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荆楚帝国

作者:贰零肆柒 | 分类:奇幻 | 字数:3.4万字

第八章 渺远

书名:荆楚帝国 作者:贰零肆柒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4 09:18

来自千年后的军事地理知识把围观的所有人唬的一愣一愣,熊荆这个垂发小童倒有几分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风采。一干人先是死盯着几上的地图,然后眼珠子乱转,最后全都看向老叟。老叟也非凡人,传承后世的《鹖冠子》十九篇便为其所著,而在楚国,他无名无姓,只以鹖冠为号,三代楚王对其毕恭毕敬,不过他现身于学宫,却非为熊荆而来。

“子荆所言,当以江东吴越故地为根基否?”鹖冠子沉吟中对熊荆的意图了然于胸。

“正是。”熊荆讪笑——千年后的军事地理未必适应当下,老叟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问题。

“江东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终吴越灭国,犹不足二十万户。越国即灭,大王曾有分封之意,奈何此事不行。”鹖冠子想起一百多年前的吴起变法,那时候计划要把公室贵族分封于边地,可惜不成。“今我楚国以淮水之北为重。江淮纵使能守,淮北之民亦难迁;既迁,亦无地以立。”

江东富庶是在秦汉之后,最少是在秦以后,想以江东为基地而三分天下,现在来说根本就不可能。熊荆是直接照套后世的地理人口,所以忽略这个问题,但也有人不信邪。

“先生,我先民栉风而沐雨、蓝缕而筚路,如此方有今日之大楚,江东既可饭稻羹鱼,如何不能变莽荒为良田?”昭断是年轻人,年轻人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

“谬矣。”鹖冠子连连摇头。“江东诸地,海潮泛滥,大泽勾连。非举国之力无以成阡陌、无百年之功不可见桑田。晚矣!晚矣!!”

“也非太晚,若有东洲之玉米、之红薯、之土豆……”熊荆终于抓住机会开始做广告,“江东之地亦可为根基。东洲之农作不必阡陌,毋须灌溉,有土则生,数月可熟,产量倍于粟米。”

“东洲……”绘制世界地图时,熊荆已经把美洲命为东洲、亚洲叫做中洲、欧洲称为西洲、非洲称为南洲,南极则为寒洲。至于澳大利亚,想到临高五百废的澳宋,故称为废洲——反正那上面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物产。除了昭断,其他人初听东洲之名很是迷糊,唯有一直沉默的高冠之人颔首问道:“为扶桑否?”

“扶桑?”熊荆想到了霓虹,正要摇头时对方又道:“远古之民曾东渡沧海,还者曰海之东有裸国,裸国东南有国黑齿,船行一年可至。”

“啊?!”熊荆忍不住跪立,看着他不敢置信。去了美洲还能回来,我顶你个肺啊!“请问先生,还者可曾带农作物回来?”熊荆再问。

相比于熊荆的激动,高冠者不动声色。“远古之事,未曾详闻,唯有龟甲相记。”

“龟甲相记?”想到来的路上一垒一垒的龟甲骨片,熊荆有些明白了。

“先生与纪陵君、卜尹编撰经书已有十年,书内录山海内外之山川、之生灵、之妖异。子荆那日言及世界各洲,先生颇奇,故请子荆来此。”昭断解释鹖冠子请熊荆来此的原因,旁边的人随即打开一个竹简,左首抬头三字让熊荆心猛然一跳:南山经。

“山海经?!”熊荆脸色大变,随又看向鹖冠子、阴侯、卜尹、昭断几人,最后又环顾四周,他从未想到山海经是在这里编撰出来的。

“本欲名为山海图经,子荆称其为山海经,此名甚好。”纪陵君笑道,那日在朝会他见过熊荆,也因为立场支持熊荆做太子。说完又揖礼:“纪陵君见过王子足下。”

高冠者也露出些笑容,他也揖礼:“卜尹观曳见过王子足下。”

“不佞不敢。”学宫的先生很多都是官师——一边是官员一边是老师,对老师熊荆是要执弟子礼的,现在两人对其揖礼,他断不敢受。

“汤池渺远,玉米、红薯之物所产倍于粟米否?”编撰山海经的事情可以放一放,鹖冠子最关心的还是东洲农作物的产量。倍于粟米,等于说楚国粮食产量能够翻番。

“不佞不敢妄言。”熊荆正色作答,产量是开不得玩笑。“玉米产量较低,然红薯之亩产确可逾万斤。”

“万斤?!”这次轮到鹖冠子几个脸色大变。

“确有万斤。”熊荆想到自己说的市亩与楚亩应该不同,可再一想,市斤可是倍于楚斤的。按照他记得的红薯产量,五千市斤的亩产是有的——这是引种红薯的清人陈世元《金薯传习录》里的数字,还是下等地的产量,上等地产量说有一万多市斤。

