发,这豆苗很赚钱?”

“两个手巴掌大的一块,顶多需要一小把黄豆,种出来卖两元,你说赚钱不赚钱?”

“听余瘸子说,老六种了一火炕,昨晚连筐带豆苗,卖了三百二。”

“嚯!怪不得他家又是炖鸡,又是炖鱼,又是卤牛肉。”

“还有呢,老六昨晚喝多,跟陪酒的余瘸子透露,只要拿出1500块的技术费,余瘸子也可以把家里的火炕改造改造。”

“1500?这也太贵了吧!”

“你是不会算账,余老六三天种一火炕,去掉筐,能到手300块钱,一个月就是3000,再去掉成本、1500技术费,你每个月能赚1000呢!”

“咋走了?”

“回家拿钱。”

当然,也有人嗤之以鼻。

“豆苗顶多冬天赚点快钱,等到开春,天暖和了,谁还买那玩意。”

“是啊,现在卖得贵,天暖和了,自己就能种,两毛一斤我都不买。”

“花1500改造火炕,这不是糟蹋钱吗。”

“再说,马上降温,没了火炕,这个冬天咋过去啊?”

“最重要的是,种豆苗要见太阳,万一遇到下雪天,花那么多钱改造的火炕,可就浪费了。”

……

余阳从省道返回,听到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微微一愣。

自家1000块钱的技术支持费,啥时候变成1500了?

当即喊来六叔。

“昨晚余瘸子陪我喝酒,表示想种豆苗,我跟他说每个月需要1500的技术支持费。”

“你也太狠了吧?”

“技术员是你请来的,人家每个月要1000,但吃的、用的、住的,都是咱安排,这些可都要花钱。”

“有道理!”

“再就是,这赚钱的买卖,不能说谁想干就能干,咱必须抓人心,拧成一团,否则怎么齐心协力干大事。”

“哎,我的老六叔啊,你咋就忽然就懂这么多?”

“昨晚看了一夜黑手党电影,或许开窍了。”

余老六说着,又悄悄道:“村里来了那么多外人,要不要趁乱把村长找个坑埋了?”

“???”

“绑块石头,丢东边湖里也行,就怕明年干旱,水少了被发现。”

“……”

“放心,这事我来干。”

躲在人群里,暗中观察塑料大棚的村长,瞅到余阳跟余老六说悄悄话。

本打算摸到俩人背后听一听,听到这句话当场炸毛。

……

招募20个农夫之后,人口上限达到25。

由于每个壮汉持有1分地,农田上限也达到2.5亩。

虽然新招的20个农夫尚未赶来,但现有的5个壮汉,却可以种植0.5亩豆苗。

因此。

上午10点。

塑料大棚掀起一角。

大哥等人继续种植,余阳带着俩堂弟,一个撕扯小方块,一个装筐,一个向外搬运。

其实在村里人眼中,俩堂弟有点傻。

这也是六叔一旦遇到事,总喜欢把哥俩委托给余阳的原因。

但在余阳看来,俩堂弟不傻。

或者说。

人生下来,脑子就像一张白纸。

父母需要在这张白纸上,不停的烙印,写下翻身、爬行、走路、说话、写字、算数、做人等等。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多,烙印的东西越多。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少,这张白纸也就会留下大片空白。

98年是一个消息不怎么流通的时代。

家里没有电视,学校没有太多老师,父母更没啥见识,教出来的孩子自然懂得很少。

因此俩堂弟会种地,会驾车,会砌墙,很听话,也很孝顺,但涉及不懂的地方,就懵懵懂懂,看起来傻乎乎的。

或许,这也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农村少年的缩影。

“你们俩啊,还是要上学,要走出去,要增长见识。”

“俺听三哥的。”

“喊我三元哥。”

“嗯,三哥,咱啥时候把村长埋了?”

“别听你爹瞎说,做那事犯法,会坐牢的。”

一边闲聊,一边忙活。

等到11点,20个壮汉先后赶来。

对于这群人来自家的原因,余阳原本打算对外宣称技术员。

问题是,咱没往外打过电话,也没写过信,更不知道壮汉怎么来的。

而对外宣称高速又翻车……

这么多人,怕不是翻了一辆大巴车。

所以,余阳打算把这群人伪装成讨债的。

“三哥,昨晚高速又翻车了。”

“啊?”

“听说有人蹲在上面,似乎打算劫道,大巴车没刹住,撞在了护栏上。”

“车上的人没事吧?”

“就一个返程的司机,头破了,被送往卫生院,应该没事,就是大巴车被一群早起放羊的给拆了,人已经被派出所带走。”

“那劫道的人抓住没?”

“没有。”

余阳陷入沉思。

一时间不知道该把壮汉来余家村的原因,说成高速翻车,还是说成上门讨债。

算了,还是现实更离谱。

翻车就翻车吧。

忙活到下午2点。

第一轮陆陆续续种出来的750筐豆苗,全部批发完毕。

跑来要货的菜贩子,也少了大半。

与此同时,25个壮汉,开启第二轮种植。

为了不让人们起疑,余阳告知菜贩子,塑料大棚另一半,需要等到下午四五点才能交货。

不过,谁都知道豆苗不是一天长成的。

明天种出来的豆苗,包括后天种出来的豆苗,肯定不能对外批发。

至少大后天,才能让菜贩子们再来。

“那么明天的1500筐,加后天的1500筐,咱要自己销售。”

“又或者,扩大塑料大棚面积,哪怕无法建造农田,摆在那里也能掩盖产量。”

余阳想到早上罗列的增资扩产计划,当即兜起上午的货款,喊上大哥二哥,直奔村长家,商议划拉几亩荒地的事儿。

本就炸毛的村长,看到这一幕,没敢回老家。

借着排队的车辆遮掩身影,一溜烟跑进省道边的小洋楼,匆忙拿了存折,带上媳妇儿子,拧动摩托车,消失在省道上。

“村长在家吗?”

“村长?!”

“村长人呢?”

余阳在村里没找到,又来到省道边的小洋楼。

喊了片刻没人回应,干脆打开村里的大喇叭。

“喂?喂喂?”

“村长,村长你哪去了?”

“听到了快回家!”

省道上。

听着带有回音的喊话,摩托车跑的更快了。

“回去?”

“回去老六就把我给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