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皇上,请抽卡/皇上,请翻牌

作者:银色徽章 | 分类:奇幻 | 字数:6.6万字

第11章

书名:皇上,请抽卡/皇上,请翻牌 作者:银色徽章 字数:3.3千字 更新时间:12-13 16:21

这里的人也不全是为了作诗而来,这时候也是他们彼此之间联络感情的好时机。曹子真身边的人如流水一般来来往往,已有许多人在猜,皇帝办这个活动是不是为了给这位才子一个机会展现自己。曹子真口中谦虚,心里也觉得今晚的魁首非他莫属。

为了增添雅趣,皇帝特意在御花园中安排了曲水流觞作为赏诗大会的主要节目。一道木头打造的弯曲“水渠”被架起在酒桌之间,在外面瞧不见的地方有宫人负责推动水轮,使渠中的水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赏诗大会一开始,皇帝就会将盛了酒的“羽觞”放入渠中随水流动,停在谁面前谁就必须就今日题眼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得罚酒一杯。那些想要表现自己才华的官员纷纷抢坐在“水渠”最曲折处,对自己没什么自信的则坐在“水渠”笔直的地方。

众人等了一会儿皇帝才姗姗来迟,皇帝一到就宣布了今日的题眼。

“咏大焉之现状?”曹子真吃了一惊,“这是什么题目?”

更让他吃惊的事还在后头……

第11章 君心难测月如轮

皇帝既然金口玉言出了题,接下来就是准备酝酿阶段了。

为了照顾一些武将和文采不那么出众的贵戚,“水渠”边上的座位被限制在五十多个。左右丞相等人自恃身份并不参加比赛,他们的门生故旧倒有许多。这些人大多有些才学,因此并不显得惊慌,只是各自摇头晃脑轻扣桌面开始构思。

米团趁着这个机会凑到皇帝跟前。

“皇上,那边那位就是奴才跟您提起过的曹公子了。”

曹子真?

刘曦凝神看了一眼。也没什么特别嘛,两只眼睛一张嘴,长得都没包拯好看。包大人虽然黑还黑里俏呢,这人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文艺青年脸!

皇帝对这个表舅有点小嫌弃。其实曹子真外貌看来也算是一个美男子,只不过皇帝身边陪着的卡牌人物一水都是超一流帅哥,再加上心里又存着偏见,自然是不待见他了。

刘曦举起酒杯说了几句场面话,赐下第一杯酒,赏诗大会就算是正式开始了。他取来一只特别雕刻的可以浮在水面上的“羽觞”,斟满酒放进“水渠”里,那杯子便一点点向前漂去……

第一个轮到的是个矮个子官员,刘曦记得他是左丞相赵文山那边的人。赵文山去了一趟灾区就急急地赶回来了,前后总共花了十几天时间。考虑到目前极不便利的交通条件,刘曦甚至怀疑他有没有踏上那两个受灾的州的土地。

这个左丞相南下不会只是为了要捞政治资本吧?

不过赵文山带回了粮食已经采购好,将会分六批运去灾区的消息,刘曦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当场就给他加了一级爵位,还赐下不少好东西,就连他的儿子都有赏赐。赵文山这两天在朝廷里的地位水涨船高,颇有点以实干派自居瞧不起右丞相王庭的意思,连带着从他手下的官员做出的诗里都能看出一点。

那矮个子官员的诗词里以百姓的视角批判了某些国之蠹虫。其中的义愤填膺且不去说,还隐隐暗示天道轮回蠹虫们活不了多久的意思。现在的国库是由右丞相王庭管着的,这诗的寓意昭然若揭。

感谢高公公这些天来的大力调教,皇帝一听就明白了,随即就皱了皱眉。周围的人都跟成精似的,自然看得出皇帝不喜欢这首诗。

赏诗大会的唯一评委就是皇帝,这场比赛本质上是猜测皇帝心意的比赛。中秋节是什么日子?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皇帝既然兴致盎然地办了这场大会,怎么可能想要听凄惨悲切还大触霉头的诗?官员们一个个在肚子里幸灾乐祸。

不过皇帝倒也宽宏大量,只是说了一句“还算工整”便示意传给下一个。有了这一个出头鸟,大伙儿立即把思路从悲戚转到歌功颂德上面去了。

第二个轮到的官员头发苍白,年纪已经不小。他本不想混在一帮比他年轻许多的人中间参加比赛,无奈他官当了三十来年却始终不上下不,再不升上去就该告老还乡了,只好趁此机会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谋取前程。为了让人刮目相看,他特意找了许多枪手,事先准备了十首诗押题。虽然没能猜中,但其中一首咏秋的诗却和皇帝的题眼沾一点边,正好可以拿来用。

也是这位老大人倒霉,他带的一堆小抄被汗水黏住,撕了半天没顺利撕开,羽觞却已经停在了他的面前。一时间老大人汗如雨下,磕磕绊绊把小抄上能看清的字句读出来,却是前言不搭后语,让人忍笑不已。刘曦看到他做的诗颇有“天苍苍野茫茫,我家有个小儿郎”的风范,不禁也乐了。

“朕看这诗倒是别具一格。”

皇帝评语一下,老大人擦擦冷汗坐下,心跳如鼓,也不知道皇帝到底记住他没有,明年是不是有指望升官。

“羽觞”又轮过两人,其中一个歌功颂德,大赞太平盛世,皇帝只给了“流于空洞”四个字,另一个则强调大焉以孝治天下。皇帝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还真不太好反驳,但不反驳他心里又憋屈。以孝治天下,治得他这个皇帝一点实权都没有,国家贫弱,百姓流离失所,难道能算是好政策?

