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秘探

作者:木木呆呆 | 分类:奇幻 | 字数:3.0万字

第10章 好鱼

书名:秘探 作者:木木呆呆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4:55

童杨从来没提起过他是龙凤胎。

而且在我的印象里,龙凤胎的男女长得也不像。以至于让我从一开始就认错了,以为被我戏弄的是他。

不得不说,他们姐弟俩长得还真如出一辙,都是白白的面庞、细细的身材、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小腿,难怪杜龙彪之前总对童杨说,“童小姐,你毛病不少,但主要错在一点——就是投胎投错了男女,如果换个性别,我说不定会喜欢上你!”

这当时是我们寝室内的一句玩笑话,可如今看到了真正的“童小姐”,杜龙彪倒一句话都不敢说了——

童杨叫了一声“姐”之后,我就跳了起来,随后看身下的姑娘也揉着脖子,摇摇晃晃地起身。那长相,我只能说彪子的愿望达到了——童杨换成女版——更秀气、更端庄、更美貌、更高挑,只是比他更显英气,姐俩儿还是生反了……

另外几双腿的主人,就不只是让我感觉尴尬了——

队长厉声喝问我,“李跃洋,你闹够了没?”

我想说还没,但理智告诉我,“对不起,我欢迎新同志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

没想到大刘也来了,我感觉他笑得有些心灾乐祸,“水警队不错吧,李跃洋,多见见世面,以后靠关系进局机关的时候,也算你有点阅历。”

当时,我就想反骂回去,但还是感谢理智,我没给自己留下更多遗憾。

童柳也站起来了,一直在揉脖子,想说话却吐不出来,还是童杨代为发声,“我姐说……算了,没说什么。”

大刘和队长一起来,我就感觉事出蹊跷,他们的目的肯定不是管束我跟彪子——我们两条小虾米,还翻不起大风大浪——反倒对同来的另一位,大刘和队长表现得毕恭毕敬,那人,应该才是今晚的主角。

我扑倒童柳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看热闹,只有他笑得讳莫如深,本以为是个什么不拘小节、正义大气的世外高人呢,后来才知道,他也姓“童”——敢情,那对儿龙凤胎的亲爹!

当然,受大刘和队长敬重,是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省内著名考古学家,专精东北地域历史文化,他能来,也足见这次打捞鉴定工作的意义之重大。

我造成的“小插曲”就算翻篇儿了。队长问,“童教授,您看把驻地扎在哪儿好?方便您开展工作的。”

童教授看了看湖面,指了指我们的帐篷,“就这儿吧,地势缓,方便运输。”

大刘在我和杜龙彪身上扫了一眼,“童教授,我们在很大范围内都部署了警力,这儿离打捞现场有点儿远,要不您再去别的地生儿看看?”

他是怕我俩惹事儿,而我巴不得他们赶紧换个驻地,也少了我们很多麻烦,最关键的,我发现那个童柳一直在偷偷地瞪我。

童教授最终还是坚持己见,说选在这里是有科学依据的,随后,我注意到他手上拿着的一个小仪器在微微闪光,和现在的老人手机有点像。

拗不过专家,大刘就只能作罢,但最后还是声色俱厉地给我和杜龙彪下了死命令,“你们俩,给我消停点儿,要全力配合专家组的工作!全力做好服务!全力保障他们的安全!”

我和杜龙彪偷偷对视一眼,倒了血霉了……

大刘和队长走了,我们马上就投入到第一项工作中,帮专家们搭帐篷。大大小小一共五间,三个住人,一个放设备,还有一个最大的,是临时工作室。带来的设备不让我们碰,全由那几个军人亲自动手,从卡车上一件一件往下搬,我们倒也落个轻松。

他们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坐在马扎上看,杜龙彪把童杨拉到跟前,“童小姐……哦,以后不能这么叫了,重名。你咋不在机关享清福了?来这儿跟我们喂蚊子。”

童杨对他怕多于恨,扭捏着挣扎开,“局长让我写一篇基层警员服务社会各界的报道,这里是其中一站。”“局长”两个字,他故意咬得很重。

“所以,您是下基层来体验生活了?”齐业民满怀崇敬,他也天天和文字打交道,对这事相当感兴趣。

“行啊,混得不错,都能跟局长直接对话了。”杜龙彪明褒暗损。

童杨“嗤”了一声,“大惊小怪了,市局领导来检查,看的都是我写的汇报。何况区区一个县局。”

“呦,那咱们童大秘岂不是马上就要高升了?”杜龙彪一把搂住童杨的肩膀,“到时候可别忘了提携提携咱这帮兄弟!”

童杨吃痛,龇牙咧嘴。我打掉杜龙彪的手,“童杨,你姐又是怎么回事?是来慰问啊,还是照顾你起居?”

“什么啊,她也是专家组成员好么。”童杨说,“我姐智商高得离谱,现在正读研呢。”

如果童杨没夸大事实,那她确实离谱,和我们年纪相仿,刚20出头就这学历。我肃然起敬。

“你姐,这人……”我犹豫一下,还是问了出来,“怎么样?”

“干嘛?你想追她?”童杨很警惕。

“嗨,李儿刚见面就把人摔了个大马岔,还追个屁啊——”杜龙彪幸灾乐祸地笑,“他是怕你姐打击报复!”

