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之蜀汉再起

作者:赤兔爱乌骓 | 分类:奇幻 | 字数:2.9万字

第五章 进击的刘永(一)

书名:三国之蜀汉再起 作者:赤兔爱乌骓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1:56

宣见东吴使者后,又与丞相诸葛亮一席长谈,诸葛亮给刘永建议分别单独约见一些当下重要的朝臣,另外再阅览大量蜀汉朝廷关于农业、人口、兵员的官府文档和案牍。通过这些人员和记录对当前蜀汉政局和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无疑是一个很中肯的提议,刘永完全赞同,在没有对建兴四年的蜀汉朝廷有一个系统和正确的认识之前,遑论变法和变革,刘永连普通的人事变动都有心无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戍卫皇宫的是哪只部队,部队主官为谁刘永一概不知……额……这对于一位君主来讲,无疑是一种很尴尬和危险的境遇。

刘永前世虽然是历史爱好者,但史卷浩海如烟,刘永所了解的仅仅是极小部分,局限于大事件和著名人物。

第一位,诸葛亮为刘永约见的第一位朝臣,他有一连串响亮的头衔——庲降都督、安汉将军、汉兴亭侯、交州刺史,因便宜兄长驾崩、自己登基而回京述职的李恢。

汉末大乱,战事频繁,将军职衔萝卜价,一时间校尉多如狗,将军遍地走的局面。军镇重地一般属州牧、刺史或太守加将军衔,掌握一地军政大权,这说明李恢属于封疆大吏行列,是地方实力派大臣。

但李恢不局限于此,他还有一个更为值钱的官职——庲降都督,大汉平夷庲降都督府都督

庲,降服之意。庲降都督府为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七郡组成的南中地区最高军、政机构长官,统摄南中汉、夷诸事。

南中,指巴蜀以南的地区,大概就是后世四川西南、贵州和云南大部分地区。这里是蜀汉的大后方,赋出耕牛战马金银犀革,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物质和兵源。

而这里汉夷杂处,矛盾尖锐,因此庲降都督不仅需要军事、民政才能,还要求具有较强处理民族事务的能力。而李恢能出镇南中,说明他的手腕和能力自是不俗的。

刘永在东阁召见李恢,东阁,蜀汉宫廷内的典籍收藏之所,通过阅览东阁文案,在李恢赶到之前刘永对他的履历已然了然于胸。

李恢是建宁郡俞元县人,姑父爨习是当地的豪强大族,李恢曾在地方历任督邮,投奔刘备后升至益州府衙任职,长于政事,深谙庶务,堪称能臣。

“李卿,如今的南中是何种情形?”刘永坐在案牍、竹简之中,向李恢发问。

“自去岁丞相南征后,南中纲纪粗定,夷汉粗安。”

从初见李恢,再到李恢开口讲话,刘永感觉李恢是个非常洒脱和聪明的人,在向刘永介绍南中情况时,李恢直言不讳,告诉刘永南中问题很复杂,朝廷的触手只能到达县一级,县以的下乡亭无论汉夷,皆各自渠帅自治。

而李恢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深刻体会南中在国家中的战略地位:“或曰:固南中可以图巴、蜀,拥巴、蜀可以望关中。国家对于南中的政策方针为抚和为主,武剿为辅,少留汉兵汉官,夷人诸部只要供输财赋、兵丁,朝廷便悉不问诸事。”

与李恢一番对奏,刘永对如今的南中有了一个大致印象——朝廷对南中的控制属于半直管半羁縻,还未有达到内地这样安全掌控的地步。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朕已对南中之事有了个大概。”刘永看着五十出头、发鬓斑白的李恢,心中很有好感。

“陛下,臣以为南中之事说来繁复也可谓简单。”李恢呵呵一笑,主上心忧南事,虚心请教的姿态使他对刘永的印象也不错。

“额?何以见得?”刘永问

李恢伸出右手食指,在几上写下一撇一拉,“南中之事,关键在于用人。出镇南中的人需要熟悉当地风俗民情,在汉夷之中皆有声望,处事公平,如此南中方可大治。”

对……刘永听得赞许连连,原来历史上李恢都督南中九年,为成1都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兵资,为诸葛亮的北伐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后来死于任,接任者张翼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干了不到两年就灰溜溜地卷铺盖走人。

“李公可知南中以南的情况?”了解了南中后,刘永又开始询问关于这个时代的中南半岛的情况。

“南中以南地方偏远、路途崎岖,臣亦知道得不多,只知道远南有真腊、扶南大小十余国,其人皆丑黑拳发,倮身跣行…………”

