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早了?家妻比比东,爱女千仞雪

作者:来一杯陈多多 | 分类:游戏 | 字数:3.4万字

第5章

书名:穿早了?家妻比比东,爱女千仞雪 作者:来一杯陈多多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53

列车顶着凛冽呼号的北风继续向前行进着。

西伯利亚的寒流是有名的,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客人也毫不留情,车顶上、车窗前已开始挂上了一道道晶莹的霜花,星星点点,不停地抖动着。当列车到达新西比尔斯克时,莫斯科方面把电话挂到了车站上,询问毛泽东的身体情况,途中是否顺利,还需要什么帮助等。毛泽东听了挥挥手对工作人员说:“告诉苏联同志,我们一切都很好,谢谢他们的关心。”当列车到达斯维德洛夫斯克站时,毛泽东的身体有些不舒服,脸色有些不正常,可能是疲劳和气候的关系。

“主席,要不要通知苏方一下?”工作人员不安地问道。

“不用不用。”毛泽东摆摆手,站起身来说:“等车停下后,下去透透新鲜空气就好了。”列车停稳后,毛泽东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走下列车,沿着站台走了一会儿。这时天气奇寒,冷气袭人,不少人冻得直搓双手,他们担心毛泽东受凉,忙劝他上车休息。

毛泽东笑了笑说:“没关系。”他活动活动身体,又登上了列车,随行的人见他恢复了常态,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车到了雅罗夫斯基车站后,专程从莫斯科赶来迎接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大使王稼祥在这儿登车陪同前往。

精干的王稼祥一登上专列,就兴奋地奔上前去紧紧握住毛泽东的双手说:“主席啊,可把您盼来了——”毛泽东也高兴地迎上前去说:“稼祥同志,你辛苦了,我这一回可少不得你这个苏联问题的专家哟!”12 月16 日清晨,莫斯科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大街小巷银枝拂掠,冰影映漾,四处显得格外的庄重和肃穆。快到中午的时候,空气中有了一些暖意了,莫斯科人开始走上街头,他们都在议论着今天的热门话题——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将来到这里。

正午时分,伊万大帝钟楼上的那口古老大钟敲响了,“当当当——”12下深沉而洪亮的钟声在莫斯科城内久久地回荡着。

“呜——”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在钟声、汽笛声、车轮声中准时徐徐驶进了莫斯科车站,顿时鼓乐齐鸣,欢声笑语划破了机车头那腾腾的白色烟雾,男女青年们手持鲜花边挥动边欢呼,车站广场一片喜庆。

月台前,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元帅布尔加宁、外贸部长孟希科夫、副外长葛罗米柯、莫斯科卫戍司令西尼洛夫中将等一批高级领导人依次等候在站台上迎接毛泽东的到来。欢迎的人们在寒风中已站了一些时候了,尽管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装,一个个脸仍冻得红红的,可他们依然热情和精神饱满。

列车停稳后,毛泽东那高大魁梧的身影第一个出现在车门口,他微笑着边向人们挥手,边大步地走下车来。莫洛托夫等人热情地迎上前去,与毛泽东亲切握手拥抱,又把欢迎的人向毛泽东做了逐个介绍,毛泽东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候。由于天气太冷,苏联同志怕毛泽东吃不消,于是加快了欢迎仪式。

毛泽东匆匆检阅了仪仗队后就由莫洛托夫陪同前往下榻之处,苏联驻华使节罗申也陪同随行人员前往。

毛泽东被安置在莫斯科郊外一座非常优雅、舒适的别墅内,这里曾是斯大林的住所。

安顿下来后,莫洛托夫请毛泽东好好休息,他转告毛泽东:“下午6 时整,斯大林同志约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会面。”毛泽东在卧室内休息了一阵后,便叫工作人员马上做好会晤前的准备工作,自己则点着了一支烟,沉思着在屋内来回踱步。他习惯性地一手夹着香烟,一手背在身后,久久地凝视着郊外茫茫白雪覆盖着的田野,似乎在掂量着即将与斯大林握手的分量。

毛泽东是清楚的,直到自己赴苏前夕,斯大林仍然怀疑中国共产党会不会也走“南斯拉夫式”的道路。还有,斯大林对自己让中国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府的做法也表示过忧虑,担心这样有可能使新政府选择一条亲美英的西方路线。然而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当时的时局和世界革命的大局出发,断然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泽东说:“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此时的毛泽东有充分的自信心去打消斯大林的顾虑,他为即将开始的会晤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过了一会儿,警卫人员前来接毛泽东去克里姆林宫,毛泽东只带了顾问兼翻译的师哲,随警卫人员登上了小车。

