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戏精世子寻凰记

作者:狗十六 | 分类:女生 | 字数:3.3万字

第6章

书名:戏精世子寻凰记 作者:狗十六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7:00

也就是说,虽然王家世世代代视功名利禄如粪土,但对更多的人来说,升官发财才是人生的正题。

要发财,先做官。要做官,那就得先去参加科举,考个状元固然心花怒放,拿不到状元也没关系,横竖榜上有名,大小你得给个官儿。等有了官位,再替老百姓琢磨出几个纳税的花样,高额赋税是低收入者的光荣嘛,如此这般大捞一番,就可以脱贫致富了——这是权力社会千年不变的法则。

也就是说,要发财,先得做官。要做官,先得科举考试榜上有名。

但这个榜上有名,可真有点儿不太容易,一来大家学得不是那么扎实,二来考题又太难为人……嗯,有了,事先在外边找几个枪手,写好文章带进去,到时候交上去,岂不是解决了问题吗?

作弊!

考试舞弊,却是科举时代的痼疾,大家进考场,可不是奔着什么思想学问来的,不过就是块儿敲门砖,你凭什么不让人家作弊?

可是作弊的多了,举报的也多,官府必须得管一管。可这种事怎么管呢?当时科技水平落后,考场里又没有摄像头,你又怎么知道考生是否作弊了呢?

办法就剩下一个了:

搜身!

因为有的考生会把小抄儿藏在头发里,所以进考场前,考生得先把头发打散,让考官看个清楚。又因为有的考生会把小抄儿写在肚皮上,甚至大腿上,所以你得脱光了衣服,让考官仔细地检查过之后,确信你真的没藏小抄儿,这才允许进入考场。

所以当王杰兴高采烈地来到考场门前的时候,发现他必须要打散头发,扒光衣服,像只煺毛的鸡一样,让一大群怪男人看个清楚。当时王杰呆怔了良久,说了句:

吾宁曳履衡门矣!

掉头就回家了。

你裸考,我拒考。

他说的这句话,意思是:老子宁肯饿肚皮,也不承受这等羞辱!

王杰罢考,急坏了当地的教育部门,他们苦口婆心对他做工作,却发现这工作根本就没法子做。

为什么呢?

因为王杰是一个有真材实料的人,他读书,只是为了探求学问,这个探求过程本身就是极大的乐趣,完全能够自娱自乐。学问的乐趣与考取功名利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别的考生进考场的目的,是求官,为了当官连打小抄儿都做得出来,还会在乎你脱光了衣服搜身吗?而王杰却无意于功名,既然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又有什么理由为此承受羞辱呢?

地方官发现工作不好做,一气之下,就去找了王杰的妈妈,让这老太太出来说服儿子。

六代培养出来的小神童

受地方各级领导的重托,王杰的妈妈就劝儿子说:乖二宝,傻孩子,妈知道你无意于功名,只是喜欢读书。可生在这世道,权力压根儿就不承认知识与思想啊,非得让你在权力面前低下头,才有得饭吃。儿子啊,听妈一句话吧,你就低一下头吧,妈求你了……

老太太接连央求了儿子几年,万般无奈,王杰只好再去考场,脱光衣服,向考官们展示了自己的肋骨身材,然后进入考场,果然拿到了名次。

然后他就因为太过郁闷,死掉了。

王杰死后,留下一个儿子叫王伦,这却是一个极为风雅的人物,工诗文,善鼓瑟,每至月白风清,一定要点燃一炷香,于清冷的月光之下,吧啦吧啦嘣嘣嘣弹奏上一曲。弹完了琴,还要引吭高歌,唱得开心,再写两首诗。

总之,白衣秀士王伦,小日子过得甭提多舒服了。

为什么他的日子过得这么舒服?

因为他不去参加科举,不愿意做官,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喜欢个鼓瑟读书。

正当王伦的小日子过得快活之时,王伦的奶奶,也就是他爹王杰的妈妈,也是王与准的老婆兼师妹,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这老太太梦到一个美丽的仙女,衣袂飘飘,抱着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婴儿,递到了她的手中,说了句:把这个小婴儿送给你吧,让你们家族,世世代代荣华无替……然后就听“哇”的一声,王伦的妻子,生产了。

得知重孙子出生,老太太拄着拐杖出来,说:这个小家伙,可是仙女送来的哦,就给他起名叫王华吧。

从王纲,王彦达,王与准,王杰,王伦,再到这个小王华,这已经是王家第六代人了。

小王华出生之后,仍然是承袭了王家的书香之风,拿起书本来过目不忘,而且这小家伙,对人情世故洞若观火,人品还极为端正。

史载,小王华六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到河边玩耍,忽然看到一只皮囊,小王华悄悄打开,发现里边装的都是金子。猜到这应该是在河边歇息的人丢的,他就趁小朋友们还没有发现之前,“扑通”一声,把皮囊丢进了水中。

小朋友们问:刚才“扑通”一声,是什么声音啊?

