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石尊

作者:万古同 | 分类:武侠 | 字数:3.2万字

第四章 传闻

书名:石尊 作者:万古同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2 11:14

“爷爷,寅就这样走了?他去哪了?最后回来了吗?”唐明焕好奇的问。

“慢慢听我道来。”唐绍林笑着道。

水患过后,天下分九州。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治水十三年后,大禹称帝,建立夏朝。

阳城城下。已别数十载,归来时,物是人非。寅驻足而望,进入城内,走向帝宫。宫殿之前,寅向士兵说明来意,等候召见。一刻钟后,侍卫接寅步入宫殿之内,见身着青衣,瘦骨嶙峋,眼神憔悴的禹帝斜坐与朝堂之上。

“民,寅,拜见禹帝!”寅看着与印象中高大威猛相差甚远的禹帝嘘吁不已。

“你是寅?”禹帝微微正正上身,两臂支撑座椅上身向前倾斜,然后仔细端详着来人,心中疑惑的问道。

寅此时还是青年模样,寅已离开数十年,然后岁月却没有留下太大痕迹。

“是!”寅正色答道。

“汝为何这般模样?吾以汝为寅之子。”禹帝悠悠道。

“水患过后,归乡照顾村中老母,跟着巫医学习医术,略懂一些养生之道,故略显年轻。”寅正色回答。

“医术?给吾看看,可否?吾身已腐朽不堪,每日都要忍受专心刺骨之痛!”禹帝颤巍巍道。

“民知禹帝已病入膏肓,故前来探望。”寅回答。

“哦?还有这事?”禹帝惊奇道。

“民,可否上前查看?”寅问道。

“过来吧,自从水患治理之后,众部落之间的征战不断,各种隐疾在那是便落下了,现吾年事已高,身体状态越来越差。”禹帝叹气道。

寅弓腰向前走去。禹帝旁,寅看了看,问了问,道:“禹帝,您现在的病已是顽疾,加之您年龄已九十有余,恢复往日,难!”寅答道。

“那,可否有法?”

“嗯,法有,但不可治根,只能缓解,消除病痛。”寅如实回答。

“也罢,吾自知身体状况,若能减轻病痛烦扰,甚是宽心。”禹帝叹气道。

说完,寅安列出草药清单,禹帝安排人依其嘱咐熬制。

“禹帝,民之心事已了,即将远行而去,特此前来告别。离别之前,民还有一法,可延年益寿。此法为民之所悟,修之,吸天地之气,排心中浊气,方可延年益寿。”寅讲完吐纳之法,便独自离去。

“爷爷,禹帝活了多久?”唐明焕好奇的问道。

“世人皆说百岁,但祖上相传是二百岁有余。”唐绍林略有疑惑的回答。

“那为什么寅年过六十,须远行,而禹帝就不用呢?”唐明焕继续问。

“当时是部落制,各个部落都有不同的图腾和古训。”唐绍林解释道。

话说,寅离开帝宫后,开始踏上寻仙问道之路。随着时间的积累,虽能慢慢领悟道术,但对于他来说,还是太过晦涩难懂。那次鹤山夜游,让他对这天地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明白世间万物皆可成仙得道。只不过他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无人引领,无人解惑,如何修行,只能自行琢磨。故,他决定云游九州寻找同道中人,炼制中年男子口中的器物、丹药、符咒,来辅助道术修行。

十年间,寅穿于九州之间,跋山涉水,走访华夏部落,了解上古神话,探寻上古遗址的遗落法器;拜访神农氏遗民学习草药知识,了解功效性能,尝试炼制丹药;结识华夏部落研究符咒之人,考究符咒之源;探究伏羲氏部落星象八卦之术,领悟星象八卦之理。

通过十年的游历,寅发现,无论是器物、丹药,还是符咒八卦之术,都源于生人道和星生术。这就大大地加强了他对这一道一术认知。通过各个部落的神话故事,慢慢地将那夜所见的怪物联系起来,海中物为青龙,沙中物为玄武,那一男一女分别为夸父和西王母,参天大树为建木,屋脊九珠为金乌,而堂中男子和画中老者还是未知。

寅游历豫州时碰到了九黎族遗民-苗人,蚩尤后人。该族中有关于巫的传说。巫,起源于上古时期,巫和医是本是一体,随着两者形式作用不同才逐步分为巫术和医术,因而有巫师和巫医之分。

巫师,称为宗伯。他们作为上天和人世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辅佐帝王,祭祀天地神灵、社稷、宗庙。另外,巫师还记录国家大事、文书司案。通过观察天象变化,预测吉凶祸福以及战事,指导农牧生产等。另外,巫师还是符咒的创造者。

