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心如死灰后,家人开始后悔了

作者:一起拿耗子 | 分类:都市 | 字数:3.3万字

第10章

书名:心如死灰后,家人开始后悔了 作者:一起拿耗子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08

而在收到民盟提出的解决东北问题的方案后,他一面说很好,一面又说天色太晚,明天再说。可是第二天, 马歇尔就飞往南京了。

嘀、嘀嘀……

周恩来乘坐的黑色汽车停在马歇尔公馆前。

周恩来仍然穿着那套浅灰色双排扣西装,不过换了一条领带,显得十分精神。这套西装还是周恩来1940年从苏联带回来的,已很旧了,但他穿得很仔细。每当工作时,他都带上护袖,以防磨损。偶有绽线,邓颖超都抽空给他仔细修补 烫平。周恩来十分爱整洁,衣服虽然旧一些,但总是干干净净,大方得体,一点看不出“寒酸”,反而显得朴素大方,给国内外朋友、谈判桌上的对手留下难忘的印象。

见到周恩来、章文晋一行,马歇尔便热情地迎上前去:“哈罗!周将军!我们又在南京见面了。你昨天的备忘录我已经收到了。”

“将军阁下有何看法?”周恩来立即问道。

马歇尔摊开双手,耸耸双肩,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那意思很明白,你们委员长不同意,我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他常用的习惯动作。

周恩来明白马歇尔的意思,但没有在意,这没有出乎他的预料。蒋介石是不会顺顺当当地赞成中共的愿望和主张的。来南京之前,周恩来收到延安中共中央的电报,电报分析了东北的形势后指出:要坚决反对国民党内战与独裁的方针, 力争和平与民主。“为此目的,不怕与国民党弄僵”,但对美国特使马歇尔,只要他还没有公开全面赞助国民党打内战和独裁,则不要与他弄僵,并指示周恩来:周、马之间仍应尽可能保持友好关系,使国民党无隙可乘。

双方在沙发坐定下来,周恩来直截了当地说:我原想于5月2日飞京,但当晚我从延安得到政府军即将对中原军区发动全面进攻的一条极机密的消息,随即去会见徐永昌将军,把这一情况很明白地告诉了他。我想,国民党政府的部署和计 划,蒋先生应该是知道的。政府军政部部长白崇禧将军现在已经过徐州到了西安,照预定计划在5月4日至5月9日间发动挑畔。还有一个迹象,白将军不仅布置了此事,而且,在北方他正在找人破坏铁路,然后说是我们破坏的,以制造冲 突向我军进攻——

周恩来的语调沉缓而激昂,夹着抑制不住的愤怒。

不用章文晋翻译,马歇尔已听出周恩来讲话的意见,但他仍静静地听着。几个月来,他已经熟悉了面前这个人的精干、敏锐和厉害。此时,他也猜到周恩来还要说什么,所以没有说话,好像在等待着。

周恩来又说:对政府军的进攻,如果我们还手,则会使冲突扩大,从而引发了全面内战。我告诉过徐将军,我们坚决反对此事!昨天,我刚到南京,就听到流言,说我们要打南通,并占领了靖江。后来,有报馆的访员打电话到南通去问 ,得悉那边根本未去靖江。这就说明各地都在做有计划的挑衅。

周恩来见马歇尔仍在注意地听,担心中原事态进一步恶化,而一发不可收拾。他提高了声音说:关于湖北事态的发展,我已经和徐将军说过,三人小组应该去实地看一看,以便就地达成协定,最好我们两个人自己去。照原来的计划,政 府发动挑畔将在5月4日至9日之间,时不我待呵。

马歇尔收到周恩来的备忘录后,对周恩来关于中原局势的发展也很焦急。他也担心由此波及全国,表示愿意尽力阻止中原战事的发生。他微微点头说:“三人小组去中原调停的事,我还要征求蒋先生的同意。”

“昨晚延安又有电报来京。”周恩来进一步加重语气说:延安方面已告诉李先念将军,如果政府果真发动了进攻,李将军只有自卫,而由南京方面设法阻止,如果阻止不住,再行还击。

这话中的含意,马歇尔听出来了。他看着周恩来,又想到了周在给他备忘录中的一句话:为了能加速地完成你的工作,请允许我提醒你,你今天手中是有其它资本,可使得你对政府所说的话增加许多分量——他又一次点点头,嘴里却没 说什么。

