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 分类:游戏 | 字数:3.0万字

4.新入大学

书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12-09 11:38

光芒将夜幕撕开了一条口子,校园里的房子开始呈现出自己直直的轮廓。寝室区东八楼上,各色各样的衣物在窗外像旗帜般从黑暗中钻出来,随风而动。道路两旁几盏孤单的路灯渐渐失去了光晕,行道树的翠绿越来越浓。每过二十四小时,这样的景象就重复一遍。

东八楼的俯视图就像“工”字从中间一劈为二后留下的一半,一零一室就在整栋楼最底层的最里面。台北的一零一建成后在高度上保持了六年的世界第一,而东八楼的一零一自该楼建成起就一直被踩在脚下,阴暗潮湿,风水欠佳。但一楼总要有人住,方自归和他的室友们就因为各种机缘住了进来。这说明,学校和社会一样,虽说人往高处走,但总有人在最底层。

方自归住一零一,是学校分配的,可是住哪个铺位,学校没有规定。方自归就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选择了紧挨门口那个床的下铺,还算比较满意。

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寝室里挑剩下的最后一个铺位,是最阴暗潮湿的那个角落里的一个上铺。这个铺位竟然到快开学了也一直空着,引起了方自归的严重好奇。方自归有些纳闷:工大虽然是个三流大学,可是在大学毛入学率低于3%的中国,难道还有考上大学的人逃学吗?

可是就在开学典礼前一天下午,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终于出现了,这就是夏天。多年以后,方自归才知道名噪一时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还真是一九九二年夏天出版的。

夏天终于在这个夏天来到了“潮气蓬勃”的一零一。他第一次出现时,寝室里济济一堂,几个同学在打牌,几个同学在侃大山。因为当时寝室大门敞开,夏天老爸也没敲门,就拎着行李大踏步走进来了。同学们刚看到站在屋子中间身材魁梧的夏天老爸都一愣,心想,不会有长得这么成熟的同学吧?好在夏天不一会儿急匆匆走了进来,才打消了同学们的疑虑。

“同学们你们好!”夏天老爸说着把行李放在地上,热情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我儿子和你们是同学,以后大家住在一起,多多照应。来,抽烟,抽烟。”

可是大一刚开学时,同学们几乎不抽烟,只有任行远接了烟。然后,夏天老爸又开包取出一袋东西,“这是我们绍兴特产茴香豆,来,同学们尝一尝,每个人都尝一尝……这里还有老豆腐干……”

一个聚会,大人物往往最后出场,这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况类似。夏天到工大报到也一样,按规律是应该到上海晚一些,因为他就是寝室里的老大。一零一的同学们基本上都是七三、七四年生人,夏天是六九年的。

夏天由老爸陪同到学校报到这件事,让同学们有些奇怪。夏天是个壮汉,不像容易被欺负的对象,上个大学,按说不应该需要家长护送的。寝室里只有夏天由老爸陪同来报到,而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小学一年级起就迎着社会主义春风独自上学,不用家长接送,这跟十年后祖国的花朵就很不一样了。

东八楼大部分寝室住六人,可因为楼里最顶端的寝室面积略大一些,一零一室是八个人的编制。夏天到了以后,一零一的八大金刚就齐活了,如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只按年龄):

夏天,老夏,寝室里唯一的60后。

任行远,阿远,高富帅的早期版本,寝室里唯一的1.80后。

宋健宝,国宝,行动缓慢,憨态可掬,眼圈发黑。

秦以堪,兽,电十八班的镇班之宝。

方自归,懒神,室友一般简称之为“神”。

丁强,丁丁,灵感来自《丁丁历险记》和某重要器官。

韩不少,无外号,他名字太经典,就不需要外号加持了。

莫息,狗子,学狗叫和狼叫是一绝,寝室里唯一的75后。

大学四年,以上八位同学就住在这么一个虽然阴暗潮湿却阳气过盛的寝室里。

同学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后,渐渐就有了别号或外号。方自归被称为懒神,是因为他懒得出神入化。他和室友们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就有细心同学发现,他即便到了周末,也悠哉悠哉不洗衣服,只非常偶尔地搓搓轻量级的内衣内裤。于是有一天,韩不少就好奇了,问方自归:“哥们,你平时裤子在哪里洗的?”

