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 分类:都市 | 字数:2.6万字

第七章 圈子

书名:文豪1983 作者:小时光恋曲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12-08 16:42

这天晚上,余切仍然在看他那些拿得上的资料。

阿莱和隔壁宿舍的打扑克消遣,他说长夜漫漫,唯有扑克作伴。

阿莱第一次问时,正好是快十点:“还在看吗?”

余切回:“你先去睡吧。”

隔了一小时多,他洗漱完毕,准备休息了,又问,“余切,你还在看啊。”

余切说:“看完我手头这几页,就熄灯了。”

阿莱还不知道余切即将有《红岩》杂志的出版文,以为他是偶然过来刷经验的文学爱好者。

他觉得余切这么年轻,却用早了力气,怕是过犹不及也,就提醒道:

“我听说欲速则不达,写文章,需要的是天赋,你这么努力,也只能是勤能补拙!但文学偏不讲勤能补拙……这次研讨会结束后,你好好看好好学,早晚会有一篇出版文,只是不要现在急!”

余切答:“《红岩》十月刊要刊登一个小说,叫《天若有情》,就是我前不久写的。”

什么?

我还没上过省级刊物呢!

Man!What can I say!

阿莱愣了:“那你要休息好久吧!研讨会结束后,你又有什么打算?”

“去燕大报道。”余切头也不抬。

阿莱瞪大眼睛。“是我想的那个燕大吗?”

“中国还有几个燕大?”

中专毕业的阿莱立刻把茶几上的扑克扔了,“我现在发个誓,这期间,我再也不打扑克了!我向你看齐。”

————

余切的这种状态很好,很投入,伴随着对所阅读资料的共情,他真正思考,如何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迹,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其他人做一些事。

能不能创作出比肩伟大的作品,并且在后世也能流传的文字。

比如“一个传遍了整个排的苹果”,或是“后勤部长在哪里?他就是后勤部长”,还有“向我开炮”的呐喊……

个人的肌体力量之于时代洪流是渺小的,但他的文字,却可以把蝴蝶效应发挥到最大。

那么,在自己的这篇作品中,应该有对战争的公平反思吗?作者在更高维的角度去审视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加害。

这种思考角度,向来容易博得评委喜欢,不分中外。

例如《西线无战事》里面的美丽蝴蝶,或者《我们的父辈》里面,一代人从憧憬战争到迷茫无措再到陷入绝望深渊?

不,不行。

因为背景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是正义之战,是保家卫国而非侵略殖民,不需要画蛇添足,强加附会。

那么,到底有什么文字,能如此的振聋发聩?

阿莱和余切一起搜罗素材,他还找了些录像带和前线报道,帮了余切很大的忙。

一些资料引起了余切的注意。

有十几个彝族士兵面对镜头笑道,“我们彝族人不怕死,我们很勇敢。”

随后,这批青年在之后战斗中全数牺牲。

但这不是余切最震撼的。

谅山炮战,万炮齐鸣,万军齐进,战士们忍着听力丧失和幻听,不知疲倦。

这也不是余切最震撼的。

敌人摸进我方战地医院,对护士和伤兵的残忍屠虐,而我方发誓要百倍让其偿还,并确实做到。

这还不是余切最震撼的。

余切最震撼的,是前线冲锋死战,后方要求分手或是离婚的信件如同雪花一样的飘来,她们言之凿凿说,“我要加强自己的学习,不应该把精力用在儿女情长上,因此,让我们的关系就在此结束吧……”

战士们放下信件,不知道是哭还是笑,咬紧牙继续投入到下一轮的战斗中。

在这一刻,战争的残酷、冷漠,甚至是滑稽和无端,都在这些历史当中。

余切觉得自己找到了那句能作为“文眼”的灵感,他写在纸上:

“我和他们在一起!”

余切要创作一个,取材于对越反击战的素材,借用了后世《拯救大兵瑞恩》商业片结构的小说:

【对越反击战初期,我军计划穿过谅山,在越南以北长驱直入到河内附近。然而,战役开始后不久,我方付出了较大伤亡,其中一位高干母亲失去了三个儿子。前线指挥官得知这一悲情事件后,出于某种考虑,派出了由排长率领的8人小分队,在执行既定特战任务的同时,带上其未婚妻寄来的信件,前往寻找并保护这位母亲唯一的儿子……】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目标后,却发现他因为战友陷入苦战而不愿离去,与此同时,后方写来的信件被打开,竟是一张要求分手的诀别信,众人决定,一起加入那最后一场的战斗】

这就是“我和他们在一起。”

余切希望,当读者阅读到这一篇文的时候,能成为“和他们在一起”的“我”,从而给到前线将士支持,理解他们的境遇。

余切罗列好框架,开始写这一篇小说。

此时,由川省作协主办的研讨会,已经如期开办了。

它的开始,正是以马识途的到来为标志。

————

研讨会在时间上没有强制性,但大家一般会参与完全程。

每天有时间搞自我创作,又包吃包住,还有大拿分享经验,川省大学和后来的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进行授课,是新人创作者的天堂。

这天下午,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相互认识,主席台上有这一时期的代表本省作家,流沙河,王火……也有做研究的学术者,部分行政干部。

最出名的,还是马识途。

干文学这一行,没办法绕过行业的带头大哥,马识途是和李尧棠等人齐名的“蜀中五老”,这一时期的省作协和省文联主席,还是余切广泛意义上的同乡。

大陆有两个文学上值得提的机构,一个是作协,一个是文联,作协早于文联。

在世界各国,一般只有作协,而文联则只有中苏才有,因为它带有左翼的意识形态,肩负有引导的责任。

而作协是一个组织,被这个组织接纳和不接纳,作家的命运将会完全不同,这也是和欧美国家完全不同的。

八十年代,当一个大陆作家,不得不混圈子,不混圈子寸步难行,连发稿子都是奢望。在一个集体主义社会自我孤立于组织,是万万不能做的蠢事。

余切天然是川渝文坛的一员,他从《红岩》发稿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出道舞台,他当然是要加入这个团体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