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出宅记(重生)

作者:落日蔷薇 | 分类:奇幻 | 字数:7.4万字

5 回京

书名:出宅记(重生) 作者:落日蔷薇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25

踏进俞眉远屋子的一共三个人,当前一个被周素馨唤作“赵姐姐”的赵氏,是个与周素馨年纪相仿的女人。她额前头发抹得光溜,盘着妇人的圆髻,戴了镶珍珠的万蝠抹额,髻间插了鎏金的飞雀衔云钗并一支通透的绿翡簪,身上簇新的暗金菊纹袍,袖口领口滚了一圈狐毛,通身的气派比起俞眉远这主子还盛。

赵氏容长脸,吊梢眉,进门时微抬着下巴,但一见着俞眉远便立即扯了笑,抢了周素馨的话。

“这是四姐儿?真真一个雪团儿似的小仙女。”

俞眉远抱住布老虎,歪着头望去,脸上一团孩子气。

赵氏身后还跟着了两人,岁数都大,衣饰打扮虽也富贵,却不像赵氏这般华丽。她们规矩地站在门口处,并没进里屋的打算。

俞眉远掀了膝上的盖锦,蹬蹬腿,准备爬下贵妃榻,那厢周素馨见状准备上前扶她,却又被赵氏抢先一步。

“四姐儿慢点。”赵氏伸了手要抱她。

啪——

清脆的巴掌声。

俞眉远毫不客气地拂开她的手,敛笑娇斥:“你是什么东西,连姓名身份都没报上,也来碰我?”

六岁的小女孩,不知怎地竟有股天生的贵气,任性张扬,让屋里的人都怔住。

赵氏碰了一鼻子灰,暗暗觑了眼门口的人,自觉脸上无光,脸色顿时阴沉。

“四姑娘,这位是府里二姨娘身边的赵妈妈,来接姑娘回京的。”周素馨虽然诧异自家姑娘的反应,还是不忘上前扶她下榻,一边打着圆场。

“哼。”赵氏鼻子里哼了声,阴阳怪气地开口,“姑娘回了府这规矩怕是要好好学学了。素馨,你们平日里是怎么教导姑娘的,养出这等顽劣脾性,连待客之道都不会?”

俞眉远还是个孩子,又是主子,赵氏不好发作,但拿下人作筏子还是可以的。

“赵姐姐,近日庄子来了拐子婆,专拐孩童,故而我们告诫姑娘千万当心陌生人,因此姑娘不喜陌生人近身,想必这是被惊到,又认生。赵姐姐可千万莫放在心上。”周素馨是什么人,当年也陪着徐言娘在俞府呆过几年,与赵氏是旧识,如何不知这赵氏是何等人,当下三言两语便堵了回去。

这字里行间指责赵氏未经通传便闯入的无礼之举,又将她与拐子婆相提并论,赵氏那脸色更精彩了。

她是俞府大房二姨娘的陪房,后来被配给了俞府负责采买的管事,又兼如今大房由二姨娘当家,一人升天鸡犬得道,这赵氏的身份也水涨船高,在府里早把自己当成半个主子似的,几曾被人言语这么挤兑过。

俞府里那些有点脸面的姑娘都还得看她的脸色行事,这失宠失势的姑娘和奴婢倒还拿起乔来,赵氏心里便窝了团火。

俞眉远下了榻,一手抱着布老虎,一手揪周素馨的袖口,先前那威严像一戳就破的纸灯笼,水汪汪的眼眸怯生生望着人,模样有几分惶惑无措。

她年幼失恃,这般任性妄为大概是因为惧怕,倒也情有可原。

如此想着,站在赵氏身后的人脸色便缓和下来。

“回了府里,要再这么‘怕生’,只怕要冲撞到主子们。素馨,你可要多费点心了。”赵氏重重咬了“怕生”二字,睇了俞眉远一眼,方冷笑起来。

“多谢赵姐姐指教,姑娘年幼不知事,回了府上,还望赵姐姐能照拂一二。”周素馨安抚式拍拍俞眉远的手背,朝着赵氏笑道。

“我可不敢当。”赵氏目光从她二人身上转开,眼神闪动着打量着屋子,“闲话莫说,你们赶紧准备准备,我们明日一早就回京。”

“这么快?”周素馨讶然。

“府里主子姑娘们还有诸多事宜等着我伺候回复,我可没时间耗在这里。”赵氏拢了拢襟口,朝外走去,说话间眼白一翻,轻声嘀咕了句,“又潮又冷的破地方。”

既然这四姑娘和周素馨都不识好歹,不懂孝敬,就甭怪她不通情理了。

“赵姐姐,我们收拾东西还需要些时间,你好歹再多留些时日。”周素馨忙松了俞眉远的手,跟着她朝外走。

她们来的时候已经近午,剩下半日时间根本不够收拾这宅里的东西。

赵氏已走到门口,闻言转身嘲道:“还收拾什么?素馨,你不会不知府里的规矩吧?出来的时候不能带走府里的东西,回去时自然也一样,外面的东西一概不许带回府里。你们准备两身姑娘的衣物路上换洗便可,一个晚上的时间绰绰有余。”

俞府规矩森严,府外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挟私带入府中,但法理不外乎人情,赵氏这番作派便有些不通情理,拿着鸡毛当令箭,想借此给她们个下马威。

“姑娘,茶泡好了。”金歌捧着红漆茶盘走到屋外,朝着屋里人曲膝福了福身。

青娆怯怯站在她身边,有样学样地行了礼。

“周妈妈,是我让金歌姐姐去泡的茶。”俞眉远攥紧布老虎,羞涩道,“晨起时阿远便听闻府里马车午时方到,所以让青娆取了碧螺春来备着。几位妈妈舟车劳顿,想必都乏了,外面又天寒地冻的,不如先在阿远这里吃口热茶,稍作歇息,旁的事容后再说。”

