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之蜀汉再起

作者:赤兔爱乌骓 | 分类:奇幻 | 字数:2.9万字

第一章 建兴四年

书名:三国之蜀汉再起 作者:赤兔爱乌骓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1:56

汉建兴四年,四月,甲辰日,皇帝山陵崩,国丧。

大行皇帝的梓宫停放在灵堂中央,四周是巨形横幅,放眼望去,整个世界一片素白。

宫殿内外,头戴孝布,身披丝麻的甲士肃立两边。

所有人都在哭泣,整个皇宫沉浸在悲痛之中,眼泪就滴答滴答地掉在地砖上。

刘永跪在大殿左侧啜泣,泪滴扑剌剌落下,可他的心却在颤抖,血液在喷张,思绪在飞扬!

没想到……我还能活第二世!!!

这样想着,刘永嘴角浮现一抹诡异的微笑,三个月前他灵魂穿越到这具躯体上,相比前一世的平凡落魄这一世他有一个尊贵非凡的身份——鲁王,汉昭烈帝刘备次子,后主刘禅的弟弟。

更令人欣喜若狂的是,历史长河在长兄刘禅这里拐了道弯,原来历史上刘禅一直做了四十二年的蜀汉皇帝,直到邓艾兵临成1都城下才举国投降,可如今便宜兄长只当了五年天子,死在了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仅仅留下一个年仅三岁的皇子刘璿。

刘禅驾崩,皇位就空了出来,如此一来,挡在刘永与皇位之间的那道墙…………塌了!

故事讲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刘备的世系:

刘备有子四人,假子刘封,建安二十五年关羽身死荆州,孟达反水带领魏军袭攻上庸,刘封逃回成1都仅以身免。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被刘备赐死。

长男禅,字公嗣,昭烈皇后甘氏所出,章武三年即皇帝位。嗯……现在已经挂了……

次男永,字公寿,庶出,章武元年封鲁王,今时十五岁

三男理,字奉孝,庶出,章武元年封梁王,今时十岁

多事之秋,用命之际,国立长君。自己无疑是最好的新君人选。

不过,刘永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屁股一定会坐到皇帝的宝座上,他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年轻封王,除了拥有刘备政治遗产的天然继承权外,其他像朝臣班底、声望和军队影响力全部一无所有。所以左右新君人选的并非他自己,而是……那个……男人!

刘永缓缓抬起头,将目光投向跪在大臣最前列的那个男人,他身披丧服,头绑孝布,静静地跪在那里,整个人纹丝不动。给人以一种极其特殊的气质,仿佛他气势沉如山,如同远古磐石般屹立不倒。

对于这个晃若星辰的男人,前世今生,刘永都耳熟能详——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可能是心有灵犀,也许是机缘巧合,刘永居然发现诸葛亮也抬眼望向自己,那是一双平静而深邃似海的双眸,仿佛一眼便足以洞悉一切。刘永心里一跳,赶紧挪开目光,那一刻,他真的觉得诸葛亮看穿了他的心底,窥透到他内心深处的欲望。

鼎鼎大名的诸葛丞相,会拥立自己为新君吗…………刘永不得而知

丙巳日,葬大行皇帝于怀陵,群臣顿首上谥号曰孝怀皇帝。

*************************

锦里,顾名思义,锦绣般居住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座高墙大院、乌门头高耸的府邸,泰半的蜀汉公卿、勋贵以及两千石大员就居住在这里。而鲁王、梁王的府邸也在这里。

说来可笑,按汉制,皇子封王,王一郡之地,改郡为国,皇子年长即之国。可现在鲁地在曹魏手中,梁地(荆北)是东吴国土,用敌国的土地册封刘永、刘理两兄弟,也算是开虚封的先河了。

鲁王府,上书房

大丧之后,刘永便龟缩在王府之内,整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鲁王太傅杜琼授课之外,整天猫在书房内捣鼓自己的事情。他深知,能否位居九五是自己所不能掌控的事情,与其每日担心祈祷,还不如淡然处之。是你的永远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得到了也会失去。

左手承袖,右手持笔,刘永在一篇竹简上笔走龙蛇。蔡侯纸虽然早被发明,但简牍仍然大行其道,建安年间发明的左伯纸虽然纸质颇佳、色泽光亮,也并未流传开来。

这个时代通行的字体是隶书,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而刘永写在竹简上的字却呈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特点,它们比起隶书来更像一个个方块字。这正是隶书的下一个衍进方向,后世通行的手写正体字——楷书!

