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成小可怜,玄学大佬掀翻京圈

作者:44而非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3章

书名:穿成小可怜,玄学大佬掀翻京圈 作者:44而非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03

那么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成功,更是需要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我认为,努尔哈赤的成功,一个前提是苦难生活的磨砺。继母的寡恩,使他养成自立的性格;马市的交易,使他大开眼界,广交朋友;父、祖蒙难,刺激他毅然摆脱常人的平庸生活,踏上王者的征服之路。而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他实现了“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一说天合。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可以理解为“上天”、“天命”、“天道”、“天意”、“天时”等,这里说的主要是“天时”。“天时”有大天时,有小天时。魏源说:“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500年是个概数,300年也会有王者兴。明末清初,中国历史的“天时”到了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的世界上,俄国尚未东越乌拉尔山,葡萄牙到了澳门尚未对明朝形成威胁,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兵败。女真的东面朝鲜,外祸内乱,衰落不堪;西面蒙古,四分五裂,林丹汗孤立;北面扈伦,彼此纷争,贝勒落马;南面大明,南倭北虏,内忧外患,极端腐败。总之,努尔哈赤处于300年一遇的大天时。据统计:《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共83875字,其中“天”字312个。努尔哈赤得了大天时,取得了大成功。

5 - 天命汗努尔哈赤(4)

萨尔浒大战之胜,原因之一在于得天时。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初一日,赫图阿拉地区大雪封山,江河冰冻。明军四路出师,长途跋涉,山路崎岖,丛林密布,冰雪封路,没能按照原定计划如期合围赫图阿拉;后金熟悉地形,便于设伏,分路出击。努尔哈赤巧妙利用天时,在明军形成合围之前,集中兵力,逐路击破,夺得胜利。

二说地合。地利主要指地形、地势、地域。赫图阿拉是一个山环水绕、气候温湿、土壤肥沃的宝地,那里西距抚顺200里,既为关山阻隔利于暗自发展,又有大路通达辽沈利于驱兵进取。努尔哈赤在这里建立并扩大基地,这个基地后来发展成东到日本海、东北到库页岛、北跨外兴安岭、西到青海、西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的广大领域。这里有粮食、皮毛、人参、林木、矿藏等,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以沈辽之战为例。明军本来依靠沈阳、辽阳两城,占地利;努尔哈赤在平原攻城,不占地利。但努尔哈赤设计将城里的明军诱出城外,进行野战,发挥骑兵优长,变不利为有利,取得胜利。

三说人合。人合主要指人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以后金努尔哈赤为一方,明朝万历帝、泰昌帝、天启帝为另一方。明朝皇帝对北方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点,就是一个“分”字,分而弱之,间而治之。分则弱,合则强。努尔哈赤则针锋相对,采取一个“合”字。熊廷弼(bì)说:“昔建州诸夷,若王兀堂、王杲、阿台辈尝分矣,而合之则自奴酋始。”

关于“人合”,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努尔哈赤率军攻打翁科洛城,被对方的鄂尔果尼一箭射中,鲜血一直流到脚面。努尔哈赤继续坚持战斗。这时候又有一个人叫洛科,一箭射到努尔哈赤脖子上了。那支箭带反钩,他往下拔箭,立刻血流如注。他拄着弓从房顶一步一步下来后就休克了。后来攻下翁科洛城,鄂尔果尼和洛科都抓到了。部下要对他们施以乱箭穿胸之刑,这是当时最残酷的刑法。努尔哈赤说,两军对垒,他们是为自己的主人来射我,这样的勇士太难得了。不仅给两人松绑,还都授了官。别人一看,原来射他的人都可以宽免,都可以授官,那他的自己人,只要做出成绩就更可以做官了,更可以升官了!大家都同心协力地效忠努尔哈赤,在战场上勇敢杀敌。

