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山海无限镜花缘

作者:源子夫 | 分类:奇幻 | 字数:3.1万字

第十章 贺兰与太平

书名:山海无限镜花缘 作者:源子夫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12-14 09:52

占着身材矮小的便宜,唐敖推开李显后,羽箭擦着他的头顶过去,携带的劲风刮的他睁不开眼睛。

唐敖心中大感惊愕,在皇宫大内箭射王爷,当今皇上的七皇子,这是要谋反吗?

李显的脸色胀红,在他的角度来看,即便唐敖不推开他,羽箭也只会擦着他的身体飞过。

但是唐敖不顾自身安危,以身挡箭,颇让李显感动,觉得这个伴读的小书童收的很对。

对于这支羽箭是谁射的,李显心知肚明,在太极宫中还敢如此嚣张,除贺兰敏之这个表哥以外,也是没谁了。

一阵马蹄声响传来,一匹高头骏马从宫殿旁的密林中飞奔而出,马鞍上坐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身穿紫袍,头带束发金冠,手中拿着一张弓,来到李显近前翻身下马,哈哈大笑道:“表弟,跟你开个玩笑,看看我的箭术是不是又精进了?”

唐敖打量着下马的人,面如冠玉,唇红齿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给人一种一种英俊勃发的气概。

但是这副好皮囊落在唐敖眼中,心里说不出的厌恶,因为此人不但要箭射李显,还险些把他的头皮射破了。

“表哥的箭术,果然又精进了。”李显按捺满腹的不悦,笑脸相迎。

贺兰敏之不但是母后的外甥,母亲韩国夫人,妹妹贺兰敏月,在父皇面前又极为得宠。

据说连荣国老夫人,都把贺兰敏之宝贝着,否则贺兰敏之哪有这样的胆子,在宫中骑马射箭,还敢把他当靶子。

贺兰敏之笑着拍拍李显的肩膀:“表弟,再过一月,就是上林苑狩猎之日,要不要为兄教你两手?保证你在狩猎中大放异彩,必定能讨得姨丈欢心。”

李显脸上继续保持微笑:“表哥说笑了,本王一心读书,对武艺骑射不是很喜欢,去了也是看个热闹而已。”

唐敖知道李显没说实话,当日李显连发两箭将虚彦射死当场,箭术看起来非常不错,就算是达不到百步穿杨的效果,五十步的距离内,应该可以做到箭无虚发。

唐敖牢记狄仁杰的提点,谨言慎行,不要卷入宫中是非,心中虽然不明白李显为何说不懂骑射,但是李显肯定有隐瞒的理由,他不能多话。

贺兰敏之却没有让唐敖如愿,看到唐敖年仅七八岁的模样,生的白白嫩嫩,甚是讨人喜欢,双眼微微放光。

“表弟,这是何人?难道是新进宫的阉人吗?表弟还有这种嗜好?不如让予我如何?”

唐敖久在市井厮混流浪,别看年纪小,懂的却不少,一看贺兰敏之的言辞,再看贺兰敏之的眼神,就知道贺兰敏之把他当成了李显豢养的娈童,简直是极大的侮辱。

李显脸上的笑容终于收敛的一干二净,沉声道:“表哥不要胡言乱语,此人乃是本王的伴读书童,和大理寺丞狄仁杰沾些亲戚,方才那些话如果传扬出去,外廷那些官员,不知道又会生出何种事端呢!”

“原来不是阉人,那就更好了。”贺兰敏之神态嚣张,对李显的警告全然没放在心上,伸手朝唐敖一抓:“我的府上正好缺个书童,你还是随我去吧!”

唐敖不过稚子年龄,岂是勇武过人的贺兰敏之的对手,脖子被掐个正着,贺兰敏之正准备将唐敖抛到马背上,弄回去尝尝鲜,试试旱道的滋味。

“哥……”

一个绵糯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贺兰敏之看到说话的人,抓着唐敖的手哆嗦了一下,唐敖被抛过马头摔在地上。

唐敖抬起头准备爬起来的时候,说话的人已经走到近前,竟然是一个小小的道人。

顶多四五岁,眉目如画,悬鼻朱唇,皮肤白晶晶的好像能透光,身上穿着一件华丽的道袍,手中的拂尘挽在胳膊上,微风吹拂中,就像是从画里走出的仙人玉女。

“太平。”

“令月。”

李显和贺兰敏之同时开口和小女孩打招呼,不过贺兰敏之似乎像是做贼心虚,不敢正眼看小道姑,嘻嘻哈哈几声后,翻身上马急驰而去。

“哥。”小道姑看到贺兰敏之离去,眼中闪过一抹惊惧还夹杂着几分恼恨,但是在看到李显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抱着李显的胳膊撒娇不已。

李显疼爱的抚摸着小道姑的后背,对唐敖说道:“唐敖,这是我的妹妹令月,不过现在还有个道号太平,你叫她太平就是了。”

李显的妹妹,那就是当朝公主,唐敖不敢失礼,恭敬一拜:“草民唐敖,见过太平公主殿下。”

太平公主咯咯笑道:“太平是我的道号,又不是太平公主,不过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不错,以后我就叫太平公主好了。”

李显见妹妹欢愉的模样,嘴角微抿道:“公主的称号哪有自己定夺的,还得父皇和母后同意才行,你怎么一个人出来了?宫女和侍从呢?”

