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南国江山

作者:四国军棋 | 分类:奇幻 | 字数:3.0万字

第九章 夜谈

书名:南国江山 作者:四国军棋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14 10:15

第九章夜谈

“嗯,你知道就好。为父领军多年,麾下将领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不过他们所信服的却只是为父一人而已。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父亲对待部属宽仁,就算部属小有罪过父亲也能够宽宥他们,所以大家都愿意为父亲效力。”杨渥想着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结合历史书上记载的一些东西,斟酌着答道。

“不错,正是‘宽仁’二字。在这乱世之中,众人都是以力相并,唯独为父以宽仁相济。”杨行密一脸得意的说到,“昔日曹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为父却是反过来,‘宁人负我,毋我负人’。渥儿,你要知道,部将们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心中都一清二楚。平日里为父待他们宽厚,众将心中自然都知道,所以他们不信服为父,又还能信服谁呢?”

他这话可不是虚言,杨氏政权立足在淮南不过十多年时间,但却广泛得到了江淮众人的拥戴。后来,徐温父子把持大权后,想尽各种办法消除杨氏的影响力。就这样,还是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等杨行密的旧部们都不在了,他的养子徐知诰才敢正式废掉杨氏,自己当皇帝。

单凭杨行密一人的恩义,就能支撑杨氏政权三十年,这‘十国第一人’的称号可谓名副其实。

杨渥对父亲的驾驭人才的方法也很佩服。

“宽仁”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因为这里面要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若是一味的宽仁,那就不是宽仁,而是变成软弱可欺了。那时候就会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大家也不会将主君当一回事了。

“渥儿你要记住了,这天底下没有谁能说是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这用人之道,就是要多看到部下的长处,包容部下的短处;不以亲善而用一人,也不以疏远而废一人。为父最担心的,就是将来你年轻气盛,感情用事,不懂得包容他人的短处。如此的话,那些有才能的部属就不会为你所用,而那些阿谀小人就会环绕在你身边,这是取祸之道。”杨行密开始向长子传授自己的用人经验。

事实上,在这一点上杨行密是有远见的。

历史上杨渥就是太过感情用事。在他初即位后,先是因为一些小的不满就派兵攻打大将王茂章,结果王茂章逃到了吴越去了。

后来又杀死了当初反对立杨渥为节度留后的判官周隐,结果使得部将人人自危。

再后来,右牙指挥使徐温和左牙指挥使张颢见杨渥喜好游玩作乐,就去劝谏他,结果他说:“你们若是认为我没有才能,那为什么不杀了我自己当节度使呢?”于是心中害怕的两人就暗中开始造反了。

可以说历史上徐温等人造反,杨渥自己也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在提点了一番用人之法后,杨行密叹了口气道,“当初为父起兵的时候,何等意气风发,只想着将来有朝一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后来,为父扫灭秦彦、毕师铎、孙儒等逆贼后,虽然得到了江淮之地,但发现这里经过多年的兵乱后,民众早就破败不堪了。所以为父想着要少征伐,要休养生息,等恢复了元气后再举兵。谁知道,才过了几年,北方的朱温,南面的钱镠都是兵强马壮,难以攻伐了。到了如今,为父更是感觉自己已经老了,没有当年吞并天下的雄心了。现在的我,只想着怎么把这份基业,安安稳稳地传给你,至于日后你能不能将其发扬光大,却不是为父能管的了。你那些兄弟们,都还年幼,要等他们成年还不知道要多久,所以为父现在也只能指望你了,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杨渥静静的听着父亲的念叨。起初刚穿越过来时,对于要叫一个陌生人为父亲时,他的心里还有些别扭的;但如今听着他的絮絮叨叨,感受着那一句句谆谆教诲中的舔犊之情,心中那一丝别扭也是消失不见了,留下的只是对父爱如山的感激。

“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又有谁不是为自己的子女尽心打算的呢?只可惜历史上的杨渥太不争气了,继承节度使的位置三年不到就被人杀死了,以至于杨氏江山早早地落入他人之手,后来杨氏一族更是被族灭了。”杨渥心中感叹道。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丧气,杨行密没有过多的感怀。

他稍微沉默了一下,又继续道,“虽说有了一些值得信任的统军人选,但你要知道,为父让你统领的,乃是你自己的亲军,这是性命交关的大事,不可不慎。将来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记得,亲军一定要紧紧握在手中,而且一定要带在身边,将来你的安全才能有保障。”杨行密不厌其烦的叮嘱道。

“是,父亲。孩儿都记下了。”

杨渥知道父亲说的乃是正理,不说别的,光看如今的节度使府所在的牙城内,就驻扎着几千杨行密最为信任的亲军,时刻保卫着节度使府。

历史上,杨渥即位后,竟然傻到将这几千亲军调出了牙城,用腾出的空地作为骑射的场地,结果徐温、张灏等人没有了最后的顾忌,就发动兵变,杀死了杨渥。

之后,杨行密又问道,“对你那表兄一家你是怎么看的?”

