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憨包子与小丫头

作者:艾米 | 分类:奇幻 | 字数:6.5万字

第3章

书名:憨包子与小丫头 作者:艾米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2:32

吸通了就行了,郝阿姨就想把“憨吃”嘴里的奶头拉出来,但“憨吃”坚决不肯,吸紧了不放,郝阿姨的奶头被扯得老长,也没把“憨吃”从奶头上扯开。

爸爸开玩笑说:“国计民生大问题,你们要夺人饭碗,人家怎么舍得放?”

艾米的妈妈很担心,怕艾米舍己救人的时候吸进了有炎症的奶水。过了几天,好像什么事也没有,才放了心。

(7)

四岁之前,艾米感冒不断,经常上医院。艾米怕打针,一听说打针就开始哭,一直哭到打完了还凄凄惨惨地抽泣很久。自从会说话了,就开始跟爸爸妈妈谈判,不愿打针,吃什么苦药都可以,就是不打针。

听说艾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艾米不打针”,爸爸说这个句子主谓齐全,结构严谨,主题鲜明,堪称简洁文风之典范。妈妈说这个句子既可主动,又可被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确定。

妈妈说艾米哭的时候,不是那种大喊大叫的哭,如果是那样哭,她还可以忍受,可以狠心让医生给艾米打针。艾米总是怯怯地哭,睁着一双浸满泪水的大眼睛望着她,好像知道大难临头,而自己无处可逃,只好央求她保护一样。所以妈妈总是不忍,总是代替艾米跟医生讨价还价,说能不能不打针,就吃药?

医生总是摇头,说你这样迁就孩子,是害她呀。打一针,马上就退烧了,不比慢慢吃药强吗?她病不好,多痛苦呀。

妈妈说,我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她心灵上的痛苦我不能不考虑呀。她是个小孩子,她有她的逻辑,她不能理解打针跟治病之间的关系。她打不过我,说不过我,只能求我。如果我强迫她,她心里不是很难受吗?也许她老不退烧,自己也知道只有打针了。

医生每次都是无可奈何地让步,对妈妈说:“先给她开药吧,你一看不对就马上送孩子来打针,听见没有?”

妈妈千恩万谢,拿了药回家,边倒喝药的水,边对艾米说:“你今天听见医生的话了吧?要乖乖吃药,快快好起来,不然妈妈就后悔没给你打针了。”

艾米就乖乖地吃药,病也似乎就好起来了。妈妈总是说,这完全是精神的作用,我女儿怕妈妈为难,自己就好起来了。

(8)

艾米感冒了,睡觉就堵鼻子,躺下就堵,竖起来就通。有时又加上咳嗽,躺下就咳,竖起来就停。妈妈就坐起来,半靠在床头,用被子包着艾米,放在自己胸前,艾米的鼻子就通了,也不咳嗽了,安安稳稳地睡着了。爸爸见妈妈太累,就说:“你睡一会儿,让我来抱她。”但爸爸一接过去,艾米就突然大声哭起来。爸爸垂头丧气地对妈妈说,“幸好是就在眼前,不然你以为我掐了她一把。”妈妈接过来,艾米不哭了。等到艾米睡着了,爸爸再接过去。这次艾米没有像被掐了一把似的大哭,但是咳嗽起来了。爸爸怎么样抱都止不住艾米的咳嗽,只好又还给妈妈,妈妈一接过去,艾米就不咳了。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我身上没脂肪?”妈妈只是笑:“女儿心疼你呢,你睡吧,用不着把两个人都耗上。我是女儿钦定的baby-sitter,不坐着怎么叫sitter?”爸爸睡一下,又爬起来:“你们两个像泥菩萨一样竖在这里,我怎么睡得着呢?不如我也做个泥菩萨吧。我靠这里,你靠我怀里,她靠你怀里。”三个人就这样一个抱一个地睡。据说爸爸这个头没开好,后来不这样抱就止不住艾米的咳了。艾米长大后听说了这一段,就问:“你们那时没照张相?那该多动人呀!”妈妈说:“那时人都快愁死了,只想着怎么样才能止住你的咳嗽,哪里还有心思照相?”爸爸说:“不要又到外面去乱讲啊,什么一个抱一个的——”

第一部分第6节:小丫头艾米小时候的故事(4)

(9)

艾米上学之前,隔壁住着一家人,丈夫是J大维修处的,妻子是J大公安处的。两个人有个上中学的儿子,成绩不好,很调皮,经常被老师告状。夫妻两个经常打那孩子,有时用皮带抽,那孩子就发出凄厉的哭叫声。

艾米一听到那家打孩子,就惊惊慌慌地扑到奶奶怀里,隔壁打一下,艾米的眼睛就惊恐地眨巴一下,胆怯地说:“奶奶,艾米不调皮,艾米不惹爸爸妈妈生气,你叫他们不要打艾米。”

奶奶听了,心痛万分,对艾米说:“你爸爸妈妈打你了?你告诉奶奶,让奶奶去为你出气。”

爸爸妈妈听说了,很难受,问:“艾米,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弹过你一指甲?怎么害怕成这个样子呢?”

