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好女孩别辜负,坏女孩别浪费

作者:三天憋七个字 | 分类:都市 | 字数:3.4万字

第9章

书名:重生:好女孩别辜负,坏女孩别浪费 作者:三天憋七个字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35

不管怎么样,项羽就是一个有着男模身高、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斯文仁爱,同时又带点叛逆性的人。

今年项羽已经二十三岁了,七月份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也迅速传到了他所生活居住的吴县。此时在吴县城里上班的会稽郡郡守——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两个省的总省长,名字叫殷通,是个胸有大志的家伙。到了九月,会稽郡守殷通也技痒难耐了,于是他叫来项梁,说道:“老弟啊,现在整个江西地区(安徽北部地区)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了。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也要发兵反秦,我想让你和桓楚做我的将,你怎么看?”

这殷通作为吴越地区(会稽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秦帝国的封疆大吏,又不是活不下去的农民,为什么也要起义呢?其实他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秦朝已经气数尽了,如果先据城叛秦,发兵去打旁边尚不肯叛秦的诸县,自己就是制人,未来很可能会发达,否则就成为别人革命的对象。总之,他是对秦帝国缺乏了信仰和信心。殷通是想趁机干个大事,未来能弄个王侯当当。而不反的话,也许城里的“少年”和“慈父孝子”,就要跑来偷着暗杀自己了。成败利害一比较,当然是反好。

而殷通为什么叫项梁来呢。项梁并不是吴县城里的官吏,而是本城里的一个豪强家族中的一员,时人谓之“名族”。苏州每有一些大徭役(就是政府主办的工程,比如城市道路改造、修宫殿城墙什么的),还有大丧事,都是项梁来主办。那也就是民间豪杰(豪强名族)替郡守来办事,是自然而然的。

同时,当时吴县的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也就是说,吴县城内的贤士大夫,中间也带有一官半职的,都居于项梁之下,虽然项梁并无一官半职。所以,项梁是一个很有影响力、控制力和人脉关系的豪强。

而郡守殷通只是一份任命书派过来的,他要做事,需要民间有势力的豪强家族帮他。

与一般的豪强家族不同,项梁家族甚至还曾经是高贵的家族,是从前楚国分封制下项氏贵族的子孙。

殷通也看到了,不倚靠这样的家族,自己不能成事。殷通只是地方官,属于流官,在本地根基未必深,所以必须依赖本地的豪族。

项梁于是说道:“我是很愿意跟着府君您去反秦的,不过,桓楚最近犯了罪,正逃亡在大泽中,不敢出来。我也不知道他具体藏在哪里。但是我的侄子项羽,一贯跟桓楚混得很熟,知道他在哪儿,可以找来他。”

“那你回去就通知贵侄子去找桓楚。”

项梁说:“我的侄子刚好也来了,在堂下等着呢。我先去问问他,是否确实知道桓楚在哪里。”

殷通点头,命项梁赶紧出去问。

于是项梁出了堂门,下了台阶,走入这个初冬时分,被寒风舔净的会稽郡郡府堂下庭院里。庭中站立着的项羽,他被寒风冷吹的脸膛侧面,微微闪映着西天云尽头的一轮太阳。

项梁走到项羽跟前,说道:“你今天要做一件大事了。”

“什么事?”

“不要问。你的剑带来了没有。”

“带来了,在屁股后面。”

“待会儿要请你杀死郡守殷通。”

“敬受命!”

项梁听罢,点点头。很好,从来没杀过人的人,突然被告知要杀郡守的时候,居然如此沉着平静,不愧是项氏传人中的精英。

项梁说:“待会儿我叫你上去,你就说可以帮着找来桓楚,说一起去反秦。然后,我说可以了,你就动手。”

项羽说:“敬诺。”

随后,项梁又转身登到堂上,对殷通说道:“我问了外面我侄子了,他确实知道桓楚的下落。请把他召上来,您授给他书信去找桓楚。”

殷通说:“好的,召他上来。”

于是项羽登台阶而上,一边登,一边夹着肩膀,俯着首,毕恭毕敬。每登一个台阶,要停留一下,两足都落在同一级台阶以后,再升上一级,以示恭敬谨慎。但又不能太磨蹭,还得尽可能显出急惶惶的样子,趋赴上面的召唤,怕堂上贵人等得着急。到了堂门口,他又停下来,一丝不苟地脱下鞋子,摆在门外,和旁边项梁的鞋子、殷通的鞋子,以及一群侍卫们的鞋子,都停泊在一起。

项羽穿着袜子入堂,向郡守殷通跪拜施礼,然后跪坐下来。

殷通问:“项羽,你跟桓楚很熟吗?他躲到哪儿去了?”

据我的推测,项羽大约是这样说的:“他到阳澄湖,去捉大闸蟹了。”

“不会吧,现在是冬天呐。”

“大闸蟹喜欢生活在深水里,不怕寒气,即使浸泡在冰水中,别的螃蟹冻死了,大闸蟹还照样生龙活虎。”

“为什么?”