“孩儿听说,舅舅和宁国节度使田覠还有润州刺史安仁义相互联结,只怕有不臣之心。所以孩儿以为父亲应该早作打算。”

他这番话可不是冤枉三人,宣州刺史田覠、润州刺史安仁义还有寿州刺史朱延寿,这三个手握重权的将领,盘踞在各自的州县已经有上十年了,早就尾大不掉,杨行密对他们也非常忌惮。

如今的他们野心越来越大,早已经不满足做一州的刺史了,他们暗中结为同盟,想着背叛杨行密,瓜分掉淮南的领地。

杨渥更知道,明年八月,田覠、安仁义就会起兵造反。虽然他们二人迅速被平定下去了,但对淮南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今见父亲问起,杨渥乘机提醒道。

“哼,你说的这些为父也是知道的,田頵、安仁义还有朱延寿这三人,心里想着什么为父一清二楚,想要瓜分我淮南的土地,真当我已经老了挥不动手中宝剑了吗?”杨行密冷笑起来,杀气腾腾的说道,随即又叹了口气,“不过,他们都是跟从我起自微贱的,往日间功劳很大,虽然如今有些尾大不掉了,但毕竟造反的迹象还不明显,我若杀了他们,只怕众将也不为我所用了。所以这事还是得徐徐图之。”

杨渥建议道,“既然父亲知道他们心怀不轨,那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他们主动谋反呢?咱们可以主动做点什么,让他们提前谋反。这样的话咱们就能提前准备,而他们的准备就会有所不足。”

“你的意思是,咱们使些手段将他们逼反?”杨行密问道,随即又摇摇头,“这可不成,大家的心里都是明白的。要是今日将这三人逼反了,难保其他人不会人人自危。”他连连摆手。

倒也不是将他们逼反,只不过是正常的调动而已。”杨渥又道,“父亲你想,他们之所以有造反的底气,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在各自据有的州县里根深蒂固了。如果父亲想办法,找个理由将他们调离他们现在的州县,再派亲信的大将去接管他们现在的地盘,那他们就只有两个选择了,要么是服从命令,要么是仓促造反。若是服从命令,自然难以再度为恶;若是他们仓促造反,父亲也能反手将他们平定。父亲觉得如何?”

杨行密依然有些犹豫,他倒不是不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以前他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最终却没有采取行动。

杨行密叹了口气道,“你可曾听说过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这个故事孩儿听说过,说的是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争夺国君的权利,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他的弟弟共叔段,让他不断骄横犯错,最后一举击败了他。”

“不错,有人说郑庄公是爱护弟弟,所以对弟弟做的许多不法之事也能够容忍,直到后来忍无可忍了才派兵去攻打他;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他们认为郑庄公才是老谋深算,对弟弟不仅不管教,反而骄纵他,直到他犯了大错,有了足够借口才去攻打他。其实为父最是理解郑庄公,他这是两种想法都有,自己都在矛盾之中啊。”杨行密感叹道。

原来,杨行密和田覠三人早年一起共过患难的,当初攻打孙儒时,杨行密的军队屡战屡败,处境艰难,田覠他们不离不弃,最终才打败了孙儒,可以说三人是有大功劳的。

如今他们虽然野心勃勃,但的确是还没有明显的造反迹象。杨行密念着多年的情谊,正处在矛盾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与当初郑庄公的情况或许是相似的。

“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为父自有主张,你就不要管了。”杨行密最后摆摆手道,“明天,你让那朱思勍来见我后,你就直接去城外王茂章的大营。调拨给你的一千人马,为父已经让他安排好了,都是精锐,你只要去接收就行。平日所需的钱粮若是有不够的,只管来节度使府找我。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安排,为父就不多过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