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怎惹了风华

作者:骨惑 | 分类:女生 | 字数:3.9万字

7 07

书名:怎惹了风华 作者:骨惑 字数:4.7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5:48

康敏的肚子已经四个月了,她身形窈窕纤瘦,穿着宽松的袄裙也能看出凸起。康敏没有生育的经验,对孕期的每一个反应都是既惊奇又困扰。尤其是孕吐,这种传说中的东西她只在电视上看过,亲身体会后才知道有多难受。

这段时间吃什么都吐,以前喜欢的食物一点儿都吃不下去,若不是强逼着自己喝点白粥,恐怕现在瘦成皮包骨了。现在照镜子,朦胧的自带柔光的铜镜都遮掩不了她凹陷的脸颊。随着肚子变大,双腿浮肿,频繁的上厕所,心情也变得浮躁起来。康敏每天都盼望着小家伙快点从肚子里出来,自己少受点罪。有时候烦得狠了,竟然后悔把打胎药倒掉。虽然仅仅是那么一次。

康召已经禁止她进入酿酒的工房,在康敏面前一直是女儿奴形象的康召这次坚决无比,康敏连稍微靠近一点都会被强硬的赶走。

将来你长大了要是不孝顺老娘就掐死你!康敏恶狠狠的想。

与康敏饱受磨难的孕期反应相反的是康家与邻居的关系。

新搬来的邻居家经常有打扮不正经的男人出入?那肯定也不是什么正经人家!古今中外的人都这么想,绝无免俗!

康家的邻居们怀疑新来的一家人不是正经人。一对父女,女儿做一副守孝打扮,偏偏住处常有男人出入,有大有小(康泰和小狗子小胖),隔壁的邻居还听见过一群男人在她家喝酒嬉笑(招待乔峰诸人那次)。因此,康敏搬来后居然没有邻居来拜访过。

偏偏康家两人,康父不是住在深山就是穷乡僻壤,根本不懂这些邻里往来的规矩。康敏呢,习惯了现代连对门邻居家里几口人都不知道的邻里关系,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秀姑答应来康家做工,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康敏只见秀姑温柔可亲的表情,哪里知道为了来不来康家做工,家里还开过讨论会,秀姑婆婆就说“哪里不能做工,去那家新来的别带累了你的名声”。

要不是家里孩子吃野菜吃得脸都绿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离不开人,秀姑绝不会贪图康家近应下来康家做工。

当然,这一切康敏父女是不知道的。

总之秀姑家就在这条巷子里,和邻居们相处都不错。怀着悲壮的心情在康家做工几日发现这家男主人老实巴交和乡下亲戚差不多,女主人虽然偶有怪异之举但为人也算和蔼、工钱给得爽快,也不苛刻。再说来康敏家的那个陌生男人,竟然也规规矩矩的,看到她不但没有动手动脚语出无赖,竟然自己就主动避开了,可见不是什么不正经的人。

秀姑又不是保密员,康家也不是机要部门。秀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宋朝普通城市的不识字的普通小妇女,重点是后面妇女两个字,代表她也喜欢家长里短,喜欢八卦,不会对主家的事闭口不谈。于是巷子的居民就知道了,康家是个正经人家,那来往的男人是人家的恩人,见他们父女老弱,照顾照顾而已。

再然后,大家就知道了郝泰是丐帮的弟子。

这里必须插叙。

康敏被乔峰几人救那会儿就觉得自己穿越的这个时空可能和历史上那个宋朝有出入。毕竟抓几个小石头就打得土匪厥过去,还有丐帮什么的,更像是虚构的武侠电视剧。在信阳城里,丐帮弟子十分有名,而且街边的乞丐们,那气势……真的十分不乞丐啊。穿着有很大部分人不是那种破破烂烂露胳膊露腿的经典乞丐装。从郝泰小狗子等人露出的只言片语中她知道了江湖,知道了江湖中还有别的帮派,什么少林(没有少林还叫什么武侠)、什么XX门,什么XX帮,什么XX派。(少林寺太有名了康敏记住其余的没听过听了就忘她就奇怪怎么没武当呢……)

郝泰的口中丐帮天下无敌,乔峰是一等一的高手。康敏怀疑他有自吹自擂的成分,不过自然敢自吹是天下第一大帮,那么至少真正的实力也该排前三吧不然哪来那么大脸呢……

在这个与真实历史有出入的时空里,丐帮似乎很有威信。秀姑知道郝泰是丐帮弟子后明显嗓门大了些。

然后没多久,康家终于有了访客——隔壁借簸箕的大婶。

接着对面的婆婆来问能不能让他家的小孙孙摘朵她家院子里的花。

借点什么,要点什么,当然不会光说“你家有簸箕吗?”“有。”“借我家用用。”“哦。”“谢谢。”总要寒暄两句。

康敏的新邻居们当然不会说以为康敏不正经所以从不登门,只会说“瞧见你们之前总是从酒楼叫饭菜,想着你们原是大户人家,规矩多,不像我们小户人家,媳妇女儿要卖菜洗衣烧饭样样都会做,抛头露面的,也没有什么守孝不见客的规矩,所以不敢贸然打扰”云云。