第二个例子,是叶赫老女的例子。叶赫老女是叶赫贝勒布扬古的妹妹,可能长得比较漂亮吧,为了联络建州,13岁就许给努尔哈赤了。但是许完之后并不把她嫁过来,而是随后又许给哈达的贝勒、辉发的贝勒、乌拉的布占泰,结果这三个部落都被努尔哈赤灭掉。蒙古扎鲁特部的介赛也要娶她,叶赫老女誓死不从。介赛就要报复。布扬古又把他妹妹许给喀尔喀部达尔汉贝勒的儿子,叫莽古尔岱。建州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贝勒们非常气愤,认为这个女人许给上(努尔哈赤)已经20年了,现在又把她许给莽古尔岱,真是奇耻大辱啊!要发兵把她夺回来。努尔哈赤说,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可以打他,可为了一个女人打他不好。这个女人许配给我,我都没有那么生气,你们那么生气干什么?结果33岁的叶赫老女就嫁给了蒙古的莽古尔岱。这件事情反映了努尔哈赤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和为贵,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四说己合。虽有天合、地合、人合,若没有己合,事业也不会成功。己合主要是胸怀开阔、心境豁达,能够把握自己。这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素质。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3万,分三路向建州古勒山而来。过了浑河之后,晚上军队支灶做饭,灶火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探骑回报时脸色都变了,当时努尔哈赤兵不满一万,建州官兵,人心惶惶。努尔哈赤得到报告时已经是晚上,他听后照常打着呼噜就睡着了。妻子富察氏赶紧把他推醒,说:“敌兵压境了,你怎么还睡觉啊?你是方寸乱了,还是害怕了?”努尔哈赤说:“要是我方寸乱了,害怕了,我能睡着吗?起先我不知道这九部联军什么时候来,老是惦记这事。现在知道他们已经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说完以后又呼呼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他带领众贝勒等祭堂子,尔后统军出发,一举夺得了古勒山之战的胜利。

己合很重要。一个人的健康与长寿,同己合至关密切。与努尔哈赤对立的明朝三个皇帝——万历帝好发脾气、荒淫无度,只活了58岁;继位的泰昌帝登极一个月吞下红色药丸死去,只活了39岁;天启帝才活了23岁。至于努尔哈赤的子孙们——皇太极脾气大,忒(tuī)任性,高血压,患心脑血管病,突然去世,享年才52岁。皇太极如能做到“己合”,多活10年,那么,迁都北京,定鼎中原,坐在金銮殿的一定是皇太极而不是顺治。清初有“三祖一宗”,即: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和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是清帝国的奠基人,所以庙号太祖;顺治入关、定鼎燕京、统一中原,所以庙号世祖;康熙“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所以康熙的庙号也是“祖”。皇太极却只能得到一个“宗”字。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善于“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实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而正当他处于事业巅峰的时候,命运却让他意外地遭遇了明朝的书生袁崇焕,他的喜剧人生不得不在悲剧的氛围中谢幕。

6 - 天命汗努尔哈赤(5)

兵败宁远及悲剧之因

努尔哈赤一生经历过许多重大战役,所向告捷,攻无不克。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宁市)。熊廷弼因兵败失地而被斩,传首九边;王化贞也因兵败弃城而丢官,下狱论死。明廷派天启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孙承宗出关赴任,巡察边务,整顿部伍,储备粮料,积极防御。他还任用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加强战备。整整四年,没有大的战事。然而,孙承宗是东林党的领袖,与以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不两立,虽然身为帝师、大学士,但在党争中也受到排挤,辞官回京。接替孙承宗任辽东经略的,是阉党分子高第。高第上任后,采取消极防御方略,命令山海关外的兵力全部撤到关内。明军官兵,弃城丢械,涌向关内,兵民塞路,哭声震野!身为宁前道的袁崇焕拒不从命。宁远(今辽宁兴城)是明军在辽西失陷广宁后最重要的军事堡垒,后金军进攻明朝首当其冲的就是宁远城。袁崇焕率领万余兵民,独守孤城宁远。他布置火炮——将新从海外引进的西洋大炮(又称红夷大炮、红衣大炮)安放在城上;坚壁清野——将城外的商民、粮草撤到城内,焚毁城外房舍;军民联防——安排百姓巡逻放哨、运送火药;激励士气——刺血宣誓,激以忠义,并亲自向官兵下拜,官兵都决心与袁崇焕同死生、共赴难。袁崇焕一切布置妥当,静待敌人来攻。

明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八旗军,号称20万大军,渡过辽河,如入无人之境,向孤城宁远猛扑而来。守城者袁崇焕,42岁,进士出身,没有指挥过作战。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命离宁远城5里安营,横截山海之间的大路。努尔哈赤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先放回被俘汉人捎劝降书给袁崇焕说:献城投降,高官厚赏;拒绝投降,城破身亡!袁崇焕回答说:“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派兵猛力攻城。城堞上,箭头如倾盆雨;悬牌上,矢镞如刺猬皮。后金兵攻城不下,努尔哈赤命军士冒死凿城挖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