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桑那高地的太阳

作者:陆天明 | 分类:奇幻 | 字数:6.8万字

第14章

书名:桑那高地的太阳 作者:陆天明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1:21

过了好大一会儿,她道:“谢平……有件事……不知道能不能跟你说得……”

“我洗耳恭听。”

‘你不笑我?“

“你有什么好让我笑的?”

齐景芳把被单翻过一面来,叠整齐了放在烘笼上,重新坐下,便慢慢地把临行前她大姐对她说的那番话,照搬了一遍。齐景芳是想借姐姐的心思试探他。如果谢平也注意上了自己,她想是能从他的反应里听出那点意思来的。如果他也有心,她索性就把事说开了,说定了,省得别别扭扭再闹误会……

说完后,她心跳得那么响,那么厉害,简直要把炉盖上的烘笼架子也拍下地去。

“你姐姐怎么能这样?!”这是谢平的第一个反应,“咱们到农场来就是为了找个男人?笑话!你找了?”他瞪起眼问。

“没有没有……”她连连叫道。

“我们要指着政策照顾,就不离开上海了。上海人、山东人,这都是次要的。这两年,十来万青年进西北。十来万啊。小得子,咱们要是不下定决心好好干一番,在历史面前怎么交代?怎么对得起这一个大行动?又有什么面目,重见江东父老?谢平十分激动地还说了许多许多诸如此类的话。齐景芳便不再吱声了。

第二天上午,谢平给郎亚娟办移交。郎亚娟就是新来组织股的那个上海青年。郎亚娟能继谢平之后成为第二个调进机关的上海青年,毫不夸张地说,震惊了全场的上海青年,也震惊了她自己。郎亚娟在上海跟谢平住一个街道。她是谢平动员来的。到羊马河的头几个月,她表现很一般。普通班员嘛。但后来回想起,她确也有过人之处。上火车时她就不哭,好像横死一条心了。到连队,就不爱跟上海人在一起,只串老职工的门。帮连长指导员的老婆结毛衣,倒贴毛线,还不发牢骚。开会必到。哪怕是宣传结扎、戴环的计划生育会,但凡是喊了她的,她必到。但有一条老样:不管什么会,从来不发言。这叫只带耳朵,不带嘴。到秋收,她冒尖了,跟火山爆发一样:日拾棉花一百斤。而且连续一个半月,天天如此。脸肿了,手背冻裂了,还是一百斤。一百斤啊!一朵花算它三克,拾够一百斤要抓一万六千六百六

十六又三分之二下。而且还得保证每抓一下,就抓下一朵棉花。不包括抓余留的

“羊胡子”,不包括剔去沾在棉花上的那些枯叶的动作,不包括直起腰喘喘气,不包括去倒兜清袋,(挂在脖子下的花兜只能盛七八公斤花,塞满了得往篓里倒。)不包括喝水尿尿吃饭——净算,也得十三四个小时。她竟整整坚持了四十五天。成了。她是全场四千九百七十五个上海青年里头一个成为“百斤抬花能手”的。她进了机关……

老白也来帮郎亚娟点收谢平文件柜里的东西。老白给郎亚娟讲政委爱人正在打的毛衣上的花式。郎亚娟让老白以证人的身份在移交清单上签字。有二十个胶卷,买来准备给竞赛优胜者照光荣相的。但怎么点,也只有十八个。谢平把抽屉兜底倒出来找。奖品柜出空。没有。“床底下,柜子底下再找找。”郎亚娟坚持道。她戴着一副毛蓝布袖套,穿着件橘黄色棉袄罩衣,前刘海儿和辫梢上都做着大花卷。

“枕头底下。再找找……”

“我把它放在枕头底下干什么?想藏起来私用?”谢平气恼地说道。

“我只不过请你再找找嘛。”她声色不动地重复道,并且跟老白交换了下眼色。郎亚娟恨谢平。是谢平,一趟又一趟动员她,非要她报名到农场来。要不是他,她会到这狗屁“桑那高地”“羊马河”来吗?就是他,逼得她永远离开了“兰心”

“美淇”“朋街”“大世界”“

“我没时间找了。路一开冻,我就没法走了。这两个胶卷我赔。”谢平“乒里乓嘟”把东西往抽屉里扔。

“赔不赔是你的事。找不出来,就请你在清单上写明只移交了十八个。”郎亚娟推过来一张纸、一支笔。

‘什么意思?要我变相承认私藏公家胶卷两个?“谢平口气也硬了起来。

“什么意思我不管,反正少了两个。”郎亚娟又和老白交换了一下眼色。

如果不是谢平突然想起来,胶卷是老宁借去的,这一上午真要让她们全占了。郎亚娟马上给老宁打了个电话。老宁回答道:“是啊是啊,胶卷在我这儿。师报社约我们搞几张‘雪地送肥’的新闻照片。袁副校长还想拍几张雪景给她M姑寄去。怎么?你要急用?我给你送过去?”

mpanel(1);郎亚娟忙说:“送啥呀!咱们都是政治处的人,组、宣还分家?以后我还要拜你做老师,学拍照呢……”她微微红起脸。扭了两下腰,笑道,‘你要不够用,再来拿。我这儿还有十来个呢。“

路过上九里分场部,谢平到干训班去看了看秦嘉。秦嘉问谢平:“郎亚娟怎么样?”

