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百度宅男当崇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 分类:奇幻 | 字数:6.9万字

第五章 准备练新军

书名:百度宅男当崇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字数:3.5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2:13

文华殿里,崇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

枯燥的太监声音响起。

“巡抚宣府右都御史秦士文报:插汉儿即虎墩兔憨争哈喇慎所分部落,谋犯塞……”

太监的声音不急不慢,徐徐道来,如果不是声音中参杂了一丝的尖锐,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太监在朗读。

杨改革只觉得头晕,只一个上午,就觉得头晕眼花,这奏折里的话实在是太难懂了,深奥,生僻,摇了摇头,问道:“等等,这杀胡堡在那里?归化城又在哪里?那个什么插汗儿又是什么?”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面面相窥,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皇帝的话。

杨改革摇摇头,说道:“地图呢?上大地图,把他挂在朕的前面,朕才知道那个什么归化城在那里,还有杀胡堡在那里。”

内阁大臣连忙叫人找来地图,匆匆忙忙的挂在了文华殿的柱子上。

杨改革走到地图边上一看,地图虽然粗糙,也画得不是很准确,但是好歹也知道了大致在那里,绝对的纯手工。想了想,估计就是后世的山西大同到内蒙古的呼和浩特那里了。

“怎么蒙古这种废柴都可以打劫我大明朝吗?众位卿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杨改革无语,连蒙古那种废柴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打劫,实在是叫人无语。真的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纯粹的比烂。

内阁大臣都不作声。没人知道该怎么办,组织大军杀回去?一没钱,二没人,没钱就不用说了,没人,广宁之败,把大明朝拿得出手的精兵都耗空了。这才几年?根本就没有拿到出手的官军来。

看样子内阁大臣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都默不作声,杨改革叹了口气,道:“这个事就跳过吧。下一个话题,记得用简单的白话把事情尽量简单的说清楚,不要老是把事情搞得那样复杂,朕伤脑筋啊!”

杨改革扶了扶额头,看文言文的繁体奏本,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二十一世纪宅男来说,确实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

那位负责宣读奏本的太监又继续说到:“户部主事刘鼎卿劾大学士黄立极。”

杨改革又有点头疼了,这户部主事是干嘛的啊?这大学士黄立极是谁啊?好像我也不认识啊!不过这尚书下面好像是侍郎,侍郎下面员外郎了,再下面才应该是主事吧,这好像差了好几级,嘿嘿,有意思,处级告部级,胆子挺肥的。算了,既然都不太懂,那就跳过了。

杨改革挥挥手,内阁的大臣们算是松了口气,知道这表示皇帝不讨论这事了。杨改革不知道这其中的那一位是黄立极,奏章上面就是弹劾他的。

接下来比如什么释放蓟镇总兵备道耿如杞,官复原职。

杨改革之觉得头大:“这个问题你们内阁自己考虑吧,给你们三天时间,限期完成。如果有不同意见,就投票,少数服从多少,明白?”

对于这个问题,杨改革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臣等明白。”一干大臣对皇帝的放权行为表示十分的赞同。

“下一个。”杨改革又挥挥手。

一个上午下来,杨改革有点想死的感觉了,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知道自己这是头几次,不太熟悉的缘故,慢慢的就熟悉习惯的。

和孙承宗学习兵法,按照杨改革的说法,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杨改革认为,自己怎么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了,兵法在他眼里那就是渣啊,在杨改革看来,打仗胜利的关键就是怎么将更多的攻击力投送到敌人的身上去。

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先进的兵法也是渣。

孙承宗对自己的这位皇帝学生也是惊叹中带着哀叹。真是个天才,可惜是位皇帝。不然驰骋沙场,也是一员能流芳百世的名将。

“孙师傅,这些兵书朕基本都大致的看了一下,也听您给朕讲解了过了,朕心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了,似乎不用再学了……”杨改革这样说到,杨改革实在是不想再学什么兵法了,太痛苦了。

“哦,陛下,有什么心得吗?”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在朕看来,一只军队能打胜仗的关键因素在于三点,纪律、意志、组织这三种要素,这三要素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更多的杀伤力作用于敌人身上,直到敌人崩溃。”杨改革大胆的用未来的观点忽悠孙承宗,杨改革要的是尽快的组建新军,而不是和孙承宗学习什么兵法,正儿八经的学习兵法,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不会出师,可惜崇祯二年野猪皮就要进关了,这绝对等不起的。

“陛下,说说您的看法。”孙承宗有点疑惑,带着凝重的问道。

“这三种要素组成一个完美的组合,目的就是把军队的杀伤力投送到敌人身上,先说说组织吧,十个普通的小兵由一个小旗管理着,五个小旗上面有一名总旗,总旗上面有百户,百户上面有千户,千户上面有参将,指挥使。这就是组织,没有了组织,任何军队都不叫军队了。”

