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秘探

作者:木木呆呆 | 分类:奇幻 | 字数:3.0万字

第1章 死人脸

书名:秘探 作者:木木呆呆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4:55

我在水警队的时候,曾经接到过一个打捞水底沉船的任务,我们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警戒,开始还好,可是后来的事就有些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捞上来的东西太古怪了,最后又发生了死亡和失踪事件。

我和童柳就是那时认识的,她虽然不是我的初恋,但那短短的一个多月让我悲喜轮回,以致于到现在仍刻骨铭心。

事情要从那年春节前后说起……

……

九十年代初,很多北方城市经常搞一些冰灯、冰雕展出活动,一方面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吸引游客、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而作为全国排名靠前的大淡水湖,松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冬季,松湖会冻成一片镜面,最深处可达十几米。就在那几年,已消寂几十年的“采冰”职业又兴旺起来,直到了1995年,终于达到最高·潮。也正是那一年,又降入最低谷,原因只有一个——湖上出了天大的事……

那年临近春节,湖上的“采冰人”大都撤走了,早时东北“年味儿”比现在浓,办年货、串门子也是过年的一部分。

湖上就只剩下了七、八个人,无非是想再赶工出点儿活,多挣些钱。

领头的是个老鳏夫,七十多岁了,身子却相当硬朗,能一人抱起二百斤的冰坨,工友都叫他“老雪头儿”。

看到老头儿费劲拔力的把大块儿的冰坨往雪爬犁上搬,周围的小伙子都在笑,大个子说,“老爷子,都啥年代了,还用你那套老把式?照你这么慢腾腾地整下去,等春后开湖了,咱们也干不完!”

“山炮,闭上你的乌鸦嘴!”旁边一中年人骂道,“开湖”是指松湖的冰面开化,渔民又能下湖打渔了,但在“采冰人”的嘴里,这是忌讳——冰化了,湖上的人怎么办?

大个子不服气,招呼身后的年轻人,“成,你们干你们的,俺们干俺们的,反正谁多挣少挣,自己受着。”

一众年轻人甩开膀子开工,电锯、微吊、铲车都用上了,不多时,已弄上了十几块儿一米见方的大冰坨。

老雪头儿才只切好半块儿,皮帽子下的额头已见了汗,中年人递上一根大前门,“雪头儿,歇会儿吧,让那些兔崽子们干,放心,有他们吃的,就少不了您那一口儿!”

老头儿靠在冰块儿上,咧嘴苦笑,“老喽,真老喽。”猛吸一口烟,年轻人采下的那些冰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辉芒四射,有些刺眼。

咔嚓!

一声细微的响动让老雪头儿脸色大变,他腾地站起来,朝年轻人大喊,“停!快停下!”

巨大的电锯声盖住了他的呼喊,直到老头儿冲上去,大个子才停下手,“又咋地?”

“今天不能再干了,‘老湖王’刚打了鼾子。”

“迷信吧,你就。”大个子不以为然,“‘老湖王’睡得毛楞,天天打鼾子,那咱们就都得喝西北风去。”

“想干也行,得换个地生儿!”老头儿的鬓角上的汗哗哗往下淌。

“还换啥呀?这地生儿的冰子亮,里子透,十米二十米都没冻进一根水草,这不就是‘老湖王’见咱们辛苦,白送的么?!”大个子说得也没错,收冰的最在意冰坨的质量,其中没有杂物、没有气泡,当然能给个好价钱。他想了想,又笑着说,“放心吧老爷子,这儿的冰层厚,再打个七、八米都出不了事儿,您老就安心地看着……”说着,又开动电锯,只是这次机器哑了火,半天没转起来,他猛劲儿一砸,轰鸣再起,电锯突然没进冰层里,激出一大片火花,好像碰到了什么硬物。

众人好奇地围上来,瞪着眼睛往下面看,却发现被阳光反射的冰面一片金光,什么也看不清,突然有人喊,“我·操!真他·妈邪性!”

大伙儿这才发现,被电锯切开的缝隙里正汩汩地往外冒着**,腥臭扑鼻,不知是什么东西。

“不、不会是把‘老湖王’的脑仁子劈开了吧?”有人说道,带着揶揄。

“被瞎咧咧!”大个子骂道,“有啥没啥,先整上来再说!”

