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尚书

作者:佚名 | 分类:奇幻 | 字数:4.2万字

第3章

书名:尚书 作者:佚名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1:55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 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 ,格于艺祖(21),用特(22)。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3),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4)。

【注释】

①上日;吉利的日子.②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 宗庙.③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④齐:排比整理。七 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⑤ 肆: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6)禋(yin) :祭祀。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7)望:祭祀祖山川 的仪式。(8)辑:收集,聚敛。五瑞:五种等级的玉器,诸侯用来作为信 符。(9)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10)觐(qin):朝见天子。 牧:官员.(11)班: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赐:祭天的礼仪。(14)秩;次序,依次。(15)东后:东方诸侯国 君。(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确定。(17)同:统一。律:音 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18)五礼;指公、侯、伯、子、男 五等礼节。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用于 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一只死野鸡。(19)如:而。五器:指五玉。(20)卒:指礼仪完毕。乃:然后。复:归还。(21)格:到,至。艺 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22)特:一头公牛。(23)敷:普遍。 (24)庸:功劳。

【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 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接着举行祭祖,向 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祖天地四时,祭祖山川和群神。舜 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 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它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舜协调了春夏秋冬的月份,确定了天数;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 量的单位;制定了公侯伯于男朝见的礼节,规定了五等圭玉、三种颜色丝织物、活羊羔、活雁和死野鸡的用法。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 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四方巡视,到了华山,祭把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 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 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

【读解】

这一节写舜帝登基的情况。尧顺利地移交了权力,舜顺利地 登上了帝位。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种类之多,场面之大,气 氛之隆重,全都可以想见。毕竟,这是新天子的诞生,其意义得 用盛大的礼仪来表示。因此,礼仪的规模,便体现了意义的大小。

礼仪的作用还在于发布信息,一是通报天地神灵,以取得合 法身份;二是通报四方臣民,以归顺人心。

出身微贱的舜帝,上任后的动作十分大:修订历法,统一乐 律和度量衡,严明礼仪等级,巡视四方,赏赐功臣,大有重振河 山的王者气度,表现出王者的大智慧和大德行。这当中包含着一 个重要的潜台词:禅让是英明的,接班人是可靠的,天下河山将 大放光彩,生民百姓将幸福安康。

重要的是,天下是上天的天下,生民是上天的生民;天子不 过是代行上天之道,负责播撒上天的恩惠。说白了,天子也是侍 者,今天的话叫做服务员,公仆;既伺候上天,又伺候万众,此 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与世袭制的“家天下”有着天壤之别。如 果说公仆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不外乎才干、德行、智慧、气度等,而不是罩在头上的光环,可以为所欲为地玩弄权术、为自己大捞好处、光宗耀祖、飞扬跋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侍者变成了主子,公仆变成了上帝,一切都颠倒了。江山有了归属姓氏,生民成了统治者的供养人和可 以任意支配、宰杀的奴仆。龙颜不可冒犯,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正,天下变了。

重温帝尧、帝舜的事迹,我们最古老的这两位祖宗,能够给我们的启示该不算少吧!

------------------

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

【原文】

肇十有二州①,封十有二山,浚川②。

象以典刑(3),流宥五刑(4),鞭作官刑,扑作教刑(5),金作赎刑。眚灾肆赦(6),怙终贼刑(7)。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8)!

流共工于幽州(9),放驩兜于崇(10)!窜三苗于三危(11),殛鳏于羽 山(12),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①肇:这里指划分地域。②浚:疏通。③象:刻画。典:常,常 用。典刑:常用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4)流:流放。宥:宽 恕。⑤扑:檟(jia)楚,古代学校用作体罚的工具。(6)眚(sheng): 过失。肆:于是。(7)怙:依仗。贼:用作“则”。(8)恤:慎重。 (9)幽州:地名,在北方边远地区。(10)崇山:地名,在现在湖北黄陂以南。 (11)三苗:古代国名,在现在湖南、江西境内。三危:地名,在现在甘肃 敦煌一带。(12)殛(ji):流放。羽山:地名,在东方。

【译文】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 以示宽大,用鞭刑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来惩罚有罪过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为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罚。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 危,把鳏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 都心悦诚服。

【读解】

舜帝上任后烧了三把火: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 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接下来是任 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 上呆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

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舜 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这和后 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还可注意的是,舜帝在重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 行,处罚适度。这是开明君主与暴君(如秦始皇、隋场帝)的区 别所在。治国的关键在治人心。不仅要赏罚分明,还要赏罚适度, 才能使人心归)烦,天下大治。以忧国忧民著称的诗人杜甫曾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话表明了他对尧、舜时代的向往。

------------------

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

【原文】

帝曰:“夔!命汝典乐①,教胄子②,直而温,宽而栗③,刚而 无虐④,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⑤,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 谐,无相夺伦(6),神人以和。”

夔曰:“於(7)!予击石拊石(8),百兽率舞。”

【注释】

①乐;乐官。②胄(zhou)子:未成年的人。③栗:恭谨。 ④无:不要。⑤永:咏,意思是吟唱。(6)夺:失去。伦:次序,这 里指和谐。(7)於(wu):是啊,好吧。(8)拊:轻轻敲击。石:石 磬,古代的一种乐器。

【译文】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 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 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 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

【读解】

舜帝对夔说的这段关于诗歌和音乐的作用的看法,后来被儒家当作“诗教”的经典言论,也成了历代官方所推崇的文艺观,成 了我们的民族传统。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 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现在的流行音乐、交谊舞是不可能培养出传统意义上的君子的,诗歌也成了少数被认为神经有毛病的人的自我发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