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道典

作者:天宇大 | 分类:武侠 | 字数:6.3万字

第二章 魂魄

书名:道典 作者:天宇大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8:09

按捺下起伏不定的心情,陈凡向身体左后侧看去,也就是书案对面,放了一个五斗橱和两个叠在一起的箱子,以及在靠着琴的拐角处,放了一个书架,上面也搁置了一些竹简,还有些丝绢、纸张。看来已经用纸来写字了,据陈凡所知,刘邦建立汉朝,中间被王莽篡权,后来其第九世孙刘秀夺回皇位,史学家将王莽篡权前,称为西汉,王莽篡权后,称为东汉。纸张虽然出现在西汉,但是到了东汉时期,经过蔡伦的改进,才开始满足书写的要求。“现在的朝代发展,至少是达到了东汉时代水平。”陈凡想。

此时,阿春端着脸盆走了进来,“郎君洗脸。”阿春向陈凡走来。“将脸盆放书案上吧。”作为一个现代人,陈凡有点不习惯被人伺候。

阿春看陈凡已经坐起,也没说什么,将洗脸盆放在了书案上。陈凡这才注意到自己身上穿了一件米白色直领锦缎长衫,大小适宜,挺舒适,起身迈步走到脸盆前,水虽清澈,但可惜不能倒映出人的身影。

对了,自己这具身躯目前多大?记得在是梦非梦中看到,躺在床上的少年看上去脸不大,乌黑的头发向脑后梳去,在额头正中露出了个尖尖的棱角,自棱角向下,是笔直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将脸蛋分成了均匀的两侧,闭着的眼睛上,两道清秀略长的剑眉,两颊看去略瘦,却棱角分明,现在想来,应该是个俊秀的小帅哥,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千万不要太帅!”陈凡想,“太帅麻烦。”

在现代,陈凡也是个大帅哥,在高中时因为帅还惹上麻烦,结果影响到学习,后来只考上了个二流大学,自那以后,他就在脸上戴上厚厚的眼镜,留个长长地流海,遮挡下脸庞,人也变得宅了不少,帅也有帅的烦恼。

洗完脸,陈凡顺势坐在书案前的椅子上,透过窗户,看到外面是一个庭院,对面是一个厢房,有一扇窗户和这儿正直对着,可惜现在无心观赏窗外风景,还是了解情况要紧。

“郎君可还有什么吩咐?” 阿春问道。

“没有,你忙吧。”

“那阿春就在郎君的门外,有什么事喊阿春。”

“嗯。”陈凡点点头,阿春端起脸盆走了出去。

终于可以静静地看会书,说实话,作为一个宅男,陈凡还挺喜爱看书,尤其是小说、杂志、棋谱等。要了解原主的情况,看书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最起码可以了解下这具身体在看些什么,有哪些知识是这个时代的人需要掌握的,总比两眼摸黑强。

“法国的雨果曾说过‘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不知道原主的灵魂是什么样的?”陈凡自嘲的一笑,拿起书案上的竹简看了起来。

字是繁体中文字,大部分都认识,可惜文章没有标点符号,看起来有点吃力。好在不是要研读其意思,只要知道大概的内容就行,先找历史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它的搁置一边,以后再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对身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个了解。

书简很少,只有三卷,分别为《五帝世系》、《兔罝》[tù jū]、《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在陈凡理解起来《五帝世系》稍微与历史风土人情有关,可惜陈凡看了半天,只研究出是本史记,里面介绍了《五帝世系》中尧帝时期的事件,其他四帝没有提到,就是这个竹简,有没有介绍完尧帝的事,也不是很清楚,实在是内容有点绕人。

《兔罝》,一首四言诗,诗中含义陈凡没有太理解,但在学校时肯定没学过,即使四言诗,陈凡看的也很少,在印象中学校里主要讲的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学得都很少,更别说古体诗中的四言诗了。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陈凡只看明白了标题,以及竹简上在题目下方的两个字“礼记”,不明白的是父亲要杀儿子的行为,在这个社会,难道也是种“礼”么?

