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

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 分类:都市 | 字数:3.2万字

第1章

书名: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 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8:00

《青春的悬崖》作者:[日]夏树静子 杨军译

声明:本书由零五电子书(txt.02405.com)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内容简介:一个名叫中尾的男人死亡,警方以故意伤人致死的罪名将嫌疑犯奥平送交检察院。女检察官朱子主办此案。在调查中,唯一的目击证人北泽女士竭力为奥平开脱,最终使奥平得以获释。朱子心中疑云重重,深信此案另有真相。不久,在涉嫌女高校生卖淫的案件中又出现了奥平的名字,而且与他交往的一个女学生竟在与他外出旅游时因宫外孕而死亡。紧接着,参与组织卖淫的某餐厅老板也被毒杀,而这个老板与中尾十分熟悉。在警方的配合下,朱子终于查清了北泽的真实身份及她与奥平的关系,并抓住了中尾被害案及餐厅老板毒杀案的凶犯。案子虽然圆满侦结,但其中暴露出的在青少年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却怵目惊心,令人难以平静。

作者简介:夏树静子,原名五十岚静子,出嫁后随夫姓改为出光静子。1938年12月21生于日本国东京。在日本庆应丈塾大学文学系学习期间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其首部长篇作品《交错死》即获得日本江户川乱步候补奖。并为日本广播协会(NAK)撰写剧本。19661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英文系。1962年结婚,移居福冈市。1969年,她的作品《天使在消失》再次获得“江户川乱步候补奖”。1973年3月,作品《蒸发》获得第二十六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其后,她便以众多优秀的长短篇作品活跃在日本文坛。

夏树静子的作品文笔流畅隽秀、情感表达细腻,人物栩栩如生,以其女性的独特目光捕捉和描述着社会与生活,因此尤其擅长刻画女性的心理活动,其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文学性,对日本社会风气有较深刻的揭示。

1976年移居名古屋,多次赴世界各地旅行采风。1984年代表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推理作家会议”。她的《W的悲剧》改编成电影后引起极大反响。其代表作品有《W的悲剧》《M的悲剧》《C的悲剧》《光之崖》《丧失》《雾冰》等等。许多作品多次被翻译成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出版。她的作品《第三个女人》于1989年在法国获得“浪漫·冒险恋爱”奖,在日本文学界,夏树静子被誉为“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女旗手”。

译者简介:杨军(笔名:逸博、篱下、平山、三佳、云海、碧湖……)1953年12月生于中国北京市,1976年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学习日本语,1985年发表第一篇日本语翻译短文。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四十多部(套)的日本语小说、连环画及一百多篇中短篇的翻译作品,共计一千多万字。

近年来多以翻译日本推理小说为主,1998年获得“全国首届侦探小说大赛翻泽奖”,2001年5月获“全国第二届侦探小说大赛翻译奖”;1999年7月《北京晚报》连续刊登日本作家西村京太郎的长篇推理翻译小说《夜行列车杀人案》,也为《北京晚报》历史上首次刊登日本翻译小说;1996年《生活时报》、1998年《人民公安报》、1999年《北京日报》给予过报道,现为中国翻译工作省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法制文艺委员会会员,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理事。

格言:是播种,总会有收获。

-----------------------------------

书名:青春的悬崖

作者:[日]夏树静子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副标题:日本推理小说文库

译者:杨军(逸博)

出版年:1996

页数:355

定价:10元

装帧:平装

丛书:日本推理小说文库

ISBN:9787501413959

-----------------------------------

目录

第一章 合掌村

第二章 凶器

第三章 再次相会

第四章 萌芽

第五章 潜行

第六章 挑战

第七章 丧失

第八章 第二个死于非命的人

第九章 对质

第十章 流源

第一章 合掌村

01

流向北方的庄川,经过几处拦河坝后水流变得狭小,河水的颜色和气势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有时呈现出宛如海水般的蔚蓝色,平缓而舒展;有时则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旋涡,使人感到深不可测。

在庄川流过鸠谷大坝之前的地方向它的源头看,那儿的水流平缓,几条小溪都源于它的源头——御母衣湖。这处细长而呈现出淡绿色的湖水,在岐阜县西北部与邻县相接的地方分出一支向南的河流,叫做长良川,沿浓尾平原直下,流入伊势湾。这一带距离被人们称之为白川乡“合掌村”的地方已经很远了,但在沿川两岸,依然可以看到到处散在的合掌样子的农舍,有的是在绿色已经褪尽的平原上孤零零地建着一幢,也有的是几幢建在了一起。