“纪律吗,一只军队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如岳家军的纪律就非常强,宁可睡在街上,也不会进百姓家里,比如本朝的戚大帅的戚家军,可以站在雨中一两个时辰不动一下。纪律就非常的强,强悍的纪律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忘乎所以,只记得纪律二字,可以在敌人的铁骑冲锋之下仍然按照规定列队,搏杀,只管向前,他们的战斗力也将非常强,例如安营扎寨,守城冲锋,这些都是纪律的一种体现,可以视为战争纪律。”

“意志,一只军队的战斗力(杀伤力)靠的是战斗意志来释放的,尽管是一只很强的军队,但是如果没有很强的战斗意志,那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最强的意志是信仰,愿意为某种信仰,信念去自愿牺牲,例如保家卫国,这样的意志力是最强的,接下来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充裕的物质保障,比如月钱,烧埋钱,赏银,荣誉,升官,这些都是增强作战意志的手段,强烈的作战意志,能保证一支军队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依然在战斗。有了这三样,这只军队已经是一只强悍的军队了,如果再配给足够杀伤力的武器,将会是一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

孙承宗沉默了好一会,才道:“陛下果然是天纵之才,对于兵法居然有如此的看法,实在是令老臣汗颜,老臣已经没有多少东西教陛下了。”孙承宗也挺郁闷的,皇帝才读了几天的兵书,好像比自己读了几十年的兵书还要厉害。天才?

“孙师傅,朕准备练新军,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想请孙师傅帮忙。”杨改革道。

“新军?难道陛下认为现在的军队已经不能用了吗?”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难道你觉得现在还有那个卫所那只军队有战斗力?”

“呃!这……”孙承宗本是文人,但是在军中混得久了,对于目前大明朝军旅的情况比较了解。要说还有那只军队很有战斗力,孙承宗自己也不相信,有战力,仅仅能相对而言,实际和东虏打起来,根本不够看。

“孙师傅,大明朝已近是积重难返,卫所军的战斗力几乎没有,所以,训练一只新军已经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保卫我大明朝的重任。孙师傅觉得呢?”杨改革道。

“唉~陛下,臣尽力而为吧……”孙承宗倒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实际孙承宗自己也有训练新军的打算,也上过奏本,现在皇帝要训练新军,孙承宗倒是不阻拦。

“给,孙师傅,这是朕这几天根据一些心得写的一点东西,孙师傅看看。”杨改革递给了孙承宗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这是?”孙承宗翻看小册子,扉页上写着《新兵艹练手册》。

“这是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得,把它写了下来,就集成了这一本小册子,孙师傅看看,如果新军招来,还请孙师傅按照册子上面的内容来训练新军。”杨改革给的那个小册子是根据自己印象中军训的内容和看了n多年得出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加大体能训练,天天吃肉。训练内容不外乎列队,站军姿,行进,然后是格斗、武器训练,最后进行实战演练,大约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

总体来说,相当的粗糙,几乎只有一个大纲,聊聊几句话,说得白一点,这就是胡扯。

孙承宗自然看得直皱眉头,但是看了一会,却也看到了闪光点。虽然这个什么训练大纲相当的粗糙简单,但是绝对实用。没想到皇帝还是有几下的,能抓住这些,也算是难为皇帝的。

孙承宗看了一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此虽然简略,却也算是抓到了一些重点,如能和我朝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结合起来,也算是不错的练兵之法了……”孙承宗点评道,这个说辞,已经算是相当给皇帝面子了。

“呃,这样啊!那就按照戚继光的办吧。”杨改革看孙承宗的样子,貌似是对自己的练兵之法不太感冒,知道自己的练兵方法上不得台面,也就按照孙承宗说的办了。

“臣领旨!”孙承宗答应道。

“孙师傅对这次新军的招兵有什么看法?”杨改革又问道。

“新军的招兵?皇帝可从各卫所中抽调精锐,也可以重新招募。”孙承宗道。

“孙师傅,是这样的,朕认为新军最好是没有沾染卫所军那些腐烂气息的农民比较好。”杨改革道。

“陛下是要招募良民吗?这个确实可以避免沾染上卫所军的坏秉姓。”孙承宗问道。。

“另外,孙师傅,您不觉得这几年的天灾[***]越来越频繁了吗?”杨改革问道。

“陛下,这天灾和[***]和这招新兵有什么关系吗?”孙承宗一头雾水。

“孙师傅,朕准备在受灾的地区招兵,这样一来,那个地方有能力,不甘心等死的年轻人就会被抽出这个地方,也就降低了这个地方造反的可能姓,另外从赈灾效果来说,如果某地有几千人领军饷,朕想这个地方的人更加容易活下去,能活下去也就不容易造反,孙师傅以为呢?”

孙承宗沉凝了一下,道:“皇上,可行。”很简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