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百度宅男当崇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 分类:奇幻 | 字数:6.9万字

第六章 议新军

书名:百度宅男当崇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字数:4.5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2:13

“陛下这新军的军资从哪里出?”孙承宗想了想,接着道。

“朕自己出,不准备走户部。”杨改革很干脆。

“陛下,这好倒是好,不过若是一千两千还好,如果一万两万,十万八万,那陛下如何负担得起?恐怕也非是个长久之计啊!”孙承宗提醒道。

对于孙承宗的提醒,杨改革是门清的,这不,第一手就是要在魏案中大捞一把钱,再就是准备拍卖家当,有了这两样的起头,加上自己原来哥哥皇帝留下给自己的几百万两,应该能够支撑到第一波新军练出来了。等新军练出来了,自己就有了枪杆子了,干什么事也就不用怕了。

“多谢孙师傅提醒,不过朕已经有了对策,孙师傅就不用担心了。至少现在支持一两万新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杨改革道。

“敢问陛下准备练多少新军?”孙承宗认真的问道。

“朕准备先招募一些,人数不过两千,朕准备以他们为基本,以后将来新兵交又由他们带出来,这样就可以形成老兵带新兵的传统。”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陛下,这恐怕有些不妥,陛下的新军第一批几乎是从同一个地方聚集的,这样一来,曰后打了胜仗,升迁是必定的,曰后的将门那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比较危险了……”孙承宗的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就是曰后新军必然立功,新军高层必然会是同一个地方的,这样的军队皇帝如果作为依靠,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串通。那样皇帝就悲剧了。防范未然说的就是这个。

“这……,孙师傅,说得极是,这朕知掉,朕还有一项举措,朕准备招天下舍人进京,做朕的侍从。也用新的方法训练他们,让他们参杂在新军当中,孙师傅看如何?”

“招天下舍人进京!”孙承宗的声音陡然提高几个档次。这个主意有些疯狂,却也实在是妙。

孙承宗道:“陛下,这真的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样一来,陛下的新式训练方法必定很快传遍全国,将来如果有不测之事发生,有这些舍人在陛下身边,天下的军将们必定会更加忠心的,等将来这些舍人们回去做了千户、指挥,必然会紧跟陛下的身边,这样天下的军队都会归心于陛下,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舍人:这里指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例如卫所指挥使,千户们,他们大多是世袭的,他们会在儿子当中选一个继承自己,一般都是长子,他们就称为舍人,等他们死了或者退休了,舍人就会是新的指挥使和千户。)

孙承宗那张老脸上的皱纹已经全舒展开了,这么看来,皇帝陛下还是有些智慧的,并不是传言中的的傻缺。

看着孙承宗走了出去,杨改革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军事这一头总算是有了着落了,心想着,崇祯二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自己训练新军时间从理论上来说还算充足,半年一期的训练速度,至少能训练三批出来。第一批两千人左右,第二批就可以扩充到七八千的样子,等到第三批的时候,大约可以扩充到两到四万的样子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心里又安定了下来。

但是又想到这作战的武器,想到那种会炸膛的火枪,杨改革就觉得脑门上被压了一盘磨。头疼。看样子自己还得找个机会到军械所去看看,适当的改革一下军械所,不然自己的新军没被打败,先就被自己的火枪打败了。除了火枪还要有大炮,对了,还要有手榴弹,地雷,自己既然穿越过来,怎么能少得了这些东西呢?想到这里,杨改革又是一阵高兴。

“大伴,制造火器归那个地方管?今天朕想去看看火器了。”杨改革高兴得很,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了火枪,就准备到造火枪的地方去看看。

“回陛下,这制造火器有军器局和兵仗局两处地方。”王承恩当了多年的太监,对这方面自然熟悉得很。

“有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回陛下,军器局归工部管,兵仗局是内八局之一,归内廷统管,两者都能造火器,但是要说区别,还是兵仗局强些。”

“哦,还有这些分法?”杨改革才认识到,这内外廷不是白叫的,外廷有的东西,一般内廷都要有,而且还要比外廷更厉害些,难怪这明朝的太监和文臣斗得不亦乐乎。文臣视太监宦官为死敌。

“那今天就去兵仗局看看吧。”

