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千弱水,十里桃林

作者:高和尚 | 分类:奇幻 | 字数:3.2万字

第二章 少年初长成

书名:三千弱水,十里桃林 作者:高和尚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1:01

七年前,小周庄来了一个陌生人,骑了头老黄牛,带着条大黑狗,抱着个婴儿。

他用两头野猪获得了村民们的好感,于是便在小周庄安了家,地点就选在了村前的大槐树下。

村民们觉得这人挺厉害的,也不见他下地种田或者做些小买卖,可隔三差五的他家里就会多出来许多野味,用这些野味向村民们换取一些日用品。

每日间,总能看到大槐树下一大一小两个人在那里打拳,风雨无阻,寒暑不缀。村民们不懂拳法,只觉得他打的好看,便问他这是什么拳法,大家可不可以学学。

他笑着说套拳法名叫“山拳”,大家想练的话可以随意。村民们笑着夸他人好,于是闲暇之余,就有人来到大槐树下跟着他们练,刚开始人挺多,可慢慢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又只剩下了他们一大一小两个人。

村民们觉得练这拳没什么用处,练不出力气,打不了人,充其量对身体有点好处,于是慢慢的兴趣就淡了。还劝他也别练了,没什么用嘛。可他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而是继续的练了下去,久而久之,村民们也就习惯了。

直到七年后这一天,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大槐树下多了把躺椅,那男子躺在躺椅上,而八岁的小孩开始自顾自的在他面前练拳。村民们笑问他自己怎么不练了,他说那小子已经知道该怎么练了,不需要他再教了。

自那以后,小拓拔槐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没办法,师父开始变懒了,开始对他不管不顾了,而且开始支使自己去伺候他了,伺候他还不算完,还得伺候那条大黑狗和老黄牛。而这三位都不是好伺候的主,当他将自己第一次做的饭菜端到他们跟前的时候,大黑狗和老黄牛抽了下鼻子,掉头走了,师父很给面子,皱着眉头尝了一口,然后就放下了筷子,拿出一本书递给了他,拍拍他的肩膀,施施然的又坐回他的躺椅了。拓拔槐很不解,于是也尝了一口,发现真的很难吃,根本没法和师父做的饭菜相提并论,可他不能掉头走,因为他实在是饿了,只能将就着填饱了自己的肚子。

翻开师父给自己的那本书,定睛一看,《味经》。噢,师父这是要自己学做菜,正打算读下去,却发现师父看了自己一眼,心里顿时明白了师父的意思,师父这是要自己先练拳,晚上再学习《味经》。

他又聋又哑,按理说很难与别人沟通,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与人沟通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别人想对他说什么,他轻易的就能理解,自己想对别人说什么,随便的比划两下,别人就能明白他的意思。而与师父、大黑狗和老黄牛沟通更是简单,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师父告诉他,这是他心通,是他自己修炼出来的神通,他不知道什么是神通,但却觉得挺好用的,因为自己可以和别人自由的沟通了,他很高兴。

当晚,拓拔槐开始研习《味经》,次日做的饭食明显有显著提高,可一人一狗一牛还是没吃,第三日还是如此。这让年幼的拓拔槐心中懊悔,人生第一次出现了紧张的情绪,他生怕自己把这三位生生饿死,毕竟已经三日水米未进了。

于是小拓拔槐更加用功的钻研《味经》,饭菜做的一天比一天好吃,可还是无法满足那三位,他们还是不吃。这种情况一致持续了一个月方才有所好转,这天,三位大爷终于吃了少许,虽然不多,但也说明拓拔槐做的饭菜终于能入他们的口了。

拓拔槐欢欣鼓舞,更加用功了,又过了一个月,拓拔槐做的饭食终于快赶上师父了,三位大爷也终于开始正常进餐了。而当三个月后,这一人、一狗、一牛的饭量开始显著的增加,因为拓拔槐的厨艺已经比当初师父的水平高出了不少,见师父第一次对自己竖起了大拇指,拓拔槐开心的笑了,这是师父第一次表扬自己,不由的备受鼓舞。

往后的日子里,拓拔槐白天练拳,偶尔带着钢镚进趟山弄些野味回来,晚上则是继续研习《味经》。村子里的孩子也会经常来找拓拔槐玩耍,师父对这些事情毫不制止,反而很是鼓励,用师父的话说,孩子嘛,总是要有童年的。

总体来说,拓拔槐的童年还是很快乐的,有一个看起来不怎么靠谱,但是非常靠谱的师父依靠,有一条活波好动的大黑狗和一头忠厚老实的老黄牛陪伴,有一群淳朴可爱的孩童一起玩耍,除了没有父母的存在,其他没什么好遗憾的。

时光如梭,岁月静往,转眼间拓拔槐十四岁了。当初的小小婴儿如今已长成了一个俊朗的少年,身上透着股农家特有的质朴,又因为常年修炼山拳,故而质朴中又显得厚重。

半年前,拓拔槐已经不练拳了,师父说他心中的执念,如今已经成为了他继续前进的桎梏,再练下去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不如停下来沉淀。

拓拔槐不理解,他认为自己心中没有什么执念,这样的生活他很满意,怎么会有执念呢。去问师父,而师父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他。

半年来,老槐树下又多了一把躺椅,时常能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并排躺在老槐树下,少年手中捧着一本书,看的聚精会神,男子闭着眼,优哉游哉的睡着觉。有时候拓拔槐很疑惑,一个人怎么可以睡这么长时间呢,从他记事起,好像师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难道睡不出毛病吗。可时间久了,拓拔槐也就见怪不怪了。

他读着书,他睡着觉,拓拔槐在想,自己的执念在哪里呢,而拓跋匹夫在等,等那个能化解徒弟执念的人出现。可如果等的时间长了,或者等烦了,他也不介意带着徒弟直接找上门去。

要知道,拓跋匹夫可是有要事在身的,他只有百年的时间。要不是对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拓拔槐寄予厚望,他又实在是喜欢这孩子,怎么也不可能在这里逗留十四年的。之所以逗留这么久,就是要化解拓拔槐心中的那一丝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执念。

拓拔槐的执念自然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也许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偶尔午夜梦回,他也会思索,自己到底是谁,自己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父母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丢弃自己。

小少年不觉得这是自己的执念,他觉得自己所想的这些东西都是没有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淡去的。

可拓跋匹夫不这么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无法放弃的执念,为了这个执念他们可能会背弃自己的道,潜于幽暗的河底,化身般若,一去不反。

作为拓拔槐的师父,他当然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必须化解徒弟心中的执念,如此,他才能在修道的路途上少走很多的弯路,如过去十四年般,一路高歌猛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