“还没洗过。”方自归回答,“一条裤子,至少能穿一个学期吧。”

方自归认为,时间太宝贵,所以不应该把时间用在洗衣服上。也正因为这样的人生规划,他裤子的颜色只有两种:黑色和深蓝。

为了偷懒,方自归剃一个光头,这样就省去梳头和洗头的麻烦了。

正是因为方自归的特立独行,加上那时正流行《赌神》《枪神》之类的香港影视剧,同学们称方自归为“懒神”,并进一步简化为“神”。“神”这个外号是双关语,与神经病和神经兮兮什么的都有一定相关。因为方自归的眼神,有时候看起来城府很深,有时候看起来很呆滞,有时候看起来很游离,并且方自归有一个怪癖,有时会用自己的裸拳捶墙。韩不少蹲在方凳上吃饭,还是可以归入行为艺术范畴的,捶墙则只能算神经病的一种了。

其实等到同学们的别号和外号在寝室里朗朗上口,差不多要到第一学期的期末,但现在起我们就用别号和外号称呼他们,因为这样比较科学。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秦以堪的名字就很啰嗦,用简单的“兽”来称呼复杂的他,当然更科学一些。不过,方自归同学是个例外,虽然“神”确实是他的外号,但用“神”来称呼他肯定不妥。如果是在古代,很可能因为称方自归为“神”而引起宗教战争,因此还是用他的原名算了。

寝室里的各路神兽聚齐以后,方自归还是挺高兴的。因为他发现,这里面只有阿远一个人抽烟,而且没有一个人打呼噜,算得上是一帮品行端正的神兽了。

方自归最怕有人打呼噜,想不到全部室友欢聚一堂后,夜里风平浪静,岁月无声,不觉心内暗喜。睡着前,方自归在黑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番经济学分析,发现这样的结果,却也合情合理。因为据说胖子才喜欢打呼噜,而八人中确实没一个胖子。同学们成长于因短缺而计划,因计划而短缺的年代,大部分人都身轻如燕,睡觉安静,可以算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计划外的收获。只后来发现,夜间的丁丁偶尔磨牙,兽偶尔说说山东版梦话,无伤大雅。

开学典礼上,发言最多的是学生处处长,其次是校长。处长和校长的发言风格迥然不同,他不像校长那样喜欢在演讲中使用“直挂云帆济沧海”之类的古诗词,而喜欢使用大量的数据。

“当然,上海的城市面貌在一些地区还比较陈旧。”处长倪道康的发言抑扬顿挫,“因为上海每年上缴国家的利税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啊,上海支援全国了嘛……记者一调查,平均上海公交车每平米要容纳二十八只脚,可是记者模拟了一下……当然,学生时期的爱情比较纯洁,反正你二十九块五我也二十九块五……”

二十九块五是上海市给在校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补助,而倪道康长达一小时四十八分钟的演讲中,最钟爱的数字是“六分之一”。因为他多次强调,上海交税占全国六分之一,以此暗示工大周边破破烂烂的合理性,引起了老夏的不屑。

“这些年,中央给上海投的钱也多啊!”老夏说,“中央给浙江才投了多少钱?”

开学典礼后,老夏别出心裁,给倪处长起了一个数字化的外号——六分之一,表明工大的老师和全人类一样,正大踏步地迈向改天换地的数字时代。

六分之一是个重要人物,因为从行政级别上看,虽然校长比处长重要,可校长和处于底层的一零一室众同学交集甚少。大学四年里,方自归印象中与校长只交集过两次,一次是开学典礼,一次是毕业典礼。

平时,同学们见不到校长英姿勃发、发愤图强、强将手下无弱兵的身影。当然,这种社会现象是正常的,社会的上层阶级本来和底层人民就少有往来,试问,哪个公司的董事长会到公司门卫的家里叉麻将呢?我国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阶级斗争可以不必然有,阶级是必然有的,阶级鸿沟不是那么容易逾越的。然而,像六分之一这样的中层就不同了,中层是直接管理底层的。

六分之一不但微服私访,检查过一零一室的环境卫生,没收过一零一室的黄色杂志,也有一零一室的同学在学生处办公室里被六分之一骂得一筹莫展。六分之一的重要,绝对是百分之百。

六分之一生着一个略带鹰钩的大鼻子,把全国的鼻子割下来排个队,它算大个子。在开学典礼上,经济上早熟而政治上晚熟的方自归就坐在台下,乜斜双眼观察过六分之一的大鼻子。但他那时,还完全没认识到六分之一的重要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