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作者:司雨客 | 分类:奇幻 | 字数:5.4万字

第十二章 《汉书》

书名: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作者:司雨客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20

第十二章 《汉书》(本章免费)

历史的车轮飞驰电掣,处于迷茫中的人们,抬起失神的双眼,却看不到它经行的轨迹。

但我,却在为之叹婉。

一切都没有改变。虽然有我的多次提醒,但谁也没有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庞统庞士元军师还是被张任的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前。这个与孔明齐名的人物,一腔抱负尤未施展,便即离世而去,空留下后人悲叹。我不知道,在他死的时候,父亲可对我的建言有过一丝的犹豫或悔恨。但父亲再也没有提这件事。

他命关羽镇守荆州,孔明与张飞兵分两路入蜀。

这一路上,张翼德与孔明打赌,破天荒的巧失计策,义释严颜,兵不血刃连破数十城,攻到雒城。孔明定计捉张任,为庞军师报了仇;张飞夤夜战马超,在父亲和孔明的安排下,收伏了这头西羌猛虎,至此兵马之壮,一时无两。刘季玉积弱之下,合城降顺,被父亲发配到了南郡公安。西川尽入父亲之手。

我直待西川平定之后才来到蜀中。

在那之前,我留在荆州。

我走路跑步不会无故摔倒了,但刀马之术却是远及不上同龄之人,甚至强不过瘦弱的诸葛乔,这实在是让我感到极没面子的一件事。

更让我没面子的是,在校场之上,小我一岁的王睿可以轻松的在一个照面之间将我放倒,这个小东西似乎对我抱着深仇大恨一样,拳头下得极重,让我简直不敢和他交手。于是,我一面为他的成长感到开心的同时,一面又害怕他不能为我所用,被我培养出来后再逃回去,那我可就成了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周瑜了。

姜维姜伯约是我们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武技最好的一个,他在我的引见下见过几次孔明先生,立时为孔明先生所折服,低下那颗高傲的小脑袋,心甘情愿的伏在地上,请求指教。孔明也十分喜欢姜维,竟将自己手著的兵书交给了他。

我们几个的武艺都是赵云教的。赵云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人,他简直是集各种美德于一身的典范--冲锋时赵云会冲在前面,你只要掠阵就行了;撤退的时候赵云会替你断后,你只要先走就行了;你被包围的时候赵云还来救你,你只要还没死就行了;领功劳的时候赵云会分你一半,你只要站在他身边就行了。所以只要站在他的身边,你就会感到十分的安心,更何况他还有两次救我的恩德。

不过呢,年纪还小的姜维诸人感想就与我完全不同了,他们常被赵云打得鼻青脸肿分不出本来面目。赵云是真教的。

王睿生了气就会指着我问赵云:“你为什么不好好教他?!”

于是赵云就会慈爱的看我一眼,抚着我的头道:“因为他不需要学习战场撕杀。”

我便给小王睿一个白眼,然后抱着赵云一顿猛亲。

赵云的胡须不象二叔关羽那样飘逸,不象三叔张飞那样扎人,他的胡须柔柔的软软的,贴在脸上很舒服。

随着战况深入,赵云和孔明都离开了。这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无趣,也不想再跟着老先生背诗经,于是我们商量着逃学。但是第二天,我们谁都没有逃成,因为老先生早早的就把我们堵在院里,他要给我们讲《汉书》。

《汉书》讲得都是我祖宗们的故事,这让我十分感兴趣。而另外几个显然对从诗经到故事的转变也还是很满意的,于是都能认真来听。

听到先祖们开创大业的故事,比对比今天的衰落的汉室,我不由得感叹不已。生逢乱世,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怎能庸庸碌碌过此一生?