其实刘曦心里明白,封建帝王之所以推崇孝道,原因在于他们觉得如果一个人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出外打仗必定会忠于皇帝,因为皇帝是天下人之父。但刘曦却认为,以孝治天下还不如以法治天下,部队的纪律是否严明完全可以靠法律来规范,而人的道德素养说到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此诗甚是有理,作诗的也是个妙人!”皇帝点点头,下一句话却差点让作诗的官员吓破胆,“朕觉得可以让如此妙人陪在太皇太后左右,没事做两首诗让她老人家开心开心,也算替朕尽了孝道,众爱卿认为如何?”

这提议自然是相当离奇且糟糕的。太皇太后作为大焉朝最尊贵的女人,她跟前除了皇帝和皇族贵戚,活着的男人就只有太监和御医。这作诗的官员自然是当不了御医的,要陪伴太皇太后就只有切了那话儿当太监一条路可以走了。因为作了一首弘扬孝道的诗导致绝后也未免太悲催了!

好在还有几个人帮这人求情,皇帝也不是真的要他做太监,于是便挥手道:“所以说嘛,孝道虽然重要却不能乱了朝廷的纲法,否则人人都去太皇太后面前替朕尽孝了,这朝中大事又由谁来为朕做呢?”

下头的官员心中一凛。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外戚可以参政,但绝不能专政,超过了皇帝可以容忍的限度,结果恐怕会十分不妙。此时虽然是王、赵两家当政,朝中也不是没有别派官员的。有些骑墙派的官员已经开始思考,要不要改投皇帝,毕竟太皇太后也好、皇太后也好,都和皇帝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王、赵两家就算再怎么地位显赫,也都像浮萍一样根基浅薄。

这时候“羽觞”翩翩然停在了包拯面前。作为前龙图阁大学士,作一首诗自然是难不倒包大人的。更何况皇帝早就跟他说好了,今晚他们要做的事就是为法制改革造势,讲一讲大焉律法混乱的现状,顺便展望一下未来。

因为包拯的诗言之有物且文采卓然,皇帝大大赞赏了一番。众人还以为皇帝是对讼狱断案有兴趣所以才会格外看重包拯,却没想到不久之后皇帝第一个要颁布的法令就是官员反贪法和官员审核评定法。一大批落马的官员纷纷悔恨,没能在这个晚上察觉到风声早做准备。

这当然是后话了,且说“羽觞”又轮过几人终于停在曹子真面前,一时间周围变得鸦雀无声。有很多人认为曹子真就是今晚的主角,皇帝不喜王、赵两家的外戚情有可原,但他总得依靠自己亲祖母和她背后的曹家吧?

在无数道视线的关注下,曹子真镇定自若地站起身。他早已想好了要表达什么内容,他要先感慨一下朝廷庸人当道,然后再告诉皇帝,唯有用他的才华才能经营天下!

年轻才子的眼睛锐利无比,用一种近乎失礼的目光审视着皇帝,他要是了解刘曦知道的历史,此刻脑子里想的估计就是周文王遇到姜子牙,刘邦遇到张良,刘备遇到诸葛亮了。

“……”

“……”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刘曦眨了眨眼睛,想不出来曹子真看他看得那么用力干嘛。

这首诗似褒实贬,虽然说的是朝中无大事,想要表达的却是官员们平庸无能,听上去婉转高明让人无从反驳。至于最后两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吗?气魄非凡,极有志向。

可惜了……

刘曦现在压根不想和两派外戚翻脸,只是想提醒他们注意收敛,更何况曹子真本身的身份也决定了这首诗虽然切题却不能成为今日魁首。

于是皇帝微笑着说:“才气非凡,只是见识略有不足。有朝一日若是出仕,该好好向朝中前辈学习才是。”

皇帝用一句话安抚了左右丞相,顺便给曹家一个让曹子真出仕的允诺,可惜曹子真本人并不领情。他心中失望极了。素来清高自傲的曹公子认定,皇帝是个没有容人之量的国君,否则的话不会在听完这首诗后说出这种贬低他的话来。

见识?论见识这里有哪个人比得上他曹子真?

不仅如此,皇帝恐怕还刚愎自用又鼠目寸光,根本不是一个可以托付才学的人。感觉受到羞辱的曹公子决定,宁可隐居山林也不要入朝为官!

皇帝自然是不知道曹子真心理活动的,他对此压根不关心,这时候他已经等不及要看今晚的重头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