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慰风尘

作者:红色的独角怪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7章

书名:慰风尘 作者:红色的独角怪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46

郭汜啊郭汜!你们这两个蠢货在这个时候还是不改西凉蛮兵之习,净给本太师添乱啊!……这洛阳城中的名士大夫、高门世族,哪一个不是在暗地里讥笑我们西凉将士是武夫出身、粗野无礼?”

“自从本太师进了京城,废掉那个昏庸无能的弘农王之后,便时时警醒,一直是谨言慎行、恭守礼法,对名士大夫、高门世族亦是谦敬有加,不敢逼之过甚。你们倒好!在阳城县给本太师捅了这么大娄子!”

他皱了皱眉头,沉着脸向李儒吩咐道:“你且让人把本太师的训令带给李傕、郭汜,让他俩好生检校!多给本太师杀些关东反贼,少给本太师添乱子!徐荣谨厚稳重,派他前去统领李傕、郭汜等人马,全力剿灭关东诸路反贼!”

“在下领命。”李儒急忙躬身应道。

董卓又向司马朗、司马懿二人缓缓凝望过去,神色忽然变得一片苍凉,悠悠而道:“尔等兄弟二人可曾都看到了?老夫如今身为太师,人臣之位极矣,却也有许多代人受过、无可奈何之事……难呐!难呐!……老夫也知道,朝野上下有很多人都盼着老夫早日一命呜呼……

“可是,他们又岂会想到,倘若老夫真的有何不测,这天下顷刻便大乱了!像李傕、郭汜那样的西凉莽夫,除了老夫此刻尚还弹压得住,谁又有这份能耐?他们一直唆使老夫废汉自立,若非老夫始终恪守为臣之道,只怕他刘协现在也坐不到那御座上去,老夫真的只希望成为像伊尹、霍光那样的社稷之臣,借此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可是这些名士大夫、高门世族,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偏见,成全老夫的这份心愿呢?”

说到这里,董卓竟有些情动于衷,微微哽咽了。

见到董卓这般情状,司马懿不禁颇感意外,斜眼一瞧自己的大哥司马朗,却见他又躬身拱手言道:“太师大人忠君安民的耿耿忠心,小生等已然铭感在心。小生等遵奉父亲大人之命,返回家乡招抚宗族乡亲前来归附,亦正是有感于此,为了向黎民百姓昭示您的宽仁怀远之德!此事还望太师大人恩准!”

“好吧!你们刚才奋不顾身救下了本太师的爱妾——这足以见得你们对本太师的一片赤诚之心了!”董卓沉吟片刻,侧头看了一下貂蝉,右手举起往下一挥,终于给了司马懿兄弟一个明确而肯定的答复,“本太师就特许你们兄弟二人返回河内郡去招抚百姓。这可是为你们首开的特例啊!其他任何名士大夫的子弟想跟风效仿你们,本太师都绝不答应了!——唔,好好记着,你们前往河内郡的途中,一则要自我保重,二则要早去早回……本太师对你们兄弟俩的胆识才智欣赏得很呐!”

听到董卓这么说,司马懿和司马朗不由得面露喜色,便急忙向董卓俯身称谢不已。

李儒在旁冷眼瞧着这一切情形,心头纵是极为不满,此刻也只得缄口不语了。

董卓听了司马懿兄弟的道谢,呵呵一笑,向绿竹亭外招了招手,唤来七八名西凉士卒,吩咐道:“你们替这两位司马公子将他们的书箱抬出去,并护送他们直出城门。”

司马朗兄弟谢过董卓,告辞而去。他俩刚出花园满月形门口处,却见一名婢女追赶上来,呼道:“二位公子请留步。”

司马懿和司马朗闻声,急忙止步,回身看去。那婢女作礼而道:“二位公子,貂蝉小姐欲来亲送。且请你们见过了她,再走不迟。”

“这个……”司马懿转头瞧了自己大哥一眼。司马朗却是满面谦敬,欠身一礼说道:“既是貂蝉姑娘有意相送,我等兄弟自然恭敬不如从命。”

他俩站着等候了约有一盏茶的工夫,便见貂蝉轻移莲步,迎面而来。她身后跟着一名婢女,双手托着一方紫檀木匣。

走到司马朗兄弟面前,貂蝉含笑欠身一礼,谢道:“刚才多亏司马公子仗义相救。这份大恩大德,小女子实在是难以为报……”

“王姑娘不必多礼。”司马懿急忙躬身答礼道,“见义勇为、扶危济险,乃是我等儒生的应尽之责。况且王姑娘刚才亦是曲意婉转,于我等兄弟有一言之善的回护暗助之功。俗谚有云:‘助人者,人亦助之;济人者,人亦济之。’王姑娘种善念而获善果,还是应该多谢姑娘对我们兄弟的这一片恻隐之念才对!”

