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尚书

作者:佚名 | 分类:奇幻 | 字数:4.2万字

第12章

书名:尚书 作者:佚名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33

他这样去实践,他因此取得了成功。

------------------

幸福和不幸有哪些

【原文】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1),五曰考终命(2)。六极:一曰凶、短、折(3) ,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注释】

(1)攸:由,遵行。(2)考:老。终命:善终。(3)凶:没有到换牙就死去。短:不到二十岁就死去。折:没有结婚就死去。

【译文】

“九、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平安,四是修行美德,五是长寿善终。六种不幸:一是短命夭折,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丑恶,六是懦弱。”

【读解】

幸福和不幸是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在一个人看来是 幸福的事,在另一个人看来就可能是不幸的。比如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在众多人看来是一种幸福,这意味着权÷利÷名三大收获,可以满足贪欲。在另一些人看来,人沦为乌纱帽金钱虚名的奴仆是天大的不幸,这意味着人丧失了自我,自己为自己招来诸多束缚和烦恼。

天下最大的不幸恐怕是看不开。患得患失,斤斤计较,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围着油盐酱醋打转,都是看不开。想一想,人都是赤条条来到世上,也是赤条条离开,哪一样带得来带得走?

“风物常以放眼量。”看得开就是幸福。

------------------

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原文】

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2),绍闻衣德言(3)。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4)。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5),弘于天(6),若德裕乃身(7),不废在王命(8)。”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9),敬哉(10)!天畏棐忱(11),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12),乃其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13),懋不懋(14)。’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15),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16)。”

【注释】

(1)这篇论文是周公德弟弟康叔到封地殷上任之前,周公对他德训诫辞。当时,周公刚刚平定了三监和武庚发动德叛乱。他要求康叔吸取历史教训,“明德慎罚”,治理好殷民,巩固已经取得德政权。这篇诰辞反映了周公德统治思想和司法制度,是一篇重要文献。这里节选了其中一部分。(2)在:观察。祗:敬。遹(yu):遵循。乃:你,指康叔。文:指文王。考:父。(3)绍:继。闻:旧闻。(4)丕:大。惟:思。商:指殷商。耇(gou):老。耇成人:指殷商遗民。宅:度,揣测。训:顺,顺眼。(5)别:另外。康:安。(6)弘:大。(7)德裕:德政,恩德。(8)废:停止。在:完成。王命:指周的统治。(9)恫:痛。瘝(guan):病。(10)敬:谨慎。(11)棐(fei):辅助。忱:诚。(12)豫:安乐。(13)惠:顺服。(14)懋(mao):勉力。(15)服:责任。应:受。(16)宅:定。作:振作。新:革新。

【译文】

王说:“是啊,封!你要好好考虑!现在臣民都在看着你是否恭敬地遵循你父亲文王的传统,依据他的遗训来治理国家。你到殷后,要广泛寻求殷商遗民的心态,懂得怎样使他们顺服。另外,你还要访求古时圣明帝王的治国之道,使臣民得到安宁。要比天还宽宏,使臣民体验到你的恩德,不停地完成王命!”

王说:“啊,年轻的封!治理国家要经受痛苦的磨难,可要小心谨慎啊!威严的上天辅助诚心的人;这可以从民心表现出来,小人却难以治理。你去那里要尽心尽力,不要贪图安逸享乐,才能治理好臣民。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人顺从,使不努力的人努力。’啊!你这年轻人,你的职责重大,我们君王受上天之命来保护殷民,你要协助君王实现上天之命,革新改造殷民。”

【读解】

这一段训诫体现了《康诰》的两个基本思想之一——明德尚德。明德尚德是为了实行德政,以便使前殷王朝德臣民人心归顺。

归顺人心,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改造思想,使旧人脱胎换骨成为新人。杨绛先生曾用“洗澡”来比喻这个过程,老外则叫做“洗脑”。

归顺人心谈何容易!打江山易,改造江山也容易,只有归顺人心难。对殷朝遗民来说,纣王固然残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族类的全体。他们也有过自己圣明的先王成汤,有自己的血缘亲情习惯风俗文化传统,这是不可征服、不可同化的。