我不由想起那个历史上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人。平心而谈,那个阿斗绝对不傻,他只是的装傻,他装傻装得,几乎骗过了所有的人。

后世曾有一个很有见地但却很阴损的人以三叔张飞的口吻说:“阿斗是个很奇怪的孩子,9岁时才能用双手加双脚数到18,平日里总是呆呆的看着一个地方发笑,很少说话。他们都说这孩子脑子有问题,比如你给他一块点心,他总是拿到屁股上蹭两下再吃,为此大哥打过他好多次也没用,于是大家总趁大哥不在的时候用点心逗他。有段时间我一度以为他是让子龙在长坂坡那次给蒙在怀里憋坏的,觉得他怪可怜的。

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应该可怜的人是你和那些给他点心的人,军师说,你有没有发现阿斗几乎每天都有点心吃?我恍然大悟,从此不再用点心逗他,而阿斗从此看军师的眼神也变得沉沉的。

我不知道阿斗是不是个聪明人,但有一点我敢肯定,至少他不是个傻子。 一个人装聪明不容易,装傻则更难,而一辈子装傻则更是难上加难。 ”

这段话很搞笑,那位扶不起的阿斗自然也不会这样,否则极少夸人的孔明先生也不会赞阿斗:“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而他在

建兴八年秋,徙鲁王刘永为甘陵王,梁王刘理为安平王,将两个幼弟远远的逐到两国交界之处,也看得出他强硬的手腕;

他投降后在洛阳的一段表演为他博得了“全无心肝”的臭名,从此“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就算牢牢地戴在了他的头上。其实综合前面各种蛛丝马迹,再来看他“乐不思蜀”的故事,应该不难得出另一种结论。刘禅应付司马昭的手段,若非大愚,就是大智。既然已经知道刘禅并不傻,那么既然能够骗得了司马昭,他的心机和演技都是相当惊人的了。《汉晋春秋》载司马昭闻听“乐不思蜀”的回答后摇头说:“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三国志集解》针对此段评论道:“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此一评价实为允当。

但装傻再好又能如何,就算是再精明的傻子,也不过是个亡国之君,白费了孔明的天纵奇才。

所以,不论如何,我也不要做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我虽然已是阿斗,但我绝对不用人来扶,我需要辅助之人,但我必须要自己站起来!

这番念头很久以来就在我脑中旋转,但今天在听高祖的故事时,竟然无比清晰的在脑中形成了,我似乎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个灯塔。我的决心无比坚定。坚子刘邦可以成事,我刘阿斗为何不能!

这样想着,我猛得站起,一脚把桌案踢翻,大喝起来。

多年后的诸葛乔身为大汉丞相,他退养林下之后,曾与人讲起那时的情形,他道:“陛下以中人之姿,凛然独立于乱世,北击曹魏,东定孙吴,中兴汉室,重堪乾坤,实乃人力,非为天授。余年少时,曾为陛下侍读,先生讲至《汉书》高祖卷,陛下双眸炯炯,有如电火,洞人腹心。忽掀案于地厉喝曰:‘男儿立世,当安天下,至太平,承祖业,泽万民,岂可苟安残喘,效冢中枯骨耶!’此后,余乃心折叹服,立誓相佐,不敢使先父先帝专美于前。”

他们都以为我所说的冢中枯骨是那个被曹魏摆弄的傀儡献帝,他们不知道,我所说的,是我自己!

ps:历史上,涉及到太子刘禅应读何类书籍的问题,蜀汉朝廷上下包括刘备、诸葛亮乃至群臣的意见,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都认为刘禅应读务实有用之书。《三国志》注引《先主遗诏敕后主》记载,刘备教诲刘禅:“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从经过精心选择的书目看,儒家著作相对较少,但这并不说明不重视儒学。《三国志·孟光传》载:“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孟光说:“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者邪!当务其急者。”此段记载说明了蜀汉的帝王之术,是“当务其急者”。在三国鼎立,强敌压境,而蜀汉又国小势弱的形势下,杂用众家之长,自是必然之举。从诸葛亮的思想特点和刘禅读书的类别看,所谓“通学”,除了儒学之外,还包括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之学,也即蜀汉统治者所讲求的务实的学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