“因为大闸蟹的种与众不同。”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与众不同的种!”

“你是什么种?”

“我就是楚王大将项燕之孙,素来要杀灭秦人,以复国家!”项羽朗声答道。

“好啊,不错,以后我也会叫你做将官的,那么,你就可以去找他了。”殷通命侍者去取笔墨,自己要写信。

项梁这时见殷通已经毫无防备,于是朝着项羽一使眼色,说道:“可以了。”

项羽当即“呼”的一声从席子上跃起,竟从半空中拔出屁股后面的宝剑,一个鹰隼扑鸡,伴随他喉咙中发出的一声喑呜叱咤,好似怪鸟般的“辄辄”啸叫声,将青铜宝剑向殷通的脖颈砍去。

那殷通的头颅当即滚落在地板上,伴着落地的轻轻敲击声,似乎还有一声沉闷的叹息。

殷通也真是点儿背!

项梁立刻扑上去,把殷通的人头拎在手里,把殷通的郡守印绶挂在自己腰间。这时候,堂上堂下一片大惊,上下的侍卫立刻全扑上来了。项羽当即挥剑和侍卫展开肉搏,虽然从前剑术没学成,但是凭着自己身高力大勇气壮,项羽竟一连击杀了数十百人。郡府内被杀得血流成河。最后,场面终于静下来了,一府之人不管活的死的,全部恐惧战栗地俯在地上,莫敢起来。

项梁把人头摆在案上,自坐在后面,然后派人去召他素来所交好的豪吏们,都来郡守府。豪吏就是官吏,但是加上“豪”字,就是出身于豪强家族的官吏。可见多数情况下,豪强家族和官吏是交融的一体。

不一会儿,这帮人都来了。项梁向他们晓谕一番,说自己杀了秦所置的长官殷通,正是因为要反秦做大事。这帮人素来跟项梁是相好的,当即从之如流。既然是豪吏,那也就有分管军事的。于是项梁当即命他们收了苏州城里的“吴中兵”,正式举事。

八千江东子弟

项梁在豪杰、豪吏的帮助下,收了吴县官兵。有这些官兵做自己的家底,他随即又派人到下面的诸县去收兵。当时的会稽郡面积比较大,包含了古代的吴和越两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江苏、浙江的大部分地区。郡有郡兵,县有县兵。县兵主要是维持地方秩序以及防范动乱用的,都是地方正规武装,是朝廷中央军和边防军的后备力量。

项梁派的人到各县走了一圈儿,凭着项梁的名望,以及项梁派出的人本身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兼以苏州城里项梁所握的兵的威慑力,很快说动了一些县的县令(或者也包括下面的乡、邑长官与豪杰)。这些人宣布跟从项梁起事。于是,这些特派员们跑了一趟,就从诸县收得了精兵八千人。这些人当是家族出身不错的子弟,项羽后来又称之为八千子弟。“子弟”指一般家族的子侄,比如项羽就可以称为项氏的子弟。司马迁说“吴中子弟”都比不上项羽,也说明了子弟带有一点“良家子”的意思。

这八千名来自报仇雪耻之乡(吴地)和轻死易发之国(越地)的壮士,随后跟从项梁叔侄转战南北东西,北击燕赵,西战三秦,成为项氏义军的骨干精英。

谁来领导他们呢?项梁就又分配苏州的豪杰(又是豪杰,即豪强,跟陈胜的政权核心没什么区别,武臣在赵国那里也是如此)分任校尉、司马、军侯,来统帅这八千子弟。同时以项羽为裨将。校尉是低于将的军官。

可是,有个豪杰却大发牢骚,说道:“我大小也是个有头有脸的,项梁居然连个队率的官儿都没分给我!我明天非……”

第二天,他气冲冲地别着一把菜刀跑去和项梁论理。项梁就说:“从前,我给某人办大丧事,我派你去主办,结果你办得乱七八糟,如何如何,你的能力这样,我当然不能让你当军官。”

这人被说得哑口无言,羞惭而退。众人皆服。

项梁在从前主办大徭役和大丧事的时候,就委任自己的宾客、子弟及豪杰来分办,并且有意识地观察被委任事务者的办事能力,以备未来干大事之选。

现在兵也有了,军官也都委派了,众人遂异口同声推举项梁为会稽郡守。随后项梁命裨将项羽,和自己一起带着八千精兵,下去“徇”会稽郡各县。所谓“徇”各县,也不过就是类似武臣那样带着一个启动性的兵力,去略地,愿降的,愿跟着一起反秦的就参与进来,若不愿意我就攻他的城,而他城里的“少年”和“慈父孝子”难免也就会呼应。而且,可能有些县已经“郡县杀其长吏”,等着项羽的这八千兵来收编了。

这次项梁的起义,正是一个“山东郡县皆杀其长官”的实例,而且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杀其长官,是通过城里人的暗中刺杀,并且在杀了之后,接下来的领导者,往往是城中的豪杰和官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