在与李恢细谈后,刘永对于南中问题有了自己的考量——在时机尚不成熟前,南中最好的治理方法便是维持现状,放权不管。改土归流什么的还为时尚早……

会见完李恢,刘永起驾前往尚书台,在那里他将和侍中费祎、黄门侍郎董允等近侍官交流朝政国事,当然实际上是由他们完成对刘永的交流和教育,比如剩下的《六韬》。

事实上,诸葛亮安排的是刘永下午才接见朝臣,而之所以今天上午召见李恢是因为李恢是南疆重臣,他不可能长时间待在成1都刚才和刘永的初次会面同时也是李恢的陛辞,会面之后李恢立刻就会返回牂柯郡平夷县,庲降都督府驻地。

车驾之上,刘永开始思尚书台的问题

尚书台,隶属少府,但现在和少府只存在名义上的从属关系。东汉为了避免西汉末期皇帝大权旁落的情况,将机密之事尽归于尚书台,用来制约三公。而且尚书台的尚书令、尚书仆射虽权重但位不高,仅秩比千石,其下属官更是几百石小官,皇帝容易拿捏掌控。

到了曹魏,更是将尚书台作为全国政务的总汇机构,权威日重。不过到了蜀汉,到了刘永这里,就真他娘郁闷和尴尬了…………如今,蜀汉权柄皆归于丞相府,章武三年刘备驾崩,诸葛亮开府治事,总揆曹事。

像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臣子全他娘成了丞相属官,比如:蒋琬,丞相府东曹掾;董厥,丞相府主簿;杨仪,丞相府参军;霍弋,丞相府记室;向朗,丞相府长史…………

同时,诸葛亮兼任益州牧,那些处理农商牧工、吏政、财政、盐铁等基本政务的州牧各曹从事、中郎也是诸葛亮的属官呵(嗯……不地图开疆的话……蜀汉的实际国土就他妈一个益州啊!!!)……

有了这两府官员,诸葛亮完全可以把什么三公九卿、尚书台甚至皇帝踢开单干,太阳照常升起,蜀汉照成运转。

所以说刘永的尚书台能有什么卵用,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刘永挺佩服自己便宜大哥刘禅能在大权旁落下忍受诸诸十几年而没有太大怨言的…………比照霍光和多尔衮这两位权臣……刘禅给诸诸的下场不要太好。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刘禅真的是一位混吃等死、胸无大志的君二代……

尚书台

在接受了一个多时辰董允、费祎和郭攸之的再教育后,刘永终于还是没能解脱,跳入了文字学习的另一个大坑。看来,诸葛亮虽然认为今上陛下比刘禅那个倒霉蛋聪慧一些,但显然还是没有亲政的能力和条件嘛,还需要努力努力,自己事必亲躬的责任还是免不了滴。

拍了拍自己手上的《建兴三年上计册表》,刘永叹了口气,目光一直停留在第一列第一字,看不进去,他一直在思考怎样建立自己的权柄,而又不影响同诸葛亮的关系和其地位,同时又不会撕裂当今稳定的朝局。

渐渐,刘永腹中已有了一个模糊的方案。

“臣尚书郎祯拜见陛下!”正当刘永低首沉思之时,一道响亮而戏谑的声音响起。

刘永抬首,一张挂满笑意,略显嬉笑的脸出现,正是刘永的死党,嬉皮笑脸的杜祯!

看着杜祯,刘永也很高兴,他大概可以算自己的潜邸之臣吧,露出笑容,朝杜祯招招手:“杜祯,过来,离朕近些。”

杜祯腆着笑脸,走近了几步。

“近些,再近些。”

杜祯看了眼刘永,收敛笑容,走至御案阶下。

“上阶,杜祯。”

杜祯恭身上阶,来到刘永御座旁。刘永起身,拉着杜祯坐下,就坐在了台阶之上。

“陛下?”杜祯看出刘永有些反常,不禁问出声。

“杜祯,朕现在这里,有一件天大的事需要你去办,办好了功在千秋,福泽万代,能极大提升我皇汉国力。”

刘永刚一登基便立即将自己擢为近臣,这当然是一份信任和爱护,杜祯不假思索道:“陛下请讲,臣肝脑涂地,愿效死命。”

摆摆手,刘永继续道:“文然(杜祯字文然),你先别忙着答应,朕的这件事并非那么简单。朕要你出使扶南!”

“出使扶南?据说那是遥远的南方,茫茫雨林深处的国度?陛下,臣去那儿干什么?”杜祯一脸懵逼,费尽脑筋也猜不出刘永的用意。

“去寻早一种稻种,占城稻!”

“占城稻?”

“对,占城稻!此稻高产、早熟、耐旱,若引入巴蜀,将大大提升粮食产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