由于时间不早,周恩来知道马歇尔习惯在晚饭后要找地方活动一下,讲完此行的目的后,就礼貌地告辞了。

马歇尔非常客气地一直把周恩来一行送到公馆外的台阶。

送走了周恩来,马歇尔回转身,站在刚才周恩来站的落地窗前。目光盯在案头的一份美国陆军部战略事务组(中央情报局的前身)送来的战略情报上。

自从作为总统特使接替了他的前任赫尔利后,他一直在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赫尔利的旧辙。赫尔利在1944年11月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因为公开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政策,受到中国人民和部分美国援华将领的反对,1945年11月被迫离职 。马歇尔到任以来,一直认真地研究国共双方的政治立场和相关情报。案头的这份战略事务组根据报刊上的新闻报道,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及民盟的领袖人物的谈话为主要内容,专门为马歇尔整理出来的长篇材料。它以条目 的格式,详细分析了1946年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产生的效用和政协之后中国政局的走向,特别深入剖析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政协决议”、“军事协定”的争论。全文共92条,分析的结论是马歇尔最感兴趣的部份:“…… 国共谈判及政府改组的政治局势顿行紧张,愈来愈多迹象证明未来的道路不会宽坦,而是危机重重……美国的贷款尚未批准,依然在等着政府的改组。像这种情况,即是有模糊观察家的可能,但却骗不了共产党。共产党没有获得保证之 前绝不可能贸然参加政府,而美国的贷款不会在中共参加政府之前来到……中执委拒绝了政协决议中的一些重要点,有的是采取了保留的态度,有的则以诡词狡辩方式加以拒绝,这是无可避免的一个结论……”

马歇尔的目光又看到桌上摆着的《时代》杂志,他立刻想到该杂志发行人亨利-卢斯。这位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传教士,是蒋介石最热烈的支持者之一。在杂志中,他称马歇尔是“和平天使”,第一次在战后的一项重大争端上,建设性地、 积极地体现了美国民主的威力、威望和原则。

马歇尔一想到“和平天使”的评价,不由苦笑地摇摇头。他想起刚刚结束的美国白宫之行……

美国白宫,马歇尔在向杜鲁门总统作中国形势的汇报。

在椭圆形办公室里,马歇尔对杜鲁门说:“我此次离开中国,不是匆忙的,我对国共双方都摸了底,可以说从他们的心理到实际力量都有足够的估计。”他感到这样说并非过分,而是恰当的表白。

杜鲁门是十分相信马歇尔的。他认为马歇尔去中国的时间虽然不算太长,却做了这么多的漂亮事,真是难能可贵。杜鲁门对蒋介石有着不可动摇的怀疑,这可能是他从罗斯福时期就留下的成见。他相信只有马歇尔才能在这种困难的条件 下实现美国的对华政策。特别是斯大林2月间的一次讲演还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归咎于资本主义,并断言只要资本家还控制着世界的一部分,和平就没有希望。宣称要将苏联重新武装,铁、钢、煤的生产要增加两倍以上,并准备“保 证我们国家的国防生产增加三倍”。西方舆论界都认为斯大林的演说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战书”。

杜鲁门总统把这种思想恰如其分地灌输给马歇尔之后问:“蒋介石目前的状况如何,你了解吗?”

马歇尔很有把握地说:“在重庆,我们已草签了停战协议书,他已经有占上风的趋势了。关内的冲突已经停止。”

“噢!”国共谈判的各项协定,马歇尔已通过热线报告了杜鲁门。听了马歇尔当面肯定的答复,杜鲁门点点头,这意味着马歇尔将军去华不足两个月的使命,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随后,他敏感地问道,“将军离开后,停战小组能 否进入满洲?”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他故意把话音有意拖长了,等待着马歇尔的回答。

马歇尔痛快地说:“总统请放心,在我离开中国之前,蒋介石最后答应让停战小组进入满洲。而这在以前他是反对的。”说到这里他那两条修长的眉毛,上下耸动了几下,心里对蒋介石总有一些琢磨不定的感觉。

3个月前,马歇尔和杜鲁门总统在这里商谈对华政策时,杜鲁门就说过:“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白宫和国务院的官员都知道在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在政治上,意 志更加消沉,官员贪污无能,政府失去人心,在军事上,国民党部队官员吃空饷、虐待士兵,腐化成风。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共的力量较过去任何时候更为强大,不仅拥有占全国1/4面积的解放区,1/3的人口,130万正规军和260多万 民兵,而且,政治上廉洁、有效率。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他又不能相信中国共产党,而把蒋介石的中国当作是反苏的前哨,希望通过马歇尔的调处,使共产党放下武器进入蒋介石为首的联合政府中去。

“蒋介石不会反悔吗?”杜鲁门接着补充一句,“我是说对他有利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