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蓝裙子杀人事件

作者:艾西 | 分类:奇幻 | 字数:6.5万字

第7章

书名:蓝裙子杀人事件 作者:艾西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07

辩论赛是由知名传媒公司S公司举办的,场面堪称盛大,特别是这是巡回赛的第一站。警察学院的专业程度自然不在话下,本次的论题更是精彩绝伦——“是否有必要普及暴力犯罪预防知识”。

正方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当今社会暴力犯罪居高不下,而媒体普遍关注的是经济犯罪和诈骗行为,这就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当暴力犯罪突发时,群众往往没有什么预防手段,也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普及暴力犯罪预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反方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普及暴力犯罪预防知识,并不一定能帮助人民群众远离危险,如果操作不当,或是在个人英雄主义的冲动之下,还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普及犯罪预防知识,甚至还可能导致罪犯作案手段的升级,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这样的议题,结合时下连续几起造成轰动效应的暴力案件,让辩论赛场可谓热烈又火爆。警察学院开放了他们最大的会场,观众上万,媒体云集。

辩论赛中,选手的表现也堪称精彩纷呈,然而坐在嘉宾席上的艾西却心不在焉。

这倒不是说他又开始想入非非了,想着如何在媒体面前曝光自己,或者在下午的事件中自己的表现多么具有英雄气概。实际上,他把这些都忘了。

赛场上、赛场下的事情,他似乎都不关注了。

坐在嘉宾席的一边,他的目光始终往另一边瞅。

他正在狐疑地盯着一个男人看。那个人和他的年纪差不多,坐在嘉宾席的另一边。

本次列席的嘉宾共有六人:其中两个是警察学院的教授或者副院长之类的,在艾西眼里不值一提;还有一位是个知名歌手,艾西不听中文歌,更不认识此人,纳闷了半天,他只能认为这是媒体宣传的手段,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再接下来的一个人,是媒体上常常露脸的专家、教授,人模狗样的,端着架子,说话莫名其妙的;然后就是艾西自己,以及坐在嘉宾席另一边的那个人。

从一开始,艾西就盯上他了,因为此人面前的嘉宾牌上赫然印着他的名字——麦涛。

3

世上还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艾西心想,今天中午古德曼律师才提起这个人,怎么晚上就让我碰上了?

那份奇怪的遗嘱虽然扭曲,不过艾西还是清楚地记得那上面的内容。

麦涛可以得到房产和一百万现金,当然他需要同意一个附加条款。他同样有机会获得咖啡厅,然而这个麦涛对钱财似乎无动于衷,他坚持不要房子,甚至想要退钱。

艾西一度把他想象成是个深居简出的怪人,怎么也到这个辩论赛来当嘉宾了?

麦涛长得并不奇怪,年纪和艾西不相上下,身材略瘦,面无表情,至少是相当冷淡。论模样和气质,均属上乘,就是带着一副让人不好亲近的样子。看看他的穿着和打扮,也没透出有钱人的劲头来,几百块钱的衬衫和裤子,不戴表,手机也是普普通通。

就这样一个普通人,会拒绝那么大一笔外财吗?真让人匪夷所思。

当然了,天底下并不只有一个叫麦涛的。

当然了,由于这个姓氏比较特别,想来也不会有太多叫麦涛的。

那么,此麦涛究竟是不是彼麦涛呢?

如果不是,那么纯属巧合;如果是的话,这就奇怪了——古德曼律师把我弄到这个赛场上来,是不是就是为了让我和这个麦涛见面呢?

“我现在可是一分钱都没拿到啊!”律师的话在耳畔响起,“因为麦涛没有接受他应得的那份利益,所以按照遗嘱,我也无法拿到那一百八十万!”

没错,正是因为这个麦涛,律师的继承权暂时化为了泡影。

但即便如此,律师让我和麦涛碰面,到底是什么用意呢?这里可没有我一分钱,我当然不会乱来。

艾西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又产生了新的怀疑:等一下,虽然中午律师给我看的遗嘱并非原件,委托人的名字也被划去了,但是,为什么麦涛和唐彼得的名字还在?

唐彼得好说,那实在不像是中国人能起的名字。

麦涛就不一样了。媒体报头上倒是常看到这样的字眼:受害人张丽怎么怎么样,凶手吴强如何如何。这个张丽和吴强,跟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通俗的化名而已。因为姓氏常见,名字也不新鲜。但是麦涛显然不同,姓麦的肯定不多,如果是化名,这名字起得也太麻烦了吧。

可见,麦涛不是化名的可能性更大。而古德曼律师安排我来见他,纯属巧合的可能性就更小!