这兵仗局是皇家兵工厂,负责指导武器,火药,盔甲等等。当然是要设在皇城,至于紫禁城,那是不可能的,除非皇帝想坐土飞机。明朝不知名的爆炸就发生了很多次。

其实这兵仗局离紫禁城也没多远,也就两三公里的样子。七拐八拐,很快就到了兵仗局。兵仗局是内廷十二监、四司、八局中之一。有兵仗局掌印太监和提督军器库太监各一名。他们才是正儿八经的太监。

对于皇帝忽然驾临兵仗局,兵仗局的掌印太监富明德(胡扯的一名)那是一点准备没有。心里惶惶不安。最近的魏逆案牵扯似乎越来越大了,不知道是不是要针对自己。

“奴婢富明德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富明德后面还跟了一大群的人,看样子都是兵仗局的大大小小的头头。

“免礼,都平身吧。”

“谢陛下恩典。”

杨改革笑而不语,平身都还是恩典,看来这帮子人是磕头磕得瘾了。

兵仗局的大小头头们都站了起来。

“富明德?,你就介绍介绍兵仗局的情况吧。”杨改革听王承恩提起过这八局之一的掌印太监,知道这兵仗局最大的头目就是这掌印太监,所以对他的名字有点印象。

“回陛下,这兵仗局负责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另外还有火器,下辖火药司。”富明德对自己份内的事那是一个门清,干到这个位置的人多少有点本事,不光光靠拍马屁,京城里几万太监不是摆设,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哦,是吗?那就看看火器吧。”

“奴婢明白,陛下请。”富明德谈到业务上的东西,也就逐渐摆脱刚才的紧张了。

……

“陛下,这就是鸟铳,前端有准心,后面有照门,用于瞄准,灌入火药,压实,然后再装弹,再装门药,再盖火门,再装火绳,这样就准备完成了,待射击的时候,打开火门,扣动扳机发射。”富明德一边解说一边用手比划手中的鸟铳。将整个鸟铳的发射步骤详细的解释出来。

“这,似乎太繁琐了点吧。”杨改革实在是为这种繁琐的艹作步骤感到惊讶,这样还要打仗?一分钟恐怕都打不了两发吧。

“回陛下,这已经比以前的火枪简单好用多了,以前的火绳枪更加的繁琐,威力也不如现在的大……”对于武器,这个富明德倒是门清。讲解的头头是道。

“哦,是吗?那这种武器装备的多吗?是我大明朝的主战装备吗?”杨改革点点头,知道这恐怕就是火枪的进化史了。也知道,这个时期的火枪兵,那是需要勇气的,首先要不惧怕自己手中的火枪炸膛,另外还要面对如潮水一般冲来的敌人毫无感觉,只有达到这两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火枪兵。

“回陛下,这种枪我大明朝装备的最多了,在嘉靖爷三十七年(1558年)就制了一批,大约有一万支,现在我大明朝基本都装备它呢。”边说富明德还边朝天上作了个揖。

“一万只?你没说错吧?怎么会这样多?”杨改革的预想里,制作一批有个一两千支就算是明朝的国力强盛的表现了,没想到一造了一万只。

“回陛下,奴婢怎么可能记错,确实有一万只,这是记录在案的。不会少。”富明德很肯定的说。

杨改革对明朝的军事制造业有了新的认识。说到:“那你说说他的制造成本和过程吧。”杨改革有点迫切的想知道这枪的成本和过程了,要是不贵,自己就可以先造一些鸟铳,当作教学武器,慢慢的改进出燧发枪就好了。

“回陛下,好的。这鸟铳呢,选用十斤的粗铁,炼出一斤的精铁,用这种精铁卷出一大一小两只管。然后用大管包住小管,两管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出内壁光滑的铳管,铳管钻成之后再于前端装准心,后端装照门。铳管尾部内壁刻有阴螺纹,以螺钉旋入旋出,旋入时起闭气作用,旋出后便于清刷铳内壁,后部有药室,开有火门,并装火门盖,这铳管基本就制作完成了,然后在致密坚硬的铳床上。铳床后部连接弯形枪托,铳床上安龙头形扳机……”富明德的解说很完整,也很卖力。仿佛一堆生铁就这样在他手中变成了一只崭新的鸟铳。

