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铁骨

作者:天子 | 分类:奇幻 | 字数:3.4万字

第10章

书名:铁骨 作者:天子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4:35

所以本期毕业生大都马停蹄奔赴前线,不少则参加远征军深入印度、缅甸作战,立下抗日战功。

第十六期

本期招生计分三个总队:第一总队,1938年10月10日入校,驻成都南较场,计1597人。分编步兵第一、二、三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骑兵队、辎重兵各一队,分科受训,1940年12月25日毕业,另代训空军学生97人,共计毕业生1693人。在学时间两年;第二总队1939年1月17日招考取录,驻四川铜梁受训,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培训步兵,1939年10月毕业,计毕业生1629人;第三总队,1939年春天入校,驻成都北较场,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接受适应抗战需要的政治教育和步兵教育。1940年4月毕业,计毕业生1165人,在学时间实一年。合计三个总队毕业生为4287人。

除直属本校的三个总队毕业生外,还有各分校同期培训的第四至第二十总队。这二十个总队总人人数虽无详确统计,却显示了抗战中的本校规模日大,师生众多,俨然恢复了昔日黄埔本校、南京本校的盛况,实际成了大后方培养抗日青年军官的大本营。1940年5月,本期举行毕业典礼也特别隆重。由蒋介石亲自主持,鸣放礼炮,举行阅兵,并向学生授以毕业证书和赠剑。还有党、政、军高等官员和宋氏三姊妹都联袂出席盛会和观礼。这个阵容成了全国团结抗日。的象征,对激励毕业学生奔赴抗日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七期

本期1940年初开始分批招生,计成都本校有三个总队:第一总队1940年4月15日开学,驻于成都本校西较场,计1527人。下分步兵第一、二大队、炮兵队、骑兵队、工兵队、辎重兵队。在学时间两年,1942年4月12日毕业;第二总队1940年5月6日开学,驻于四川铜梁,计1374人。下分三个大队,十二个中队。主要受步兵教育,1941年11月2日毕业;第三总队1940年7月13日开学,驻成都北较场,计1030人。下分三个大队,九个中队,1942年2月15日毕业。三个总队毕业生共为3931人。

本期除属本校的三个总队之外,连同各地分校招收的学生多达28个总队之多,分编为第四至第二十八个总队,分校校址广及四川、陕西、广西、贵州、湖北、云南、新疆、湖南和江西等,师生分布极广。时值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者发动的“珍珠港事变”爆发,促成同盟国与轴心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展。我国战区从早期的节节失利,进而会合英、美盟军并肩对日作战,战局从此日见好转。该期学生毕业后,多开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

第十八期

本期自1941年初陆续招生,直属本校的有两个总队:第一总队1941年4月1日入伍,计1600人。因原校址不足,分驻于草堂寺、青羊宫等地。次年升学后才将步兵大队,工兵大队迁北较场,特科大队迁西较场。1943年2月毕业、毕业生实1215人;第二总队1941年11月25日正式入伍,驻成都南较场,计1237人,分为步兵六队,骑兵一队,炮兵二队,工兵二队,辎重兵一队通讯兵一队,1943年10月8日毕业。本期连同各地分校毕业学生共为十四个总队,七个独立大队和三个独立中队,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及适应抗战亟需之兵种。其分校毕业总人数尚未见确切统计。

本期学生毕业之时,正是八年抗战进入第五、六个年头,全世界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从而本期学生毕业时,一律授以少尉军官衔,其中大多数人走上了抗日战场。

第十九期

本期自1941年先后由各大城市分区招生,本“抢救沦陷区知识青年之旨”,由校本部派员深入各战区加以甄选。各地青年应选后于1942年春天陆续到校。5月成立两个总队于成都草堂寺。12月25日开始入伍生训练,1943年3月分科受训。计第一总队称步科总队,下分七个队,另有炮兵两个队,共为九个队998人,仍驻草堂寺;第二总队称特科总队,下分骑兵一队,炮兵三个队,工兵二个队,辎重兵,通讯兵各一队,计902人,驻西较场。同年12月升学转为正式学生受训,合计1890余人,同时各地分校招收本期学生亦有七个总队和一个独立大队,共为九个总队,一个独立大队,实际人数不明。