王华回答:我往水里扔了块儿石头哦。

小朋友们就没有起疑心,玩了一会儿都回家了。而王华却坐在河边,耐心地等待着,等不多久,就听远方有号啕大哭之声,接着一个人呼天抢地地奔了过来,到了河边就到处寻找。小王华问他:你找什么啊?那人大哭着:金子,我的金子丢了耶……王华问:金子那么贵重的东西,你怎么会丢掉呢?那人回答说:我是喝多了酒,走到河边洗脚,顺手把装金子的皮囊放在了一边,谁知道……我的金子啊,老天爷,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王华道:好了好了,乖,你不要哭了,你的金子我捡到了,因为怕别人抢夺,就扔到水中藏起来了,你自己下河捞上来吧……

醉汉跳到河里,果然捞出了金子。然后他扭着小王华,找到了小王华的家里,说出了这事,然后道:你们家人可都听好了,这孩子聪明绝顶又善良至极,长大以后铁定会有大出息,相信我吧,不会有错的。

不亦挨刀乎

春天,小王华进了私塾,开始读书。可是小朋友们都不爱读书啊,哭着闹着要求出去玩,先生只好说:那好吧,今天就不上课了,你们大家都去玩吧。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飞奔进绿色的田野,放飞心灵。只有小王华仍然坐在座位上,拿着书本看个不停。先生问他:咦,你怎么不去观春?

小王华掷地有声地回答:观春何若观书?

看得出来,这孩子对文字有着一种病态的敏感,读书有成,那是必然的。

没过多久,县令来学校视察,学生们疯跑出去看,王华仍然端坐如故,读书不辍。别人问他:你不害怕知县吗?

王华诧异地问:知县和你我一样,也是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为什么要怕他?

这个故事旨在说明,幼年时代的小王华,就对于权力的运作规律,有着深刻的洞察与认知。这种认知,是许多人活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别人之所以无法达成这一认知,仅仅是因为他们对文字没有感觉,对于文字所记载的思想,就更不可能有感觉了。

面对这个聪明绝顶的孩子,乡塾老师钱希宠哀叹曰:完了,最多不过一年,我就没东西教这孩子了……

眨眼工夫,王华已经十四岁了,他和几个朋友相约去龙泉山寺读书。传说这座寺庙闹鬼,如果有书生跑来读书,鬼怪就会呜嗷乱叫,抛砖掷瓦,打得书生头破血流,大哭而逃。可是当王华来到寺庙之后,鬼怪们似乎全都下班了,偌大的寺庙中,竟然悄无声息。

咦,妖鬼们怎么不出来闹事呢?

和尚们很诧异,就弄了根竹管,上系一只猪尿泡,猪尿泡上画上怪物嘴脸。先悄无声息地用竹管把猪尿泡送进王华的房间,然后往竹管里用力一吹,就见猪尿泡猛地鼓了起来,好怕人的青面獠牙,冲着王华张嘴欲噬。

却见王华读书如故: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挨刀乎……口中念着,顺手抓起枕边放着的一把小刀,“噗”的一声扎在猪尿泡上,猪尿泡“哧”的一声,泄了气,瘪了。听着王华的诵读声,和尚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拎着瘪掉的猪尿泡,回房睡觉去了。

几天之后,和尚跟香客们说起这事,听到的人无不咋舌:那王华才不过十四岁,他咋就这么淡定呢?

事实上,王华他有可能并不是淡定,而是……而是什么呢?

这个事,只有见到绝色美女,才有可能见到真章。

谢绝一夜情

王华的名气越来越大,忽然有一天,有一巨富豪族,派人抬了轿子来,说是请王华去有事。王华不明所以地去了,到了地方先饮茶,聊天,那富豪有口无心地陪王华聊了几句,就吩咐下人送王华去客房休息。

王华进了客房,照旧拿出书本,叽里呱啦地开始读书。他这人有个怪毛病,一读起书来,就忘掉了时间,眨眼工夫读到了大半夜,正自越读越精神,忽然一阵香风掠过,房门轻启,进来一个绝色美女:嘿,帅哥,还在读书呢?

王华看了看她,继续朗读道: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来你也知道好德不如好色啊。那美女凑过来,冲王华脸上吹了口气:嘘,帅哥,听说过啥叫一夜情吗?

王华:……一夜情,这也太超前了点儿吧?

美女轻笑道:帅哥,超前一点儿又有什么不好?你们读书人不是经常叹息吗,如此星辰如此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公子如玉,美人在怀,实乃人生至美事耳,你说对不对?

王华咳嗽了一声:首先,我表个态啊,一夜情这事……这事……这事你跟你老公商量过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