不过杨改革还是打断了他的话:“什么,你说坚硬致密的铳床?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杨改革心里猛的被“震惊”了,铳床,难道还是早期的车床?那样的话,这明朝的科技就是在是太逆天了。

“回陛下,就是铳床啊!”富明德莫名其妙,怎么陛下听了这东西会这样吃惊。

“走,带朕去看看。”杨改革已经迫不及待了,一心想看看这明朝的“车床”。

眼前这块稍微有点弯曲的木头就是富明德口中的铳床。

“这就是你说的铳床?”杨改革扬了扬手里的那块木头

“回陛下,这确实就是铳床。”富明德小心翼翼的解释着,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陛下。

杨改革终于明白了,铳床,其实就是安放枪管的那个木头托子,俗话就是枪把子,杨改革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刚刚熊熊燃烧起的火焰又被浇灭了。

一阵无语之后,杨改革才打破沉默,继续问道:“那这制作一直鸟铳要多久?特别是这枪管?”杨改革作为一个伪军迷,自然知道这火枪最难的就是这枪管了。

“回陛下,这火枪主要难在枪管上,每人每天才能磨一寸,整个枪管大约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富明德很明确这些数据。

“一个月才磨一根出来?”杨改革被这数据吓了一大跳。印象中造枪的都是用现成的管子。然后加些附件上去就成了一把枪了。没想到这里却要一个月才能磨出一根来。

“成品率有多高?”

“回陛下,每十根枪管大约会有两根会报废。大约有七八成的成品。”富明德犹豫了一下,才把自己心目中的答案说出来。

“七八成的成品率?嗯,不算高,也不算低了。”实际上,真正的成品率会更低,在乎管理这和制作者的水品,八成那是最高的记录。富明德自然不会说得那样白,当然,你要说十成也成,那样拿到战场上去的火枪就会爆炸。

“那制作一杆枪的成本是多少?”杨改革关心的是成本。只有成本低,才有大规模制造的可能姓。

“回陛下,大约四两到五两之间,要是熟练工,价格可降低到四两,如果生手多了,则要到五两了。”富明德小心翼翼的回答这皇帝的问题,生怕回答多了,皇帝要查自己的帐,说少了,皇帝要用这个价造枪,那可是卖了自己也造不出来,所以说了一个模糊价。

“四五两一杆?好像不算太贵啊。”杨改革心里琢磨这,四五辆不算贵,一万把枪那才四五万两银子。普通士兵四五个月的薪水而已。又想想,这枪的价格基本上就是人工费贵,一个熟练工一个月才磨一根枪管,光工钱估计都得二两不少。至于铁,碳,钢钻头,其他杂项,估摸这也是这个价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心里也就有数了。问道:“富明德,你说制作两千杆鸟铳要多久?”

“回陛下,估摸着最少也要四五个月吧。”富明德小心翼翼的回答。

“四五个月?这样久?你不是说一年都能造一万杆吗?怎么造两千杆就要四五个月啊?你不是欺骗朕吧?”杨改革怒道。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奴婢可不是欺骗陛下,一年造一万杆,那都是嘉靖爷三十七年的事了,这些年,能造鸟铳的工匠是越来越少了,也就四五百人,所以这速度可不比嘉靖爷那时候了。”

“那就是说,你一个月最多也就能做四五百杆火枪了?”

“回陛下,是的,就算不算废品,一个月最多也就出四五百根枪管,至于要再多,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回陛下,工部的军器局还有一些制作鸟铳的工匠,只是没有兵仗局这样多,如果把他们叫过来,速度倒是可以快不少。”富明德小心翼翼的解释这。对同行的事也了解不少。

“工部那边的?算了吧。朕是要在兵仗局制作武器,不是要在工部做,富明德,那工匠越来越少,是不是你虐待他们啊?这国家的兵工重地,生产武器的工匠居然越来越少。你这个头头可当的不称职啊。”

富明德已经是一脑门的汗了。吓得不行。

“富明德,朕准备制造一批兵器,你这样虐待工匠,导致工匠逃亡,工匠的水平越来越低,误了朕的事,你这脑袋是不想要了?”杨改革佯怒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