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山海无限镜花缘

作者:源子夫 | 分类:奇幻 | 字数:3.1万字

第四章 风雨生化寺

书名:山海无限镜花缘 作者:源子夫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12-14 09:52

虚彦眼神狂热的注视着金色尸身,尸身上这篇经文共分三层,虚彦研习数年收效甚微。

直到唐敖送上门来,才算略有起色学会第一层,想到唐敖只用一天时间就入了门,虚彦倍感失落的同时,眼中奇光盛放。

“拾获金身后,能遇到唐敖就是我的机缘,假以时日,我一定可以取唐敖而代之,当务之急,还是要按照金身经文的提示,酝养唐敖,待时机成熟后将其吞食。”

“可惜每次入梦,停留的时间太短暂,采集的各类药物炮制的药丸不够用,唐敖又是怎么做到一去短则十几日,多则二三月呢?”

第二天,唐敖醒来的时候,感觉身上黏糊糊的难受,鼻子可以嗅到身上隐隐散发的酸臭味道,低头一看,原本白皙粉嫩的皮肤上,竟然挂着一层污垢。

回想昨晚的情形,唐敖心有余悸,目光落在小瓷瓶和经书上,犹豫着还要不要吃药丸,读经文。

“虚彦师父又不会害我。”唐敖对虚彦百般信任,说了这么一句后,拿起瓷瓶倒出药丸,一口吞下后继续研读不太懂的经文。

日复一日,冬去春来,唐敖来到生化寺已经足足一年半,见证光阴流逝的,除了唐敖又高了些的身材,还有虚彦日渐消瘦的脸庞。

唐敖不明白,为什么虚彦师父一场风寒过后,身体越来越差。

每每看到骨瘦如柴的虚彦师父,唐敖的心里就禁不住一阵酸涩,对虚彦师父的吩咐,丝毫不敢违背。

哪怕虚彦师父现在给他的药丸多了数种,味道越来越怪,诵读经文时苦痛更甚。

今天又是虚彦考校唐敖功课的日子,除却四书五经,佛家经典外,重中之重是那篇《太上护命天童经》。

唐敖已经研习两千余字,做梦都能从头背到尾,不过唐敖已经很久不做梦了。

依稀记得自从进入生化寺后,就没有做过任何梦,包括那种会让他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的怪梦。

虚彦如今卧床不起,瘦的只剩皮包骨,但是双眼依旧神采奕奕,尤其在打量唐敖的时候,毫不掩饰对唐敖的关注和溺爱。

寻常的功课考校过后,唐敖按照习惯,来到虚彦师父近前伸出胳膊,心中默念经文,胸腹间发散全身的热流,非常滚烫,让唐敖忍不住闷哼了一声。

虚彦的三根如竹节的黑瘦手指落在唐敖的脉门上,感受着唐敖流经全身的热流,虚彦眼中露出一抹失望,从枕头下摸出一个瓷瓶递给唐敖,吩咐道:“从今日开始,服食的药丸加倍。”

唐敖拿着瓷瓶,推给虚彦师父:“师父,这些药还是您留着吃吧!我的身体已经很壮实,不用再吃药了。”

“你不懂,就快了。”虚彦拍拍唐敖的头,像是在对唐敖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为山九仞,岂能功亏一篑,不急,不急。”

唐敖离开后,虚彦挣扎着从禅床爬起来,艰难来到地下密室,近两年时间过去,密室内金光闪闪的尸体,如今暗淡无光。

虚彦盘膝坐在尸身对面,口中诵读经文的时候,原本出现在尸身上的经文,一个个浮现在虚彦身上,尸身上仅残留几个文字,而且痕迹越来越淡。

“数年的等待,剜心噬肉的痛苦,希望不会换来一场空,唐敖,不管你究竟是什么人,你的一切终将属于我,这一天,不会太久了。”

尽管虚彦吩咐唐敖不要再去生化寺外采摘野菜,唐敖第二天还是去了。

因为唐敖发现虚彦师父喝了他煮的羹汤,脸色好看许多,效果如此显著,当然不能半途而废。

天不亮的时候,唐敖拎着木铲,背着褡裢离开生化寺,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挖了满满两兜野菜。

正准备原路返回的时候,风云突变,初升的朝阳被漫天乌云遮掩,随后下起了豆大的雨点,同时狂风呼啸电闪雷鸣。

唐敖害怕路滑摔倒弄脏了野菜,将褡裢塞入怀里,急急忙忙的跑到一棵古树下。

唐敖擦了擦脸上的雨水,耳中突然听到一阵马匹的嘶鸣声,透过雨幕看到远处道路上一辆马车疾驰,车轮所过之处,激溅起一人多高的浪花。

“停下,快停下……”

唐敖看到速度飞快的马车,猛地想起前方的路上有一条沟,被雨水冲刷后会更深,以这辆马车的速度过去,必定车毁人亡。

唐敖的呼喊,被滚滚雷声淹没,眼看着马车飞速碾向那条水流湍急的沟壑,唐敖下意识的捂住眼睛,不忍看到惨剧发生。

“嘶律律。”

