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再死一次就无敌了

作者:咕咕陈24 | 分类:武侠 | 字数:8.3万字

012 辰时,四刻

书名:再死一次就无敌了 作者:咕咕陈24 字数:4.4千字 更新时间:12-11 17:53

辰时,四刻。

百名装备精良的禁卫军,站在金銮殿外朱红的檐柱旁。富丽堂皇的宫殿内,是大炎的文武百官。左边官员的官袍上绣着各类飞禽,右边官员的官袍上绣着各种走兽。按照官阶,位列左右。

掠过百官,最前方是手持拂尘的大太监,再往后则是龙椅。可这把象征着权利的宝座上,此刻却是空空如也。

大炎女帝刘芸,今年五十二岁。传闻她年轻时纵欲过度,导致身体变得很虚。还有一种说法,是她生下太子赵瑾时落下病根。无论真相是什么,女帝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确实大不如前。

就算偶尔上朝也不愿坐龙椅,更偏爱靠墙的珠帘后面,这样更自由些。

今年是炎历二十三年,丁巳年。

己酉年,即炎历十五年,有八名言官死谏。称先帝驾崩时女帝以太子年幼为由,把持朝政数载。如今当朝太子赵瑾已及弱冠,理应归还大周皇位。

女帝大怒,将言官们下狱。试图通过严刑审讯,问出幕后主使。

事实证明好汉是少数,而孬种是大多数。为了活命,有言官当庭翻供。被指认者为活命,又供出一人。如果供无可供就攀咬,将辅国重臣全部牵连。

她不管这些人以前立过何等功劳,一律按谋反罪论处。上京城内的官员更是被替换过半,史称‘己酉事变’。

天下悠悠,众人之口难堵。

纵然女帝杀光了反对者,可心里始终膈应得慌。也不知道是赌气还是在意外界评价,此后竟再也没坐过龙椅。

这般大环境下,无人公然反对。但谁又知道,背地里是怎么骂她的?读书人确实不善杀伐,但笔杆子可不弱。

己酉事变后,朝廷一度陷入停摆的状态。可随着当年的科举结束,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翰林院有傲骨的学士不少,但你不干有得是寒门子弟干。

见官职来一人少一个,称病辞官的文臣们再也坐不住了,陆续出山效力。

先帝赵淼在位时,国家大事通常由宰相总领六部商讨出解决方案,再交由宦官组建的内阁批红,最终呈报皇上。

到了女帝刘芸执政期间,为了扼制宰相的权力,将职位一分为二。

前礼部侍郎石怀仁擢右宰相,负责礼部、刑部和户部的诸多事宜。左宰相由女帝年轻时豢养的面首周易担任,负责余下的吏部、兵部和工部。

要知道吏部管文选考功,兵部管武选武库,都是朝里最好的肥差。这下全落入面首之手,扶持意味再明显不过。

提到这位左宰相周易,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他世代屠户,与舞文弄墨的文人没有共同话题。能够登上炎国权力的高层,全都是拜他弟弟周仓所赐。

炎历七年,刘芸的女儿少陵公主得到一位又高又帅的面首周仓。因其某方面特别擅长,便介绍给了自己的母亲。

周仓得宠后,没忘记家人。经常给女帝吹枕头风,说他哥哥周易有双如簧巧舌,技术丝毫不逊色于自己。如此两兄弟先后入朝,成为女帝身边的宠臣。

巅峰时期,周家两兄弟的权力比宰相和内阁加起来都要大。必须给他们送足够贵重的礼物,才有资格见到女帝。

这种靠一技之长获得地位的人,自然遭到天下学子鄙夷。他们没有辱骂女帝的勇气,却敢私下编排周家兄弟。

或许是因为忠于皇室,亦或是不站队的缘故。由官宦们组建的内阁,在己酉事变中罕有地没有出现伤亡。首席执笔太监洪清平失踪后,由他的干儿子洪安接任以往职务,重组为新内阁。

目前的炎国朝堂,在刘芸的运作下已经另成体系。若遇重大事件,会由左宰相或右宰相共同提出方案。如果双方对内容均无异议,才会交内阁审核。确认后呈报女帝,进行最终的拍板。

碍于左右宰相间立场不同,多数方案都不符合共同利益。导致许多事情都不用通知女帝,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唯有双方获益或者其中一方做出妥协,才能推动方案的执行。若是达不成共识又必须解决,就得自己搞钱处理。