谢平说:“会讨人喜欢的。”

秦嘉笑道:“你呢?讨得到你喜欢吗?”

谢平叹口气:“恐怕没那福气。”说着也笑了,“消化不了……吃不消她……我动员过她。她好像对我有点那个……”

“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没一点男了汉肚量!”秦嘉又问,“喂,最近你自己情绪咋样?”

“还过得去…‘”’“

“什么叫还过得去?死样子!你怎么也学得吞吞吐吐了?”

“秦嘉,我实在不想在场部待下去了。”

“你就那么点适应能力?咱们在团校不是讨论过这个问题的吗?要学会适应,才能谈得到改造。况且我们本身对生活也得有个再认识的过程……”

“秦嘉,我觉得……觉得,对于我,已经不是适应的问题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不改变自己,就无法再在场部待下去的地步了……”

“如果值得这么做,为什么还要犹豫?”

“这正是我在犹豫的。秦嘉,这么做值得吗?完全改变自己来适应、来求一个‘太平’……真的,再待下去,我就要变了,就要像民间故事里讲的那个吞下了夜明珠的儿子一样。他渴。他心里冒着一大团火,喝多少水也不管用。他把家里的水缸喝空了。把老宅里的水井喝干了。他又喝光了村前的那条河。可他还是渴。心里的那团火还是在烧灼他。他发现胳肢窝下边已经长出鳞片。他的一只脚已经变成了爪子。他的腮边在往外长龙须。他跌跌撞撞向大海跑去。他要变了。他再找不到原来的自己了。他只有变成一条蛇,钻在潮湿的草丛里,或者索性变成一条龙,潜进深海,才能避免被自己的心火烧枯……我觉得我也是这样……”

“你这情绪很危险……”

“秦嘉,我不想变……我没想到要做这种改变……付这样的代价……”

“你到底出了什么事?”

“没有……”

“瞎说。没出什么大事,你怎么可能……”

“什么大事也没出。”

秦嘉定定地看了谢平一会子,连着咽了两口唾沫。那头敲开饭钟。她从枕头底下摸出饭票盒,从洗脸盆里拿出两只搪瓷饭碗,打饭去了。吃饭的时候,干训班里别的上海青年知道谢平来了,便都用筷子插着个苞谷馍,端着碗煮白菜帮子,上这头来看他c刚才去打饭前,秦嘉就关照谢平:“等一会儿,他们来了,你说话注意点。不要影响大家的情绪。那些男生还是很相信你的话的。”谢平答应了她:‘你放心。这些话,当然只有在你老阿姐面前讲讲。“

吃饭的时候,谢平果然很稳静,询问了各连队青年的情况。大家都觉得有必要找个适中的地点,把各连的骨于找来聚一聚。各青年班的骨干队伍八个月来已经发生相当大的分化。原来在上海时认定的骨干,一多半虽然表现仍然不错;但有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变消沉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骨干。其中有些表现确实出色。不仅自己干得很好,还能团结伙伴。大家建议,应该把这两部分人都找来。哪怕只是见见面,也能鼓劲。碰头的时间和地点,便委托谢平确定。为了郑重起见,大家还举了下手,表示全权委托。

谢平往上九里十二队去的时候,秦嘉送了他一阵。刚才伙伴们一致举手时,两人都受了感动。

送出半里地,谢平执意不肯再让秦嘉往前送了。秦嘉握住谢平的手,叮嘱道:

“千万沉住气。阿屠病倒了。上海青年中的党员,只剩你我两个了……”

谢平握住秦嘉瘦弱细长冰凉的手,心里一阵颤动。他想说句什么,但觉着自己眼眶里痒痒的,有股热热的涩涩的东西往外涌,便赶紧松开秦嘉的手,车转身,背着行李卷,大步流星地走了。

路面泥泞。林带都迟得很远。渠岸向阳的一面存不住雪,便湿沓沓露出士的本色,在天的蓝和旷野的白中间拉出一条焦黄的直线。谢平就在这条直线上走,像一个蠕动的黑点。渠帮上栽着一行高大的旱柳。那是张扁平的网。

十二队的环境没有良种试验站恁些精心经营的人工味儿。给人的感觉,似乎它之所以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纯属偶然,好像地震的裂缝里突然咕嘟出来的一个泉眼。既冒水,还冒沙。白杨树稀稀落落。树上结满了一黑坨一黑坨鸟窝。根本没经过规划的条田,还以“原始”的状态呈现着:高低不平。弯弯扭扭。夹在一些高包和碱包的中间。但真要能把它们混同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从心底加以认可,你会觉得它们竞也显得那般的辽阔、粗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