1945春,为配合抗战总反攻,适应加强前线部队到基干的需要,曾迭次奉命提前结业,遂于4月初全部考试完竣,4月14日举行毕业礼。不少开赴抗日胜利的日占区参加接收和受降。

第二十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3月在成都南较场入伍。初分为十个队,同年八月分科后,分驻成都本校西较场,南较场,合编为步兵一个大队,辖四个中队,(内有一中队是广西六分校并来);炮兵一个大队,辖两个中队;工兵一个大队,辖中两个队;通讯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其余骑兵,辎重兵各一独立中队。迨后步、工、通三个队又迁驻北较场,合计步、骑、想工、辎、通六科,计学生1116人。1946年12月25日毕业。各地分校亦于此时相继结束,并归本校。

本期学生毕业,正逢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之后,全国人民都一致要求重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但国内战争随即又爆发。无奈自该期毕业生起,不少而又成了为内战服务的工具。

第二十一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5月在成都入伍。计编步兵十一个大队;辖三十八个中队;骑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炮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工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辎重兵一大队,辖四个中队,通讯兵二大队,辖四中队,还有战车独立一中队。其中各大队内,由西安督训处调归本校,则达二十个中队之多,人数甚众。他们因入伍和到校时间先后不一,考试毕业日期也随之有别:计步兵第一、二大队所辖六个中队,于1947年8月12日毕业,其他各队在1947年12月26日毕业,惟步兵第六和第十一大队,工兵五个中队,通讯兵五个中队及战车三个中队,复以成立较迟,乃于1948年6月16日才毕业。

总计本期毕业生达6038人。人数激增,为历期毕业生所不及。且逢本校奉命改制,于1946年元旦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实际恢复1924年成立之初的校名,长达二十余年担任校长的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委任一期学生,成都本校教育长关麟征升充校长。改制的宗旨是要将本校办成“国军初步干部养成教育的摇篮”。

于是本期学生开始,实行各兵科普及教育之实验,并试行各兵科之综合教育。毕业后,亦派入军中服务。

第二十二期

本期学生毕业时,正是1949年10月解放军节节胜利,成都行将解放。四川军政当局和军校师生大都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无心继续参与内战。在军校内则形成了决心和平起义或顽固到底的两派师生的斗争。到十二月成都解放时,有的师生弃暗投明,参加起义,配合成都解放;有的则溃散逃亡,各走各路。

第二十三期

本期学生行将毕业时,成都已被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校本部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唯1949年1月初,校长关麟征已改派一期学生,中将军长张耀明接任,筹划要将本校向云南、西康迁逃。蒋介石也秘密飞临成都本校,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要员的子弟空运台湾计有二百余人。是时云南、西康先于四川解放、军校迁移顿成泡影。在校师生有主张起义的,也有反对起义的。但大势所趋,使最后该校本部也宣布起义。于是师生有逃散的,有潜往台湾的,更多随同校本部起义,至1950春才结业离校。不少后来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志愿军。至此,成都本校就完全结束了。

正文 黄埔(三)

更新时间:2010-10-16 15:49:38 本章字数:38381

凤山时期

第二十四期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令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利用原日本侵略军一个天然练兵基地,始建名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自兼主任,直属成都本校;聘美国驻华参谋团成员当顾问,培训校官、尉官和各兵种,为凤山军校首开张本。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出,又正式决定在此恢复成都时期的军校,将在学的第四军官训练班特科总队改称学员总队,第十九期学生总队改编干训总队,教导营改教导第一营,金门怒潮军政学校官生编为教导第二营;并另续成都军校期别,成立第二十四期学生总队,招收青年入学。于1951年4月入学,1953年毕业。

第二十五期

1952年3月,在校的干训总队及教导第一营奉命拨交步兵学校,学员总队改编为第二十五学生总队,并续招部份新生。1952年4月开始训练,1954年8月31日毕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