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踏渊录

作者:羊村小二 | 分类:仙侠 | 字数:6.8万字

第12章 今日之因

书名:踏渊录 作者:羊村小二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8:24

李凤言和徐瑶走后。

油灯内的灯油也终于燃烧殆尽。

“噗”的一声微响,灯火熄灭,茶馆内陷入一片黑暗。

老僧坐在桌前并未起身,他身处黑暗,盯着少年少女的背影,双眼流露出几丝贪婪神色,一闪即逝。

小沙弥站在老僧身旁垂手而立,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少女的背影。

直到两人身影完全消失在夜色里,老僧这才收回视线,伸手从怀中掏出一物。

他将那件物什握在手中,闭目凝神,片刻后递给小沙弥并低声叮嘱道:“你先回去一趟,将这玉简交予你大师伯,他看过后自然便会明白,记住千万不要遗失弄丢,路上更不要随意耽搁,早去早回。”

小沙弥双手合十揖礼,神色郑重,接过那件物什后转身便走。

老僧则依旧坐在茶馆之内。

此时后院当中老两口悠悠转醒,二人头脑浑噩,都不知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听到碳炉上两个茶壶呜呜作响,壶内开水已经所剩无几。

老掌柜被寒风一激,清醒不少,赶忙起身将老伴从地上扶了起来,语气关切却是埋怨道:“我就说早点关门,咱们都这把年纪了,开的又不是酒楼客栈,何必天天这么晚打烊,要是累出个好歹,到时候身边连个端茶送饭伺候的人都没有,咱俩还不活活饿死。”

老妇人站起身没有过多解释,而是有些担心的上下打量一番老掌柜,问道:“当家的,你没事吧?”

老掌柜叹口气:“我能有什么事,就是可惜了这两壶开水,你快去前面看看,我再重新烧两壶,别让那几位客人等着急了。”

老妇人猛然惊醒,这才想起前屋还有三位客人,于是快步来到屋前,却看到屋内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她以为那几位客人都已经走了,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摸索着走到柜内重新点燃了一盏油灯。

油灯点燃,昏暗的灯光瞬时将整间茶铺填满。

老妇人端着油灯朝前查看,忽然发现桌上还坐着一个枯瘦老僧,猛不丁吓一哆嗦,手一抖差点把油灯摔了。

老僧闻声,这才回头施礼道:“老人家莫要惊慌。”

老妇人缓缓心神,说道:“实在过意不去,让仙师久等了,那位小师傅和那个女孩走了吗?”

老僧颔首。

老妇人暗自叹息一声,走到桌前将油灯换下,忽然发现老僧额头渗出一层细密汗水,不由关心道:“天色已晚,仙师可有住处?”

老僧再次施礼道:“已着小徒安排去了。”

老妇人稍感放心,说道:“仙师稍等,我这就去后院把茶水端来。”

老僧却开口说道:“老人家不必张罗了。”

说完,他不等对方离开,直接掏出半块碎银放在了桌上。

老妇人见状连忙推辞:“仙师太客气了,一壶茶也就三文钱,这太多了,况且您是出家人,我怎么能收您的钱呢,岂不让佛祖怪罪。”

老僧缓缓起身,说道:“施主不必客气,安心收下便是。”

老妇人想要阻拦却忽然察觉手不能抬,脚不能动,似被定在了原地,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僧离开。直到那老僧彻底消失在夜色当中,老妇人才突然恢复自由。

她心中无比惊骇,望着桌上那半块碎银,犹豫片刻最终还是伸手拾了起来,只不过她刚刚捡起那块碎银,茶桌瞬间化成无数齑粉撒落在地,被风一吹,飘飘洒洒到处都是。

老妇人目瞪口呆,吓得魂飞魄散,双腿一软摔在了地上,双目呆滞的念叨着:“罪过,罪过,真是造孽,佛祖大慈大悲,莫要责怪……”

……

端王府。

正殿内灯火通明,披发青年始终未睡,身旁桌上的茶盏也从未凉过,与方才不同的是,此时桌上少了一套茶盏,多了一封密折。

老管家依旧立于披发青年身侧,轻声关心道:“王爷,夜深气寒,该歇息了。”

披发青年坐在太师椅内,侧过身将手肘支在桌上,手抚额头轻揉前关二穴,淡淡问道:“雷老虎还没来消息吗?”

老管家躬身轻声道:“已经派人去打听了。”

披发青年又问道:“宰相府那边有动静没有?”

老管家恭敬回道:“毫无动静。”

披发青年有些不耐烦,脸上露出一丝愠怒,倒不是生老管家的气,他望着殿外淡淡说道:“这雷老虎越来越不会办事了。”

老管家闻言,明白主子这是等的着急了,于是轻步朝殿外走去,只是没多时他又走了回来,脸上表情稍显凝重。

披发青年心中一沉,脸色冰冷道:“怎么了?”

老管家赶忙恭敬道:“回王爷,刚才雷老虎派人来消息了。”

披发青年脸上表情越发烦躁,冷声说道:“说!”

