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1980花开正茂

作者:我真不想出名 | 分类:都市 | 字数:3.0万字

第3章

书名:1980花开正茂 作者:我真不想出名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30

她不知道他跟小丽说了些什么,平时大家谈起来,她都是说父亲生癌死掉了,她很不希望他现在来戳穿她的谎言。她对他说:“你到外面等我一下,我换个衣服,我们出去走走。”

“那个男人”乖乖地站起来,走到外面去了。小丽笑着悄声问她:“这人是谁呀?”

CAROL知道“那个男人”没有暴露身份,觉得松了口气:“一个亲戚。”

“还以为是你的干爸爸呢,”小丽笑着说,“正在想,成成什么时候也赶起这潮流来了?别人找干爸爸是看钱的,成成找干爸爸是看貌的。你这个亲戚看样子不象大款,不过年轻时一定很帅。眼睛里那份天生的忧郁,就是现在都还能迷倒人。”

“你迷倒了?”CAROL淡淡地说。

“如果知道只是你的亲戚,肯定义无反顾地被他迷倒了。”

“如果你知道他是教音乐的,会弹钢琴拉提琴呢?”

小丽“哇”了一声:“那肯定前赴后继地被他迷倒了。”

CAROL磨磨蹭蹭了一会才出去,她来到走廊上,看见“那个男人”还老老实实地在那等着,于是没好气地说:“走吧。”

“那个男人”跟在她后面,说:“你吃饭了没有?我带你去找个餐馆吃饭吧。”

她不置可否,问:“你怎么找到这里来的?”问完,她就知道答案了,肯定是妈妈告诉他的。于是她不等他回答又问:“你找我干什么?”

“那个男人”解嘲地苦笑了一下说:“没想到你还是这么恨我。我想来看看你,在我——死之前。”他说得很平静,以致她以为他这个“死”是用的什么比喻意,比如精神上的死,感情上的死之类。但她看看他消瘦的脸庞,有点意识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死。

“你怎么啦?”

“我生了癌。”

CAROL觉得头脑里什么地方有一道强光一闪,仿佛上天在昭示什么,但她情急之中抓不住那道光或那光所昭示的东西,只诧异地看着他,无意识地重复道:“你生了癌?这不可能。”

正文 第 5 节

“癌”象一个神秘可怖的阴影劈头盖脸地笼罩下来,CAROL感到自己的头脑变成了一个暗室,到处是一片人为的漆黑,只在正前方有一个亮得刺眼的银幕,象某个侦破电影里的情节,某个警探打开投影机,喀嚓喀嚓地切换SLIDES,银幕上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镜头,耳边却是一个冷漠的声音在介绍案情。

SLIDE1:

班主任张老师。高考成绩出来后,张老师就病倒了,听说是高血压中风,抢救后捡回一条命,但落下个半身不遂。有人说是因为她听说自己班在整个市属学校中考得最好,上线的最多,平均分最高,一高兴一激动就中风了。很多人都摇头,说张老师这个人太好强了,知道自己血压高,就应该心平气和,无悲无喜。升学率和生命,那个重要?

张老师的学生都很感谢张老师,说不出应该感谢她什么,虽说个个老师都是兢兢业业地教书的,但不是个个老师都教到中风的地步的,所以中风这个事实无形中就使人觉得她值得感谢,至少没有功劳有苦恼吧?

在功劳和苦恼面前,人们更易于被苦恼感动。功劳使人产生嫉妒,苦恼使人产生同情。同情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情绪,被同情的人因之感到自己被理解了,不孤独了;同情别人的人因之感到自己的优势和幸运:还好,我的情况比他好一点。

张老师的事迹被市报和省报登在头版头条,CAROL作为全省理科状元,自然在报导里也一再被提到。报社记者来采访CAROL的时候,问来问去,CAROL都不知道他们想听什么,还是妈妈帮忙答了一下,说张老师教学有方,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云云。妈妈自己是老师,当然知道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所以妈妈的话很得记者赏识,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报上去了。

同学们为了让张老师能参加告别会,都把告别会举行到张老师家去。CAROL和妈妈临走前也去跟张老师告别,看着张老师歪斜的面孔,想到她身体有病还坚持跟学生上课,CAROL很感动,再想到老师这后半生就要这样躺在床上度过,她觉得鼻子发酸,说了声保重就躲了出去。

SLIDE2:

上大二的时候,CAROL暑假回到家,突然有一天,一个初中的同学找到她家来,问她愿不愿意参加王林的追悼会,如果不想出席的话,可不可以捐点款。

“追悼会?”CAROL难以置信地问,“什么意思?”