套好吊索,微吊开始发动,正巧一块黑云挡住了日头,有人还在探脖子往下看,这回真瞅清了,那人惊叫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我地妈呀——”

几人再次凑上去,定睛一看,不由个个倒吸一口凉气……

剔透的冰层下,正有一张惨白的人脸,瞪着空洞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他们。

几个人本能地往后退,又听“咔嚓”一声轻响,冰面竟然裂开一道细纹,又分出无数支叉,快速向四周蔓延,众人都傻了——三九寒冬,竟然开湖了?!

整座湖面都微微震颤了起来,似乎随时都会翻江倒海,最先倒霉的是那些卡车和铲车,因自重过大,有的已经陷进了裂开的冰层,微吊上的司机刚跳下来,车就翻了,车头栽进了冰下,吊臂被抡起来,高高的直指向天……

人们惊慌失措地躲避,只有经验丰富的老雪头儿还保持着镇定,让大伙儿分散开来,各自伸展四肢平趴在冰面上,尽量减轻冰上的压力。

所幸的是,这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湖,几分钟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人们松了一口气,老雪头儿让大伙儿慢慢地往岸边爬,可连招呼了好几声,却发现身后的人没了动静,回头一看,那几个壮小伙都直愣愣地盯着一处,他顺着看去,登时也呆住了——

吊车的长臂已把那块冰坨吊了上来,其中竟嵌着一只大大的箱子,也不知是什么材质,油光锃亮,半面冰里、半面冰外,上面刻着奇形怪状的符号,没有一个人认识。

老雪头儿愣了一会儿,又招呼大伙儿上岸,但年轻人好奇心重,都不肯离开,他们打着自己的盘算——早就听当地的老辈儿说过,松湖憋坝成湖之前,是几条江的汇聚地,古代岸边曾驻过少数民族,这里还做过古战场……过去偶听人传,哪哪哪的渔民又捞上来金银首饰,谁谁谁家又摸来古董古器……眼前这箱子生得古怪,里面说不定也装着什么好东西,要是大伙儿分了,也就不用再干这刨湖采冰的苦活儿。

想是这么想,却没人敢过去,因为那箱子上还留着电锯切开的缺口,里面正有那白色的液体咚咚地往外冒。

大个子胆儿大,体格也最壮,一咬牙一横心,摸起根镐头就爬了过去,其他人瞪着眼睛远远地看着,都替他捏了把汗,却见大个子到了近前却笑了,“哪他·妈来的死人脸,你们看看——”用镐头勾住箱子,往外一拽,哐当!箱子落地,翻了个个儿,恰巧正了过来,众人一看,顿时心里就踏实了,那白惨惨的人脸原来是画在箱板上的,应该是个装饰。

少了顾虑,大个子更无所忌惮,见箱锁上套着个陶筒,一镐凿开,伸手就要掀箱盖儿,这时老雪头儿又在那边大喊,“小子,别——”

话没说完,盖子已经被翻了起来,大伙儿的眼睛都盯着大个子,却见他的笑容突然僵住了,箱口是背冲着大伙儿的,没人看见里面到底有什么,但听大个子一声大叫,人就往箱子里栽,盖子扣上,把他拦腰夹住,冰面再次碎裂,箱子拖着他,开始快速地往下沉。

众人吓呆了,也来不及营救,最后还是老雪头儿有经验,爬上爬犁用力一划,人就到了跟前,在大个子的半个身子都被拖进水下的时候,一把抓住了他的脚踝,怎奈大个子太重,老头儿也被拖下了冰面,最后不得不踢开箱盖儿,才拽着大个子爬回了湖上……

后来,有人问起大个子和老雪头儿,箱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却无法再得到满意的答案……

……

这件事,是我从一个亲历现场的人口中得知的,那时,我进水警队不足一个月,也正是这事发生的半年之后。

说到如何当了水警,也源自我一次有心无意之举。

1995年7月,刚从警校毕业,我就被分配到了东北一个临近松湖的小县城,那时年纪小,心气儿高、性子野,巴不得离父母远些,少了很多催婚催生的唠叨,多了天大地大、我独逍遥的自在。

同期分配到县城的有二十多个警校毕业生,后来十多个去了乡镇派出所,五、六个留在县局机关,还有三个去了林场,而我,只因为当时的一件事,就被派到了大伙儿都争抢要去的地方——水警队。

现在想起来,那件事或许就是我后半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一切快乐、忧虑、惊喜、刺激、恐惧相互纠缠的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