艾米畏畏缩缩地指指隔壁说:“艾米怕——他们打——”

妈妈抱住艾米,安慰说:“别人家的爸爸妈妈不敢打艾米的,他们要敢打艾米,妈妈跟他们拼命——”。

奶奶对爸爸妈妈说:“那家打孩子也太狠了点,你们也不去劝劝。”

爸爸说:“别人的家务事,我们怎么好去过问?我这个人是最不主张干涉别人的活法的——”

奶奶生气地说:“你不干涉别人的活法,打出人命来了,成了'死法'了,你干涉不干涉?你不干涉,我是要干涉的。”

妈妈也是不愿干涉别人的活法的,总是说liveandletlive。但见到连艾米都吓成这样,挨打的孩子吓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也觉得不劝劝不行了。

下次那家再打孩子的时候,妈妈和奶奶就冲过去干涉别人的“死法”了,爸爸一见,也抱着艾米跟了过去。

几个人把那孩子藏在身后,叫他父母别打了,有话好好说。结果还没劝几句,就被那家两口子好一顿训,说早就看不来你们教育小孩的方式了,把个孩子像供祖宗一样地供着,告诉你们,棍棒底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娇儿不孝,娇狗爬上灶。我跟你量死了,你们那孩子长大了肯定不孝顺你们。

奶奶说:“你打打屁股上肉多的地方,吓唬吓唬他就行了,你连皮带都用上了,把孩子背上抽得一道道的,你这是朝死里打呀?”

那家的妻子说:“奶奶,我看在你年纪大的份上,不好说你,但是我劝你还是把自己的事管好了再来指教我们吧。”

艾米年纪小,但她知道爸爸妈妈奶奶是在为她挨别人训,她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孝顺我的爸爸妈妈奶奶,证明他们不打我是对的。

(10)

艾米家没什么家具,但有很多书柜,柜子里有很多小说,古今中外的都有一些。艾米专爱看那些超过她年龄的书,同龄的孩子还在看童话的时候,她却爱上了章回小说。她很小的时候就看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红楼梦》《聊斋》《镜花缘》《金瓶梅》等等。

但艾米看书很马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认识的字乱读,不懂的词乱猜。那些打打杀杀、勾心斗角的描写,她都是一带而过。一看到两边摆下阵势,要开打了,艾米就率先鸣金收兵,翻到下一页去了。

艾米看了这些个章回小说,就东鳞西爪地学了一些词语,很爱到处用。跟父母说话,一口的章回小说腔调,动辄“娘子青春几何”,“小生这厢有礼了”。写作文的时候,也乱用一气,经常冒出“有诗为证”,“且按下不表”,“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东西来。语文老师看了,哭笑不得。

艾米写了作文,总要count一下用了多少个四字成语,用得多,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用得不多,就千方百计地塞几个进去。因为一知半解,闹下不少笑话。

话说一日要写《记一次运动会》,艾米就写:“同学们到了操场,就脱衣解带——”。语文老师在“脱衣解带”下画了横线,说“这个词不能用在这里”。

艾米很不开心,拿回去要父母主持公道。父母看了,哈哈大笑,说老师说得对。艾米仍然坚持说:“同学们是脱了衣服赛跑的嘛,他们能脱,为什么我不能写呢?”

至于什么“艾米从小受到父母宠幸”,“一番云雨之后,草地更加葱绿”之类的笑话,更是“枚不胜举”了。

第一部分第7节:小丫头艾米小时候的故事(5)

(11)

艾米的奶奶说:“看了《西游》打哈哈,看了《三国》奸心大,看了《聊斋》做鬼梦,看了《封神》说神话。”

奶奶没说看了《水浒》怎么样,但艾米特别喜欢《水浒》,她那时读作“水许”,被爸爸纠正过了,也不愿改,搞得一家人都读作“水许”。爸爸说有时给学生讲课时都说成“水许”了,学生笑翻了,他还不明白人家在笑什么。

艾米最羡慕“水许”里面鲁智深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看得投入,便模仿起来。放学回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掼,坐在饭桌前,吆喝道:

“主人家,将酒来!”

爸爸在厨房炒菜,系着个围裙,出来抱歉说:“客官,小的正忙着。”又对书房的妈妈叫,“小二,来看看这位客官要什么。”

妈妈得令,跑到客厅来,问:“客官今日要点什么?”

艾米大大咧咧地吩咐:“小二,把上好的卤牛肉给洒家切二斤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