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侯门有喜

作者:一砾沙 | 分类:奇幻 | 字数:7.1万字

9 弓藏

书名:侯门有喜 作者:一砾沙 字数:3.9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2:26

紫檀木案,龙涎熏香,丫鬟紫鹃将托盘轻轻放在案几上,抬眼偷偷瞧着站在上首那人。

那人穿着酱色蟒纹杭绸锦袍,冠上缀着的双珠圆润夺目,衬得整个人气度不凡。他此刻正负手盯着墙上悬着的一把银弓,紫鹃见他看得入神,便在心中犯了难,不知该不该上去打断他。她想到李副总管刚才赶着去禀报小侯爷,只一脸紧张地让她小心伺候着,却并未交待这人的身份,她看这衣着气派必定,也知道是来了难得的贵客。

她又等了一会儿,不敢怠慢了贵客,便斟了杯茶小心地递了上去,谁知那人正好转身,袍角一挥扫到茶盅,“砰”地摔到地上裂开,紫鹃吓得快哭出来,连忙要跪下求饶,谁知有一双手却稳稳扶住了她,她含着泪水,抬眼对上了那双温柔的深眸,听见他用温润的嗓音道:“地下全是碎片,小心划伤了腿。”

紫鹃痴痴望着眼前这张面庞,明明是温和俊逸的五官,却又有种天生的贵气,令人觉得高高在上,不敢冒犯分毫。她愣了半晌,才回过神来,连忙蹲下身去捡起碎片,又忙不迭地道着歉,那人却微微一笑,仍是柔声道:“慢慢来,小心伤了手。”

紫鹃觉得脸上有些发烫,低着头不敢再看他,好不容易将地上收拾好,正准备再为他重斟一杯,萧渡已经走了近来,一见她这幅模样,便黑着脸问道:“慌慌张张地做什么?”

紫鹃吓着脸都白了,结结巴巴地想要解释,萧渡已经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道:“出去吧,这里不需要你伺候了。”

紫鹃不敢再多说一句,连忙逃也似地走了出去,萧渡见她掩上房门,便对站在屋内那人双膝跪下道:“微臣参见陛下。”

而站在他面前那人,穆文帝赵衍却微微皱了皱眉头,撩袍在身边的黄花梨圈椅上坐下,带了丝调侃道:“这成了亲,礼数倒是越发周全了。”

萧渡站起身,不以为然地笑道:“说起来还要多谢陛下,不然像我这般声名狼藉之人,哪能娶到左相府家的小姐为妻。”

赵衍也笑道:“你放心,我替你查过,夏元夕虽是庶女,但性情娴静,心质纯良,我又封了她郡主称号,应该足以配得上你这个宣远侯了。”

萧渡拿起桌上斟好的那杯茶,递到赵衍手上,道:“陛下今日前来,应该不是夸一夸我的新婚妻子这么简单吧。”

赵衍接过茶盅放至唇边,笑意更盛,道:“许久未喝到你们府里的碧螺春了,实在是有些想念啊。”他顿了顿,面色渐转凝重道:“前几日据安在芜国的暗探回报,芜国私遣了一名暗使去了木戎,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商议了些什么,但是只怕边关那边又要蠢蠢欲动啊。如果这次,他们两国一起来犯,不知道青州城,萧家军那几万军士能不能抵挡得住。”

“哦?”萧渡也皱起眉头,却马上又轻松笑道:“这等重要军机,陛下应该赶快召集兵部户部好好商议对策,何必纡尊降贵地来找我这个赋闲许久的无用之人。”

赵衍面色渐寒,带了怒意道:“我知道你一向不喜欢进宫,今日才特地来找你,想不到你仍是这副态度。大敌将犯,边关岌岌可危,萧家军现在群龙无首,你真得完全不在乎?”

