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异世明皇

作者:半介过客 | 分类:奇幻 | 字数:10.2万字

第十八章 雪上加霜(新版)

书名:异世明皇 作者:半介过客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9:21

听到内侍说有急报,我心里咯噔起来了。难道哪又出了事情?

片刻后,刘鸿训满头汗的跑了进来,手中拿着奏折,神色慌张。进了殿,气喘吁吁的启奏,“皇上,浙江出事了,微臣刚接到李原吉的奏折,他说浙江七月给海水溢过堤岸,漂没数万人,加上连日大雨,浙江全省粮食减产。浙江巡抚梁得志瞒不上奏,并按原有赋税征收,几乎激起民变。李原吉请王命,用尚方宝剑斩了梁得志。”

“什么!给海水淹了?该死的梁得志,这么说浙江今年秋收也是完了?!”我一下呆坐在龙椅上,明史中,关于崇祯元年的记载也就两百来字,我看原先的崇祯也是忙着清算,轻轻易易的就过了。怎么到我来,就有这么多麻烦。大明能产粮食的也就只有江南数省,其他都是基本自给自足,现在最大的湖广,富庶的浙江全遭灾,到时候哪来这么多粮食给前线的将士。

“回皇上,浙江秋税减半。同时需要派人前去安抚民众。”刘鸿训也是一脸沮丧。

“从这里派人来不及了,你连日发八百里加急给南京的郑三俊,让他先派个稳重之人去打理浙江事务。李原吉杀了梁得志,口谕嘉奖,让他快点收购丝绸茶叶,然后调往福建厦门,从海路到安南。”我听了刘鸿训的回奏后,强打精神。

“臣遵旨。”

“太仓库还有多少米粮?”

“回皇上,还有五十万石。”

“今年秋赋,能运到的漕米有多少?”

“前几日,户部各位大人和臣商量,现每省藩库需存粮百万石,估计能运到京城的粮食有四百万石,现在浙江有水患,加上减税赈灾,估计还有三百万石。各省藩库存粮尚有,但不能动用否则米价上涨,情势更加不乐观。”

“三百五十万的米粮,刘爱卿,这不足四百万的米粮够用吗?”

“臣等核算过,九边将士开始屯田,今年已经有了收成,仍需两百万石军粮。京师三营完全靠朝廷供给,半年需要三十万石,陕西仍旧需要五十万石抗旱。京师宫中官员守军年间需要一百万石米粮。在京宗人米俸需百万石,藩国赏赐,周遇吉部,卢象升部,加起来也需百余万石。因夏税得粮较少,需有些储备,故一共是短缺了一百五十万石。”

“一百五十万?这如何是好?”

“皇上无需太过忧心,李原吉现在已在筹备换取粮食。应该缺口不会太大。”

“朕…”我刚想说话,突然大地开始晃动,整个大殿都发出声响,眨眼间,些微的震动逐渐变成轰鸣般的地动山摇。大殿彷佛也在剧烈的颤抖,殿内***摇曳。摆设的东西都开始移位,时不时都有物事掉下来摔得粉碎。门外开始传来各种叫喊声。

地震!

居然在这个当口发生地震。我扶着案台努力支撑住,看着一脸吓白的刘鸿训,意识到要赶快出去。

“快随朕出去,到前面的广场。”我一边抬脚往外走,一边对着他们喊。

“皇上,不要出去啊,外面危险。”

“听朕的,不出去更加危险。曹化淳,传朕的旨意,各宫人员都不要躲在屋里,不要蹲在墙下。”

“皇上…”曹化淳还有些犹豫。

“快去!”

我出到乾清宫外,外面是人来人往,刘鸿训担心我的安全,带着几个乾清宫的近侍围着我。过了会,四周的太监宫女看到我在,虽然大地还在摇晃,又全都彼此相扶,规规矩矩的在旁站着。赶来的侍卫点着火把,把宫内照得通亮。我突然想到婉琴皇后,赶忙又往坤宁宫去,身后的太监侍卫也跟着伺候。

等我到的时候,皇后她们接到旨意,已经站在殿外了,周围宫女们围了一圈,皇后面色苍白,田贵妃和袁贵妃在旁护持着。因为皇后本身就有些不良反应,现在天摇地动的,常人都头昏脑胀,何况是有了身子的她。我心疼的把她搂在怀里。

“皇后,皇后,觉得怎样?不用怕,朕就在你身边。”

“皇上,臣妾没事。”

我看她面色实在有些不妥,得要太医来看下。

“曹化淳!”

