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浮幻大世

作者:池亭人 | 分类:奇幻 | 字数:2.3万字

第六章 散发着新世界气息的村民(一)

书名:浮幻大世 作者:池亭人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1:21

含章见其铺开一看,全是些红纸、草纸、香烛一类的东西。

接着,含章跟着老德头吃了顿简单便饭,就被老德头招呼着到院坝里拾掇这些东西。

一张长桌摆开,一卷卷红纸依序而放。

老德头捡出其中一卷,一边开始折叠剪裁,一边就示意含章学着。

只见他手中剪刀灵巧的飞舞,不一会儿就听他吊嗓道:

“诶——,喜鹊登梅,成了一个。”

含章接过剪得坑坑洼洼的一叠纸块,狐疑的看了半响,才灵犀一动的展开来。

那字、那鹊、那梅花、那纹理,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她一时间看得痴在了那里。心中震动于一张没有生命的红纸竟然可以展现出事物如此生命力绽放的姿态。

而一旁的老德头剪子继续飞舞,嘴里也接连念着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五蝠捧寿之类的词。

待到天色将昏时,有十种不同的剪纸块儿各叠成一大叠,整齐的放在了茶盘上。

俞常德停下手吩咐道:

“闺女儿,把这些拿去分给村里的乡亲们,一家一份,分完了记得赶快回来接灶神!”

含章从对十副活灵活现的剪纸图案沉浸中抬起头来,接过还算轻巧的茶盘,恍恍惚惚的出了门——剪纸上的风采还在她心神中余韵未颓!

含章很快来到了西前方距离俞家最近的那家。

这家房屋两间两层,占地不到俞家院落的十中之一,正墙面上涂了一层反光的涂料。使得房屋看上去又新又亮。

含章知道这种涂料并不很好,但它的制作过程中必须辅以灵术才能制成。

就此一点,就拉开了它与俞家院落的区别。

她到达此家门前时,见其房门半开着,里面有人走动的声响,就敲了敲门。

来开门的是一名七八十岁老妪,看到她先是一怔,眼中明白写着“陌生”二字,但待她把目光落到了茶盘里的剪纸上时,又立即恍然,笑道:

“是含章吧?身子可是好些了?”说着她抬手拍了下自己的头,懊恼道:“看你大娘这糊涂的!人好好的站在面前呢,可不就是好些了么?外面冷,快进屋来,快进屋来!”

一边说着,她身子就一边往里面让着。

含章被突来的热情愣了一下,才扯出个笑容来回道:“我还要到别家送去。”

“对对对,哎呦,看我这老糊涂的,这个点儿上怎么能留你呢,你先等等。”

老妪说着抬头看了下天色就返回了屋里,不一会儿出来时,手上已经拿了一个小包裹,一边自己随手在含章捧着的茶盘上捻了份剪纸,一边就把包裹往她怀里塞,道:

“不是什么值钱玩意儿,一些零嘴,这年节的拿去尝尝鲜。”

含章两手端着茶盘看着怀里的包裹,正斟酌着要怎么推辞时,一旁的老妪已经语重心长道:

“我知道你爹是最多礼的,放心吧,这点东西他还不会把你怎么样。你爹性子虽犟,你只要不跟他拧着来,他还是很好的。

这大冷天的,你也不用费工夫一家家送去,大娘给你指条明路,易老四一家今天回了村,一村人都过去凑热闹了,你直接打到西头去,保管一家都不会漏!”

老妪一边说着,一边就手指西边,在那头,确实有处人声喧杂。

含章一方面感激于老妪的指点,一方面又为难于怀里的包裹。她倒不是纠结于包裹里的东西值不值钱的问题,而是她这小身板实在承受不了太多重量。

可在老妪一双殷切的热目下,她终究是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盛情难却”。

鱼塘村坐落于一座小山丘的南面山坡上,拢共只有五六十户人家,村子中房舍百余间,由东上到西下呈梯度分布,大多坐北朝南。

在村前,一条小道斜挂于山坡上,连通了整个村子。

含章顺着小道往西下头去,到了人声沸腾的村尾处,拐进一条小路,前面的人家已赫然在目。

只见此地人家房建三面,正对面的一排背山面南,顺次有大小四间,成色有些老旧。

而两侧的房屋都是两层三间格局,虽不比中间一排的占地宽广,但簇新闪亮,从外观看去,能见着一处处灵器穿凿的痕迹。

其豪绰之处比起之前那家又鲜明不同。

而房屋三面所围的中间,是一块平坦的院坝,大概俞家院坝五中之一的大小。

此时院坝中坐了几十个人,显得有些拥挤。

这些人坐于长凳之上,围成了或大或小七八个圈子,或是谈论着什么,或只是闲懒的坐着。其间还穿插着一些或静或动的孩子。

气氛倒有一种温恬活跃。

含章款步而行,到了院坝前的台阶处拾级而上,一脚刚触到了院坝边缘还没来得及站稳就有一名眼尖的妇人笑道:

“老德头的窗花到底还是来了,我还以为今年没有了呢!”

一石渐起涟漪。院坝里顿时响起了轻哗之声。

坐于院坝外缘离含章最近的是一名花白老者,他一边侧过身来向含章手中的茶盘里取剪纸一边就笑着接话道:

“也就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不在意这些个东西,像我们这老一辈的,你别说,哪年要是离了老德头这点玩意儿,年都会过得少分滋味儿。”

话语未落,已有人附和道:“还真是这理儿,我刚还说‘怎么今天有些浑身不得劲,总觉得缺了点啥’,原来源头在这里呢!”

此际又跟着几声附和,或说‘今年却比往年送得迟了些’,或说‘过年还是有那点味道好些’等。

在老者旁边坐着的是一名同等年纪老妇人,她也早侧过身来,盯着老者手上的动作笑道:

“他大伯子,你怎么每年都跟我抢同一个式样,去年我就说了喜欢‘喜鹊登梅’,你倒好,自己得了‘喜鹊登梅’给我留了个‘鸳鸯戏水’,今年你还选同样的,是个什么意思?”

老者一边顺着剪纸的纹理轻拿,一边就吊着嗓子回道:

“去年一点小事记到了今年,你也是好意思了,再说你也知道,我家那口子就中意这一个式样,还能怎么着?”

旁边老妇人则看老者手中那份剪纸一直没理顺,其中一个角粘连住了底下一份,分开得不利索,她一抬手就急不可待的去取底下那份,还脸带嫌弃的要说什么。

老者却已经叫道:

“诶诶诶,你轻点儿,这玩意儿虽然不值啥,可也是个精细物儿,要是弄坏了也是浪费人家一番心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