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宋天子门生

作者:悟道娑婆 | 分类:奇幻 | 字数:3.0万字

第九章 豪绅府里谈笑客

书名:大宋天子门生 作者:悟道娑婆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4:44

一本《仁宗历代进士科考解》,沈耘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才堪堪抄完。

并非他的速度昙花一现,而是研读这本书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抄录的时间。五天下来,沈耘自认对于这几十位进士的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甚至于对于未来的科考,都有了长足的认识。

下次发解试,沈耘不觉得自己会被再度黜落。

当书本搁下,手中长舒一口气,沈耘微笑着将手中厚厚一沓纸用粗麻纸包裹起来。

这本书委实太厚,自己家中的这些东西,压根就没法进行精美的装帧。只能拿回城里,让那老管家找人来帮忙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是八天过去了。沈耘并未有丝毫的耽搁,终于在第九天早上,将所有的书本都收拾起来,准备进城往那范家送去。

将银瓶儿送出去玩耍,沈母走到沈耘这屋里,掏出那散碎的银子,交到沈耘手里:“孩子,到了城里,你且再扯几尺布来。”

沈耘很纳闷,原本的布料足够他们二人的衣裳,这再多买一些来,岂不太过招摇?

见沈耘一脸不解,沈母笑笑,略带宠爱地看了一眼院子里,似是能看到那一个人蹲在树下捡树叶的银瓶儿:“过几日,你便要送银瓶儿回宁西堡了。”

“你姐姐家里今年也不好过,扯几尺布,一并送过去,好给他们一家填身衣裳。过年来的时候,我看你姐夫那裤子上,还好大一个洞。”

沈耘点点头,接过了银子。

印象中大姐沈桂是个很能吃苦的女子。

只是嫁过去后,朱阿明家与自家也差不了多少。况且朱家兄弟两人,朱阿明老父又偏爱幼子朱阿亮,以至于二人刚成了婚便分了家,只留给朱阿明八亩旱地。

两夫妇生了银瓶儿,又在八年前生了个男孩儿唤作朱金辉。这一下子家里吃粮的嘴多了,地里的守城,若是年岁好些,尚能养活一家人。年岁不好了,便如沈耘家一般要青黄不接。

一家几口紧巴紧过日子,还要算上那偏心肠的老父母时不时来要粮食,若非姐夫农闲时节还能做些泥瓦匠的事情,生活绝对是艰难的紧。

沈耘也不是小气的人,一下子有了一两多银子,虽然自己还要照顾家里,但些许布料还不会放在他心中。

用桐油布再度裹了包袱,沈耘才婉拒了银瓶儿一道去城里的请求,独自往成纪县城走去。

成纪县一如往常的平静。

沈耘走进城里,忽然想起当日允诺了那老管家,今日要带一方自己的印鉴前去。

城里做这般营生的地方很多,最为常见的便是字画铺。说是售卖字画,实则还兼着文房用具与文人用品的营生。随意走入一家店中,便听得那掌柜客套地询问:

“公子前来,所为何事?本店有精良的湖笔,上好的宣纸,还有顶尖的徽墨,若是想要歙砚,本店也能给公子弄来。”

这一件件,都是文士们颇为推崇的用具。

奈何沈耘手里这点银子,还等着县里征税的时候用,哪里敢如此破费。

“我欲掌柜替我治一方印鉴,不知可否?”

印信这等物什,店里自然是售卖的,掌柜很是欣喜地笑笑:“不知公子需要什么材料,滑石、玉石或是软铜?”

想也不用想,沈耘回答:“滑石,我现在便要用的。”

比起软铜和玉石,滑石刻印不过一两刻时间就能完成。若是质地坚硬的玉石,少说也是一两天。更不用说稀缺的软铜,只怕收材料都要好些天。

哪怕是再小的生意,这掌柜都未露出一丝不耐烦。

字画铺这个行当便是如此,有些人来这里,只买三四文钱的宣旨,又或者只买一块松烟墨,可日久天长累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买卖。

果然是各种熟手,掌柜取来一块外观碧绿的滑石,只是让沈耘想好了字号,不过短短一刻功夫,便在那滑石低端刻上了几个行楷阳文。

似是觉得这般有些糊弄,又取了别的刀具,在滑石顶端处,依着滑石颜色的纹路,勾出几朵小巧的花来。又拿扁平刀在四周琢上回形花纹。

精美的样子让沈耘暗叫一个好字。

完成这一切,取了印泥拓印一个图样,“陇间半农”四个字跃然纸上。掌柜将印章与拓印一并交到沈耘手上,这才缓缓说道:“五十文钱。”