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艾西深感困惑,却不敢盯着麦涛一个劲地看。对方显然很敏感,头几眼没怎么搭理他,可后来,麦涛冷冰冰的眼神就迎了上来,吓得艾西赶紧把脸扭过去。

艾西心里七上八下的,也没心思认真观看辩论赛。

等到评分的阶段就更加有趣了。六位评委鱼贯而出,离开会场,到了一间小的办公室内。他们刚要关上门,没想到又进来了一帮学生。

麦涛、艾西以及那位歌星都是年轻人还好,没说什么,学院两位领导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你们站在这里干吗?”

为首的一名学生答道:“我是学生会主席,又是辩论赛的副主席,出现在各位嘉宾的评分阶段,也是为了学习和观摩。”

“好嘛,这哪里是学习和观摩,分明是在监视我们,怕我们徇私舞弊嘛!”

领导不满意地哼哼着,“无所谓,看就看吧,反正我们也不亏心。”

艾西心底感到好笑:多大的事儿啊,这也要监视?现在的学生会,真拿自己当回事啊……好笑归好笑,评分的时候艾西可笑不出来了。别人都认真观看了比赛,自然也有分数的记录。艾西啥也没有,好在纸上画得乱哄哄的,学生会的人站在远处,也看不出什么来。

其实,艾西所写的全都是关于麦涛的可能性。

麦涛正坐在对面看着自己。艾西假装不露声色,把评分表给扣了过去。

艾西是洞察人性的个中高手,他深知先发制人的意义,首先开了口:“几位领导和专家,我还年轻,不敢乱说话,不过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在这里拿着计算器求平均值,耽误半个小时也不划算,赛场还等着咱们回去宣布呢!不如咱们讨论一下来得方便,反正要评出的只有两个——获胜方和最佳辩手,其他的无足轻重。咱们讨论一下,各位,你们说呢?”

老先生们都觉得这个方法省时又省事,纷纷同意;歌星倒是很谦虚,表示对此没什么概念,随大家就好;麦涛盯着他看了看,也没提出反对意见。

那就这么定了呗!

于是,十分钟的热烈讨论,艾西巧妙地退居二线。实际上,他连辩手们谁是谁都弄不明白。

几位老先生很快达成了一致。奇怪的是,麦涛对这个结论并不满意。以他小小的年纪,跟一帮老家伙据理力争,艾西夹在中间很为难。

最终,他想要和麦涛套个近乎,立马翻脸支持麦涛。扯了半天的皮,到头来一边占了一半,算是达成了妥协。

被学生会押着往回走的路上,麦涛要去洗手间,艾西马上跟了过来。

男人在洗手间里那档子事,不说也罢,地球人都知道。拉开裤链,不等艾西搭讪,麦涛先说话了。

“我,认识你吗?”

“不,不,不认识。”艾西心里发慌,脸上可没啥表示。

“那你为什么老盯着我看?”

“交个朋友呗!”这倒是真心话,“今天就咱们两个算是年轻人,歌星跟这事没什么关系吧,所以我想和你认识一下。”

“哦。”

麦涛没说行,也没说不行,拉上拉链,扬长而去。

这人还真是挺奇怪啊,艾西心里说了一句,也跟着走了出去。

回到赛场上,按照预定的顺序,当然就是揭晓评比结果,一分钟的事儿。领导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分钟,噱头是搞得很过瘾了,其实人家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只在乎一个结果而已。

有人胜自然就有人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不足为奇。如果几位辛苦准备的辩手们知道评比如此草率,想必是要骂街的吧。反正大局已定,就这么着吧。

S公司作为主办方,不愧是经验老到,他们对于会场的权力进行了合理的分配。首先,评分阶段是照顾了学校方面的,宣布比赛结果自然也要给学校领导一个面子。但赛后发言就不同了。如果让领导发言,难免有些陈词滥调的东西,这对媒体宣传起不到任何帮助。

因此,辩论开始之前,艾西便得到通知,由他来发言。

事情是这么安排的,艾西也是这样准备的。话题很好找,今天下午发生在咨询中心的事件不正是个恰如其分的论点吗?

没想到,主持人忽然说:“有请年轻的心理学者、前犯罪心理师麦涛先生,来为大家作精彩的点评!”

哗啦啦,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

震惊的不止艾西,麦涛更是合不拢嘴。

该死,哪个浑蛋泄露了我的身份?!麦涛暗自咒骂着。

4

“过了立秋,西瓜就不能吃了,是吧,亲爱的?”唐彼得把大块大块的瓜瓤盛到碗里,随后啃起了瓜皮。

鲜红的、脆脆的瓜瓤是给媳妇的,瓜皮上面还剩下一厘米厚度的瓜肉,那是留给唐彼得自己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