用公毕竟是贤明君主,深知不可能凭武力÷暴政来迫使殷民“洗澡”,所以谆谆告诫康叔研究学习先王圣哲德治德经验,用来归顺殷民的人心。

对被“洗澡”的人来说,脱胎换骨是极其痛苦的。“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需要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有六亲不认的铁石心肠来割断“毛”和“皮”的关系,割断浓于水的血缘。但总有些人做不到,人还在,心不死,伺机举事,比如武庚的叛乱。

不知道康叔去了殷地后是否办过学习班,是否要求过背诵周公语录,反正他的任务够艰巨的,也够棘手的。

------------------

谨慎严明的施用刑罚

【原文】

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1)。人有小罪,非眚(2),乃惟终自作不典(3),式尔(4),有厥罪小(5),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6),适尔,既道极厥辜(7),时乃不可杀。”

王曰:“呜呼!封,有叙时(8),乃大明服(9),惟民其勅懋和(10)。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11)。若保赤子(12),惟民其康。

“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无或劓刵人(13)。”

王曰:“外事(14),汝陈时臬司师(15)。兹殷罚有伦(16)。”又曰:“要囚(17),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18),丕蔽要囚(19)。”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20),蔽殷彝(21),用其义刑义杀(22),勿庸以次汝封(23)。乃汝尽逊曰时叙(24),惟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25)。朕心朕德,惟乃知。”

【注释】

(1)敬:恭谨。明:严明。(2)眚(sheng):过失。(3)终:经常。典:法。(4)式:用。尔:如此。(5)有:虽然。(6)眚灾:由过失造成的灾祸。(7)适:偶然。道:指法律。极:穷尽。辜:罪。(8)有:能。叙:顺从。时,这。(9)明:顺服。(10)勅(chi):告诫。和:和顺。(11)毕:尽。咎:罪过。(12)赤子:小孩。(13)刵(er):古时割掉耳朵的刑罚。(14)外事:判断案件的事。(15)陈:公布。臬(nie):法度。司:治理,管理。师:治理,管理。师:众,指臣民。(16)伦:条理,法。(17)要囚:幽囚,囚禁犯人。(18)服念:思考。(19)丕:乃。蔽:判断。(20)事:从事,施行。(21)彝:法。(22)义:宜,应该。(23)勿庸:不用。次:恣,顺从。(24)逊:顺从。(25)若:顺从。

【译文】

王说:“啊!封,对刑罚要谨慎严明。如果一个人犯了小罪,而不是过失,还经常干一些违法的事;这样,虽然他的罪过最小,却不能不杀。如果一个人犯了大罪,但不是一贯如此,而只是由过失造成的灾祸;这是偶然犯罪,可以按法律给予适当处罚,不应把他杀掉。“

王说:“啊,封,如果你能照这样去做,就会使臣民顺服,臣民就会互相劝勉,和顺相处。要像医治病人一样,尽力让臣民抛弃自己的过错。要像护理孩子一样保护臣民,使他们健康安宁。

“除了你封可以惩处人÷杀人之外,任何人都无权惩罚人、杀人。除了你封可以下令割罪人的鼻子和耳朵外,任何人都不能施行割鼻断耳的刑罚。”

王说:“你宣布了这些法律后,要依据它们来惩治罪犯。根据殷商的刑罚来判罪时,该用刑的就用刑,该杀的就杀掉,不要照你的意思来行事。如果完全按照你的意思行事才叫顺从,那么就没有顺从的事。唉!你还是个年轻人,不可顺从你的意思。我的心愿和德行,只有你才能了解。”

【读解】

这一节专讲“慎罚”,即使用刑罚要慎重。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要点:施用刑罚不能光看罪行,还要看动机,重罚故意犯罪且不思悔改者,适当处罚过失犯罪且愿意悔改者;惩罚罪犯像治病救人;执政者亲自掌握刑罚,确保刑罚的权威性;对判决要慎重,多考虑;不能用自己的意愿来代替刑罚。

周公的这些观点很有点现代意味,并且是有意识地把刑罚作为维护统治地手段。值得注意地是强调不能用“人治”来代替“法律”,也就是要讲究规则,按规则办事,不管统治者个人是否喜欢,犯了规就得处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