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热血三国之水龙吟

作者:庚新 | 分类:奇幻 | 字数:6.5万字

第十四章 玉玺

书名:热血三国之水龙吟 作者:庚新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6:58

丁辰很吃惊!

刘辩分明是话里有话,让他甚至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有人,要弑君吗?

联想此前何太后被鸩杀,丁辰似乎明白了刘辩的意思。可这深宫大院,守卫森严。别的不说,阿阁宿卫两百卫士,外面还有剑戟士巡逻,四个旁门,一个阙门,驻扎数千兵马,如铜墙铁壁一样。谁要杀刘辩?谁又能杀得刘辩?答案呼之欲出!

董卓吗?

难道是董卓要杀刘辩?

想想,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管是宫城内的剑戟士和南宫卫士,亦或者是宫外的数千兵马,似乎都是董卓的人。

只有董卓,也只可能是董卓,才能够杀害刘辩。

问题是,董卓为何要杀害刘辩?

在丁辰看来,董卓完全没有杀害刘辩的理由。

皇位已经退下来,刘辩已成了废帝。如果大将军何进还活着,可能他还会有机会翻身。但何进已经死了,这满朝文武中,谁又可能会冒着风险,和董卓去作对呢?

所以,刘辩对董卓完全没有威胁。

除非,除非是有人暗中挑拨,想要董卓杀死刘辩?另一种可能就是,有人要杀刘辩,栽赃董卓。

头一个念头只闪了一下,丁辰旋即就否决了。

董卓那是什么人?

纵横沙场大半辈子不说,在官场上也是起起伏伏,到如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种人,很难被人糊弄。

可如果不是第一种可能,就是第二种喽?

这想法一起来,就再也抹灭不掉,丁辰看刘辩的目光,也变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这个柔弱的少年,只怕也觉察到了其中的症结。

不仅仅是刘辩,估计包括董卓在内,都看出了问题所在。

所以,他派了丁辰过来。

因为他知道,丁辰不可能与任何人串通,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姐姐和外甥投鼠忌器。

“大王……”

说实话,丁辰不想掺和进来。

这里面的事情太复杂,要想清楚,必须耗费许多脑筋。

可是当他看到刘辩眼中略有些失望的光彩时,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咽回了肚子里。

“大王说笑了,阿阁守卫森严,怎会有意外发生?

若是大王不放心,臣可以增加人手,加强警卫……不过,臣有些不明白,大王为何会选择我呢?”

丁辰这后面的一句话听上去似乎是在询问,其实也是答应了刘辩。

刘辩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红润。

他轻声道:“整个阿阁宫城里,除了丁卿之外,孤还有选谁呢?”

丁辰闻听,不禁哑然失笑。

是啊,你让刘辩选谁呢?

整个阿阁,似乎的确没有什么选择。

首先,刘辩不会选择阿阁的内侍,因为当初杀害何进,裹挟他出宫的,就是一群宦官。如果不是十常侍,何进就不会死。何进不死,董卓又怎可能趁虚而入呢?

内侍抛开,便是宫中女官。

一群柔弱女子,刘辩又怎可能去指望?

跑开了内侍和女官之后,阿阁就只剩下宿卫的南宫卫士。

可那些人,全都是虎狼之士,董卓的手下。

所以,刘辩也不可能去选择他们……这样一来,算过来算过去,似乎也只有丁辰可以托付。

首先,丁辰并非董卓嫡系。

这一点并不难打听出来,估计刘辩是事先知道的。

其次呢,丁辰是曹操的妻弟。

刘辩见过曹操,也知道汉灵帝刘宏生前,任曹操为典军校尉,是个极有能力的人。而且,曹操还是大将军何进的座上客,从这一点来说,刘辩会觉得丁辰更亲近。

所以,他选择了丁辰!

刘辩朝丁辰笑了笑,轻声道:“今日所托,还请丁卿勿忘。

如果丁卿能够保护得唐姬安全,孤会有一个礼物与丁卿,相信丁卿一定非常喜欢。

天不早了,孤回去歇息了!”

刘辩说完,便转身走进了阿阁大殿。

自有宫人上前把大门关上,只留下丁辰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那门外,有些茫然……

他,把我大氅拿走了!