太平公主听了这话,小脸有点慌乱,但是很快掩饰过去:“他们都在后面,没有我跑的快。”

李显和唐敖都看出太平公主有心事,太平公主不说,也不好追问,宫女和侍从随后赶来,护拥着李显三人走进掖庭宫。

李显微服出宫,回来后急着去给父皇母后请安问好,安排好唐敖的住处后就携太平公主离开。

唐敖里外查看自己的新住处,让他最惊喜的是有一间大书房,藏书不下千余册,很多书籍以前只是闻名,没有机会一览,看来今后可以如愿以偿了。

书房的窗户推开,后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湖水,回廊蜿蜒曲折,直通湖心亭台。

唐敖拿了一册书来到亭台,周围视野开阔,远眺可以看到几处更大的宫殿顶端,坐在石凳上,感受着习习凉风,顿感比在生化寺的时候舒坦。

当唐敖回到书房的时候,脸上神情微微一怔,房间里站着两个太监,手里各捧着一些东西。

年纪稍大些的太监未语先笑:“唐公子,这是殿下吩咐送来的衣物等物品,还有一片出入宫禁的鱼符和鱼袋,唐公子一定要收好。”

唐敖谢着送走两个太监,打开包袱一看,里面有两套做工考究的衣服,几片金叶子和数百文散钱。

另一个包袱里面是靴子,还有一块看着像鱼的片状物,金光闪闪,估计就是太监口中所说的鱼符,装着鱼符的鱼袋,同样饰以金色,半片鱼符里面似乎刻有文字,但是又像是被故意抹去了,看不清楚。

唐敖没有矫情,将里外三新的衣服换好,蹬上靴子,腰间系上金鱼符,脑袋上仍旧是丸子头,拿出破碎的扬子江心镜照了照,唐敖都有点不认得自己了。

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换上华贵衣物的唐敖,哪里还有生化寺小沙弥的痕迹,俨然富贵小公子,举手投足流露出惹人注目的吸引力。

唐敖想问问,每日里都要做哪些功课,平时可以在宫中什么地方行走,可是等了一天也不见李显露面,幸好午餐和晚饭都有太监送来,不用担心饿肚子。

唐敖在生化寺的时候,同样没人跟他亲近交流,现在也不会觉得无趣,一连三天读着书房内的藏书,闲逗湖鱼忙看月,只觉得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也不错。

第四天,唐敖终于又见到了李显,却发现李显脸上的神情隐含不快,双眉之间偶尔皱一下,明显有心事的样子。

李显不说,唐敖就当没有看出来,把文房四宝摆放在桌案上,站在一旁研墨。

李显提笔挥毫,唐敖偷眼观瞧,发现李显写的是: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

唐敖昨天才看过,这是汉书外戚传中的一段话,聪明如他,联想起第一天进宫时那一箭,李显又称呼那人表哥,心下顿时明白了点什么。

李显将毛笔放下,似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唐敖听:“那人叫贺兰敏之,深得父皇母后以及外祖母的宠爱,乃是武家未来的继承人,生性跋扈,举止不法,我从太平那里听说了一件事,心中非常犹豫要不要告诉母后。”

唐敖把李显的墨迹收拾好,同样用春秋笔法说道:“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

李显听了唐敖同样引用汉书,噗哧一声笑了,摇头道:“这句话从你嘴里说出来不合适,我也承受不起,因为我可不是太子呀!难得你有这份心,这几天在书房闷坏了吧!我们出去走走。”

唐敖驴唇不对马嘴的安慰,让李显的心情好转许多,想到把唐敖扔在书房三四天,五六岁的孩子恐怕早就憋坏了。

二人走出书房,身边又多了几个太监和宫女,其中两个太监这几天给唐敖送饭,知道唐敖的身份。

其他人包括宫女,乍一看到唐敖,都很惊讶,偷偷的打量着唐敖,猜测着唐敖的身份。

唐敖亦步亦趋跟在李显身后,走了一刻钟左右,眼前出现了一座道观,唐敖看着道观的名字,心下了然,这里肯定就是太平公主出家的地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