萧渡却仍是轻松道:“我是我,萧家军是萧家军,这些和我早就没了半点干系。”

赵衍盯着他许久,终是叹了口气道:“崇江,你变了。”

萧渡瞥了他一眼,笑道:“是吗?也许是这京城的水土,比边关的水土更养人,我在京城有得吃有得玩,现在又有娇妻为伴,早就不想再理那些打打杀杀之事。”

赵衍终于被他激怒,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指着墙上那把银弓道:“你可还记得父皇赐这把银弓给你的时候说过些什么!可还记得我们当日的誓约!”

萧渡玩世不恭的眼神中,终于有了些震动。他闭起双目,想起那一日,自己大胜回京,为贺赵衍生辰,执弓与他在京郊山上策马而驰。两人一直骑到山顶,他才翻身下马煞有介事与他行君臣之礼,他也笑着去扶,然后两人闹作一团。他还记得自己指着山下繁华的街市,怀了满心的壮志,道:“铭成,有朝一日你君临天下,我便帮你守这江山。”

他缓缓睁开眼,看着眼前这即位三年却已深得民心的年轻帝王,才发现那些少年意气,激昂往事不知道何时早已变得遥不可及。于是,他又挂起那无所谓的浅笑道:“芜国只是强弩之末,即使与木戎联手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我相信萧家军的将士们不管有没有我在,都能稳守边关、保家卫国,陛下又何必再来为难我。”

赵衍面色数变,终于带了歉疚之色,叹道:“我知道你还在怨平渡关的那件事。当时拖延了物资的督运夏正,我也顶着母后的压力,坚持以延误军机之罪将他斩首,这些难道还不够偿还吗?”

萧渡听见这名字,眼中闪过丝愤怒,道:“他对不起得,是在平渡关惨死的近万名将士,不是我萧渡。陛下赐他死罪,也是为了那些为国战死的忠魂,与我萧渡有何关系。”

“你!”赵衍见他怎么都不为所动,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

萧渡却嬉皮笑脸道:“陛下不用再劝了,如果陛下真得惦记着往日情分,想与我赌上几盘双陆,或是京郊狩猎,萧渡必定奉陪。那些行军调将之事,我早就忘了,就算勉强上了战场,也是百无一用,倒不如把机会让给那些有大志有胆识之人。”

赵衍摇了摇头,无奈道:“罢了,你执意如此我再说也是无用。姑母最近身子如何,说起来我也许久未去看她了,今日既然来了,就顺便去看看她。”

萧渡的笑容微敛,道:“娘的身子一直不好,陛下去见见也好。”于是他便领着赵衍走出门去,刚走到公主的屋子前,突然听见有杯碟掷在地上的声音,好似还夹杂着公主虚弱的质问声,萧渡从未听过母亲发这么大的火,连忙走进去,问道:“娘怎么了?”

公主正坐在桌案后,面色有些苍白,身边的余嬷嬷正在为她抚背顺着气,下面跪着一排丫鬟婆子,有两个正慌张地捡着地上的碎片,一见萧渡他们进来,急忙又朝这边行礼。

公主余光看到后一步进来的赵衍,大惊失色地站起就要行礼。赵衍连忙上前一步扶住她的胳膊,道:“姑母免礼。最近的身子还好吗?为什么事生这么大的气?”

公主低着头刚要回话,却掩住唇,猛地咳嗽几声,一副喘不上气的模样,屋内人均是吓了一跳,萧渡连忙也要上前来搀扶,公主却朝他摆手道:“没什么大事,你们不用着急,我坐一下便好了。”余嬷嬷连忙走下将公主搀回坐上,眼中含着泪劝道:”大夫专门交代过,夫人不能动怒,今日只怕是伤了元气,要好好歇息才行。”

赵衍皱眉道:“若是不行,我去宫中差个御医来看看?”公主忙摇了摇头道:“不过一些旧疾而已,何必劳师动众。只是陛下难得来一次,我却不能好好招呼下,真是…… ”她说着忍不住就要垂泪,赵衍连忙道:“姑母何必说这种话,我就不打扰姑母休息了,等姑母养好身子,再来探望。”

公主点了点头,对萧渡道:“渡儿,你也去吧,放心吧,娘没事,不过是些不长眼的下人而已,我自己能处置。你好好送送陛下。”萧渡犹豫了一会儿,只得道:“那娘亲好好歇着,千万不要再动怒,有什么事,便让余嬷嬷来找我。”

见两人走远,余嬷嬷又将满屋哭哭啼啼的下人遣了出去,端了杯热茶递给公主,公主喝了茶,才好似缓过气来,冷冷道:“这件事,到底是谁做得主,把她给我叫来!”