那是我阿姐亲手给我缝制的啊。

丁辰对刘辩所说的礼物并不是很看重,更没有心情去猜想。

他跺了跺脚,抱着膀子跑回宫门外的班房里,不过当他坐下来后,却思忖着刘辩的话语。

估计,刘辩也不知道是谁要害他。

若不然,他早就告知董卓……而董卓把他留在阿阁,难道说是想要用他钓鱼不成?

似乎,有些可能!

++++++++++++++++++++++++++++++++++++

这一夜无事,到天亮时,雪停了。

张绣带着另外一班卫士前来和丁辰交接,两人交谈了一番后,丁辰便告辞离开。

值守一夜,着实有些乏了。

丁辰从南宫中步行而出后,便准备回家。

“前面,可是丁君?”

身后,传来了一声呼唤,丁辰停下脚步。

他回身看去,就见贾诩从平城门里跑出来,三两步就到了丁辰面前。

“丁君这是要回家吗?”

“是啊,昨夜值守一整晚,有些困乏,所以准备回去歇息,晚上还要过来和小张将军交接。

倒是贾君为何在此?这时候,不是应该在相国那边当值吗?”

贾诩笑道:“呵呵,与丁君一样,昨晚在丞相府当值。

正说要回去呢,李中郎那边有一份公文要经尚书府处理,所以我就顺路过来一趟。

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丁君。”

贾诩笑容可掬,给人以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可不知为何,丁辰看到他,却有些害怕。那感觉,就好像是被一条毒蛇盯住一样,令他后背发凉。但他又不好糊弄,于是和贾诩站在铜驼街的街边上,聊了起来。

“前面有一家汤馆,味道不错,丁君可有兴趣?”

“你说的午台门的那家汤馆吗?

也好,我也很久没去品尝过了,倒是有些想念

那汤馆的手艺确实好,杀羊的老张头很厉害,而且三代做汤,可称得上雒阳一绝。

哈,这一说,我倒是有些馋了。”

“如此,同去,同去。”

贾诩拉着丁辰,两人把臂而行,很快就来到那家汤馆。

这汤馆的生意的确是好,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里面吃汤,还有人蹲在门口,呲溜呲溜的喝着。门口一口大锅,里面盛着慢慢的羊汤。那羊汤是用砸开的脊骨来煮,据说这样子可以把羊脊骨里最精华的部分都给煮出来,配以洛水特产的黑鱼,令汤水更加鲜美。

鱼羊鲜,不就是这个意思嘛!

丁辰是这家汤馆的老顾客,走进来后,径自在找了一个位子坐下。

他要了一碗肉汤,而贾诩则点了一碗杂汤。

趁着那汤还未端上来,贾诩突然道:“丁君,知道我?”

“啊?”

“我的意思是,丁君听说过我?”

丁辰一怔,看着贾诩眯起了眼睛,片刻后展颜笑道:“贾君之名,我如何没听说过。

我还知道,当年贾君返乡时,途中遇到氐人劫道,贾君借段太尉之名,令氐人退避的故事呢。”

“是吗?”

贾诩捻须,露出一丝笑容。

丁辰说的事情,倒不是杜撰。

当时贾诩在洛阳为郎,后因病辞官,返回家乡。在途经汧县的时候,遇到了氐人叛乱,成了俘虏。眼见氐人要杀他,贾诩就说,我是段熲段太尉的外孙,你们不要伤害我,我家里会用重金来赎我回去。

段熲是当时的太尉,因久为边将,威震西土,羌氐对他敬畏颇深。

所以听贾诩说自己是段熲的外孙之后,氐人竟万分恐惧,非但不敢害贾诩,甚至把他放走。

不过,后来因为段熲投靠了阉党,所以贾诩也就没有到处宣扬。

如今听到丁辰说这件事,他倒是有些得意。

这时候,汤馆的伙计端来了两碗羊汤,并且还配了两个锅盔。

丁辰和贾诩也就停止了交谈,把锅盔掰开泡进汤里,而后连汤就饼呼噜呼噜狼吞虎咽。

一碗汤入腹,身子感觉暖洋洋的。

一夜未睡的困乏也随之一扫而光,丁辰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

而贾诩则抹了一把嘴,放下汤碗。

“丁君,这些日子,可还习惯?”