不会读心术的康敏就是觉得别人嘴上说不敢打扰现在借簸箕讨花什么的似乎没见羞涩有点画风不对,嘴上当然客客气气的说:“哪里哪里……我们就是普通人家,孝期没过,不好意思拜访街坊,别见怪。”

其实康敏早就觉得寂寞了。古代没有现代那么多娱乐休闲方式,也没有工作,繁体字看得眼晕,文言文根本不懂。自从她怀孕的反应开始后,酿酒的事业也暂时搁置了,长日无聊,闷得她连看树叶飘落都能看几刻钟不眨眼。

秀姑来了后,至少多了个人同她说话。康召虽然对女儿无有不从,关怀备至,可是许多话对着不同性别的人难以出口,特别康敏的芯子不是原装的,纵然愿意将康召当做亲爹,可是一时半会儿情感上很难同亲爹一样亲密。好在,原来的康敏对着康召也没多少好声气,更不会体贴温柔,康召倒也没觉出康敏态度不对。

秀姑在巷子里的人缘特别好,平时出门买个菜,遇到的人十个里面八个会主动同她打招呼。因秀姑如今在康家待的时间长过在自家,所以相熟的妇人们要寻她多半来康家,一来二去的,和康敏说上几句话,再借碗酱油、送把葱的,慢慢的就熟了。

不几天,已经熟络到了妇人们相约一起买菜,一起搏戏,一起分享八卦了。

康敏很快知道了巷子里大大小小的八卦。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斜对门的院子,婆媳不和,男人受夹板气;右边第四家的儿媳妇生了三胎还是女儿,正在到处求偏方;最里面那家的男人喜欢打老婆,老婆被打怕了跑回娘家,死活不肯回来;还有一家男人在衙门做事,家里日日大鱼大肉,怀疑收入来源不明;有一家儿子整日家想去学武,活计也不好好干,媳妇也不娶,弄得爹妈头痛;有一家女儿长得不好,十八了还没许人家,不过一手绣活十分精巧……

康敏心知自己亦是别人嘴中的八卦。不过既然自己没听见,那就无所谓啦。反正说一说又不少块肉。

有了这些八卦的妇女们,怀孕的日子便没那么无聊了。

不过心里还是会忧心未来的生计。

这条巷子的住户们家境大部分都不错,少数差一点的就如秀姑,在外帮佣贴补家计。妇人们虽然不像康敏家请人做活,但也不需自己操心家计,自有男人呢。若想自己存些私房钱,或者从家用中抠出一二,或者做些绣活变卖。以上三种对康敏来说都没有帮助。

和康敏谈得来的便提议康敏置些田地雇人耕种。

这人是新嫁到巷子里的,娘家姓高,父亲是个秀才,靠教私塾为生,夫家姓洛,家中有良田上百亩,雇了两户人家耕种,家中亦男女仆人各一,丈夫什么都不用做,专心在家读书预备科考。洛家娘子亦只专心照顾丈夫,闲时窜窜门,日子过的悠闲,乃是巷子里第一过得好的人家。

“前阵子听我公公说,有一户姓胡的人家要卖地,都是上好良田,公公叹息说自家一时凑不出手,只能买上十亩。想必还有余,你若有意,我回家替你问问。”洛娘子道。

洛娘子父亲是秀才,丈夫是童生,自家读了些书,长了些眼界,与巷子里喜欢谈八卦道是非的女眷们颇有些话不投机。康敏搬来后,她原是最不喜的,皆因康敏家常有男人出入,后来知道那些人是她的救命恩人,虽然还是有些出格,却于情理无碍。再后来偶然接触,发觉她居然识字,话虽直白,却颇有见地,于历史典故也能说出一二,竟是女眷中难得的了——连她未嫁时同为秀才小姐的女伴们,识字的也不多呢。再加上怜惜她青年守寡,和老父相依为命,平日里对康敏颇为照顾。

买地啊……康敏长这么大连锄头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小时候还真以为蔬菜水果都是超市里长出来的呢。