她声音甜脆,言语清晰,进退有度,全然没了先前的张狂模样。

“是我疏忽了。三位妈妈快请进屋里吃茶。”周素馨回过神来,心里更加诧异,此时却也只按下不表,“早先我已让她们把房间备好了,如今先拢两盆炭火把屋子暖了。就算只留一晚,也该好好歇歇才是。”

“哼。”赵氏见这两人态度软下来,只当自己震慑到她们,便有些得意,“既如此,我们便和四姑娘说会话。”

俞眉远早已走到门口,青娆端了青瓷茶杯,她亲自接过,朝着赵氏递去。

赵氏挑眉笑了,伸手去接,怎料俞眉远那杯茶在她眼前一晃,便改了方向,送到门框右侧站的老妈妈眼前去。赵氏那手僵在半空,收也不是,落也不是,脸拉得老长。

“妈妈请吃茶。”俞眉远的小手颤巍巍地将茶端到那人眼前,眉眸弯去,笑得娇憨,“不知妈妈高姓,在哪院当差?”

她这一问,周素馨才注意到这并不起眼的老妇人。

这人年过五旬,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神态恭顺,腰板挺得笔直,不动声色站着,见俞眉远问了,这才弯腰行了礼:“问四姑娘安,奴婢陈慧,在抱晚居当差。”

她行过礼,自报了姓名身份后才恭敬接下了俞眉远的茶。

“谢姑娘赐。”

“慧妈妈客气了。”俞眉远咬唇笑着。

陈慧?抱晚居?

这名字她没什么印象,抱晚居也只是俞府大园里角落的一处院落,无甚特别。但让她关注的却是赵氏对慧妈妈的态度,以及……这慧妈妈手腕上戴的那串十八子念珠。

珠子瓷白,打磨得圆润。

俞眉远见过俞府的老祖宗,就是她的祖母杜老夫人把玩过这手串。

那是用狼的头骨磨成的念珠。

俞老夫人时常把玩,却从来不戴。

心念千转间,她早已转身又将茶送到另一位妈妈手中,最后一个才轮到赵氏。

赵氏气得暗自咬牙,连茶也不接。

俞眉远也不勉强,又将茶放回茶盘里,转身朝陈慧微一欠身,缓道:“慧妈妈,阿远自小生在这里,旧物繁多,不知可否容阿远多收拾些时日?”

慧妈妈眼中闪过几分诧异,她不知四姑娘为何转而问自己。若是四姑娘是因为看出她的身份,那这孩子便早慧得有些骇人。

“好姑娘,你为什么来问我?”慧妈妈想了想,温言问她。

“娘亲教导,‘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慧妈妈看起来最年长,阿远自当先尊长者而问之。”俞眉远甜甜笑着,眼跟着眯作缝。

慧妈妈失笑,暗忖自己多心。

六岁的孩子若有那等识人眼力,岂非妖孽?

“四姑娘,不是老奴不通情理,实乃府中确有规矩。再者论,府里一应俱全,四姑娘的吃穿用度只会比这里更好,那些旧物不带也罢。”慧妈妈婉言劝道。

俞眉远便低头,不安地揪了揪袖口,再抬头时眼里已发红。

“慧妈妈,阿远也懂府里规矩,可我生在这里,除了俞府外,这便是我第二家乡。如今阿远已经没了母亲,只想带些旧物以作念想。再者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阿远离家六年才归,此番也给祖母亲父亲与姐妹兄弟备了薄礼,还望慧妈妈成全阿远一片孝心。”

她轻语着又福下身去,肩头颤悠,乖巧又无助。

这话说得在情,慧妈妈有些为难。

“阿远收拾行装时,还劳烦慧妈妈陪同,若有不当之处,烦请妈妈指点一二,阿远自当遵从。”俞眉远又开了口。

慧妈妈蹙了眉。

这话说得妙,以孝为名,又让她跟着身边盯着,不至让不妥之物流入府内。

先动以情,再晓以理,她还真狠不下心拒绝。

这四姑娘真真生了副水晶心肝,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些,委实难得。

也不知那徐氏如何教养出来的。

“既如此,那老奴少不得就僭越一次,也给姑娘讲讲府上规矩。”慧妈妈心中主意已定,便点头道。

“慧妈妈!那怎么成?府里规矩可不能破。”赵氏见状拔了声调驳道。

“月欣,规矩不外人情。只是些土仪旧物罢了,何况有我盯着,不会让姑娘出错的。”慧妈妈轻描淡写回她,眼里厉色闪过,“我们留两晚,第三日上路,就这么定了。有什么事我担着,不会让你难办。”

月欣便是赵氏当丫环时改的名字。

“你……”赵氏气得气息急促,胸口起伏,好不容易才忍下这口气,拂袖而去。

俞眉远低了头,唇边扯了丝浅笑,不甜,却是真笑。

她猜对了,这慧妈妈是俞府老太太杜氏的人。

伸手轻按在衣襟下贴胸而坠的玉石上,她稍松口气。费这么多口水,她只是想将这东西留在身边罢了。须知上一世,母亲也将这玉石给了她,可就在这一日,玉石被人哄骗夺走,用的也是同样的理由。

那赵氏……可是无利不起早的人,接了这苦差使,自然是想不着痕迹地昧下她身上的财物。上辈子,她可记得正是这赵氏以规矩压她,又骗她代为保管,哄得她将身上所有金玉都乖乖交出,最后自然是有去无回。

别的就算了,这玉石事关重大,她可不能再遗失。

而她要慧妈妈盯着,便是想借慧妈妈之手让旁人无法再让觊觎她的东西。

两日后,天色霁。

俞家四姑娘回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