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飞鸟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心愿归宿

作者:昔年瞳影 | 分类:玄幻 | 字数:3.1万字

作者的话 第一~七章回顾

书名:心愿归宿 作者:昔年瞳影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04-02 07:24

第一章《基因突变的准线》

这一章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对基因突变的讨论。二是在徐萦则家聚餐。三是“暗”的经过和结果。

先具体分析第一件事:慕正光把徐萦则看为志同道合的挚友,这一点绝对是有根据的。两人注意到了同一句话,不然徐萦则也不会记得那句话在第几页第几行。

卢浩比之稍次一等,是挚友,但不一定志同道合。图5-4有多少只猫,这个问题不是对谁都能问的,要是问了无关紧要的人,不仅得不到准确答复,甚至有可能被嘲笑。慕正光和卢浩讨论这件事,就足以表现两人的关系。

第二件事,聚餐。聚餐发生在“暗”消退之后。徐萦则对“暗”的降临十分敏感,慕正光对此敏感性稍差,但这两人都能对“暗”的降临做出准确的定论,志同道合、并驾齐驱便在于此。

三是“暗”的经过和结果。四个经过:地上有雾,天上有虹,水域结冰,万物无光。两个结果:灾祸和异变。

总的来说,这个章节里没有太多具体剧情,主要写了背景、时间、地点,主角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思维方式,主角之间的关系、态度。

————————————

第二章《繁星潜入人世间》

前半部分是星主和设定,后半部分是校内的事和度假时光。

先说星主,星主本身也是极重要的设定,他们的身份是极深刻的秘密,在短期内不揭晓。当前出现的星主分为三类:七大恒星星主、山王、水王。

接着是设定。最关键的设定,“渐近线”,星主称其为远古渐近线。渐近者、渐近域、域半径、复苏阶段、渐近线实体、渐近集、一阶星环级,文中都有详写。

校内的事有两件。

一是高二学长能召唤蜡烛。烛火在二氧化碳和水中燃烧,不熄灭。慕正光认为这种能力很唯心。

文中徐萦则说“肯定是命中注定的能配得上你我的渐近线”,由此可见,这人也非常唯心。

二是卢浩获得渐近线实体。慕正光猜测渐近线是从心中产生的力量。这只是主角的一家之言,不是旁白,可能对,也可能错。

度假时光,指两位主角互相送生日礼物。

慕正光的年龄比徐萦则稍大。徐萦则说“渐近线与心相连,听起来公平公正”,这同样也是猜测。主角说的不一定对,旁白说的必然正确,但要注意有无引号。

————————————

第三章《平分秋色线相连》

“渐近线与心相连”只是猜测,在本章里仍未确定这一猜测是对是错。

从本章中的内容不难看出,慕正光和徐萦则的渐近线真是平分秋色、紧密相连,存在力、运行力、相同的渐近率、类似的倒计时。

徐萦则的警惕性非常高,慕正光比之稍差,但没差太多,能跟上节奏。

就像本章中前半部分里写到的,两人都在等待渐近线出现,虽然一个相对积极,一个相对消极,但形式是一样的,不容易出现分歧。

本章也大致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校内,班主任告知学生报名参加建模大赛。从这件事里引出了很多设定,比如二阶星陨级、三阶星带级,这些在文中没有详述,一带而过。

本章主要写到的设定是“七重分布”和两位主角的能力。

七重分布:上古,中古,近古,过渡,近代,现代,当代。前四个都好记,后面三个容易弄混。插一句题外话,从“近现代史”这个词中就能看出近代比现代更遥远。

第二件事也发生在校内,徐萦则劝慕正光参赛。在本章中,对两人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描写。他们的关系不是以渐近线作为主要联系,哪怕没有渐近线,他们本身也是越走越近的。

第三件事发生在校外,徐萦则和慕正光讨论渐近线。

这件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白天,一部分在黑夜。

白天那部分回收了第一章里的基因突变的伏笔。黑夜那部分详写了两位主角的能力。这一章里用到了一个词,“密谈”,更加表现了两人的警惕性。

两人都是中古者,这个起点不算低。由于在第四章中写了中古者占1/96674,所以在这里提前说一下也不算剧透。用这个比例乘以全国总人数,不到15000人。

————————————

第四章《存在之战的序章》

依然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大赛延迟。大赛延迟和星主有关。这里提到了星主层级的划分。星主层级划分不太重要,将来细写这部分人的时候会从其他角度阐明他们的强弱区别。

第二件事,和卢浩讨论比赛。请注意慕正光定下的比赛目标:获胜十四场进决赛。以中古者的实力而言,这个目标偏低。换言之,慕正光定的目标是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第三件事,也就是标题中的“存在之战的序章”。

在这件事里,主要写的是比赛规则以及倒计时、加速计时的作用。具体的战斗场面几乎没有,这是第一场对战,参赛者经验不足,纯粹依靠“能力”对决,没有太多展示战术的机会。

倒计时和加速计时影响的是五项基本属性:速度,力量,攻击,防御,思考速度。

文中没有明说为什么这五项基本属性是这么排的,而不是攻击、防御、力量、速度……这些内容不重要,有无都可,说了就成水字数了,但在这里可以多说几句,因为《作者的话》不收费。

