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八零年代一只独秀

作者:刀尔 | 分类:女生 | 字数:3.4万字

第5章

书名:八零年代一只独秀 作者:刀尔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6:34

但电话这头的彭奶奶却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咳,这反正……其实倒也没什么……也只能这样了,”看来,王副院长那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打算。

不过,若是说起下午他们三个去所里和几位导师见面时的情景,倒还真有几分蹊跷。按道理讲,这种事情大都鼓掌通过了事,即便导师真的心仪谁,通常也都事先给予暗示甚至明示,虽然“为尊者”一般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个中的倾向矜持掉。

枕流他们这次“选秀”其实也不算例外,因为彭奶奶的确是在考研时就已经为他确定了未来的“老板”。虽然那位语法出身的顾岩搞哲学完全是半路出家,甚至可以说是学糊涂之后的将错就错,但人家博士阶段的导师(也就是徐枕流的“准师爷”)可是现而今语言学界的“巨鳄”,更何况顾小胖晋升副所长的传闻早就已经众口铄金;反正枕流这个专业本就是修行在个人,能有棵大树靠靠完全顺理成章,事实上,两人也早就“见过几面”了。

换句话说,下午的碰头会在意料中完全该是过场才对,甚至远航的导师魏一诚压根儿就没来,后来陆姑娘心神不宁地支吾说好像是去哪个中学调研了。韵文虽然嘴上称“哪有学生选老师的道理”,但眼睛却瞄着早就一脸微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室叶楠主任。所以呢,枕流也就东张西望着等待最后宣判,没想到,就在这时,居然生枝于节外。

“哦?赵老师,”对着门坐的顾岩首先发现了“敌情”:“来来,坐坐,”这位之所以能不学而有术,很大程度上是见人三分笑之力:“小徐你们几个好像还没见过吧,这是赵博士,原先就是咱们院里的,去年刚从美国回来,纽约大学毕业又在那儿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是咱们的所长助理,出口又引进的。”胖子的笑声总是容易感染听众,但这回跟着咧嘴的只有苏韵文,看来别人早就对他那几招有了足够的抗体。

赵老师大约是刚从外面回来,半长的薄风衣从微张的双肩妥贴地垂下,她很自然地顺着顾岩拉开的椅子坐上前三分之一,环顾间仅仅冲绝对老资格的彭咏教授点了点头;最后,目光落向枕流:“我过来看看咱们所的新鲜血液,”她的到来似乎给午后懒散的红茶里加了些许薄荷,大家脸上好像也有了微笑。

赵冉。

事实上,枕流记得他们复试那天就在墙报上见到过所里主要领导的照片和简历,并且对这位留美博士很有几分印象,“赵助理”并没像其他几位那样把头衔罗列得让人昏昏欲睡,而且照片上略施淡妆、直立在文件柜前的得体模样的确让人有些怀疑她四张有零的年纪。当时两个女生就说能把岁月的沉积如此和谐地引导为从容实在引人入胜,而远航在展板前那含笑的注视也足以让旁观者相信这确实不是客套。

然而,一向在成熟风韵面前流连忘返的徐枕流却始终歪着头不语,最多不过附和上几个象声词了事,因为他总感觉似乎在哪儿见过这张照片里的人。虽然此类印象几乎每个引起他关注的人都会有上些许,又虽然是因为“赵冉”这个名字不够特立独行,但那好像在欲说还休着什么的笑容却的确让男孩儿感到一种出奇地熟悉和温暖,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

“前两天,我间接了解过一下小徐的‘科研设想’,觉得这个主题挺有意思,你能具体说说么?”赵老师的声音在沉着中带有一种摸不透的味道,却绝非拒人千里。比如她在这间会议室中的出现就让原本平静的气氛多了几分涟漪,虽然好像也有了点儿类似尴尬的不确定色彩。

说实话,那种所谓的“设想”不过是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形式而已,从来就不是大家注意的焦点,或者说硕士生的培养本来就没有什么焦点。所以枕流都有些忘了当初具体写的是什么,只记得好像有关语言习惯和民族心理。不过他倒是一向不怕这类狭路相逢,反正那个很可能南辕北辙的草案的最终解释权在作者本人:“我主要是有感于现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深层次的开掘相对少,仅仅是就事论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徐枕流也不知道自己准备说什么、准备说到哪儿,就像在场的其他人一样,因为他主要的心思完全被用来揣摩忽然出现的这个似乎和整个研究所的气候不很协调的女博士究竟是个什么路数。

所谓“褒贬是买主、喝彩是看客”,上来就拿这个只是摆设的“学术问题”一本正经,几个人都感到恐怕只是个发语词,耗子拉木掀——大头还在后面呢。比如深谙“会场秩序”的顾岩和叶楠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他们嘴边依然含笑,但眼睛却早就跑到了墙角甚至门外,似乎在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也许是洋墨水没有白喝,美国务实的风格很快显现出来,当枕流被盯得有些心虚,平日里的口若悬河也开始“季节性断流”时,赵老师自己揭晓了谜底:“看来你还是有不少自己的思考,正好我最近也在撰写一些相关的东西,不知道小徐有没有兴趣跟着我?”她大概知道顾岩才是人家的“原配”,所以询问时望向了身边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的另一个小胖子。