另外,在书简下面,还有两张娟纸,一张为《徙戎论》,应该是论述禁止胡人与汉民杂居的必要性;另一张为《草木谱》,这既不是歌谱,也不是什么文学作品,而是介绍黑白围棋的棋谱,陈凡没看具体内容,搁置在了一边。

翻完书案上的文字内容后,陈凡彻底熄灭了通过文字了解现在所处时代的想法,以他目前微弱的文言文知识,要想理解其中含义,除非原主小男孩把他上学时的情景,事无巨细的重播一遍,估计才有可能。但也不是全无收获,最起码明白了,现在生活的时期,如果在古代,应该在宋朝之前,汉朝之后。陈凡记得宋朝王安石变法后,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可目前书案上放的内容包含了史记、诗经、棋经,但没看到《论语》、《孟子》等儒家代表著作,以少年这个正是学习的年龄,看的内容,应该与社会需要考核的知识相关,目前书案上的书,最起码说明这个朝代并没有独尊儒术,那就是在宋朝前。纸张的出现,说明是在汉朝后。在这两个朝代之间,看活泼、冲动的少女,听郎君的称呼,陈凡估计在南北朝时代的可能性居大。

对了,那在称呼上要特别注意下,除了喊自己的母亲,一般为阿母外,另外就是“您”这个字的使用。陈凡记得“您”这个字的称呼,曾经在杂记中看到过在唐宋之前是没有这个字的,直到金元时代才出现,这个字起于北方方言,而且初始时也没有敬语的意思,后来才表示尊称,那如果现在处于南北朝时期,对于在现代社会习惯了用“您”的陈凡来说,倒是要注意下这个字在这个时代是否有人使用,以免闹出笑话。

思考的时间过得飞快,突然,阿春端着个托盘走了进来,“郎君,先吃午饭吧,夫人吩咐了,说郎君身体不适,让人把饭菜端来给郎君用。”

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阳光火辣辣的,直直落下,被挡在了窗外。

肚子还真有点饿了,“好,就放在书案上吧。”陈凡回到。

托盘里有两个碗,除了一碗青花瘦肉粥外,还有一碗炖鸡蛋。

“阿父在哪?”通过这么长时间的静思,陈凡记起在是梦非梦中,见过这个男孩与阿父、大兄、老师韩夫子交流的片段,还有他上学时,经常和他的两个同学冯灿、龚青在一起的片段。让陈凡想不明白的是,看到的片段中,最后的记忆好清晰,一个少年在床上静静躺着,与现在这间屋中的情景一模一样,这应该是少年晕后的情形,但少年是怎么晕的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如果自己见到的是少年的记忆,那少年晕过去还能见到自己躺在床上?如果不是少年的记忆,那怎么可能见到少年身前与人交流的片段?关键是自己怎么晕的呢?

“不清楚,”阿梅见陈凡仍有疑问似的看着她,又接着说道“只知道使君不在家,跟着使君出去的严海和其他人都还没回来,使君这次出门比较远,不过你晕倒的事,夫人到是派人去通知使君了。”

“哦,我晕倒后,阿父就没有回来过么?”

“没,你晕倒后,使君恰巧被府君急招去了姑苏,只是派严海回来通知了下夫人,那时你刚晕倒,正在喊郎中来瞧,以为你没有什么大碍,就没和严海说,夫人见郎君晕了两天了,昨天才派侯风去通知使君的。”

“派侯风去的?”陈凡故做漫不经心的问道。

“是的,侯风是当时府里跑的最快武功最好的了,让他去最合适。”

“不可以找个人骑马去么?”陈凡很想问有没有信差,可又怕这个时代还没有信差这个词,就换了个说法。

“找人送信,可找不到比侯风更合适的了,他的腿,可不比马慢。”

终于知道一些有用信息了。基本上确定了自己目前是在一个官宦人家;自己父亲的官职在府君之下,但也不会太低;目前所在地方靠近姑苏,应该是其所属的一个小县;就是不知这个姑苏是否是中国古代的苏州?叫侯风的这个人以后可以找机会认识下,看来是个能人。陈凡飞快地整理了下思路。

还有,对陈凡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了关于晕倒的一些信息,虽然阿春只是说了,其晕倒后,大家认为没什么大碍,那其实就产生了两种最合理的可能:一种可能,这具身体之前出现过这种现象,大家习惯了,并不惊慌;另一种可能,这个时代,也会有人突然晕倒,比如过度劳累之类的,而这具身体之前可能正在做剧烈运动,所以晕倒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只是这具身体后来昏睡了三天,结合母亲口中郎中给出的结论“应该是魂魄受了伤”,隐约间,陈凡仿佛抓住了解释昏迷问题的关键。首先,是否这两种原因,要想弄清并不难,母亲口中的庆儿就在现场,可以问下,至于对方答的是否是真话,可以根据对方对答情形判断;其次,无论是哪种原因,共同点就是,晕倒时并没有出现引起人们慌张的异常现象,那可能被人偷袭打晕的借口统统不能要;第三,郎中说的是“应该是”魂魄受了伤,为什么是应该,而不是一定?这个时代对魂魄了解多少?这是需要弄清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