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惊!老祖宗看满级人类沙雕视频!

作者:奶啤咘咘 | 分类:女生 | 字数:58.9万字

第 181章 四渡赤水后续

书名:惊!老祖宗看满级人类沙雕视频! 作者:奶啤咘咘 字数:1.6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1:06

各朝老祖宗们皆是看的心惊胆战,直到最后的热血沸腾。

饶是普通人都看得出明面上的碾压:“三万余人对战四十万,兵力悬殊太大了。”

鱼念稚没看太懂,所以又重复看了两遍,光幕下各朝老祖宗们也开始一遍遍深度剖析此战。

嬴政看完,压下心头的震撼,抿了抿唇:“只要是对上敌军任何一支主力部队,都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结局,”

“扶苏,你对四渡赤水有何见解?”

扶苏被点,他面色激动的侃侃而谈:“回父皇,这一渡赤水是为了不与强敌正面交战,保存实力。二渡赤水则是因为渡江计划已无路可走,只能出奇制胜,大量调动敌人和造成有利战机。”

“而三渡赤水则是为了之后的四渡赤水能够顺利进行。加深敌之错觉,牵着敌人的鼻子打转,把敌人拖疲、拖垮,使红军乘隙实现渡江北上的目的……”

嬴政赞赏的点点头,“那,敌军拥有碾压性的绝对优势,为何还会失败?”

扶苏沉吟片刻:“可以看出敌方指挥用兵不够灵活,目光不够长远,也看不太清战局形势,只一味的想将红军围剿。再一次上当扑空古蔺,致使贵阳和多处地区兵力空虚,加之此时的包围圈早已溃散,最后被红军虚晃一枪,从而杀出重围。”

嬴政爽朗一笑:“很好,不愧是朕的大公子,失败的原因还有什么?蒙恬你说说看。”

蒙恬简单行了礼,道:“敌军兵力占据优势,甚至对红军形成了包围圈,便犯了骄兵必败的错。至于敌军内部有没有矛盾促使,便不从得知了……”

——

善于用兵的少年将军霍去病和卫青也是双目放光,还有猪猪陛下。

刘彻大呼:“彩!”

他对前两次渡赤水还没有感觉多特别,毕竟是局势所致。直到第三次渡河开始才是真正厉害之处,用避实击虚,避强击弱的用兵方式调出最最主力军。

“开始红军的第一选择是北上渡江,那么敌军的第一选择就会是重兵封锁长江,若强行渡江,必定会正面交锋,红军兵力不占优势,此行不可取。但整局看下来,此举何尝不是第一次的虚晃……”

霍去病听到刘彻分析战局,快速行礼后,激动道:“陛下,这敌军人数虽占优势,但此刻的兵力已经被分散了,转渡赤水避开敌军主力。在敌强我弱,地利,天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想出来用四渡赤水这样的运动方式调动敌人,指挥人的迂回政策和调兵行动,简直是神乎其神!”

卫青不禁暗惊,指挥人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可以说是,吃的透彻。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就是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从而夺取和掌握战场主动权。

简单来说就是光幕中那句“指挥最高的境界—指挥敌人!”

——

朱元璋连连鼓掌叫好,“好啊好啊……出奇制胜,措手不及,敌军调派多方主力扑空扎西,给敌人来了一个折返跑,重新攻占娄山关、遵义等地。”

“诱敌深入、合力追歼,歼灭敌军近五万人!打了一个翻身仗啊!哈哈哈……”

朱标看着心情豁然开朗的朱元璋,心头的欣赏和慕强心理也是喷薄而出。这声东击西,金蝉脱壳,敲山震虎……看似简单的军事策略,在那种局势下,有这种魄力,有这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指挥能力,怎能不闯出一个国……

——

士兵们也是絮絮叨叨的:“三万人耍的四十万人团团转,只是在娄山关和遵义就杀敌将近五万,三万灭了五万,厉害啊厉害。”

吃瓜士兵甲猛点头:“是啊是啊,好厉害,敌方指挥这时候怕不是气的半死。”

士兵乙上扬的嘴角比AK还难压:“你想啊,从此战人数上来看,想必他会是战胜方,谁想一点便宜没占到,反而被牵着鼻子到处跑。”

士兵丙脑补出较为滑稽的画面,他讲了出来:“你们听听像不像这样:哎,我在这来打我呀,然后来了就跑。跑了之后派小弟去砸敌军的门,我打你们了,快来抓我呀,老大则偷偷搞事情偷回了家。然后再跑,来抓我们呀……最后“嗖”的一下子,人真跑了。”

士兵丁听完脑子缓冲片刻:“还真是哦,这样想真的很轻松,但……身处其中的人呢。”

士兵甲叹为观止:“9军团也太牛批了吧,一个军团最多也就18000人,每次都是他垫后或者佯攻,主力突出重围了他还在乌江那,最后还北上会和了!”

“上面标的9军团的司令是罗炳辉,好厉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