群山已披上了一层淡淡的褐色的秋装。在这种风景中点缀着像合着的手掌一样的农舍,与其说是透着一种恬静的乡村气息,倒不如说让人产生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的感觉。也许这是因为几乎每幢建筑都三面环山,并且是在直立、峻险的山崖下,如同是在山谷底下的缘故吧。大凡看到这样的农舍的人,都不免会勾画出这样的情景:每当大雪封山时,这些农舍被大雪掩埋,仅仅露出高高的屋顶;一家三代人,或是四代人被静静地封闭在茅屋里,在等待来年的春天到来中,忍受着严冬的煎熬。

另外,如果河水泛滥,水没过大坝,这些建造在谷底的农舍也一定会被大水所淹没的。虽说都5月上旬了,但这儿的樱花还是盛开期,山顶被积雪包裹着。从昏暗浓云的天空中,不时吹来带有浓重的雨腥味的风,无情地横扫着汽车的挡风玻璃。由于雾气太重,窗玻璃上已经开始流下细细的水流了。看样子很快就要下雨了。

“天气不好,回去的车也少,这对咱们来说是歪打正着呀!”一直默不作声地握着方向盘的乡原武彦,这时一边从仪表板下边取出一支香烟一边说道。

“昨天还不是这样的天气哪!星期六的晚上如果我们没有住在白川乡的旅馆那就糟了。这是命好哇!”千鸟朱子坐在助手席上。她盯着乡原武彦看了一眼。

这时,乡原正好用打火机点燃了香烟,并潇洒地吸了一口,随即吐出了一缕白烟。昨天晚上原本并没有打算住在旅馆里,只是想在道上兜兜风,才和他一块乘车来的。但当天下午天空突然变得昏暗起来,不久又下起了大雨,于是她才慌慌张张地结束了在合掌村的散步,一头钻进了这家小旅馆附设的茶堂里。朱子被茶堂里的香茶和美味的荞麦面点心引诱的动了心。正在这时,乡原朝旅馆走来。他对朱子说还有什么事情要交待,所以要定一夜的房间。终于,朱子没有能拗过他,被乡原武彦一步步“骗”到手,和他同床共枕了一夜。

当然,如果朱子内心坚决“反抗”,他也不会达到目的的。因此,在朱子的心里除了强烈地谴责男人的这种“诱骗”方式外,多少还掺杂了一些自责的成分。

不过,这也是最后一次,仅限于那天晚上。因为朱子从内心里已下定了决心:决不会第二次和他“约会”。但现在这已经不是“决心”了,朱子只能把今天做为“决心”的界限了。由于乡原武彦也同意了朱子的这个决定,而做为同意的回报条件,朱子又不得不再次满足了乡原的要求,也许这就叫既成事实吧。谁让自己有了第一次呢!

“我想转一下到高山,可以吗?”朱子说着低下头看了看手表:这会儿正是上午11点多一点儿,“然后让我在高山的站前下车好了。如果乘高山线的快车去岐阜,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名古屋的。”

因为今天是星期日,朱子感到全心身地解放了一般,但她又突然意识到明天是星期一,她必须在傍晚赶回去,以应付紧的工作。

乡原没有马上回答,他把香烟在仪表盘下方的烟灰缸里狠狠地摁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他才用无所谓的口气问道:“在名古屋习惯了吗?”

“嗯,差不多一个半月了,该问候、拜访的也都做到了。”

“该去的都去过了?”

“差不多吧……”

“那么法院呢?”

“啊,去过了。”

“别的什么地方去过哪儿了?”

“比方说海关啦、税务局什么的。”

“嗯……”尽管到任时显得紧张了一点,但这也不过是4月初的事儿,现在想起来却仿佛是许久以前的事儿了。不过,对于一个半月才见了这一面的乡原来说,也许离开了朱子时会有这样的感觉的。从昨天下午他们就一直呆在一起,但他却注意到朱子始终没有提起她这一个半月里的具体生活情景。她只是向他诉说了和他分手以后的一些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