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人类灭绝

作者:高野和明 | 分类:奇幻 | 字数:6.3万字

第14章

书名:人类灭绝 作者:高野和明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38

不是在寻找先导化合物?”

“对,不是在找候补物质,而是最终的完成型。”

“我看懂的只有最后这两项……”

土井指着“试管内的结合分析”和“活体内的活性评价”。研人问:“这两项操作的目的是确认合成的化合物是否可以跟受体结合吧?”

“嗯。首先制造拥有靶标受体的细胞,在试管内确认激动剂是否能与其结合。接下来用实验动物进行活体内评价,比如改造小白鼠基因,制造拥有该受体的个体,然后喂食化合物,评估实际的效果。”

研人想起了那座破楼里饲养的四十只小白鼠。

“这么说,这个方法没有错?”

“也不是……”土井摇头道,“怎么看都太简单了。而且,临床试验及其后的步骤全都省略掉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太不专业了。”

“是啊。”研人附和道。父亲是病毒方面的学者,说他在制药方面不专业也不为过。“那这个呢?”

研人从背包里取出a4大小的白色笔记本电脑,启动后说:“你懂linux吗?”

“一点点。”土井答道,操作了一会儿电脑说,“里面装的软件我没见过。你听说过‘gift’吗?”

“没。”

土井启动了“gift”软件。数秒后浮现出的画面,令两人同时惊呼起来。

窗格分为三列,占据右半部分的大窗格中,显出一幅奇特的cg图像。微微起伏的平面上,布满厚花瓣一样的突起,中心是袋状空洞。图像精致而怪异,让人怀疑是相机拍出来的。

看了好一会儿,研人才意识到,这可能是细胞膜表面的放大图像。一微米不到的极小世界被展示在了十五英寸的屏幕上。

“看上去有点怪啊。”土井移动着鼠标,指着左侧的两个窗格说,“这里是相关信息。这幅cg图是‘变种gpr769’。”

原来如此,研人终于开窍,这就是问题受体。父亲想要得到的,就是能结合进中心凹陷处的物质。

“下面的窗格,写着制造这个受体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可是……”土井双臂抱胸,“你知道gpcr有多少种吗?”

“七八百种?”

“是的,其中只有一种的形态被真正掌握,那就是牛的网膜细胞上的受体。对于其他gpcr,只能类推其结构。也就是根据基因的碱基序列的相似度,推测其完成品。这个模型多半也是这样生成的,但我不能完全确定。”

“这个软件还有什么别的用途吗?”

“这个嘛……”土井顿了顿,拿起实验记录的复印件,“也许这个软件是用在最初的两个项目上的。”

研人把头探过来查看。

变种gpr769的立体结构分析

电脑辅助设计及作图

看来,“gift”这个软件的作用,是根据基因信息,预测能制造出怎样的蛋白质,描绘其实际形态,并设计与蛋白质结合的物质的化学结构。

“就是说,按照这个软件的指示制药就行了?”

“总觉得有点假。”土井说,“我对电脑辅助制药可不在行,你最好去问别人。”

“你有懂这方面的朋友吗?”

“这方面……”土井望着虚空,“啊!有!制药物理化学实验室有个厉害的角色,是韩国来的留学生。”

“哦?”研人好奇地问,“韩流啊?”

“我之前曾请教过他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问题,他简单几句话就把我说懂了。”

“这么说,他在语言方面没问题?”

“日语很流利,英语也可以。”

“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

“好啊。我去问问对方有空没。”土井欣然答应,看了看手表。他该回自己的实验室了。土井端着吃完的套餐盘子站起来,说:“那下次见。”

“拜托了。”

“我们一起努力,早日与女孩子共价键结合吧。”土井朝餐具返还口走去。

研人笑着目送土井离开,将笔记本电脑放回背包。父亲托付自己进行的研究,只有等韩国留学生登场后再说了。

研人拿起手机,着手进行剩下的工作。昨天晚上,他从老家的母亲那里打听到了那名报纸记者的联系方式。但正要拨打《东亚新闻》科学部的直通电话时,他突然想起了父亲的警告。

今后你使用的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等所有通信工具都有可能被监视。

虽然研人觉得这纯属天方夜谭,但还是隐隐产生了一丝不安。他环顾了一圈食堂,没有发现特别可疑的人,于是平静下来,拨打了记录在手机里的一个号码。

回铃音响了几下,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传来:“你好,这里是《东亚新闻》科学部。”

“不好意思,我叫古贺,请问菅井先生在不在?”