“马马虎虎,算不得习惯吧……以前家中有姐夫做事,我都懒散惯了。如今突然担了重任,有点,有点不太舒服。”

“哈哈哈,这很正常。

孟德曾说过,丁君你很聪明,只可惜太过懒散。”

这句话一出口,丁辰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打起了精神。

“先生和我姐夫认识?”

“哈,倒是有些交情……孟德常出入丞相府,与我说过话,算是点头之交。”

点头之交?

曹操的性格,丁辰很了解。

他的确喜欢交朋友,但莫说是点头之交,就算是深交,曹操也不会和人谈及丁辰。

除非……

“对了,孟德近来有消息吗?”

“没有!”

丁辰不假思索,便开口道:“那凉薄人而今不知道在何处快活,又怎会挂念我们?再说了,就算他派人联络,我那府上有西凉兵看守,想要联络我,也非常困难。”

贾诩捻须,连连点头。

“说得也是。

不过我觉得,丁君倒不必怨恨孟德。

曹君想必也有苦衷,估计现在也非常后悔……其实,相国对曹君也极为欣赏,之前曹君行刺,相国的确生气。可后来一想,觉得曹君也许是受了什么人的蛊惑,才做出那种事情。如果,我是说如果,丁君能够与曹君联系上,可以告诉他,相国对他颇为想念。若他还想要回来,相国可以既往不咎,到时候你们一家,便可团员。”

丁辰看着贾诩,心里有些拿捏不定。

他确定,贾诩绝对是董卓派来试探自己。

可是他又不敢肯定,贾诩这一番话里,到底几多真假?

“我联络不上他,如果先生有机会见到他,不妨告诉他,他可以不在乎我的死活,但是阿姐和昂,一个是他的结发妻子,一个是他亲生骨肉。有道是虎毒不食子,他所作所为,简直禽兽不如。”

丁辰说话间,咬牙切齿,眼中流露出一股子恨意。

贾诩眉头微微一蹙,但旋即摆手,道:“丁君说得也是,孟德这般作为,却失了考虑。”

说完,他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

倒是丁辰,话锋突然一转,轻声道:“我们不要再谈那个凉薄人了。

其实,我心里有一个疑问,一直得不到答案。先生多智,不知道能否为我解惑呢?”

贾诩笑道:“丁君,有何困惑?”

“我而今宿卫阿阁,保护弘农王。

可是,我却有些奇怪,弘农王既然已经被废,为何还有留他在宫中呢?就算不把他赶走,让他住在洛阳城内,也好过现在两宫两帝的状况。如此,似乎并无好处。”

“这个……”

“如果贾君为难,就不用说了。”

贾诩摆了摆手,朝左右看了一眼,然后道:“其实这件事,朝中诸公都清楚缘由。”

“哦?”

丁辰原本只是想错开话题,所以才随口一问。

可没想到,贾诩居然真的回答了,让他顿时产生了兴趣。

只是,他也不知道贾诩的话是真是假,所以也不好追问太急,只是露出好奇之色。

“咱们,该走了!”

贾诩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丁辰也马上意识到,这汤馆里人多嘴杂。

于是,他也跟着起身,取出一陌五铢钱,放在桌上。

“老张,钱在这里,你收好了。”

那老张是一个敦实健壮的壮年人,三十出头模样。

大冷的天,他站在灶台里,却敞着怀,只披着一件单衣,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寒冷。

那汤锅里的热气蒸腾而出,遮掩了老张的面庞。

他朝丁辰摆了摆手,没有说话,丁辰也没有在理他,紧走两步出了汤馆,追上贾诩。

大雪过后,铜驼街上,行人熙熙攘攘。

贾诩把双手拢在宽大的袖子里,漫步在街道上行走。

“贾君,到底是什么原因?”

贾诩看了丁辰一眼,压低声音道:“听说过传国玉玺吗?”

“可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嗯!”

“当然听说过,我怎可能不知道。”

“可如果我告诉你,传国玉玺没了,你会怎么想?”

“什么?”

“嘘!”

丁辰失声叫喊起来,引得路人纷纷朝他观瞧。

贾诩连忙示意他不要声张,而后深吸一口气,轻声道:“我告诉你吧,那枚玉玺在弘农王当初被十常侍裹挟出宫后,就不知去向……到现在,也无人知其下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