她从来没考虑过买地种田这个选项,或者说她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个选项。

穿越之前是一间中型培训班的补习老师,家乡是中部身份的首府,繁华都市,钢铁水泥。米是从超市买的,菜是从超市买的,肉是从超市买的,水果是从超市买的,零食是从超市买的……种地……听说过……

穿越之后工作选项不合适,那就经商啰,做点小生意也不错。

被洛娘子提醒,康敏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种地这个选项。她这才想到,在古代商人,除非混到一定级别了,否则就是被歧视的。

康敏道:“此事倒要同我爹爹商议,不过,劳烦你先替我问问一亩地作价几何,地处何方,我好告诉我爹爹。”

不用自己种地,找几个佃户就行,有了地,每年有固定的收入,自己虽然不懂,但康召可是正儿八经的古代农民。

唯一可虑的是未来的安全问题。

康敏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但初中的中国古代史也没全还给老师,加上偶尔接受下乱七八糟的古装电视剧熏陶,对宋代的历史还是有那么一点概念。

比如,宋代好像很弱,老是和草原民族打架而且打败。比如王安石啦,岳飞啦,杨家将啊,包青天啦。比如靖康之耻啦,比如奸臣误国什么的。哦,还有宋徽宗李师师水浒传。

眼下这个武侠宋朝和历史上的宋朝有出入。但是她打听过了,之前的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一样存在。本朝的□□一样叫赵匡胤,北边一样的有辽人,她还听到了范仲淹王安石的名字,还有苏东坡。

那么这个时空和真实的历史究竟有多大差别呢?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康敏知道在蒙古人建立元朝取代宋朝之前,宋朝北边还有辽人和金人。先是和辽人打,然后和金人打,岳飞就是打金人,被秦桧害死的,然后有了靖康之耻,据说连皇帝都成了俘虏。然后宋朝残喘了好些年,就被蒙古人灭了。她经常听见郝泰等丐帮弟子说辽人如何如何残暴杀人如麻吃人肉喝人血之类,知道现在是北边是辽人的底盘。也就是说距离金人强大赶走辽人,占据半个中原的日子还有不短的时间。至于现在待的信仰,住了一段时间后,也知道在长江以北,肯定是在日后的金占区,虽然蒙古人最后会占据中原全部,可是能少做多久的二等公民就少做多久。将来肯定要南迁的。

如果那时候自己已经寿终正寝的话,也要留遗言给自己的子孙让他们南迁,最好能找个海外小岛躲过蒙古人的统治。

那么买地就必须先想清楚,究竟金人崛起还有多少年,如果只有几年拿当然算了,赶紧跑路;如果十几年也不划算,还不如从商顶多子孙三代不科举(洛娘子说的)先让第二代在蒙古人铁蹄下活下去再说;如果要有几十上百年,倒是可以买地,赶在固定资产贬值之前卖掉南迁就行了。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金人是什么时候占领大片土地的?或者说靖康之耻距离现在还有多少年?

历史白康敏想了半夜也没回忆出具体的时间标杆。元封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康敏不知道,不过现在王安石还活着,还在折腾变法,那么距离靖康之耻应该还有好长一段日子才对。

顶着黑色的眼袋康敏无限怨念。

她有股现在就带着康召离开信阳往南边去的冲动。

但是……她摸摸肚子,古代孩子难养,要走怎么也要等到孩子生出来养到十几岁再走吧,不然路途艰难,小孩子怎么受得了。

那地还买不买呢?

买!

康召从秀姑嘴里知道了买地这回事,大喜过望。原来他早就想买地了,刚安顿下来时就去城里牙行问过了,那时没有合适的。接着为了照顾孕期反应严重的康敏就暂时搁置了。现在听见有合适的地,迫不及待的表态能买多少地就买多少地,高兴得跟过年拿了压岁钱的娃娃似的。

曾经以为米是从超市里长出来的康敏没有经历过灾荒和战乱,所以她无法理解古人对土地的重视。在现代加班错过饭点而饿肚子怎么能和饥荒时只能易子而食的古人相比呢!

这是康敏穿越以来,康召坚持的第二件事。想了一夜的康敏本来打算放弃买地开个饭馆杂货铺什么的,不得不改变主意。

洛娘子很快就给了康敏具体的消息。

要卖的地在信阳城郊外西北边,足足有四十多里的路程,但好处是连成一片,周围有湖泊小河易于灌溉。胡家在这处共有上百亩地,这次为了给男主人上京打点,统统都要卖掉。

康召去查看那片地,和洛娘子说的没甚分别。康敏计算了下家里的财物,把首饰里的一对碧绿玉镯和一只嵌宝的赤金牡丹花钗拿去当了一百二十两,又从家里的现银中添了一部分,买了三十亩地。

一下子和洛家持平并列为平安巷首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