克里姆林宫里的路全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宫对面的广场地上铺的都是方形木块。车队顺着伊万大帝钟楼的右边,从斯帕斯门驶进去。小车经过一个很大的街心花园,车内的毛泽东注视着前方一个很大的大理石游廊。原来游廊的顶部,全是罗曼诺夫王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毛泽东似乎在领悟着这块土地上曾有过的古老历史,他显得那么平静和从容,目光中透出深沉而稳健的神采。

由一座座教堂和宫殿组成的克里姆林宫庄严神秘,一条护城河与红墙护卫着这座曾为莫斯科的公国和18 世纪前的帝俄皇宫,而今苏联党政机关的心脏就设在这里。

毛泽东按时被送到宫内斯大林的会客厅里。这客厅十分气派,金碧辉煌,大理石墙壁光亮照人,红红的地毯显得隆重华贵,壁炉架上端的墙上有一口老式的俄国古挂钟。毛泽东有意识地看了看时间,5 点57 分,比约定时间提前3 分钟到达。

斯大林的秘书走出来,他请毛泽东到他的屋里休息一下,他随即进去向斯大林通报。

客厅尽头有一条不太长的甬道通向斯大林的办公室。按规矩,以往斯大林召集会议时所有的与会者都是从这儿进入的,而且必须正点,不能迟到,这是斯大林的工作作风。可今天,会晤的时间马上要到了,竟然没有动静。

“当当当——”挂钟敲了6 下后,里间的大门打开了,秘书走了出来,有礼貌地作了一个请的手势说:“斯大林同志请毛主席进去——”毛泽东站起身来,步伐蒲洒地大步走了进去,翻译师哲跟在他的身后。

斯大林宽敞的办公室里,全体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排成了一排迎接着毛泽东的到来。站在最前边的是斯大林。他沉着而坚毅,眼光深邃,热情随和,他身后依次站着的是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维辛斯基……苏联的这些高级领导人全都衣着一新,仪表整齐,神态严肃庄重,显得礼貌而不失风度。

当毛泽东一跨进门,斯大林首先微笑着伸出双手迎上前来,毛泽东的双手也伸了过去,两位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领袖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您好!”“您好!”“我们欢迎您的到来。”“谢谢斯大林同志。”四只手紧紧地握了又握,……斯大林仔细地端详着毛泽东那高大的身材、红润的面容,赞叹地说:“好,好呀,真想不到您是这样年轻,这样健壮——”“斯大林同志也很健康呀!”毛泽东回答。

斯大林回过头来,把全体政治局成员逐个向毛泽东作了介绍,毛泽东亲切地与他们一一握手,祝愿问候,尔后毛泽东也向斯大林通报了中方随行人员的情况。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会谈桌两边坐了下来。毛泽东和师哲坐一边,斯大林和苏方人员坐在一边。斯大林望着毛泽东,又赞叹说:“伟大,真伟大!你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您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们真诚地祝您健康!”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可是长期受打击,受排挤的人喔,有话无处说……”“不不不——”斯大林没等翻译把话说完,捏着烟斗的手习惯地摇了摇,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谁也不能去谴责一位胜利者。”毛泽东听了这话,深沉地笑了。在场的苏联领导人也笑了起来,有人还轻轻地鼓了掌。

话转入正题后,斯大林的语气严肃起来,他认真地说:“中国人民的胜利,加重了世界天平上革命力量的砝码,我们全心全意地祝贺你们的胜利,希望你们进一步取得重大的胜利。”“我代表中国人民衷心感谢苏联人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朋友的。”毛泽东的话很诚恳,他显得儒雅、温和,很有分寸,言谈举止中带有浓郁的诗人气质。

毛泽东的风度吸引了苏联领导人,他们都用极有兴趣的目光注视着毛泽东,感到坐在对面的不仅仅是一位伟人、一位领袖,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常对毛泽东话中的旁征博引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人轻轻地点起头来。

斯大林取下嘴上的烟斗,思索了一下,问道:“我们双方这次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你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呢?”他最关心的还是中苏结盟的问题。

毛泽东想了想,巧妙地说:“我们这次来是要完成一些事情的,是应该搞出一个东西来,可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他很形象地用手比划了一下。

苏方的翻译被难住了,他不知怎么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脸都急红了。毛泽东的翻译师哲见此情景,忙把毛泽东的话做了解释:

“毛主席的意思是说,好看就是指形式上好看,应该是冠冕堂皇的才好,好吃就是说这个东西必须有好的内容,实实在在的。”师哲解释后苏联同志还是不太明白,他们相互看着,比比手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