没钱或者不愿意掏自己的钱推动方案执行怎么办?那就苦一苦百姓吧。毕竟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曾有官员批评女帝严重怠政,后果可想而知。当天谏言第二天不到就人间蒸发,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其踪迹。

随着年龄增大,女帝的上朝次数越来越少。不过左右宰相以及内阁这三驾马车,还是能够维系大炎的日常运转。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正当大太监高声询问时,一位内阁太监从龙椅右侧的偏门跑进来。

他凑到大太监旁边耳语了两句,随后躬身作揖悄悄退出金銮殿。

文武百官们又不是瞎子,知道多半是女帝传话,都十分默契地待在原位。

果不其然,大太监将仙气飘飘的拂尘往右肩上一搭,尖细着声音喊道:

“陛下口谕。”

原本站着的大臣们,闻言纷纷跪拜下来口诵万岁。大太监像是很喜欢这番景象,视线从众人身上一一掠过。约莫过了十多秒,才肯宣布后面的内容:

“陛下说了,今晚灯会时会有重大的事情宣布。所有二品及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场,不许告假,钦此。”

这云里雾里的传旨,说了完全等于没说。许多官员面露疑惑之色,不明白女帝的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他们能坐上今天的位置,都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既然大太监没说具体缘由,只有届时等女帝亲自宣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

朝声方落,人如潮退。

文武百官按照出身、籍贯、师从等各种因素,聚成一个个小团体而行。

出了金銮殿,一批翰林院的文官簇拥在右宰相石怀仁的周围。他们顺着百米台阶而下,同时装作不经意地环顾周遭。在确认周围没有左宰相和内阁的眼线后,终于忍不住小声议论道:

“适当陛下口谕,说今晚要宣布重大事情,莫非……她是想退位让贤?”

“若果真如此,那对我们对太子对大炎来说都是一桩天大的喜事。”

甲午年先帝驾崩,刘芸夺得皇权并更改年号,就引得许多人不满。后来发生己酉事变,大家更是敢怒不敢言。

“陛下年纪也大了,已经许久没有治理朝政。如果在这个时候隐退,或许还能卖个人情安度晚年。”

女帝在位二十年间,不仅将反对自己的势力连根拔起。就连赵家旁支的亲眷子嗣,也被扣上各种罪名处死。使得普天之下,只有她与先帝赵淼生下的赵瑾具备皇室血脉。日后若是太子继承皇位,这层母子关系就是最好的保命符。

随行的京兆尹抿了抿嘴唇,犹豫片刻后提出不同意见:

“陛下传召御医的频率不高,怎么也能再坚持几年。依下官愚见,这回多半要革了左宰相的职。毕竟,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去养心殿侍寝。陛下默许他们贪污这么多年,是时候清算了。”

身旁的官员思考着这种可能性,旋即认可地点点头,开口提出佐证:

“这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近几年国库亏空,银子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吏部、兵部和工部的账目,又不需要经我等之手。谁知道周家兄弟,从中贪墨了多少钱财和珍奇异宝?”

“下官也觉得有这个可能,朝廷油水最多的部门都被周家兄弟占了去。他们本是市井小民,承蒙陛下垂爱才爬到宰相之位。还经常在国策上,不顾天下苍生跟我们唱反调。一旦陛下觉得面首党尾大不掉,清算自然在情理之中。”

见官员们越聊越上头,簇拥在人群中央的右宰相石怀仁开口警告道:

“各位,谨言慎行。在左宰相倒台或重立太子之前,莫要落人口实。”

官员们深以为然,彼此对视后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不再深入延续话题。

这一幕落到工部侍郎裴青的眼里,立马跑到前面去给左宰相打小报告。

裴青农户出身,本是炎历十六年的探花。师从翰林院的副院长,本该算作翰林院一脉。可由于出身卑微,就连寒门子弟都瞧不上他,一直无法升迁。

后来通过举报同僚结党营私,得到周易的赏识,这才擢升为工部侍郎。

裴青拥有当狗的自觉,明白自己是枚棋子。只要抱紧周易这根大腿,就算遭其他官员暗中排挤也无所谓。最近还娶了四房太太,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台辅大人,他们那些人……”

