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皇上,请抽卡/皇上,请翻牌

作者:银色徽章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2章

书名:皇上,请抽卡/皇上,请翻牌 作者:银色徽章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6:21

“时候也不早了,朕一时间倒是选不出谁是第一,不如趁此机会欣赏一下民间献上来的诗?高公公,你去替朕选几首来,朕要和众爱卿一起赏鉴。”

“是。”高力士看了看那一百盏宫灯,其实这些诗他都看过一遍,这会儿为了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还是得再看一遍。

这一首不错……

这一首堪称佳作……

这一首只是勉强入眼,不过考虑到剩下那些都很普通,就一并挑上去吧!

等等,这个是?

高力士确信在挂宫灯的时候没有见过这首诗。他不能肯定是谁动了手脚,将这首诗混进来,不过诗作本身倒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说的是饮酒赏月,却暗含了对故人的思念,感情浓烈深沉,简直教人移不开眼。

高力士犹豫一下,到底还是抱着爱惜人才的心思从宫灯下摘下那首多出来的诗,和另外两首一起呈交给皇帝。看到皇帝脸上的笑意,他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诗句中的气魄怎么好像有点熟悉?

果然不出高力士的意料,第三首诗一念出来就大受好评,连皇帝都说要见一见写诗人。宣人觐见的喊声一声声向外传,高力士突然意识到了有哪里不对。

一把剑,一壶酒,一位翩翩少年。

时间仿佛一下子倒退千年,那人正款款向他走来。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入骨的缠绵字句,竟是半分遮掩也无!高力士手中的酒壶砰地摔碎在地上,他愣了一下才跪下请罪,袖子里的拳头却攥得死紧。

怎么会是他?怎么能这般巧?皇帝竟千挑万选抽中了他?!

“好诗!”皇帝击掌赞道,“你是叫李白吧?不如你也以大焉现状为题,为朕作一首诗吧!”

“草民遵旨!”

淡色的眼眸里透出几分热切与激动,却唯独没有紧张。

作者有话要说: 诗什么的都是借来的,因为作者作不出来。

第12章 暗潮汹涌无人知

刘曦显然是低估了李白的作诗技能。

皇帝说作一首,结果那晚上李白至少作了二十首诗!其中还不包括周围的人因为不服气私下对他进行的挑战。相对的,年轻诗人消耗的美酒也不下十坛,让刘曦都有些怀疑作诗技能其实是需要道具“酒”来激活的。

李白洒脱不羁见识不凡,实在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人。更何况他现在没有官职,和在场的人也就没了利益冲突,大家以诗会友倒多了几分书生意气,少了几分阴谋诡计。灌李白酒人的几乎就跟钦佩他诗才的人一样多,到后来饶是李白酒量非凡步伐还是都乱了,手也抖得厉害,眼睛却是越来越亮。

“草民斗胆,想请……嗝……想请高公公……”

脱靴?皇帝差点脱口而出,幸好他喝的不多,没有忽略高力士想要杀人的目光。

“想……想请高公公送草民下去休息……以免……以免草民御前失仪……”李白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竟然趴在案上睡着了。

“要不,你扶他下去,你们也好叙叙旧?”刘曦用商量的口吻问身边的高力士。

“遵旨。”

高力士一反常态地做出一副恭顺的模样,倒让刘曦背脊发凉,不由自主地伸手把赵云拉近了一点。不过看高力士接下来真的小心翼翼地扶着李白走出御花园,刘曦觉得大约也许可能他们俩其实相处得不错?

就这样中秋赏诗大会圆满闭幕,表面上的大赢家是冉冉升起的诗坛新秀李白,这次大会之后不知有多少人要争相传阅他的诗。他现在虽然还没封官,但明眼人都得看出来,这个人入了皇帝的眼,一飞冲天指日可待。

暗地里,群臣回去之后不由琢磨起皇帝出的题目。贬外戚的皇帝不喜欢,捧外戚的皇帝也不喜欢,这么看来似乎只有一心宣扬法纪的包拯和诗文豪放辞藻华美的李白颇合皇帝的心意?李白暂且不论,包拯是皇帝的心腹,每隔三五日就要被召见一回,包拯的想法很可能就是皇帝的想法,皇帝这是打算……采用法家吗?

因为大焉高祖皇帝是推翻太祖建的国,所以一切法度都是采用数百年前,前前朝那一套,和前朝截然不同。这种法度上的复古虽然算不上坏事,但也让大焉的律法有很多空子可以钻,尤其是对士大夫的宽容和对奴婢的严苛,几乎到了不合理的地步,也让许多作奸犯科之人有机可乘。皇帝要改变现状,打算怎么改,改多少呢?