没错,我就担心她公报私仇。

可接下来的几天,专家组一直在忙活着安装调试设备,根本就没有人搭理我。不过我很奇怪,考古我不懂,但用得着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设备么?

那几天,每天都有文物出水,无非是一些瓶瓶罐罐,大多碎得很严重,上面的纹路模糊不清,专家们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耗在清洗工作上,这期间,我又发现了一个奇怪之处——童教授好像对那些文物并不上心,往往看过一眼,就交给别人处理了。

杜龙彪慨叹,领导就是领导,粗活累活根本不用自己动手。

我们小组的五个人每天的工作无非是早饭、午饭、晚饭,打捞不用我们插手,抬搬自有大兵出力,警戒任务也相当轻松,外围已经戒严,基本上不会有游客和渔民靠近。

时间就这样在平淡中一天天过去,我们甚至比休假还要闲,但比我们更夸张的是童教授,他竟在湖边支起了鱼竿。

第五天早上,我决定去套套话,走到湖边的时候,童教授正在往鱼钩上挂鱼饵。

我蹲在地上,揪下一块饵料,装模作样的闻闻,“教授,想钓好鱼,玉米面儿可不行。”

童教授笑着看向我,“哦?什么是好鱼?”

“‘三花一岛’啊,鳌花、季花、鳊花,还有岛子——”我也是听老罗讲的,现学现卖,“松湖里的特产,美味上品!”

童教授听得很认真。

“得用活饵来钓,最起码小虾红虫啥的。”我尽量装得很老道,也不知说的准不准。

“嗨,我一个老本地,都没你这南方的小伙子懂得多。”教授叹息,“惭愧呀。”

“您、您怎么知道我是南方的?”我一愣,在东北生活了四年多,自觉无论口音还是言行,早已融入了这方天地,不看简历,我整个一东北汉子。

“南北人种还是有差异的,骨骼和头指数等等都有不同,说白了,就是地域特征……”

我听得云山雾绕,他到底是学考古的还是学考人的?

“还有,东北人很少说‘玉米面儿’。”教授笑笑。

对呀,那叫苞米面儿。

我本是来套话的,没想到两句就让他把我绕进去了,马上转移话题,“教授,您说这钓鱼和考古是不是大同小异,都得先探探哪里有‘鱼’,多大的‘鱼’,再确定是‘支竿’还是‘下网’。”

教授看着我,又笑了,“这比喻有点儿意思,我们考古确实跟钓鱼差不多,一竿一网上来,不知道出水的是多大的‘鱼’,啥样的‘鱼’,让人总有期待,总有刺·激,这是二者共同的魅力。”

我趁热打铁,“那这次呢?‘好鱼’多么?我听说已经运走了不少,能算顿‘大餐’么?”

教授看着鱼漂,只是笑。

“我还听说钓上来很多‘怪鱼’,更有甚者,有人在水下看到了古尸,这谣言传的,越来越不像话。”我偷偷瞄着教授的脸色。

童教授颠颠鱼竿,“是啊,我就是想来亲眼见见。”说话间,猛一提鱼竿,一条身带花斑的小鱼被甩上了湖岸,我皱皱眉,“什么鱼,这么丑,肯定不好吃。”

童柳正好过来帮忙,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鳌花……”

我回到帐篷,四处翻东西,最后摸出了一面镜子,对着照。

杜龙彪正躺在折叠床上逗一只蜘蛛,“咋样?套着啥了?”

“该死的鳌花!”我说,随后把脸转向他,“彪子,你好好看看,咱俩长得真不像么?”

“滚犊子,咱俩又不是龙凤胎。”

帐篷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吵闹声,我和彪子一愣,坏了,出事儿了!

那年代的打捞设备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当时还基本沿用土办法,就是由潜水人员把东西吊上湖面,再用一只小船送上岸,如此反复,耗时耗力。

出事的就是运输的小船,也不知这次捞上了什么东西,刚开到一半就翻了,船倒扣着,上面的东西肯定沉底了,但我不关心这些,我在意的是人。

潜水人员已经游过去救人了,童教授父女很着急,说船上的赵工不会游泳,恐怕有危险。我见潜水员背着氧气瓶游得太慢,来不及脱衣服,一个猛子就扎进了湖里,好在不算太远,一把拉住赵工的衣领子就往上拽,总算有惊无险。

可我还没等缓口气,又听岸上的童柳喊,“赵工,谢工呢?”

赵工呛得说不出话,指了指水下。

我让他把住船帮子别乱动,一扎·头,又钻进了湖下。和那两个潜水员一阵搜,也没看到半个人影。

就在我打算出水换口气的时候,水草中一个闪亮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潜过去一看,鼻子差点儿没气歪了,那个谢工正死死地抱着件一人多高的东西,在那直吐泡泡。我拉着他往上游,可他却不肯撒手,气得我作势要踹那东西,他怕损坏,才不得不放弃,和他争执间,我被什么东西划破了小腿,回头一看,灰蒙蒙的一块。

两个工程师都被我救上来了,童教授总算松口气,一个劲儿的道谢,随后又开始批评那个谢工,“老谢,你也是老同志了,怎么还不明白安全第一的道理?”

谢工急道,“啥也别说了,先抢救文物!”他呛得眼珠子都红了,还能笑得出来,“老童,咱们可能有重大发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