巫医,是巫师在行医时的别称,在远古巫与医的界定没有这么泾渭分明,巫医通过术来为百姓治病疗疾、导人向善。涿鹿之战之后,巫才一分为二,化为巫师和巫医。

另外,寅还听到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修真之事。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终生勤奋,刻苦修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借此肉身,修成金刚不坏之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之道。道之所存,念之所在。

然,道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

巫师的传承来自修真,然而此期间断代频繁,中间之事,已无从考察。故得其真者,微乎其微。于修真之事,知其一二,修真、修仙、修神三阶段,此界只知修真。

修真境界:练气,强身健体,寿命可达百年;筑基,脱胎换骨,寿命可达二百年;金丹,凝聚金丹,寿命可达三百年;元婴,铸就元婴,寿命可达五百年;出窍,元婴出窍,寿命可达千年;分神,分化虚婴,寿命可达一千五百年;合体,虚实合一,寿命可达两千年;大乘,元婴化神,寿命可达两千五百年。

修真之事,要从远古九巫说起,而九巫与石尊有关。

“爷爷,您说的这么多,最后这个砚台还与外界所传的修士有关?”唐明焕好奇问。

“越到后面,你就会越能了解此砚台的神奇之处!”唐绍林神色严肃道。

巫阳系主星乌鸾星,明启大陆,赤阳殿,一仙风道骨老者座于殿堂之上,十人着黑袍者站立于前。

“吾召尔等十位仙王而来,只为一事。上神有旨,百万年前盘古、女娲二神消失吾潼湖阴系,后此二神终气息现于吾巫阳系边远处的娑婆星。因此事涉及极大,故须尔等十人须前往细查。”洪启仙皇道。

“尔等虽来自不同之星,但仍要协力合作,毋耽正事。本以吾座下五帝前往,但外域战事吃紧,分身乏术,故派尔等。”

“此物为寻神灯,顾名思义,取神之灵,燃之,观其火向,辨之所在。而此灯中有一丝盘古神气,在古离神王寄存。借此灯可寻得盘古古神所在之位。十人之中,巫彭修为最高,为巡察使,众人须听命于斯。”洪启仙皇说完,随手一挥,十人消失,再次出现在星空之中。

众人依言点燃寻神灯,火光微弱,轻轻飘向西方,于是众人向着火焰所指方向疾驰。

一个月后,巫彭等人来到一处阳星系,此星系主星光度较弱,且亮度时时变化,阳星表面球层有间断性的阳斑爆发。看着不太稳定的阳星,巫彭拿出看星盘,判断所在位置,星盘显示,此处为彼柏阳系。此阳系不是很大,除了主星外,只有一个小行星,剩余的就是零零散散的天体碎片,处处透漏着荒凉衰败的气息。

到这之后,寻神灯光开始变强。于是众人激动起来,商量如何搜寻。最终,十人分两组,五五一组。主星,巫彭、巫抵、巫谢、巫戊、巫即;行星,巫罗、巫礼、巫真、巫朌、巫姑。

分工完毕,开始寻找。

一日,巫彭五人靠近彼柏主星附近时,忽然感受到一股宇外之人气息,分布在主星各个方位。另外还发现主星背后有一艘巨大的飞船,其尾部与主星相连,并且源源不断的吸收着彼柏星的能量。看到此景后,众人这才明白此主星为何如此不稳定,原来有人在吸收星力。

星力,指阳星的能量,是滋养一界的根本,界内星体再将其化为灵力,生灵通过吸收灵力提升修为。若阳星星力枯竭或不稳定,都会影响星体内的生灵的灵力吸收,最终使其无法修炼,这也是该星系如此荒凉的原因。当星力耗尽时,主星开始收缩、塌陷,主星外壳膨胀,产生星闪。一神皇纪年之后,主星变成宇门星,最终成为宇外的传送站点。这也是宇内对宇外痛恨的原因之一。

宇外之人,因自身无法修炼只能通过外物获取能量,自身散发出修为气息微弱,故很难让修士察觉。另外宇外之人还有一个特点,元神修炼异常强悍,故也被称之为修元者。

宇内与宇外是两种修炼体系,境界之分,不尽相同。

巫彭拿出星盘启动测元针,看到指针显示有破丹境的强者在附近,对于其具体境界还不得而知。顿时,脸色凝重。

“此处有破丹境的修元者,具体修为还不清楚,大家小心行事。首要任务寻找古神踪迹,其次破坏吸星飞舟,避免此处成为宇外的传送点。另外,巫抵通过秘法向巫罗等人传达此处情况。”巫彭谨慎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