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正说清朝十二帝

作者:阎崇年 | 分类:奇幻 | 字数:6.7万字

第1章

书名:正说清朝十二帝 作者:阎崇年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3:19

声明:本书由来奇网电子书(www.laiqi.net)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删除,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

1 - 序

聂丛丛/文

阎老师邀请做《序》,深为诚惶诚恐。小辈不才,与阎老师合作并成忘年交,实属三生有幸。现将与阎老师的两次谋面小记如下:一来写写我眼中的阎老师,二来也说说此书的来历,就姑且称为《序》吧。

首次拜访阎老师是在他的家中,我揣着栏目出具的策划人员邀请函,心中颇为忐忑。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讲起历史,阎老师就像是说故事。做了三年多的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接触的专家学者近千位,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老师是第一人。

“乾隆属兔,关于他妈是谁可有很多传闻……”谈起“清十二帝”,阎老师就像说起隔壁的老熟人。这种平民视角我久觅不得,而在阎老师这儿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正式邀请阎老师做《百家讲坛》栏目大型历史系列节目《清十二帝疑案》的策划人兼主讲人,诚恳地递上邀请书。

第二次谋面是在《百家讲坛》栏目的机房。阎老师正襟危坐,专注于编辑机的监视器中自己的表现,我没有过去打扰他。编导告诉我,每期节目阎老师都要亲自过目,将自己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编导编辑中不够确切的地方乃至错别字都一一挑出。

来《百家讲坛》做过节目的学者已有几百位,阎老师的认真让我吃惊。我看到过他为准备一期节目做的文案,十几页打印纸,洋洋数万言,不做任何改动即是一篇极好的人物传记,而电视由于其表现上的局限,只能从中撷取若干个兴趣点,不得不弱化其中的系统性、史料性和完整性。我大呼可惜,建议阎老师将这些文稿集结出书。阎老师笑答:做完节目再说吧。那份淡然让我肃然。

而今,节目已经播出,中华书局又将这些文稿精编出书,于阎老师也许是无心插柳,于我却是正中下怀。

祝阎老师永葆学术青春。

2 - 天命汗努尔哈赤(1)

近些年中外出版有关努尔哈赤的传记、论著、小说以及影视作品达60多部,说明努尔哈赤是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文艺界创作的一个热点,也是老百姓关注的一个热点。

在二三十年前并不是这样。笔者在文革期间写了一部《努尔哈赤传》书稿,文革结束后,某出版社想出版。在讨论选题时,一位负责人说,“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的传记还没有出版,怎么能出版写外国人的传记呢!这本书稿就被搁下,直到1983年才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可见当时人们对努尔哈赤陌生到何种程度。

现在,努尔哈赤不仅在国内成为热点,在国外也备受关注。一位西方学者说,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古代英杰人物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在中国灿如星汉的历史人物中,不乏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杰出帝王,而他们为什么更钟情于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主要原因可能是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都是少数民族,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以汉族为主的、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同成吉思汗相比,努尔哈赤的传奇色彩似乎更浓。在中国自秦始皇以下2000多年的皇朝历史中,建立过200年以上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西汉、唐、明、清。大清帝国占据中国历史舞台长达268年,为自秦以降整个中国皇朝历史的八分之一。而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汉族,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是少数民族。努尔哈赤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由他奠基的大清帝国,到康乾盛世时,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众多、幅员最辽阔、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的大帝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对清代历史产生了原生性的影响: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衰世”的基因。这就是努尔哈赤死后378年的今天,人们研究、关心努尔哈赤的关键所在。

近一个世纪以来,史学家研究努尔哈赤,有很多成果,也有很多谜团。努尔哈赤至少留下12桩历史疑案——先世之谜、姓氏之谜、身世之谜、幽弟之谜、杀子之谜、族名之谜、八旗之谜、建元之谜、大妃之谜、叶赫老女之谜、炮伤之谜和遗诏之谜,等等。这些历史之谜,还是由满学家和清史学家们去研究、去解疑吧!

我们要探讨的是努尔哈赤人生的两个最大的历史谜底:一个是他事业成功的谜底——努尔哈赤由僻处边塞的一个拾松子、采蘑菇的少年,成长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历史舞台上演出的人生喜剧的谜底是什么?其成功的奥妙何在?另一个是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他68岁那年,他在军事舞台上遭遇了“宁远之败”,战无不胜的神话随之破灭,一代天骄郁郁而终。可以说,努尔哈赤人生的结局是一场悲剧,他人生悲剧的谜底又是什么?

十大功绩与成功之谜

有一本美国历任总统的合传,提到各届总统值得历史学家肯定的历史功绩,有的一二件,多者也不过三四件,有的一件没有。

努尔哈赤活了68岁(1559~1626年),他从25岁(1583年)起兵,到生命结束,政治军事生涯44年。历史学家盘点努尔哈赤的历史贡献,举其大端,共有十件:

统一女真各部。金亡之后,女真各部,纷争不已,强凌弱,众暴寡,元、明300年来,未能实现统一。努尔哈赤兴起,采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经过30多年的征抚,

实现了女真各部的大统一。今天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民族在争斗厮杀,其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位杰出的民族领袖,能将本民族各种利益集团协调统一起来。可见,努尔哈赤促成女真——满洲的民族大统一,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统一东北地区。明中期以后皇权衰落,已不能对东北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管辖。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经过艰苦努力,统一了东北:“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wò)难河源,远迩(ěr)诸国,在在臣服。”就是说,东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贝加尔湖,西至青海,南濒日本海,北跨外兴安岭的地域,实际辖境大约有500万平方公里,和明朝实际控制面积大致相等。东北地区的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蹂躏掳掠、相互杀伐,“介胄生虮虱”、“黎民遭涂炭”的悲惨局面。这就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努尔哈赤对东北的统一,后来沙俄东侵,日本南进,列强争逐,东北疆域被谁人占有,实在难卜。

制定满族文字。金灭亡后,通晓女真文的人越来越少,到明朝中期已逐渐失传。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洲没有文字。努尔哈赤兴起后,建州与朝鲜、明朝的来往公文,由一个名叫龚正陆的汉人用汉文书写;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政令时,则用蒙古文,一般女真人既看不懂,又听不懂。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皇太极时改进成为有圈点满文(新满文)。满文是拼音文字,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和10个特定字母。满语文成为清朝官方语言和文字。当时,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除满洲外都没有文字。满文记录下东北亚地区文化人类学的珍贵资料,并成为满汉、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后来耶稣会士通过满文将“四书”、“五经”翻译到西方。所以,努尔哈赤主持创制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和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3 - 天命汗努尔哈赤(2)

创建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猎组织形式,创建八旗制度。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总领,总领称牛录额真(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来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成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为最基层的组织。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努尔哈赤便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组、发展、扩大和定型,创立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là)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汉语译固山为“旗”。原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添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共有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满洲八旗。后来又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称八旗,而实际是二十四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