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哑女攻略

作者:卡迪尼曼 | 分类:女生 | 字数:3.3万字

第4章

书名:哑女攻略 作者:卡迪尼曼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5:10

刘七巧知道这是牛家庄的风俗,哪家哪户添丁添口,都要给村里人派红鸡蛋,男的是双数,女的是单数。本来穷困一点的人家,也就略去这一条了,偏偏李姨婆家十几年了只得了这么一条喜事,说不办,也确实说不过去的。反正李氏是个菩萨心肠,这些年收不回了的银子,也不止一笔两笔了。

“那娘啊,你回头等八顺回来了,让他记账上,咱借出去的钱,虽没指望他们还上,总还要记得的,不然爹到时候可要说娘持家无道了。”

“你这丫头,鬼精鬼精的,我心里有数,这些年我娘家能帮衬的实在太少了,也怪我自己,当年嫁过来就没几分嫁妆。”李氏说着,就热血沸腾道:“娘一定要给你备一份体面的嫁妆,等到了婆家也不用看婆家的脸色。”

刘七巧心中默默腹诽,娘你可想的真长远啊,嫁人对我来说——那实在是不知道何年何月的事情了。

李氏翻完了包裹,便问刘七巧道:“这包裹是不是被人动过?”

刘七巧自然是知道刘三婶翻过这包裹的,可毕竟是亲戚,不想闹开了撕破脸,便道:“我不清楚,三叔就放在客堂里,我进去拿就这样。”

“我让你爹给你带了半斤红糖,给你熬粥养身子的,你看看,这里哪有半斤?”李氏拿着一小包牛皮纸裹着的纸袋子,在手里掂量了掂量。

刘七巧方才只记挂着面料,对放在边上的另一个纸袋子没在意,这时候看过去,那纸袋子确实也被人动过,连包袱皮上都撒了一些红糖沫儿。她十二岁来葵水之后,就疼的七死八活,李氏不知道从哪里得了一个方子,说吃当归红糖粥能好。刘家虽富裕,可当归还是吃不大起,只偶尔刘老爹得了赏赐,稍回来一些。但这红糖粥倒是没断过。

李氏叹了一口气,不由有点怒火中烧:“每次叫你三叔稍东西回来,就缺斤少两的,我又是个薄脸皮的,也不想跟他们争,他们倒还当真我好欺负了!”

刘七巧按着李氏坐下,为她锤着后背:“娘,二堂哥的媳妇要生第二胎了,他们家正好用得着红糖,娘你心眼好,就算了吧,眼下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些小事别放在心上。”

李氏听刘七巧这么说,忍不住回头看了她一眼问:“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呢?”

刘七巧抱着李氏的脖子,撒娇道:“您不是一直觉得对不知姥姥姥爷吗?眼下我们家要搬走,我寻思着分一点地给姥姥家种,这样他们家日子也能好些。”

李氏虽然动心,可还是担忧的很:“这怎么可能,这地刘家的叔伯们都种了十来年了,我要是开这个口,会被口水淹死的。”

“娘,你是怕被口水淹呢,还是怕姥姥姥爷他们过的不好?”刘七巧这样一说,李氏的眼眶就红了。

“谁家嫁女儿不是为了女儿家好一点,能帮衬着点的,可你刘家这几个叔叔伯伯太厉害了,你爹跟他们又是过硬的关系,这地也种了多少年了,再收回来,只怕办不成。”李氏边说边叹息。

刘七巧嘿嘿一笑,凑到她耳边道:“这事儿我今天在三婶面前提了,我也寻思着要在收回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打算在邻村买块地,我听说隔壁村一个小地主这几天正要卖地呢,我打算把那些钱花了。”

李氏一听,顿时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道:“七巧,那些银子可是你奶奶给你存的嫁妆,可不能乱花啊!”

刘七巧当然不能说这叫投资田产,银子留着只会贬值。但她确实已经想好了,当年张氏去京城的时候,就偷偷给了她一箱银子,都是张氏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她这辈子吃了男人的苦,所以自己亲儿子也不放心,结果就便宜了刘七巧。

李氏是个本分人,虽然知道这些钱,却从来没打过半点注意,是一心一意等着那些银子和女儿一起嫁出门的。如今听说刘七巧要拿这些钱来买地,心里还是忐忑的很。

“我想好了,刘家的叔伯们肯定是不肯把那些地让出来的,因为那些地的地契上写了一个刘字,娘你若是真的要那么做了,将来只怕被人指着鼻子骂,如今只有想一个别的办法。”刘七巧说着,转身看着她娘道:“娘,你明日就喊上大伯母、和三婶去一次隔壁村,和地主谈好了,明说是给我买的嫁妆田产,以后都是我的,然后回来当着她们的面把地契给我。”

“七巧,你当真要把这地给姥姥姥爷种?”李氏看着刘七巧,心里那个感激啊,实在是说不出来,她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劳动妇女,怎么会明白刘七巧的这股魄力劲儿呢。

“娘,你心里不也天天这样想吗?快别磨蹭了,你一会儿就去把大伯母和三婶都请上了,别到时候人家又觉得我们家偷偷摸摸的又发财了。”刘七巧正说着,刘八顺从私塾回来了。

刘八顺的私塾就是在隔壁村的,村里一共有七个男孩上着私塾。刘家的家境最好,所以李氏专门买了一辆牛车,接送这几个孩子,刘八顺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地主家的小开。

可今天刘小开的心情很不好,平常看见刘七巧总是黏糊的恨不得懒在她身上,今天却厌恶的哼了一声,背着个书包往自己房里跑了。结果房门的门槛太高了,刘八顺一个不当心,就摔了个狗吃屎。

刘七巧一把把刘八顺拎了起来,看见他脸上还挂着金豆豆。

“怎么了这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明白不?”

