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正说清朝十二帝

作者:阎崇年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5章

书名:正说清朝十二帝 作者:阎崇年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20:17

南怀仁借地震的机会,奏称杨光先等在历法、测验方面的错误。康熙曾多次召杨光先与南怀仁到宫中当众测验,结果每次都证明南怀仁测算正确,而杨光先并不会计算。康熙八年(1669年),16岁的康熙皇帝以“历法精微,难以遽(jù)定”,命大学士图海等20人会同钦天监官员,赴观象台共同测验。届时,大学士、尚书及其他官员等,聚集一处,当场测验。结果,南怀仁所测都应验,杨光先等所言都不应验。他们做的其他验证也表明:南怀仁的正确,杨光先的错误。最后,议政王等议:推倒杨光先诬告汤若望案,杨光先斩首,为汤若望及同案死者平反。康熙宽弘仁厚,命对杨光先夺其官、免其死、遣回原籍(杨死于返乡途中)。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24 - 康熙帝玄烨(8)

对子孙:督教以严

康熙帝的子女,在清帝中算是最多的,共有35子、20女。有学者统计,康熙的皇孙共97人。康熙对子孙的教育特别认真,也特别严格。

康熙也像平民百姓一样,严格教子,望子成龙。老百姓的儿子,经过教育,可以成才,但不能成龙;除非造反,夺得天下,自登皇位。“高阳酒徒”汉高祖刘邦和“凤阳贫僧”明太祖朱元璋等能够成龙,绝不是父母培养教育出来的。在中国帝制时代,只有皇帝才可能通过教育使自己的儿子成龙;至于平民百姓,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康熙皇帝为着大清江山世代永固,社稷绵延亿万斯年,便对诸皇子进行严格的教育。

明朝的诸藩王,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承明制,又有损益。康熙皇帝对皇子的教育,首选为成龙,次之为襄(助)政,又次之为领兵,再次之为务学,复次之为书画。由是,康熙帝不仅制定严格的制度,而且进行严格的教育。

康熙对子孙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言传、身教,让子孙参加祭祀、打猎、巡幸、出征等,上学是康熙教育子孙的基本方式。

清朝皇子的教育,《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学习的时间,“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课简,午前即退直。迟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休假日,“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准散直”。一年之中,休假只有元旦一天和其前两个半天。相比之下,今日学生的假日可谓多矣。康熙确定了皇子皇孙的教育制度。

康熙定制,皇子皇孙6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康熙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起初有张英、熊赐履、李光地、徐元梦、汤斌等一代名儒。皇子老师中的汉人师傅,主要教授儒家经典;满人师傅称谙达——内谙达教授满文和蒙古文,外谙达教授弓箭骑射技艺。《康熙起居注册》等书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读书的情状:

寅时(3~5时),皇子在书房读书,复习前一天的功课,准备师傅到来上课。

卯时(5~7时),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向皇太子恭行臣子礼后,侍立在东侧;管记载皇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德格勒、彭孙遹(yù)侍立在西侧。皇太子允礽(réng)伏案诵读《礼记》中的章节,讽咏不停。允礽遵照皇父“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背足数后,令汤斌靠近案前听他背书。年近60岁的汤斌跪着捧接皇太子的书。听完允礽的背诵,一字不错,就用朱笔点上记号,重画一段,再读新书,捧还经书,退回原来的地方站立。皇太子又写楷字一纸,约数百字。

辰时(7~9时),康熙上完早朝,向太皇太后请安之后,来到皇太子读书的畅春园无逸斋。皇太子率领诸臣到书房外台阶下恭迎。康熙入斋升座,问汤斌曰:“皇太子书背熟否?”汤斌奏道:“很熟。”康熙接过书后,指出一段,皇太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康熙又问起居注官:“尔等看皇太子读书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质岐嶷(yí),学问渊通,实在是宗庙万年无疆之庆!”康熙嘱咐他们对皇太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加要求。检查完皇太子的功课,康熙回宫。