一时间,目光敏锐的朝臣已经开始给各地的门生和家乡的家人写信了,而左右两位丞相也在紧急联络各自的心腹,试图揣摩皇帝的心意,为未来一切可能发生的变化找到最合适的立场。这些变化都在悄无声息间发生,第二天的朝会依旧像过去一样进行,只是两位丞相似乎比过去更想要架空皇帝的权力,而众臣也对包拯多了许多忌惮。

另一方面,经过这次中秋赏诗大会,皇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他祖母那边的重要人物曹子真彻底得罪了,曹子真回去之后立即对外宣称不愿为官,想要寄情山水。曹太后对此一筹莫展,也弄不明白自己的乖孙儿怎么就成了侄儿口中心胸狭隘的君王。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没过几日,曹子真和过去的朋友吟诗作画,恰巧遇上了长安城中风光无二的李白。曹子真讥讽李白竟讨好一个太监请对方在酒楼喝酒,两人公开又赛了一场。虽然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这也要是建立在双方能力差不多的基础上的。这一回李白一点面子都没给曹子真留下,他败得彻底,回去之后竟是一病不起,修养两个月后愤然回老家去了。

就这样曹家因为没有上得了台面的人只得暂时蛰伏下来。王、赵两家不断对皇帝施加压力,试图让皇帝老实听话一些,不要老想一些危险的事比如变法。皇帝则一心一意培养心腹,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长安城中暗潮汹涌,年关却悄然而至。

过年了皇帝要做的事情也有许多,但最重要的是,新年之后他将定下自己的第一个国号,并进行生平第一次大朝会。

所谓的大朝会就是各地藩王以及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前往都城长安拜见皇帝的过程,其中还包括各地进献祥瑞,向皇帝提出这一年内应当表彰的人选等等诸多事宜。虽说此后每年的大朝会未必需要所有藩王和外臣出席,但这第一次所有人却是必须都到场的。此外,大焉的属国和关系较好的邻邦也会派使臣前来,在这次比较重要的大朝会上和皇帝确认今后两国之间的关系。正式主持大朝会标志着皇位的平稳过度,皇帝的地位从此受到天下人的承认。

因此,且不论那些繁琐的祭祀、封笔、派赏等等的仪式,摆在刘曦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定下迎接参加大朝会各路人马的人员人选。长安城中还好说,外地的官员和藩王往往一过完年就会动身,有早一些的甚至会在长安过年。更有甚者,外国的使节最远的要提前小半年出发。朝廷方面必须派出得力之人安排这些人的食宿,并提前向他们传递一些信息。

因为来的人主要分三种。刘曦让以右丞相王庭为首、高力士为辅的一路人马去迎接各地藩王。右丞相代表了太皇太后,和藩王打交道的时间比谁都长,自然再合适不过。不过为了防止外戚勾结藩王,刘曦特意派出高力士,以自己亲信的名义和藩王们接触,同时监视王庭。

最近高力士时常流露出恍惚的神情,刘曦虽然很想八卦他和李白之间怎么样了,却不敢直接问出来。他看得出来,两人之间似乎有极复杂的心结,也不知道李白的温水煮青蛙何时才能奏效。高力士心思机敏,应该可以胜任迎接的任务。不出刘曦的意料,消息传出去之后,李白立即表示了他也想跟着去。

早在赏诗大会落下帷幕的时候,刘曦就想给李白一官半职,不过李白却坚决不受,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官。俊逸非常的少年诗人拍了拍剑匣,朗声道:“相比为官,草民更愿意成为陛下在民间的一双眼睛、一对耳朵。”

刘曦对此大感意外,历史上的李白不是当过官又因为高力士的谗言被疏远吗,怎么到了他这里索性连官都不想做了?不过李白后半生好像成了什么人的幕僚,还因此受到牵连,大约性格真的不怎么适合当官吧!

刘曦问李白当年高力士设计让唐玄宗疏远他的事,李白却解释说,当年他有次酒后狂言让杨贵妃为他斟酒,引来了杨家的不满,欲杀之而后快。高力士想办法把他弄出权利漩涡,反倒是存了保全之意,并不是外面传说的那么不堪。李白又道,史书都是文人写就的,而文人和宦官向来最不对付,高力士虽有贤名,到底还是挡不住历朝历代往宦官身上泼的脏水,让他很是心疼。

刘曦想了想,觉得就这么放着李白不用未免可惜。一旁赵云提议,让皇帝任命李白为剑术师父,这样李白就可以有理由时常进宫。

刘曦心里其实不太想跟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少年学武,真要练武他更想跟自己的偶像赵云学,为此他特意问赵云李白的剑术行不行。赵云答道:“若生死相搏,他不如我。若以武会友,我不如他。”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是赵云的枪法是百万军中练出来的,讲究的是胆气和速度。明明是两败俱伤的招数,他却偏偏有胆量用,而且有绝对的自信对方会比自己先死。李白的剑术得高人真传,一招一式都颇有古韵,在招式上的成就远高于赵云直来直去的枪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