“奴才在。”

“传朕旨意,让宫中太监宫女不得随便走动,在各殿外候着。再派人传太医进来。快点!”

“奴才这就去。”

片刻后,跟着曹化淳后面的太医气喘吁吁的来了。我一看到太医就说:“快看下皇后怎样?”

“皇上…”太医看了下在我怀里的皇后。我知道他是因为些礼仪的避嫌。

“就这样快点看吧。”

“是,是。”那太医颤巍巍的开始把脉。我焦急的看着太医,想知道婉琴皇后如何?内心又唯恐他一开口就说出些不好的消息。在这个时代,怀孩子也是件危险的事情。过了半晌,太医才把完脉。

“如何?”

“回皇上,皇后娘娘没有大碍,只是受了些惊吓,老臣配剂安神补胎汤,皇后娘娘服下后,休息会就会好。”太医也似乎松了口气。

“那快点开方抓药。曹化淳,太医开完药,立刻叫人煎好送过来。”

在大地的摇晃中,我们这一群人就这样等着,经过几波余震后,地震慢慢的开始过去。

等药煎好的时候,那该死的地震终于平息,大地恢复了平静。婉琴服下药后,在坤宁寝宫睡下。我让一直在旁伺候的刘鸿训和其他人也回去休息,各殿的宫人已在收拾掉落的东西。夜空中飘荡的积云,终于在一道强烈的闪电后,开始下起雨来。今晚也不知道京城有多少百姓遭了殃。地震后的宫殿显得有些凌乱,在这样的雨夜,我望着屋檐下掉落的水滴,一切都显得索然。

第二天一早,顺天府伊杨延麟上报,京畿内有近万人无家可归,怀柔,昌平等县也有人员损失,好在秋收已毕,没有什么作物被毁。

自然户部要发些粮米过去,工部要派人建屋安置下。都快冬天了,一切都要利索的完成,不然这万把人也会把京城搞得乱七八糟。

“现在各位大臣还有什么方法?浙江水患已经使来年京城粮食不足。”

“臣以为可以在各省购粮。”户部侍郎候洵奏道,“不可,民间原本粮食不足,再购粮,米价上涨,受害的还是百姓,我等岂可救一方百姓而害另一方百姓。”御史万元吉立刻就反对。

“京师乃重地,九边将士负守土职责,岂能无粮?”候洵当下也辩驳。

“各府城中百姓无粮,后果不堪设想!”

“危言耸听。调百万石粮岂能全国州府都乱?”

“那襄阳府不就是前车之辙!”

两人还要争下去,我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从各府调粮,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各位爱卿还有别的办法吗?”

礼部侍郎李标出班,“臣以为,今年对广宁外诸部的赏赐可以减免,如今我军鞭长莫及,这诸部夷人都为满人所用。赏其米粮无异于助敌,免除后可节约二十万石。”

“这诸部落外族人归顺我大明已久,身受满洲兵苦,二十万石照发吧,不过需得他们迁入宁远以西。这事情你们发旨给袁崇焕,让他处理。”

“臣遵旨。臣以为现在各地米粮已入库,各处用粮可先发半数,等户部侍郎李大人到安南后再作打算。”

“如今也只有这样了!各爱卿还有什么事情要启奏?”昨晚弄得筋疲力尽又一夜未睡好,我又急着去看婉琴皇后,粮食的事始终没有好办法。所以没有多大的心情。想着退朝算了。

刑部尚书乔允升道,“皇上,谷城县令已经押解到京。现如何处置?”

“让大理寺处理吧。”

“臣遵旨。”

“臣弹劾钦天监正徐光启,昨夜京师地震,在这之前臣等均为收到报告。以至未曾作好防备。”说话的是升为御史的倪元璐。

内阁大臣韩璩隼此祷埃胄旃馄粲芯桑仓滥鞘歉鋈瞬拧2蝗绦旃馄艟痛烁蛳氯ァ?br />

“回皇上,徐大人被皇上调到遵化去研究冶铁,此事怪不得钦天监正,钦天副监正因考核落选,才使无人对京师地震作出预报。请皇上明察。”

“罢了,叫徐光启推荐个人主理钦天监。”

“皇上圣明,臣遵旨。”

孙承宗接着出来说,“皇上,福建降寇郑芝龙已到京师,皇上何时召见?”