“哪里,哪里……还是司马公子的德行不负仁人君子之称啊!小女子曾听堂兄王凌多次谈起你们的才识风采,胸中仰慕已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貂蝉听了司马懿那番话,被感动得眼眶一红,哽咽了片刻,才又凝眸注视着他俩,款款说道,“其实,二位公子……你们倒不必这么急着冒险返回故乡去招抚什么乡亲……大概再等上一段日子,这朝中的乱象便自然会消解的……”

司马懿一听,心底暗暗一动,隐隐觉得她的话中似乎颇有深意,正欲开口相问,却见他大哥司马朗向貂蝉长揖一礼,答道:“多谢王姑娘点拨。只是父命难违,我等兄弟唯有谨遵而行……”

“哦……看来二位公子心意已定,那么小女子也就不便再多言了。”貂蝉口中话语虽是说得轻淡,眼里已然露出深深失望之色,“只是遭此战乱云扰之际,二位公子出城前往河内郡,须得千万保重才是……小女子一定日日夜夜为你们烧香祷告,祝愿你们一路平安!”

她说到这儿,皓腕一扬,向自己身后轻轻一招。那名婢女捧着那方紫檀木匣走上前来,呈给了她。

貂蝉双手托起紫檀木匣,向司马朗兄弟迎面送来,恭然而道:“二位公子……此乃小女子的一点儿微薄心意,恳请笑纳……”

“这怎么使得?”司马懿连连摆手不已,面色微红,似乎受了莫大的羞辱一般,急声推辞道,“在下济人为善岂望索报?此非仁人君子之所为!王姑娘这般做法,将置在下素日所习所行于何地?”

“这是小女子一点儿诚挚之意,礼物虽轻,还望司马公子勿以为嫌。”貂蝉此刻亦是固执之极,不肯收回那紫檀木匣来,“司马公子不收此礼,小女子心中永难得安!”

正在他二人僵持之际,司马朗趋近过来,轻轻拉了司马懿的袍角一下,向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收下礼匣。司马懿略一犹豫,却还是将头侧向一边,始终不肯。

司马朗无可奈何,只得代他上前将貂蝉的礼匣轻轻接了下来,慨然言道:“貂蝉姑娘既是这般有情有义,我们兄弟二人岂敢冷了您的这番美意?谢谢了。”

直到这时,貂蝉如羊脂玉般嫩洁的脸庞上,才微微绽开了一片明媚的笑意……

第1卷 第01章 东汉乱局 第007节 司马兄弟离开京都祸乱之地疾驰着的马车两边窗帘垂了下来,在车窗底框上紧紧系着,路面再剧烈的颠簸也震不动它们。外边的行人自然也就无从观察到这车内的一切情形。

此刻,车厢里面,司马懿和司马朗兄弟二人对面而坐,正低声地交谈着。

“二弟,你觉得董卓此人如何?”司马朗直视着司马懿缓缓问道。

“唔……依小弟之见,董卓此人固然粗莽少文,但也不乏察理之明与雄霸之量——只是他似乎并无精敏机变之才……”司马懿凝眉沉思片刻,迎着大哥投射过来的犀利目光,不快不慢地答道,“刚才听了他那一番自述,倒也颇有几分恳切。可惜,他以一介武将而肆意专断废立之事,德、才、位均不及前汉重臣霍光而擅行霍光非常之举,招怨天下,自绝于满朝名士大夫,必不能持久。”

“哎呀!二弟历事较少,毕竟还是太敦厚了一些,董卓的那番自述之词岂可当真?他不过是希望咱们兄弟俩能够成为他的传声筒,把他的这一派花言巧语拿去迷惑父亲大人、杨大夫、王司徒等人罢了。如今关东诸侯大兴义兵攻袭而来,他若不千方百计先行稳住自己的后方和朝廷内部,焉能腾出手来平定外敌?所以,对他这一番惺惺作态的虚饰之词,完全不必多加理睬。”司马朗微一摇头,一针见血地指出,“而且,从他这番刻意而为的惺惺之态来看,他自己胸中对应付关东外敌并无十足的胜算,所以不得不屈意奉承各位名士大夫,以求稳固后方,便于自己退避长安而自保。鉴于此,在为兄看来,这董卓此刻已是内外交困,必有举措失当、自取灭亡之时!”

“大哥明察秋毫,小弟佩服。”司马懿听罢,不禁耸然动色,深深点了点头,忽又好似有所思忖,沉吟道,“对了!大哥,适才听得貂蝉姑娘那番暗示之言,细细想来,似乎那董卓的灭亡已是指日可待。咱们不如再等待观望一下?何必真的这么急着冒险返回河内郡温县避难?那里确实正是董卓的西凉兵马与关东诸军的交战之地……比咱们被迫迁往的长安城更危险啊……”

司马朗在他对面默然听着,右手忽地一举,打断了他的讲话,目光在他的脸上倏地一扫,逼视得他微微低下头去,然后淡淡说道:“二弟啊!莫非你真以为父亲大人要咱们兄弟二人这个时节跑回河内郡去,仅仅是为了避难?唉!你还是很幼稚啊……父亲这么做,其实是另有苦心的。——他是为了让咱们司马家族将来能够顺利应付时局之变而未雨绸缪啊。”

“父亲大人是在未雨绸缪?……难道他真的是为了让咱们前去投靠那个曹操?”

“唉……为兄刚才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确了:倘若真是为了避难或投靠曹操,父亲大人怎会不同咱们一道乘机逃出城去?他自己一个人还留在朝廷里干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