“那,那好啊,”如蒙大赦的老顾脱口而出,但猛然间又觉出这是不是辜负了老前辈的“重托”,于是,他近乎惶恐地瞟着彭教授:“您看……”之后又意识到这种口气无异于顺水推舟,双手便不自觉地按在眼前宽大的圆形会议桌上,像是极力平抑着陡然紧张的空气。

“啊……好……好啊,”彭奶奶的口气和后来向老大姐交差时如出一辙:“你们定,你们定”,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这位前辈终于想起自己其实根本就不是人家语用所的正式成员。

事实上,无论从任何一个已知的角度讲,赵冉都是导师的极佳人选,尤其是相对于顾岩。即便是从最现实也最不相干的仕途经济看来,“二进宫”的留美博士在未来新一代领导的卡位战中也一直处于有利位置,比起顾主任专心于行政,若能顺理成章地当上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长当然“在廉颇之右”。所以枕流对此结果很是乐观其成,只不过从“程序合理”这个很时髦的层面上看来似乎有些拦路抢劫的嫌疑。

“管它呢,庸人自扰”,徐枕流又躺回了尚温的沙发,很快就把下午的“李代桃僵”扔到了脑后。当然,如此改变之所以来得如此之快,和那位不期而至的“风雪夜归人”有很大关系。

其实,吴雨自己的小巢也在这个不大的宿舍院里,所以“生女尤得嫁比邻”之后的她还是“常回家看看”;因此,当钥匙声传来时,客厅里的枕流并未觉得奇怪,反倒生出一种温暖和期待。虽然今天的时间已经不早,但“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说不定等会儿自己还能以下楼散步为由顺理成章地“双双飞”一下,这便又多了分窃喜浮上嘴角。

“这么晚还过来,”彭教授闻声从里屋出来,顺手关上门,好像在本能地掩盖着什么:“吃饭了么?”她发现女儿手里还拎着一摞大概是刚从学校拿回来的作业本。

“没呢,别提了,一会儿再跟你们说,”她转身进了已经被分享的小屋,显然,这个“们”当中似乎还包含有正在盘算那两张“不足为外人道”的光盘是否已经藏好的那位。

食色性也。

现而今的女人,胃口正在和身高严重地成反比例萎缩着,比起万恶的封建时代,终于可以在餐桌上和男性平起平坐之后倒是连打扫剩饭的权力都一并给剥夺掉了。看起来,文化对人性的摧残远比强权来得狡猾许多。

其实,她们吃饭香的样子更可爱,生动而且平易。比如眼前的吴雨就是极好的注脚,显然,母亲的手艺永远是童心最好的催化剂,不论你是否已经另立山头。

“您猜怎么着,”呷了口刚刚回过锅的鸡蛋汤,她说话的样子还是枕流记忆中那样慢条斯理:“我们班魏丹居然和一个三十多的博士生好上了,说是网上认识的,今天还给带到学校来了。”

“咳,现在这些孩子……估计也是闹着玩儿的吧”,彭老师给女儿挑去菜里的花椒:“你去她家了?”

“没有,哪儿能啊,我刚给魏一诚打了个电话,”吴语天生微卷的长发散散地垂下,又被她扬手随意地别到耳后。

“魏一诚?陆远航的导师不是也叫魏一诚么?”枕流本来在专注地凝视眼前的居家美景,忽然被这个下午才刚刚谈论过的名字打断。

“对”,彭奶奶回过头来:“就是魏老师他闺女。”

饭量确实不大的吴雨好像已经临近残局,抑或是本来就对蛋汤更感兴趣,总之是从碗边不情愿地抬起漫画少女般的大眼睛:“你可别乱说去啊,”语气似乎还是在叮嘱自己当初的学生,只是比起那时平添了几分沉稳。

“小尚哪天回来?”彭教授看来倒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避讳枕流,这次她指的就是自己得意的金龟婿——研究生部项副处长。

“前两天打电话说还得有一段时间,”电视里那场大洋彼岸的篮球赛显然是提不起吴雨太多兴趣,她似有似无地看着金鱼缸里那些悠闲的裙幅,枕流清楚地记得,这些小家伙曾是自己儿时最钟情的玩具,其中很多“种子选手”都在被他“培养”成两栖动物的“实验”中壮烈牺牲了。

“研究生部在跟加州大学合作搞了一个培训基地,回头你们可能有机会到那边进修,”彭奶奶兼顾着一旁插不上话的男孩儿:“不过你大概是不会去的,”出身革命家庭的老教授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赞许笑了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