“追悼会的意思就是一个会……”那个同学显然是把B大的学生当书虫了,尴尬地想对追悼会做个简洁的解释,“一个追悼的会,这个——,追悼就是——,你连追悼会也不懂?”

“我是说,王林他怎么啦?”

“他出了车祸,车祸就是——,算了,这么跟你说吧——”

CAROL不知道那个同学说了些什么,只努力地眨眼,想弄明白这个坐在自己对面、沉痛而又生动地讲述着那起车祸的人,是真正坐在那里,还是自己幻视出来的。她知道自己有很丰富的想像能力,丰富到可以幻视幻听的地步。是不是自己心底里恨王林,就想像出这么一个复仇的故事?但是王林的名字早就忘到脑后去。莫非并没有真正忘掉?

在王林的追悼会上,CAROL听人们一个个沉痛地追述过去的那些事情,很怕有人叫她也站起来说两句,她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她敢向上天起誓,她早就不恨他了,即使是恨的时候,也绝对没有咒过他死,最多只想过要永远逃避他,免得他提“那个男人”的事。即使是中考那种小事,她也没咒过他考砸,她只是知道他会考砸,因为他一贯成绩不好,他不考砸,就没人会考砸了。

SLIDE3:

跳回到现实来了。

既然他跟自己同坐在一家僻静的餐馆里的一个僻静的小桌前,就不应该叫他“那个男人”,应该叫他“这个男人”了。

“这个男人”在CAROL的想像当中一直是跟癌症密不可分的,她想像他因癌去世,所以不能跟她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也许谎言重复千遍仍不会变成事实,但想像重复千遍,就能产生跟真实一样的效果。父亲生癌去世的故事,被她在想像中重复了无数遍,所以她对同学说父亲生癌去世的故事时,就很真实很生动。说到情深之处,往往流下真诚的眼泪。但她内心深处仍然知道,那都是自己编出来哄自己哄同学的。

而今天,就在刚才,“这个男人”亲口说:我生了癌。

她想起读过的一篇文章,说有研究表明,人的意识至少可以分成四个层次:意识(明意识),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超意识。

意识当然是不用解释,因为太简单,简单到越解释越糊涂的地步。潜意识也是耳熟能详的字眼。“无意识”并不是说没意识,而是荣格谈到的“集体无意识”,是一些非遗传却先天存在于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中的那些东西,总之是玄乎着啦。至于这超意识嘛,据说是一种可以作用于自己和他人的WILLPOWER,SUPERWILLPOWER。

那文章还举了很多例子,连中国的气功也当例子举了出来。什么是气?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中国人就可以隔你八丈远,运气把你打倒。当然气功只是一种不太SUPER的WILLPOWER,只能在近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文章说,这种超意识可以表现为先知先觉,就是可以预见将要发生的事;也可以表现为后知后觉,就是可以描述很久以前发生的、自己绝对不可能经历过的事;还可以表现为聚集能量,操纵宇宙间的某些不可解释的力量,使自己的期望愿望化作现实。

CAROL惊恐地看着“这个男人”,惴惴不安地想,难道我有这种超意识?我的超意识使“这个男人”患上了癌症?可我并没有期望张老师生病或者王林车祸啊!难道冥冥之中,有一个多事而又糊涂的神祗,在揣摩我的心思,然后不跟我核对一下他的揣摩对不对,就胡乱下手了?

正文 第 6 节

“想吃点什么?”他问。

“随便。”CAROL心不在焉地说,她还没有从刚才的惊怵中恢复过来,一直在竭力回忆辨证唯物主义的精髓,告诫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超意识”,意识是以物质的形势存在的,中风是物质的,车祸是物质的,癌症是物质的,不可能由谁的意志来操纵。

他仿佛没有觉察什么,开心地一笑,很浓的眉毛向两边鬓角飞去:“你还记不记得,以前放暑假的时候,总是我们俩去买早点。我们问妈妈早点吃什么,她就说‘随便’,我知道她爱吃炸酱面,就总给她买炸酱面,结果你以为炸酱面就是‘随便’,所以每次我们去买早点,你就对服务员说:我妈妈要吃‘随便’。”

CAROL也想起那些遥远的事情。他记得那么清楚,讲起来的时候,开心而又得意,如数家珍。在一旁等着点菜的餐馆女服务员也跟着笑起来,微笑着看他,似乎一点也不着急,耐心地听他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