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周守藏史

作者:青色大花 | 分类:奇幻 | 字数:2.2万字

第九章:礼下士

书名:大周守藏史 作者:青色大花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12-12 20:09

心中藏事,等回到家中,风允看着一群来学的孩童,这才回了神。

不过在此之前,嫂子将一件用布包好的衣裳,递给了风允。

“一会讲完学试一试,这曲裾繁琐,我也需两日才给你制成。”

“阿嫂手巧,但莫累了身子。”风允接过,两日成一衣,还是曲裾,确实是日夜赶制了,风允内心感激。

但嫂子不过笑笑。

“累不着累不着,家里出了文人,我这做阿嫂的帮衬不上什么,但一些缝补衣物,大小日食,都还是能做的。”

“夫子快去讲学,学生们盼着呢。”

风允点头,却也收心讲字……

讲学时快,之后风允试过曲裾合身,就回忆脑中之《六书》,暗地里练习异术篆文,寄望早些入三流,正式成为异人阶位。

日落而息,日起而作。

连续几日,风允都在进行归纳。

而他种道之术下,对《六书》十二卷的学习也完结。

其异术篆文,也来到了十等。

“卷有十二,但其后面两卷只是列比对照,无新内容。”

这日是单,风允早早点卯,前往开门,然后继续用竹简记录书名位置。

他还未曾考虑好下一步种道何书,反正今日也能将外室的书记录完善,到时再择优而选。

“如今列国分列,知识乃是各国底蕴,恐怕即使是大周国也无法藏有天下书吧。”

如今的时代,可不是现世,各国的书都是珍宝,是顶尖资源。

轻易不得示人。

……

午间,嫂子再送大食,风允用之后,才发现,宗伯已经坐在大殿内,那些守藏史纷纷忙碌,面色慌乱。

原是宗伯一脸怒气。

“昨日懈怠,今日被宗伯察觉。”风允笑着摇头,一日复一日,这在宗伯这可行不通。

风允将剩下的书籍位置记好,也算是大功告成。

抬眼一看,已经申时。

“砰!”

“尔等欺老夫不成!”

大殿内,一声怒吼,就是在外室内的风允都为之一振。

另一头,那与风允一同为守外室的人,紧忙探头去瞧。

风允疾步走上前,只听宗伯怒声:“那书怎会不见,我前日放在桌旁!”

“我说过我之左右书籍,无令不得妄动!”

“吾不管尔等言语推托,快,去再找来!”

“若是不得,皆有过!”

今日宗伯心情不佳,冷哼一声,大袖一挥,就从大殿内出来,径直往内室而去。

但路过风允时,他顿住。

他招手,身后的一名年长些的守藏史紧忙上去。

“去内室,寻《女娲氏族志》第三卷来,放在我桌上。”

“诺。”

安排过后,宗伯入外室,直向风允而来。

风允躬身一礼。

宗伯道:“你之书录可做好了?”

风允闻声,随即道:“除却大殿内,皆有记其位置,录入竹简,小子正准备按照《六书》字根顺序进行排序。”

“嗯…”宗伯沉吟。

“你可记得这外室,还有一卷《大庭一百一十二年志》?”

志,乃是地方史实,记载了一地的历史实录,这样的书在外室内最多,也最全,毕竟这是一个国家的记录。

同时这也是守藏史收录最多的典籍,长达几百年之久。

一般而言,每日守藏史都在为新送来的志进行审核归库。

只不过是这几日因为为前君作传,所以耽搁了。

风允有录,他特意为大庭志做了一个单独的目录。

风允从一处拿出五个竹简来,每份竹简有六十五片,每片为一年志。

大庭国历三百二十一载,今年尚未入库,所以有三百二十片竹,排序在五个竹简内。

“大庭一百一十二年志,在第二卷内……”

风允打开第二卷,后数之,很快在末尾找到。

宗伯望之,风允不到片刻就前往了一个偏僻角落,找到了《大庭一百一十二年志》。

志极为重要,一般会成书四份,两份入典籍宫外室,分为两架,动其一而藏其一,以免丢失,以便重录。

这些守藏史不常翻阅这些国志,都只知动架,而不清藏架,所以久久找不到替换,惹得宗伯气愤。

另一份入君主库内,方便君主查阅。

最后一份留在事发当地的管辖之地,以便士族迁调,后来的从仕之人查阅。

拿着风允递来的《大庭一百一十二年志》,宗伯面色缓和。

又取了风允手中的竹简。

赞扬道:“一目一录,找书可见,不错,不错。”

此事虽小,但宗伯却从小见大。

他乃是礼官之首,定不是长拘在典籍宫这样的小地方,倒不清楚典籍宫竟如此混乱。

都是一群废物……

如今风允此举,深得他心。

“此法可有名讳?”

风允闻声,立即道:“目录,正如宗伯所说,一目一录,找书可见。”

“好,哈哈,你既已经功成,那我也不失言,从今日起,你便是这典籍宫的礼下士了。”

“允谢宗伯提携,必报之。”

“哈哈,报之,确该有此心,不过并非报我,而是报国,这些东西。”宗伯指了指手中的竹简。

“皆为大庭之物,就是我也依仗大庭,才有今日之位,遂,尔也一般,需时刻记住忠心于大庭,方为报恩之士,有德君子。”

“允,明白了。”风允激动。

“嗯…”宗伯望之院内日晷,也明白风允是放班之时。

就道:“你随护卫前往户籍宫,让人为你制礼下士兔符牌,将你的户籍录入士一列罢。”

招了招手,外面的护卫即来。

看其装束,应该是位武正士,专门护卫宗伯。

“去吧。”宗伯拿着竹简,往大殿而去。

殿内,那些与风允一同来到之人都呐呐无语,眼中满是艳羡,更甚之有嫉妒之色。

不曾他们所想,不过几日,风允竟然就成了礼下士,一举脱离庶民阶级。

士族,并非全为官,但士族之人,受国供养,有才者可入仕途。

他们不务农事,多行百技,或是歌舞,或是才学。

其中越是文雅,越是高尚。

而风允此时只是个人入仕途为士,尚不是士族。

入士,惠及自身,唯有获得属于自己的禄田,才可建立自己的士之一族。

因为这禄田如同封地,虽说面积极小,却不用交田税,是为一族之本。

待到风允跟着这位武正士来到大庭户籍宫,此地离典籍宫不远,也是君主治下的宫室,专门处理士族之间的记录,还有庶民户籍,奴隶奴籍契约之类的公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