速度排在最前,思考速度排在最后,这是按照抽象程度排列的。

速度是最不抽象的,直接表现。力量也不太抽象,它也能直接测量。防御比攻击更抽象,防御受心理素质影响。思考速度最最最最最抽象,它受心理素质影响极大。

最后再强调一下主角目前用过的“绝招”:倒计时,加速计时。

————————————

第五章《各有所长各执守》

这一章写了两件事,标题中所说的“各有所长各执守”不是指主角,而是指主角的朋友商禹。

第一件事,商禹的战斗。写了两场,第一场战斗很简短,就一句话。

第二场战斗要复杂得多。商禹的渐近线实体是A0纸,在这里不讨论A0纸是怎么来的。哪怕看了第六章,也不能准确猜出实体A0纸的来由,有可能连作者本人都不知道它的来由。

商禹的战斗涉及“战术”,或者说“技术”。扔回旋镖,这个简单。折纸,像是折出回旋镖,也不太难。但折出五角星花球绝非易事,这是要耗费时间精力去学习的。

也可能商禹早就学过了,但学得不好,也可能商禹在得到A0纸之前没有学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愿意学。愿意学习,对应“各执守”,学好了,对应“各有所长”。

这些内容与当前的主线剧情毫无关联,而且一旦深挖,还会影响剧情的发展,更何况现在还不到深挖的时候,也没有深挖的条件,所以正文中都不写。

第二件事,慕正光的比赛。比赛不重要,反正也是轻松获胜,重要的是比赛结束后的那几句简短的对话。

慕正光说“我依赖的也不是我自己,而是沙漏”,这句话放在当前的情境下是准确的,并非自谦。

再联想到上一个章节中主角定下的比赛目标,综合可以看出,主角在某些事情上非常自信,但他的自信并未超出他的实力范围。

在本章中,商禹和慕正光都对赛局有过错误的估计,但这只是起始,越往后误判的概率越低。毕竟一开始经验不足,而且渐近线实体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很影响赛局。

此外,补充一点。在上一章中对战斗的描写非常简单,但是到这一章,战斗开始变长、变得复杂了。

由于比赛双方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所以,当视角切换到参赛者时,免不了用到许多人称代词,这就需要读者更细心地读,不然有可能看错。

若是把这些人称代词改为人名,读起来会更省力,但这有违作者的本意,且与事实不符。作者能做的是多种人称代词交替使用,以免同一个词语多次重复。

————————————

第六章《如愿以偿心之暗》

这个标题就不解释了,解释得太清楚会导致剧透过多。结合前面的章节,唯心、从心中产生、与心相连、覆盖全世界的“暗”,大致可以猜到后三个字的含义。

至于前四个字,在本章中写得比较直白了,那就是“暗”会帮人实现愿望,但是实现哪个愿望、实现愿望的方式和途径并不完全顺遂人意。

本章只详细写了一件事,那就是慕正光的第三轮比赛。

在描写这场比赛时有一个细节,只有在旁白和马明阳的视角中才会称烁光为“烁光”,在其他人的视角中,称其为光线、红光、激光,因为其他人并不知道这种光的正确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烁光不是真光。如果烁光是真光,慕正光躲不开。

马明阳的特殊经历是用来证实“如愿以偿”的,在此处就不做总结了。

比赛结束后,马明阳没有出现,但马明阳的朋友出现了。这段对话虽然也不长,但不容忽视。

从这一场景中不难看出,如果商禹是中古者,那他的态度一定远比慕正光嚣张。慕正光虽不谦虚,但也不会刻意踩人,而且他这个人做事还算谨慎。

这一章里写了近代者和近古者的比例,千分之四,四千三百分之一。

七重分布的比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之一,是渐近者发展的重要框架之一,文中并不会常常提及这些比例,但由这些比例产生的差距无时无刻不在表现。

————————————

第七章《挪用万物域加持》

继倒计时、加速计时之后出现的第三种能力,域加持。

倒计时是60分钟,加速计时是10%,域加持是150%。

本章对战斗场面描写极少,侧重叙述慕正光在听取徐萦则的建议之后有什么收获。

本章几乎全是两位主角的主场,只在中间插入了一小段比赛情节。

后半部分是两位主角聚餐。徐萦则说“这家火锅店好贵啊,要不我们换一家”。慕正光早有此意,不假思索地附和道“是很贵,换”。

从这两句话里至少可以看出两位主角的两方面态度。

一是对对方的态度:信任,为对方考虑。

二是对价格的态度。一方觉得贵,提出想换一家。另一方听了建议,不假思索地附和。

在此过程中,没有伪装,没有虚荣,这两人相处时是轻松自由的。

本章里还有一些其他细节,比如徐萦则对分数的看法、如何处理菜单,慕正光对比赛目标的看法、两人选择的菜品有多少是相同的,这些就不再赘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