巳时(9~11时),时值初伏,日已近中,骄阳似火。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伫立时久,体力不支,斜立昏盹,几乎颠仆。皇太子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传观批阅校对。汤斌奏道:“笔笔中锋,端严秀劲,真佳书也!”达哈塔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皇太子又将《礼记》画定的篇章读120遍。

午时(11~13时),侍卫给皇太子等进午膳。皇太子命赐诸师傅也吃饭。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座吃饭。膳后,皇太子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读《礼记》。读过120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接书,皇太子背诵。

未时(13~15时),侍卫端进点心。皇太子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院中张侯——安上箭靶。皇太子步出门外,站在阶下,运力挽弓,扣弦射箭。这既是一节体育课,又是一节军事课。是为教育皇子们“崇文宣武”,治理国家。皇太子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汤斌和耿介跪在书案前面,先生翻书出题,学生依题疏讲。

申时(15~17时),康熙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胤(zhī)、皇三子胤祉(zhǐ)、皇四子胤禛(zhēn)、皇五子胤祺、(皇六子早殇)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sì),同来侍读。康熙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汤斌按照康熙的旨意,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书命题。诸皇子依次鱼贯进前背诵、疏讲。皇五子胤祺因学满文,所以只写满文一篇,圈点准确。康熙亲自书写程颐七言律诗一首,又写“存诚”两个大字一幅,给皇子们示范。群臣称颂说小字“秀丽”、大字“苍劲”。

酉时(17~19时),侍卫在院中张侯之后,康熙令诸子依次弯射,各皇子成绩不等。又命诸位师傅射箭。随后,康熙亲射,连发连中。

25 - 康熙帝玄烨(9)

天色已暮,诸臣退出。皇太子等在畅春园无逸斋一天的功课完毕。

教育能影响一个人,而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康熙帝的35个儿子中,序齿的有24位,实际上成人(年满16岁)的,只有20位。这20个儿子,是由17个妻子生育的。他们性情志趣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政治型。康熙帝培养儿子的主要目标是从皇子中产生一位满意的接班人,以使大清帝国江山永固、社稷万年。首先,以儒家经典教育皇子;其次,以“国语骑射”培养皇子;再次,训练皇子实际能力;复次,传授治国安邦之道。诸皇子的培养教育,以皇太子为重。早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封年仅1岁的胤礽为皇太子,加以眷宠,施以特教。初始,康熙帝亲自教他读书、写字。6岁就傅,令大学士张英、李光地做他的老师,又命大学士熊赐履教他性理之书。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命皇太子留京代理政务。康熙帝几次南巡,也多命皇太子留守京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帝患病,命皇太子代理政事:“朕因违和,于国家政事,久未办理,奏章照常送进,令皇太子办理,付批办处批发。”康熙帝病愈之后,命皇太子协助处理一般政务和旗务。他对其他皇子,如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等,常委以军政重任,既对其加强锻炼,又对其进行考察。

学者型。康熙教皇子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测量学、农学等。先以观测日食为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初一日,日食。时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在外,皇太子在北京观测,使用皇父所赐嵌有三层玻璃的小镜子,装于自鸣钟之上,用望日千里眼观望。日食似不到十分,日光、房屋、墙壁及人影俱可见,甚属明耀。观测奏报自京城发出,送皇父览阅。康熙帝得到奏报后,朱批曰:“览尔所奏,果然如此。”后来皇四子胤禛(雍正)回忆道:“昔年遇日食四五分之时,日光照耀,难以仰视。皇考亲率朕同诸兄弟在乾清宫,用千里镜,四周用夹纸遮蔽日光,然后看出考验所亏分数。此朕身经实验者。”又以几何学为例。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帝亲自给皇三子胤祉讲解几何学,并培养其科学才能

。后又让胤祉等向意大利耶稣会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命臣德理格在皇三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殿下前,每日讲究其精微,修造新书”。康熙帝命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允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汇律吕、历法和算法于一书。允祉还为《古今图书集成》的纂辑做出贡献,成为康熙朝一位杰出的学者。但他在雍正继位后,仍未逃过劫难:被夺爵,禁景山永安亭而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