刘七巧拿出王老四送的帕子,正好给刘八顺擦擦眼泪。

“姐,你以后能别帮人接生了吗?同学们都笑话你,我看不惯,跟他们理论,还被人笑话。”刘八顺委屈直掉眼泪。

刘七巧皱皱鼻子,蹙眉问道:“他们都怎么笑话我呀?”

“他们说你不害臊,年纪轻轻就当接生婆,以后肯定嫁不出去!”

刘七巧正色想了想道:“我确实不害臊,我也确实年纪轻轻就当接生婆了,可我未必就嫁不出去了呢!”

刘七巧抱起刘八顺,揉揉他的脑袋:“就为了这事儿和人家打架?你应该告诉他们,就算我姐嫁不出去,我也一辈子养着她,因为她是我姐!明白吗?”

刘八顺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小脸鼓成包子,握拳道:“姐,就算你一辈子嫁不出去,我也养你一辈子,因为你是我姐!”

李氏听他们说的不像话,忙过来假装怒意道:“口没遮拦的,都乱说些什么呢,你应该说,你姐将来肯定能嫁的顶顶好的。”李氏上前,抱起了刘八顺,往房里给他擦脸去了。

当天晚上李氏专门预备了一些刘老爹在城里买的糕点吃食,去拜访了刘老大的媳妇,和刘老三家的刘三婶。两个人听说是带她们一起去邻村看地的,心里都高兴的和吃了蜜糖一样。

晚上睡觉的时候,刘三婶摇着在炕头上的刘老三,一脸的羡慕:“你说李氏的命怎么就这么好呢,当年你爹也跟着她公公一起去去的京城,怎么你爹就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吗?如今你瞧瞧老二家,那叫一个吃香的喝辣的,明儿还要去找地主买地,可不就要成我们牛家庄的地主了?”

刘老三跑了一整天,正累的慌,听她唠叨两句就打起了呼噜。刘三婶见他都不忘耳朵里去,气的一脚把他蹬下了炕头。

刘老三吃痛,连滚带爬的从地上爬起来,指着她骂:“你他妈的有完没完,一晚上嗡嗡嗡跟苍蝇似的,你羡慕人家二哥媳妇,你也不打盆水看看自己这张脸,你配吗?”刘老三骂够了,抱着被子往角落了一窝,不再理她。

刘三婶一听自家男人生气了,心里那个着急啊,这些年全靠刘老三两头跑,家里的日子才算好了些。

刘三婶急了,扯了裤头,光溜溜贴了上去,喂过奶有点下垂的胸部在刘老三的身上蹭了蹭道:“他爹,别气了,我见识短还不成吗?”

☆、第 5 章

第二天一早,李氏就请家里的长工驾着牛车,妯娌三人往隔壁的赵家村去了。赵家村在牛家庄的东边,隔着一条清水河,也是在山凹子里的一处平底,比牛家庄大上两三倍。因为地理位置好,所以耕地也比牛家庄多,土地也相对肥沃。

赵家村的赵地主家老祖以前在外头做过县太爷,回家就把乡里乡亲的地都收了,做起了赵家村的山大王。这些年家里出了两个二世祖,一个好赌、一个好嫖,没几年就把家里的地给卖的七七八八的。

李氏领着刘老大媳妇田氏,和刘老三媳妇王氏来到赵家门口。迎接她们的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管家,穿着一身粗布衣裳,将李氏等三人迎了进去。

绕过影壁,进了天井,远远的就看见一个穿缎面衣裳的人靠在大厅里抽大烟。外头的阳光很好,可那大厅里黑漆漆的一片,就只能看见那人嘴边冒出来的巴扎巴扎的烟雾。

李氏定了定心,上前两步笑意迎人道:“这是赵爷吧,听说你这里要售地,我们从牛家庄来,特意过来看看。”

那赵爷一脸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也不回话,抬头看了眼这三个村妇,就猛的咳了起来。

“我们赵家村的地可都是良田啊,你们进村时候也看见了,那麦子可比你们牛家庄的长的高出一寸来。”

李氏是个温婉的农妇,见他这么摆谱子,也不生气,笑盈盈的道:“我说怎么去年都说你们赵家村没丰收,原来是因为青苗长的太好了,反倒使种子结得瘪了些,这麦子不是看苗,是看种子。”

田氏见状,也添油加醋道:“一看您赵大爷这身板,肯定是没在田里干过的,哪能知道这些事儿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