沈耘暗自咋舌。

乖乖,这都快八升米的价钱了。

奈何终究是要出这个钱的,一方印章,估计要陪自己一辈子。虽然滑石价格便宜,但掌柜的手工可不便宜。

自怀中掏出那些散碎的铜钱,数数,五十文钱推到柜台上,沈耘这才怀着两样东西继续往范府走去。

每一次来到范府门前,沈耘都要被这奢华所震撼。后世这么一套房子,只能存在于各个保护区和私人会所。

若要说个人修建,只是建房的土地,估计都能被审核好几年。更不要说已经很少有人烧制的青砖,以及精巧的木雕和彩画。

敲敲门,转眼间门子便露出了头。

看到是沈耘过来,直接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前几日听全叔说,沈公子要抄录五本书,而且还是好几本厚厚的东西。不想四个人里头,居然是沈公子第一个来。”

沈耘有些奇怪:“那吕芳没来?”

“吕公子托人说了,这几日要拜访州府中不少贵人,临赴京师前必然会将《道德经》送来。至于其他两位,没有音信,想来还在抄书。”

沈耘暗道,这吕芳当真是有些傲气了。既然先前约定好了要十日内交付,他还是提前拿了银子的,居然还敢这般拖延。传扬出去也不怕坏了名声。

点点头,沈耘便被带到了先前到过的那个书房里,门子上了茶水,便匆匆前往寻找老管家了。

嗅着那提神的茶香,浅啜几口,门外便响起脚步声。

沈耘刚刚起身,老管家便已经走进来,看到沈耘,一脸遗憾地说道:“我家主人只当沈公子后天才来,今日便约了几个老友到城外办诗会去了。”

“看到沈公子那幅字,老爷当真高兴地一整夜没睡着,一个劲临着公子那几个字。次日双眼通红,还犹自抱着睡倒在榻上。今日去诗会,依旧带着去了,说是要让他那几位老友开开眼界。”

“小子惶恐,当不得尊家主如此看重。好在此次前来,乃是将之前几本书全部抄录完毕,想来也不枉老先生一番好意。”

“当真,全部抄完了?”

老管家一脸错愕。

他确实在四人中比较看重沈耘,因此给沈耘的书籍,也多是在科考时用的上的。不想沈耘却这么快便抄录完毕,只怕自己的一番心意要枉费了。

沈耘点点头:“非但抄完了,还记住了。尊家主当真厉害,这里头不仅有不少珍本,更兼这《仁宗历代进士科考解》,若非在朝中有些关系,怎能落到秦州这等偏远地方来。”

“那韩子华韩府尹此人,你以为如何?”

沈耘愣了一下,瞬间明白这是老人家在考验自己。点点头,回想了一番韩绛在庆历二年壬午科中的文章,开口回答:“韩公为人正直,遇事决绝,有宰辅之能。”

老人一脸笑意:“韩子华若知道有人这么评价他,想来必然是高兴的。不过,若让他知道品评者是个后辈,必然要找你拼命。”

一句玩笑话,说明老人对与如今已是开封府尹的韩绛并没有多少尊敬。

但显然他很满意沈耘的用功。

能通过一个人的文章而对一个人产生比较公正的评价,这是需要花费很大功夫的。

而沈忘心中,则是越发好奇起这家的主人到底是谁了。连前身的记忆中都没有多大的印象,果然是神秘到了极点。

既然是老管家当面,沈耘也就不再迁延,将放在桌上的包袱打开,从中很是珍重地取出四本装订好的书籍,交到老人手里。

“这是四本内容比较少的,沈耘倒是可以代为装订一二。”

老人翻开了书本,随意扫了两眼,看到一整本全都是一般的字迹,连半点潦草都没有,看向沈耘的眼神,越发满意起来。

连连翻过四本书,看着那封面都没有错过的瘦金体,老人满脸笑容:“这下主人回来,不知又要几天几夜合不拢眼了。还有一本呢,那东西可是我冒着风险交给你,可莫要遗失了。”

说的正是沈耘认定的那本神书。

沈耘将粗麻纸包裹的厚厚一沓纸递过去。

“太厚了,家中的工具装订起来终究有些不好看,还是交给城里的匠人来做。”

而后又拿出原本,放在桌上:“若非老先生宽厚,沈耘如何能得如此指点。若是一如先前一般懵懂,莫说下次科考,便是再考三次五次,依旧只能在家中躬耕天幕。”

沈耘恭敬的态度,显然让老人家很是舒心,将打开的书页看了几张,便笑眯眯地说道:“往后家中若有书籍损毁,还是找你来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