“请稍等。”

在父亲的葬礼上,他对菅井态度简慢,想必菅井也对研人没有什么好感吧。但情报只能从菅井那里获取。

“喂?请问是哪位?”菅井接起了电话。

“我是古贺。前不久承蒙您来参加先父的葬礼,非常感谢。”

“啊,是研人君啊。”菅井语带亲切地说。

研人松了口气,继续说:“我有件事想要请教您。葬礼上,您曾向我提到过《海斯曼报告》,那是怎么一回事?”

“啊,那件事。《海斯曼报告》……对。”菅井沉默片刻道,“今晚有空吗?”

“今晚?我要在实验室里待到十二点。”

“能不能中途溜出来?如果八点在锦丝町的车站会合,我还能请你吃饭呢。”

“好。”虽然觉得这样有点麻烦,但能感觉到菅井父母般的关怀。研人算了算实验能推迟多久,然后说,“九点的话,我或许可以想办法出来。”

“好,那九点车站南口见。你一定要空着肚子来哦。”

锦丝町是位于东京都与千叶县交界处的一条商业区。不过,这里与新宿和涩谷的商业区不同,由于它离住宅区很近,所以兼具闹市和商业街的功能,既有鳞次栉比的老酒馆,也有贩卖生活品的超市、包含超市和影城的现代购物广场,此外还建有提供演奏一流交响乐的音乐厅。总之,文化、民俗方面的店铺设施,在这里几乎都找得到。

研人顶着凛冽的寒风,在jr线的车站前等待菅井。一想到那个报纸记者的脸,关于父亲的记忆就一起涌入脑海,思绪的大半都是父亲抱怨连连的身影。

在厚木的家中同父亲晚酌时,父亲对自己说了很多话。他告诉研人,理科生的平均薪资比文科生少五千万日元。按工作总时间四十年计算,理科生每年要少赚一百万日元以上。

“报酬少得可怜,还谈什么科学立国?王八蛋。”醉醺醺的父亲痛骂政治家道,“那些文科混蛋,就靠窃取我们的业绩过活。电话、电视、汽车、电脑,全都是科学家发明的。只会耍小聪明的文科混蛋对文明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当时研人只有十几岁,对父亲的抱怨相当厌烦。不过,后来遇到的一件事,让他认识到父亲的怨言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关于蓝色发光二极管开发的判决。

第9章 海斯曼报告(8)

蓝色发光二极管曾被认为无法开发,却有技术人员完成了这一创举,接着就爆发了技术人员和其所属公司之间旷日持久的法律纷争。公司认为该发明可以带来一千二百亿日元的收益,然而法院判给技术人员的补偿只有区区六亿日元。尽管一审时判了两百亿,但二审推翻了一审的判决。这只能理解为,司法机构不再独立行使职权,而是看企业家脸色行事。

科技界对此判决失望透顶。这些伟大的发明家催生了全世界数万亿市场,报酬却仅相当于全美职业棒球联盟球员的年薪。许多科学家推测,此判决之后,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衰退。在科技实力直接决定国力的时代,科学技术人员遭如此冷遇,国家谈何发展?用不了多久,日本就会被中国、韩国和印度赶超。

“人类文明要是毁灭就好了。”研人的父亲冷笑说,“能够复兴科学文明的只有理科。文科那帮家伙永远只会夸夸其谈。”

研人长大成人后,渐渐理解了父亲话中的道理。念本科的四年中,研人忙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才能抽出时间参加英语社团。与此相反,文科生连课都不去上,整日吃喝玩乐,至少研人是这么觉得的。但这帮家伙毕业后,竟能挣到五千万日元年薪,这样的反差令研人难以接受。这个社会似乎黑白颠倒了,流汗劳作的人,反而没有吃喝玩乐的人挣得多。不过,这个想法又令研人很不舒服——他发现自己继承了父亲的乖僻性格,就像与生俱来的基因一样,他想摆脱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

锦丝町的车站前,研人将冻僵的双手插入羽绒服口袋,忽然想起了父亲生前的一个谜。

“既然你这么讨厌自己的工作,辞职不干不就得了?”研人曾对酒后絮叨不已的父亲说。

父亲闻言答道:“但我不能停止研究啊。”

“为什么?”

“从事研究工作后,你就会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