于是过了一刻,元夕就被莫名其妙地叫到了公主房里,她不知发生何事,只战战兢兢地在屋中站了好一会儿,才听公主冷冷道:“那些工人是你找来得?”

元夕愣了一愣,才知道说得是修葺祠堂和佛堂的那些工人,犹豫了一会儿才点头道:“是王姨娘找来得,但是事先都向我报过确认过,才让他们动工得。”

公主冷哼一声,道:“佛堂是敬神明清修之地,谁准你们随便动得!”

元夕想了想王姨娘对她的说辞,便老实答道:“是为了端午节祭祀,老爷让他们连祠堂和佛堂一起翻修一遍。”

公主气得脸上发白,道:“很好,才进门几日,已经懂得用老爷压人了吗?”

元夕吓了一跳,但她本就嘴拙,一时不知该辩解,只急得额上不断冒汗。身旁的容翘眼看情况不妙,连忙打圆场道:“夫人不是这样得,少夫人她……”

“住口!”余嬷嬷怒斥道:“哪里来的丫头,如此不懂事,夫人们说话,哪轮得到你开口!”

公主将眼光移了过去,轻声道:“我看你有些面熟,以前是哪个房里的。”

容翘眼中闪过浓烈的惧意,颤声道:“是……是王姨娘房里。”

余嬷嬷冷哼一声道:“下人房里出来的,就是不懂规矩。不好好调.教一下,如何能服侍得好少夫人。”

容翘吓得双腿发软,连忙抓住元夕的衣袖,用快要哭出的眼神向她求救。元夕忙道:“婆婆要罚便罚我吧,容翘她还小,什么都不懂。”

公主摇头道:“胡闹,你是少夫人,身娇肉贵,哪能替个奴婢受罚。余嬷嬷,带她下去,随便掌几个嘴巴以示惩戒也就罢了。”

容翘瞪着一双惊恐的眸子,还未来得及出声就被拖了出去,听着院中传来哭喊声,元夕感到全身发冷,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如此的无能为力,只听公主的声音冷冷传来:“不管你们要干什么,佛堂不许动!不然触犯了神灵,这责任是由你来担吗?”

元夕抿着唇,死死攥住手中的帕子,终于鼓起勇气轻声道:“修葺佛堂是公公吩咐下得,又是关系到端午祭祀的大事,元夕实在不敢自己做主,还望婆婆体谅。”

“你!”公主盯着那双带着怯意却毫不退让的双眸,死死扶住身边的黄梨木案,冷笑道:“很好,渡儿真是娶了位好媳妇。”余嬷嬷连忙扶住她,道:“公主小心身子啊。”

元夕一见公主气得身子发颤,刚才好不容易做出的气势顿时灭了一半,她知道自己不该那般顶撞婆婆,可是木已成舟,她只得苦着脸低着头站在公主面前,感觉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难熬。

另一边,天香院内,王姨娘正持着一把银剪,小心地修剪着一盆牡丹。一旁的小丫鬟奇怪地问道:“这枝新蕊已经快长成,为什么还不把上面的残叶剪去,到时候缠在一起就不好看了。”王姨娘笑了笑道:“你懂什么,就是让它们缠在一起互争养分才好,若是没这残叶纠缠,让这新蕊长了起来,旁边的花如何能开得艳。”

小丫鬟听得似懂非懂,这时房里的大丫鬟司琴跑了进来,王姨娘连忙遣了那小丫鬟出去,待听完司琴的回报,她放下手中的银剪,得意地笑道:“她终于沉不住气了吗?我已经等不及要看看,她那佛堂里面到底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