老管家不敢怠慢,赶忙回道:“杜公子纵马行凶已成定局,只是,只是这人最后却被一个巡街差役给带走了。”

披发青年盯着老管家,手指放在桌上轻轻点动,脸色逐渐冰冷。

老管家低下头接着说道:“那附近几条街道上的差役都已经知会过了,带走杜公子的这个差役本来不足挂齿,只不过……”

披发青年缓缓闭上双眼,淡淡问道:“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半路上冒出一个少年书生,自称是打南湖书院来的,雷老虎不得已这才放走了那个差役。”

随后,老管家娓娓道来,将事情经过大概讲了一遍。

披发青年倚在太师椅内双目微闭,他手指轻轻点动,半晌过后终于开口说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南湖书院名气虽大,但在我大周还没有他们说话的份,这么一群偏安一隅自命清高的腐儒能有多大的本事,竟让雷老虎与海悬大师纷纷避其锋芒,退让三舍。”

老管家轻声回道:“据回禀,那少年书生在书院排行老七,也是位山上人,不过具体修为如何并未查清。”

披发青年缓缓睁开双眼,目中射出一道寒芒,神色异样道:“排行老七,很厉害吗?”

老管家不敢隐瞒:“那少年书生亲口说的,具体有多厉害,奴才不知。”

披发青年眉头微蹙,良久过后说道:“罢了,先不用管他,虽说不尽完美,不过这也够了。”

随即,披发青年将茶盏旁的密折递到老管家手中,吩咐道:“你……算了,交给柴明城,让他去一趟宰相府。”

老管家点点头,接过密折并未立刻离开。

披发青年疑惑的看向老管家,问道:“还有什么事?”

老管家轻声道:“今夜死了一个老差役,恐怕会有些麻烦。”

披发青年摆摆手,一脸不耐烦:“让雷老虎自己处理干净,他若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我看这黑虎帮的帮主也该换个人坐了。”

老管家不敢再多言,后退两步正欲弯腰退出正殿。

披发青年却又突然开口。

他思忖片刻后将老管家叫住:“毕竟死了一个公差,本王眼下也无人可用,念他这些年没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就别让他过于为难了,你领着柴明城先去一趟京兆府,顺道敲打敲打那于廷安,最好能让柴明城把陈书桓一同捎回去。”

老管家垂头弯腰答应一声,慢慢退出正殿。

一时间,正殿内只剩披发青年一人,他不惧风寒,背靠在椅内闭目养神。

端王府外,金鸡啼鸣。

三更刚过,老僧突然回到了端王府,他径直来到正殿,见披发青年正坐在椅内闭目养神,于是缓缓上前道了一声佛号。

披发青年被扰醒非但没有恼火,反而一脸笑意,坐直了身子说道:“上师请坐。”

老僧入座,门外已有丫鬟及时端来了茶水。

披发青年看看老僧说道:“多谢上师相助。”

老僧双手合十,微微摇头,淡淡道:“老衲惭愧。”

披发青年却面带轻松,劝慰道:“本王那些人百无一能,今夜之事怨不到上师身上,只是本王听说,那半途中冒出一个少年书生,而他只凭一个身份就令上师束手无策,这是为何?”

老僧神色淡然,缓缓说道:“世间人皆崇仙鄙武,而大周朝却阴阳颠倒,反其道而行,境内少有山上仙人行走世间,修行者更是寥寥无几,所以这山上人的事,王爷不了解也属正常。”

披发青年眉头一皱,思忖许久后忽然问道:“上师可能收我为徒?”

对于披发青年心中所想,耄耋老僧心知肚明,委婉道:“老衲佛法造诣浅薄,恐不能收王爷为徒,而且……”

老僧欲言又止。

披发青年有些不解,问道:“而且什么?”

老僧缓缓垂首,斟酌许久后才说道:“大周国祚两千余年,本就世间少有,而大周境内,那荒山野岭虽也有些狐仙鬼魅之说,江河川岳中亦有河伯山神镇守一方气运,但大周境内的百姓对那玄之又玄的修真炼气之术嗤之以鼻,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披发青年心中疑惑不解,便问道:“这是为何?”

老僧接着说道:“这些山下人就算得了那无上法门妙术,最终也是摸不清头脑,不知所云,就如那镜花水月,可见却不可得,看不见那门户处在何处,修真炼气难如登天,尤其是在这长安城内,更是难上加难。”

披发青年默不作声,只等老僧下文。

老僧言及此处后便闭目垂首,不肯再说下去。

披发青年刚开始不解其意,苦等了许久,后来终于恍然,老僧是不会将原因说出来的。他只好转开话题问道:“那少年书生突然出现在长安城内,会不会是受了某些人的指使?”

老僧缓缓抬头,说道:“也不无可能。”

披发青年神色一紧,接着说道:“莫非是本王计划有误,被人走漏了风声,这少年是冲着我来的?”

老僧摇头劝慰道:“绝对不会,王爷所图再大也不过是凡尘之事,山上之人绝不会轻易插手。”

披发青年心中大定,但仍觉得这少年书生如同一颗钉子般,不拔不快,就如同一颗盘外棋子不受控制,于是便问道:“既然碍于他书院的那层身份,不好为难他,那能不能想办法将他赶出大周境内?”

老僧摇摇头道:“若只是他一人倒还好办,难就难在书院的虞子笙也来到了长安城。”

披发青年虽听说过南湖书院,但对书院里的人不甚了解,问道:“这虞子笙又是什么人?这南湖书院究竟想干什么?”

老僧闻言神色怪异的看了披发青年一眼。

披发青年有些不解,问道:“上师为何如此看我?”

老僧没有回答青年这个问题,反而说道:“王爷还请放心,老衲方才已修书一封派小徒送回须弥山当中,想必过不了多久,这几人便会自行离去。”

披发青年闻言,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神色,随即关心道:“多谢上师,天色已晚上师还请早些回房歇息吧。”

老僧起身揖礼,而后转身出了正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