“然五斤红薯等于一斤粟米。”熊荆又做了一个补充,他看近代史多,近代统计红薯产量的时候都要除以五,这样才能折算成粮食。薯类水多。

“亩出万斤,五折为一亦有两千斤。”昭断对熊荆最是信任,对此深信不疑。

“土豆产出较低,亩产或有两千斤。与红薯相同,亦须五斤折一斤。”熊荆再道。“玉米不须相折,亩产或有四百斤。此三者皆可植于贫瘠之地,耐旱、耐寒,不须农人过多劳作,亦不占良田,荒地即可。”

“东洲何其远哉。”东洲农作物如此之好、产量又那么高,连观曳也感叹了。

“先生言东洲航行一年可至……”熊荆立刻提起他刚才说的话。

“此非我所言,乃甲骨所刻,以此为奇事。”观曳解释道:“东海之上,不辨南北,凶兽繁多,果能赴东洲寻三者而还邪?”

“果真能赴,赴得三谷而还!”观曳说的大家有些心冷,熊荆却斩钉截铁的表示肯定能能做到,一时间大家的目光又全看了过来。“不佞愿起誓……”

“子荆毋燥。”早就听说熊荆作强弩时向大王起誓,鹖冠子见他要起誓,立即就拦住了。“沧海之上,舟人何以辨南北,何以辟风浪?船行一年,又何以为食?何以为饮……”

鹖冠子问了一大堆技术性问题,真要耐心回答这些问题,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熊荆一开始也没想去美洲找什么红薯土豆什么的,他只想在楚国灭国前,早早离开这个国家,环游世界一圈等秦国灭国再回来。可为了获得支持造船航海,他又不得不编出这些东西来。

真要横渡太平洋也不是不可能——对于航海门外汉而言确实难如登天,可他不是门外汉。航海概而言之一是船,二是导航术。就船来说,没有龙骨肋骨、只有隔水舱的郑和舰队都能下西洋,有龙骨有肋骨的十九世纪帆船更可以驰骋大海。

而导航术,六分仪、船钟之类或许在短时间不可能造出来,可没有六分仪还有四分仪啊,没有四分仪可以用维京人的观日板啊。最最重要的是,只要在合适的时候到达合适的地点,洋流和季风会自动送你去美洲,然后再自动送你回来。西班牙人当年就是这样横渡太平洋、进行大帆船贸易的。

熊荆虽然买不起英国海军编制的《世界大洋航路》(其中8-10章为帆船航路,专门供低速货船使用),可太平洋航线、印度洋航线、大西洋航线,这些早期航海家用人命探出来的经典航线他还是记得一清二楚。给他一条合格的船,再给一些较为合格的水手,他百分九十五可以横渡太平洋抵达美洲,然后在次年五六月顺着洋流再回来。

“一言难尽。”熊荆深深吸了口气,“船行于海关联极广,非旬月不能一一尽述。如先前所言,仅凭一县之力即可造船通航于各洲,届时可取东洲之三谷,寻西洲之骏马、得南洲之金石。君子当乘风破浪,以观山海之奇,度世界之大,岂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人云亦云?”

一番豪言说得年轻人眉扬意动,鹖冠子、纪陵君、观曳却眉头紧锁。

熊荆再道:“所谓天下不过是中洲一隅耳,其东有大海、北有草原、西有黄沙、南有瘴气,诸夏困于此而已。秦国往西有西域黄沙之地,黄沙尽头有西王母之国,翻越葱岭,可至两河大夏,再往西,有波斯及地中之海,往南数千里,过赤道又有南洲与寒洲。”

既然说到了赤道,熊荆索性加了把劲,他清咳之后尽力提高了声音:“今人以为地为方、天为园。殊不知大陆亦为圆。水面即平面,可为何水中之舟先见其首后见其腹?日照大地,为何越往南其影越短,越往北其影越长……”

“地若为圆,天为方否?”观曳打断道,他、包括鹖冠子、纪陵君,似乎对熊荆的地圆之说并不诧异。

“地圆天亦园。”熊荆答道,这是事实,他也不愿触动盖天之说。

“地若圆,人何立于地?”鹖冠子插了一句进来。

“地心有力,万物悬空皆落于地。”熊荆把竹简推下案几。“大地之上任何一处都是如此。”

“力?”最常见的重物落地此时有了别样的魅力,这是从来没有人想过的问题——为何书简离开几案会掉落于地而不是飞上天。

“正是。”熊荆本想继续科普牛顿三定律,但他很不争气的连打几个哈欠,他困了。“三位先生、子断诸君,不佞困了,可否改日再谈?”

熊荆打哈欠的神态让鹖冠子有些恍惚,刚才他觉得自己是在和成年人交谈,现在才发现对方只是一小童,这种感觉很让人难受。昭断送熊荆出去后,他长叹而问:“王子荆何如?”

“生而知之,天纵之才,立之为王大楚必兴。”纪陵君亦叹。

“若非圣即是妖。”观曳不似纪陵君那么激动,说完又目光复杂的看向自己带来的女童——他察觉到了,荆王子喜欢莯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