马匹的惨烈嘶鸣传来,唐敖睁眼一看,下意识的长出一口气,只见那辆马车的车厢已经破开,拉车的马儿前蹄跪倒。

只差一点点,整辆马车就要栽进湍急的山洪中。

唐敖小跑着来到马车前,发现驾车的车夫额头出血,侧脸趴伏在车辕上,嘴里哎哟哎呀的叫唤着。

再看车厢里,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搀扶一个中年人,中年人肩上还背着一副很重的包袱。

“不要往前面动,车子会翻进水里,把手给我。”唐敖伸出小手,和车厢里的男孩手拉手,费尽力气将两个人慢慢的扯拽出车厢,又把受伤的车夫挪到安全的地方,四个人已然被浇成落汤鸡。

此时雨势越来越大,山洪暴发,停留在沟壑旁的马和车,被湍急的水流卷走,马儿的悲鸣很快消失,看着这一幕的四个人,无不色变,同时又庆幸不已。

十岁左右的男孩,朝唐敖躬身施礼,语气稚嫩却诚恳:“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挥舞双手提醒,我们此刻已经丧身山洪,此情恩同再造,我等没齿难忘。”

唐敖急忙回礼,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岂能见死不救,几位衣衫湿透,车辆损毁,不如先去山脚下的生化寺暂时歇息。”

“原来是位小师傅,既有寺庙,我等当然要敬一炷香。”中年人似乎才从惊吓中回过神来,顺着唐敖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片片红墙碧瓦。

唐敖古道热肠,头前引路,一行四人在雨中快步来到生化寺,敲开寺门,两个小沙弥见是唐敖,不敢怠慢口称师叔。

因为拜虚彦为师,唐敖在生化寺内的辈分很高,势利眼的知客僧法震,如今见到唐敖都会称呼一声师弟,唐敖领进来的人,小沙弥自然不敢给脸色看。

“我去烧些热汤,免得三位施主染上风寒。”唐敖如今对风寒甚是畏惧,因为虚彦师父如今还在受风寒的折磨呢!

当唐敖端着热汤回到禅房的时候,三个人已经换上了干爽的衣服,那个唇红齿白的男孩子,正在小心翼翼的整理着十几本书籍,看到没有被雨水浸湿,长长松了口气。

三人对唐敖又是一番感谢,并且自报家门,唐敖才知道一行三人,两主一仆,中年人姓骆名履元,童子姓骆名宾王,家仆叫钱伯。

骆履元京试中第,被授予博昌县令,携子带仆心急回乡通报喜讯,没想到欲速则不达,如果不是唐敖示警,后果难以想象。

骆履元说话文绉绉的,略带一点读书人和官人的清高,钱伯受伤精神萎靡,反倒是刚刚脱险的骆宾王像个没事儿的人,和唐敖聊的很是投缘。

唐敖在生化寺,除了虚彦师父对他关爱有加,其他僧人对他不冷不热,同龄的小沙弥们更是不敢和师叔辈的他闲谈说笑。

乍一遇到性格外向开朗的骆宾王,直觉的对了脾气,时间不长就像认识了好多年的玩伴朋友。

骆宾王看到唐敖摆放整齐的书籍,双眼放光道:“唐敖,你这里竟然还有四书五经,可否让我看看?”

唐敖并不知晓虚彦师父给他的这些书籍价值几何,更不知道在此时的读书人眼中,这些雕版印刷的书籍多么可贵,脱口而出道:“你喜欢吗?可以送给你一本啊!”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骆宾王听到唐敖要送他一本雕版印刷的书籍,脸色微红。

这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份重礼,萍水相逢受之有愧,何况唐敖刚刚救了他们的性命呢!

骆宾王看到自己的十几本书,眼前一亮,拿起其中一本非常薄的递给唐敖:“唐敖,这是我写的诗,送给你。”

唐敖熟读经史,自己却不会写诗做文章,觉得骆宾王比自己厉害多了,双手接过诗集,翻开后第一页上写着一首五言绝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读着这首诗,鲜活的画面在唐敖的脑海浮现,顿感骆宾王诗句的绝妙,生动活泼。

往后翻看,每一首诗的水平都不亚于第一首,唐敖第一次接触诗文,而且还是同龄之人所写,当即爱不释手。

两个稚子正在构筑属于他们的纯真友谊,骆履元看到外面急雨过去,天空放晴。

回乡心切的他开口道:“宾王,我们还是回城吧!雇佣一辆马车,钱伯的伤也要找郎中诊治……”

“再呆一会儿,唐敖说要把这本书也送给我呢!”骆宾王爱书如命,对唐敖的藏书喜爱不已。

骆履元见唐敖将一部《周易》塞到骆宾王手中,突然想起骆宾王名字的由来,正是周易中的典故,不由得摸摸怀中一物。

唐敖救人在先,赠书在后,看来只能用怀中之物来答谢唐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