周易年逾四十五,虽然眼角有些许皱纹,但相貌依旧英俊不凡。

他在官场沉浮二十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打桩耕田的少年郎。

听完下属打小报告,周易朝石怀仁聚集的方位瞥了一眼,平静地说道:

“不必理会。”

作为大炎的左宰相,他跟对方斗了这么多年。知道这头老狐狸口风紧,就算被抓住口实也会装傻充愣。

与其在意他们的谈话内容,还不如揣测一下陛下今晚要宣布什么事。

如今能算得上重大的事情,无非让太子继位或是铲除周家。倘若真要革自己的职,首先得搞清楚为何这么做。是国库没钱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唯有弄清缘由,这件事才有回旋的余地。

要是坐以待毙,到时候死的可不止他周易一人。弟弟周仓和这些年发迹的周家亲戚,都会在这场清算中丧命。

如今能接触女帝的,只有内阁的宦官们。可这些阉人长居宫内,一不缺钱财二不近女色,要是能收买早收买了。

周易眉头微蹙,心想得在戌正灯会开始前去一趟养心殿面圣。希望陛下念在多年的管鲍之交上,不要赶尽杀绝。

倏然,他瞪大双眼。

瞳仁里瞧见内阁首席执笔太监洪安的干儿子,正慌慌张张往宫里跑。联想到陛下今晚有重大事情宣布,周易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低声吩咐道:

“追,问清楚出宫做什么去了。”

“台辅大人,下官遵命。”

裴青应声领命,提溜着紫色官袍追了上去。他知道内阁替陛下办事,也知道左宰相可能倒台。因此奋力奔跑,希望早点弄清楚陛下圣意,好另做打算。

可裴青追了两百多米,愣是没能追上对方,不禁使计诈道:

“小太监,你有东西掉啦!”

太监闻言大惊,立马停下来检查身上的褡裢,给了他追赶上来的时间。

裴青微微喘息,紧绷着脸询问道:

“你出宫干什么去了?”

小太监识得此人,草草应付:

“原来是侍郎大人,吓咱家一跳。您多虑了,只是帮忙跑跑腿而已。”

裴青追到这里,可不是听这些的。当即扣上罪名,想逼对方露出破绽:

“呵,跑腿?我看你行色匆匆,更像是在倒卖宫中财物!”

“哎呀,冤枉呐!就算借咱家十个胆子,也不敢倒卖宫里的宝贝啊。”

“如果不是,那你干什么去了?”

小太监急归急,但是不傻。明白对方想打探后,便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不说?好,那就先抓起来,轮番上一遍慎刑司的酷刑,看你招不招!要不然把你褡裢你的东西,拿出来让我瞧瞧。确认不是赃物,自然退还给你。”

面对恫吓,小太监汗流浃背。

正当他精神高度紧绷,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洪安带着一众太监走来:

“裴侍郎,何必跟个孩子计较?你想知道什么事情,直接问我好了。”

见他将小太监护到身后,裴青知道这下子是彻底没戏了。别看对方表明能够解答疑惑,可傻子才会直接问呢。

这里若是询问,内阁的太监甚至都不用添油加醋。只需要将话原封不动的告诉女帝,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有些话摆上台面,反而没法说。裴青萌生退意,开始给自己找台阶:

“没有,我跟他开玩笑呢。那什么,你们先忙,我也该走了。”

洪安面带笑容并不言语,望着工部侍郎狼狈离开,这才开口询问道:

“什么事,慢慢说。”

小太监单膝跪下,从褡裢里取出一张巴掌大小的纸张,双手捧着呈上:

“干爹,老祖宗的后人回来了。”

“胡说八道!”

一声怒斥,吓得小太监噤若寒蝉。

要知道洪清平十八岁入宫,早就没有了那玩意儿,怎么可能会有后人?

洪安看完纸上的内容,顺手塞到旁边太监的嘴里销毁,这才开口吩咐道:

“这人有老祖宗的信物,你派人摸摸底细。切记,千万不要走漏风声。”

内阁想在上京城查个人,不难。但要绕开女帝的众多眼线,需慎之又慎。

***

『章末小剧场』

细心的活跃读者:你这两章标题都是时间,不会搞个上京十二时辰吧?

作者:你别说,还真是这样。以上京城为背景,描述十二时辰内发生的各种事。一共六条线交织,彼此间互相关联,还有隐藏暗线。平均每两时辰一个大爆点。希望各位喜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