忽倏间,房间外传来急促的“咚咚”脚步声,房门被拉开,一位英武不凡的少年去履步入房中,人未走到刘永身前,声音已经传来:“殿下,我打探到一些消息。”

刘永转头看向他,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来人叫杜祯,是鲁王太傅杜琼的少子,和自己相交莫逆,可谓死党心腹矣。今年虚岁十八岁,比刘永长三岁,可遇事沉稳就差了刘永不只半截,整日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

杜祯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快速跪坐到刘永身前,兴奋道:“殿下,我大兄在尚书台任职,据他听闻的消息,陛下晏驾的那一夜,曾命令黄门侍郎董允拟诏,立皇长子璿为继嗣。”

“可……你猜最后怎么着?”杜然朝刘永挤挤眼睛。

怎么着,如果真的是立那个三岁的小侄子为帝,遗诏早就公诸于众了,可是,官方解释说并没有遗诏。起先刘永还以为是自己的皇帝兄长走得匆忙,来不及留下遗诏,但现在看来其中恐怕另有隐情。

刘永沉下脸来,凝声问道:“别卖关子?快讲!”

“董允本欲奉诏,可诸葛丞相言:皇子年幼,不能安宗庙,此乱命也,臣等不敢奉诏!”杜祯一字一词地讲出这句话,脸上的笑容也消失得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满脸郑重。

刘永的眼睛狠狠盯着杜祯,两世为人的他自然明白这句话的两层含义,更深知这句话背后昭显的情况。

一、既然皇子刘璿年龄幼小,要立长君,那么不是立刘永就是立刘理,而且立年纪较大的刘永的可能性更大。这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二、可现在不是宋明,宰相没有封还皇帝诏命的权力,罔顾皇命,左右废立之事这明显是权臣的象征!上一个这样做的是篡汉自立的曹丕,而再上一个是……董卓!

这究竟是诸葛亮真心为国家考虑,还是他在通过这样的事情彰显自己的权柄?这位千古忠臣真的如史书上那样没有一点私欲吗?

刘永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心里这一刻五味杂陈,但他的决心没有动摇。如果他登上蜀汉帝位,他是绝不会甘心大权旁落、搞虚君实相那一套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诸葛亮…………并不能兴复汉室!

******************************

刘永与杜祯对话的同时,丞相府中也正在进行一场寓意深远的谈话

“杜公,公受先帝(刘备)之命,辅佐鲁王,距今已有七年,观殿下其人如何?”诸葛亮一袭青衫,儒雅的站在水池栅栏前,浅笑发问。

杜琼看着眼前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潇洒俊乂气息的丞相,心中不禁生出丝丝感慨。

当年昭烈皇帝宾天尸骨未寒,主少国疑,南中诸郡便乘机反叛,曹魏的三公九卿更大搞统战工作,司空王朗、司徒华歆这些三公巨头亲自写信给诸葛亮陈述天命人事,想使诸葛亮举国称藩。

就连东吴也陈兵边境,心怀不轨。那时朝中人心惶惶,百姓思变,国家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

而诸葛亮凭借着他无限的人格魅力和超高的政治手腕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先是派邓芝出使东吴,修好两国关系,再亲率大军平定南中。而后他内抚百姓,积极治理,终于让蜀汉走出了夷陵败北的阴霾,渐渐拥有了北伐的实力。

所以,杜琼是打心底倾佩诸葛亮,若非此公力挽狂澜,必无以今日之蜀汉!

“殿下天资聪敏,仁德爱人。”

“哦?”诸葛亮微微吃惊

在中国,说话也算一门艺术,中国人讲究谦逊有礼。在评价一个人时,通常会毫不吝啬地赞扬他的聪慧、俊美,如果他智商一般、相貌平平,那就会称赞他的德行与人格。

比如,诸葛亮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样的评价就是注重在德行上面说事,避重就轻,其潜台词无非就是皇帝十八岁了,性子软弱,虽然并不愚笨,但不过中人子姿尔。

这样比起来,顶着“天资聪敏”的刘永似乎就比他那个短命哥哥聪明太多了,于是乎诸葛亮瞬间来了兴趣。“何以见得?”

“有一次某取来一个苹果放于几上,对殿下讲:一个苹果分与二人,二人都欲多得,试问其中一人来切,如何才能保证切分公平?”

“一人来切,如何切得公平?”诸葛亮开始思索,二人都想多得,切苹果的人必定给自己切更大的一瓣,那样话肯定划分不公平。有意思……“却不知殿下怎么说?”

杜琼眼神一亮,略带自豪道:“殿下的答案是…………切者后取!!”

“妙!”诸葛亮一拍手掌,脸色变了变,切苹果的人后拿,那他必定会公平公正的将苹果切成两半,以确保另一个人给自己剩下的那一瓣是整个苹果的一半!唯有这样,切者才不会吃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