“下午让他递牌子进来吧。朕乏了,退朝。”

我好困啊,看完皇后,随意吃了点东西,我就在乾清宫睡着了。睡到日薄西山给个内侍唤醒,我洗了把脸才问道:“什么时辰了?”

旁边内侍答道:“回皇上,已经申时三刻。”

“那郑芝龙来了没有?”

“未时司礼监曾有人来报说有大臣递牌子求见,当时万岁爷没醒,曹公公拦了回去。这会子,皇上可是要召见,奴才这就去传。”

“你这太监倒也伶俐,叫什么名字?”

“奴才贱名叫方正华。”

“好,以后你就跟在朕身边做个随堂太监吧,回头你跟曹化淳说。现在去传郑芝龙见来见朕。”

“奴才叩皇上恩典,奴才遵命。”

我到乾清宫前殿的时候,郑芝龙已经在等候了。他见到身穿黄色龙袍的我,赶忙下跪行礼,口呼万岁。我打量了下他。个子极大,长得颇为粗犷,一把络腮胡,头发有些凌乱,果然是海盗特色。

“郑将军,平身,恩,果然是勇猛之士。”

“谢皇上。”

“朕本来是想设晚宴请将军的,不想传话的内侍听错。将军久等了,不要见外才是。”

“臣惶恐,臣不敢。”

“将军乃我大明勇士,现归顺朝廷,应当为国出力。朕召你来,一是敬将军之才,二是要借将军之力。”

“臣虽驽钝,也是大明子民,自当为朝廷效力。”

“朕打算将来组建水师,已经在塘沽口筹备,无需太久,大明将会有无敌的海上大军。昔年倭人扰我福建,浙江,大明总要去扬我国威的。将军久在南方,熟悉海战,他日必能替大明征战四方。”

郑芝龙听到皇上这么说,心里也是翻腾不已。他来投降是因为看到大明水师薄弱,他投诚自当受到重要,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展自己的势力,还可以拿到朝廷的粮饷。但是现在来看,皇上已经开始筹建水师了,虽没有听过,但是皇上讲来,应该不会假。自己若再做海寇,以后难免会给剿灭。现如今归顺听命,说不定哪天可以成为一方大员开府建牙,光宗耀祖。

“大明南方海域微臣不敢夸口无敌,但也不是海寇可比。臣将尽心尽力,为大明扫除敌寇。”

“好,将军现有多少船只?”

“有大舰五十余只。将士三千全是跟臣血战过来的。”

“不错,目前南疆海域虽是不稳,但也无大仗可打。你等先在厦门修整,朕前个月曾派人去安南互市,现在到了浙江。将军若不嫌大材小用,暂时委屈下,就先护送使者从海路去安南。”

郑芝龙开始听皇上说,以为要他领兵去打台湾。万历年间,荷兰人曾经攻打过澳门,结果被葡萄牙人打败,于是占领了台湾。结果只是让他护送使者去互市,那最好不过。南方并无海寇敢动他,因为他们就是最大的海寇。赶忙说:“安南海路,微臣甚是熟悉,臣一定保证把使者安全送到安南国。”

“不单是送过去,还要护送回来,要保护使臣的一路安全。这次出使,将军需得听从使臣的命令,朕可是赐了朕的尚方宝剑给他,不要让朕为难。朕封你为福建水师提督,从三品。回来后朕发军饷十万犒军。此次出使,不仅让你去立个功,而且关系大明体面也关系到南方安定,你可勿让朕失望!”

“臣明白。臣当为皇上分忧!”

“你明日速回厦门准备。使臣一到,你们就出发。”

“臣遵旨。”

彼此解决心中之事后,言谈甚欢。晚间我还留他用膳。

第二天,郑芝龙启程南归。

……………………………………………………

《明史》:秋七月壬午,浙江风雨,海溢,漂没数万人。癸未,海寇郑芝龙降。…………八月乙未,诏非盛暑祁寒,日御文华殿与辅臣议政。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